<p class="ql-block">作者‖白云居士 美篇号‖5700303</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十Al制作 音乐‖感恩的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俄语老师叫许青松,是个朝鲜族人。我的第二故乡——鸡西市有很多鲜族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在当地叫“高丽屯”,这缘于他们都是古国“高句丽”的后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老师中等身材,络腮胡,高鼻深目,说普通话时有点“大舌头”——兴许是他会的语种太多的关系,不由自主地会出现舌弹音。听说许老师是外交部的二级翻译,精通中俄韩三国语言,但是由于某种政治方面的原因下放到了我们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他而言可能是厄运,而对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而言却是幸运——因为我们因他的“祸”而得福了,得到了一个优秀的俄语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母校——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的照片,摄于冬日雪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老师平常很低调,很少在众人面前亮相,他习惯穿着打了补丁的旧西装,低着头,总是一副沉思的模样看着脚下,也许是思考人生的路为什么那么多崎岖坎坷,他应当怎样走?当然,这是我们与他相熟后,知道了一些他的外事风云与际遇后,才这样推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喜欢抽烟,可能因囊中羞涩,只能抽那种呛鼻的劣质香烟。那时的教室内不许抽烟,他只能站在教室外吞云吐雾,往往等上课铃响时还使劲抽几口才进教室,把烟头扔进字纸篓后再咳嗽两声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用俄语向同学们问好,待我们回答:“老师您好!”后,他就开始了俄语的授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讲课很有规律,先复习旧课,再讲新课,讲新课时,他雄纠纠气昂昂的,一扫低眉顺眼的模样,领诵时嗓门高,膛音响,中气足,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抬高了嗓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许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两年左右,我们就基本掌握了学习俄语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是字母和发音:熟悉俄语的 33 个字母,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积累了词汇,逐步记忆常见的单词和短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我们 又学习了语法规则: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变格和变位,句子的语序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习过程中,许老师要我们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来提高语言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还要求我们了解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说,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000多种语言,每学会一种语言就等于开辟了一片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许老师给我们上俄语后,全班同学学习的劲头十足,每天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记得学俄语开始时是先从“мама дома”学起,(直接音译成中文就是“妈妈多吗”是“妈妈在家”的意思。)后来学字母,学发音,学了俄语的性数格和语法后,就可以唱俄语歌,读俄语诗,借助俄语辞典可以读俄文书籍与报纸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老师教书有方,他曾传授我们许多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俄语中“星期天”的写法是“Воскресенье”,读音是“瓦斯克列信勒儿”。许老师风趣地说:这和“袜子塞在鞋里”是不是相似呀?什么日子把袜子塞在鞋里呢?那就是“星期天”睡懒觉呀!一句话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从此,这个单词与许老师这个人就牢牢地拴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年的许青松老师英俊帅气,玉树临渊,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惜未留下照片。这是我凭印象用Al给他画的尊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四川人,到东北后先是学说普通话,那时一开口就是南腔北调的,学俄语时更是难上加难了。是许老师耐心地教我,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要点,做示范。例如:俄语中有个弹舌音“P”,许多人都发不出来。它类似于吆喝牲口的“嘚儿”,也像发“特勒儿”的音。在很多常用词中都用到,例如“工作”(работать)“兄弟”(брат),及俄罗斯人庆祝胜利、取得成功或感到兴奋时,他们会高喊“Ура!”这些单词中都有“P”。而这个“P”就是个难攻克的堡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老师结合他学习及教学俄语中的经验,总结了三种方法:其一是清晨刷牙漱口时,吸足气后含一口水,然后发嘟儿音;其二是吸一口气再吹气,同时说“勒儿”这个音,舌头向上颚贴;再有就是学车老板甩鞭子赶马时发的“嘚儿驾”这个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许老师这样的名师,徒弟要学不好才怪咧。我的俄语成绩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到毕业时达到优秀的“5分”了!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20年后晋升主治医师时,我考的外语是英语,而再隔8年晋副主任医师时,我觉得自学的英语没有把握,还是许老师教的俄语基础打得好些,就选考了俄语,没想到老天不负有心人,竟然一蹴而就了。“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真的要感谢我的恩师许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2019年7月回黑龙江鸡西寻梦时,到哈尔滨与同学聚会,在班长张松茂家影集中看到的旧照,那年我18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母校所在的城市鸡西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开发于日伪时期,1957年建市,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辖密山、虎林、鸡东三个县(市),常住人口150万,是一座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这是当年的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的母校搬到新址后的照片,一番欣欣向荣气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十分怀念在鸡西度过的时光。2019年夏,特地返鸡西寻找我梦中的母校。在学校新址遇到了两位老师。他们有感于我不忘师恩,万里寻亲的诚意,热心地翻阅同学录,帮着寻找我旧日的恩师与同窗学友,终于找到了学兄张万成,他已在教育局的领导岗位上退休。在他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尚在鸡西的学兄学姐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老师的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对许老师,我们班的俄语课代表尹龙珠大姐了解更多。今天傍晚我和她通了电话,谈到许老师为人为师的林林总总,让人唏嘘不已!当提到老师的大名“许青松”时,我想起了陈毅老总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敬的许老师,您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题后:我的“师恩难忘(一)”发表在此次征文前,欲阅读的美友请阅读,敬请点评与分享!https://www.meipian.cn/58c2ywwt?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700303<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llwd1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感恩与感恩教育】师恩难忘(二)鸡西寻梦之我的俄语老师</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