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p><p class="ql-block">全馆开放面积约15万平方米,内设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农耕文化展示区,杨殷、陆皓东纪念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等游览区域,管理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孙中山故居等20多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自2001年2月起导入lSO9001质量管理和l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p><p class="ql-block">本馆先后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爰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亷政教育基地”、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等称号。2016年11月4日,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墙壁上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就是对孙中山先生光辉一生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走进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翠亨村,欣赏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处处美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园内古树参天,中山故居公园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广大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演讲厅</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题写的:《中山故居公园》木匾</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有一间宽4米,长8米的房屋,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在此屋出生。1913年后,孙家将此屋拆除。</p><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18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坐东向西,现存建筑分别是1885年、1892年和1913三次修建而成的。其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眉(孙中山长兄)出资、孙中山亲自主持修建的一座赭红色二层三开间小楼。</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沿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并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左侧为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右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二楼中空,后座是神楼,其右为孙中山的书房,其左为客房。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p> <p class="ql-block">酸豆树</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前院的酸子树,是1883年孙中山先生从夏威夷带回种子并栽种在这里的。大约1931年后,酸子树被强台风刮倒,但它向上生长,至今仍然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它是如此顽强,正如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1962年3月8日,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到孙中山故居参观时,曾以“酸豆一株起卧龙”的诗句来形容酸子树雄伟奇特的姿态。此树龄至今己有141年了。</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题:《孙中山故居》木匾。</p><p class="ql-block">正门上挂一幅对联上书:</p><p class="ql-block">一椽得所,</p><p class="ql-block">五桂安居。</p><p class="ql-block">据传是孙中山亲笔撰写的。</p> <p class="ql-block">模拟的孙家</p><p class="ql-block">此处原是陆姓人家的房子,现用其模拟孙中山先生的祖屋状况。</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孙中山曾在近似的家境中生活</p> <p class="ql-block">孙家租耕务农,年幼的孙中山便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贫寒的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炉灶与餐桌</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家风馆</p><p class="ql-block">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一部分,专门展示孙中山家族的家庭教育和家风。这个馆通过展示孙中山家族的生活点滴、家训、以及孙中山家族的成员如何将这些价值观传承给他人,来展现孙中山家族的教育理念和家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孙中山家风馆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家族的历史背景,以及孙中山本人对家庭和教育的重视。孙中山本人倡导新式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风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展示,使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孙中山家族的教育理念和孙中山本人的家教思想。</p> <p class="ql-block">此外,孙中山家风馆还通过展示孙中山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展示了孙中山家族成员如何将孙中山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传承下去,并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不仅有助于弘扬孙中山的家族精神,也为广大家庭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中山鼎</p><p class="ql-block">口径1866毫米,高1925毫米,铭文高590毫米,基座宽度1912毫米,而这分别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出生、逝世时间、享寿年数以及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年份。</p> <p class="ql-block">警世钟</p><p class="ql-block">直径1.2米,高2米,重1.5吨。正面刻有他的亲笔手迹“共进大同”,背面刻有孙中山1924年“勉励国民”的演讲词。</p><p class="ql-block">警世钟不仅为纪念孙中山努力唤醒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的一生,同时也警醒国民为建设统一富强的祖国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孙中山故居西侧,建于1956年,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是以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该馆于1996年进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观众开放,馆内设有“孙中山生平史迹”“孙中山的亲属后裔”两个基本陈列。</p><p class="ql-block">该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陈列展览厅、综合报告厅、逸仙图书馆、贵宾接待厅、临时展览厅、业务办公区等构成。展厅布置了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及孙中山亲属与后裔对革命事业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大事年表》</p> <p class="ql-block">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一孙文题</p> <p class="ql-block">“博爱”横幅 </p><p class="ql-block">孙中山书赠陆兰谷“博爱”横幅,1921年,纵38.3厘米,横116.2厘米,纸本,横幅。落款:“兰谷兄属,孙文。”钤印:“孙文之印”。2006年11月,陆皓东烈士后人赠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收藏。陆兰谷是翠亨村乡绅,其子陆灿(1874~1952)是兴中会员,檀香山著名侨领,为革命运动建立组织和筹措经费助力甚大。</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雕像</p><p class="ql-block">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后来通称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翠亨村。孙中山童年时代向往太平天国革命,1892年在澳门、香港以行医为掩护,开展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4年曾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之后,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推翻腐朽至极的清政府。于是他赴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革命,组织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起,先后发动起义11次,且越挫越勇。1905年,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他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首次公开提出“三民(民族、民权、民生)主义”,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立中华民国;同年12月,经十七省代表会议,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同年4月,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孙中山毅然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并于1914年组建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毁弃《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亲任大元帅誓师北伐。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非常政府,任非常大总统,后因陈炯明叛乱退居上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五四运动兴起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给他带来了新希望,他联合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改组了国民党,于1923年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任大元帅。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潮流的新解释,树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宣布成立陆军军官学校,以黄埔长洲岛为校址。同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带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立志救国,上下求索。</p><p class="ql-block">孙中山生于中国和世界激烈动荡与变迁的年代,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农家子”的生活使他对中国基层社会的情况有切身体会。少年时代海外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眼界大开。大学毕业后,他把行医作为“入世之媒”,怀着炽烈的爱国热情,探索使祖国摆脱贫弱,走上与西方“并驾齐驱”的近代化道路。</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出生的时代背景</p> <p class="ql-block">早期经历</p><p class="ql-block">孙中山诞生于中国和世界都处于激烈动荡的年代。农家子的生活使他对中国农村的情况有切身的体会。少年时代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使其眼界大开。大学毕业后,他把行医作为“入世之媒”,怀着炽烈的爱国热情,开始探索使祖国摆脱中世纪的黑暗、贫弱,走上与西方”并驾齐驱”的近代化道路。</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和母亲杨氏画像</p> <p class="ql-block">远赴檀香山的孙中山雕像</p> <p class="ql-block">翠亨村庙北极殿的大铁钟,铸造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推翻封建帝制,创立共和国。</p><p class="ql-block">当和平改革的尝试碰壁后,孙中山意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先行革命,推翻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他组织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领导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武装斗争,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模拟孙中山行医的场所,铁床是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用过的。</p> <p class="ql-block">黄兴雕像</p><p class="ql-block">黄兴(1874一1916)字岳生,号克强,湖南长沙人。广州“三.二九”的起义领导人,孙中山的战友和得力助手。</p>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而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捍卫共和,愈挫愈奋。</p><p class="ql-block">民国建立之初,充满着复辟与反复辟、假共和与真共和的斗争。严酷的现实使孙中山从推行民生主义、致力社会革命、发展实业的理想中猛醒,他发动“二次革命”,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以坚定的步伐踏上了捍卫新生的共和制度和统一国家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此为仿建的上海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寓所客厅</p><p class="ql-block">1916一1923年间,孙中山曾在上海反对张勋复辟,发动护法运动,总结革命经验,制定《实业计划》及与中共代表李大钊商谈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事宜。</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国共合作,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孙中山献身革命事业,饱尝挫折和失败,但他愈挫愈奋,与时俱进,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矢志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的新高潮。</p> <p class="ql-block">中山装</p><p class="ql-block">孙中山自己设计、由黄隆生裁制的男式服装,孙中山晚年经常穿着此款服装,故名“中山装”。(复制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