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纪游之三:石头村

御林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文字:郭亚伟</span></p> <p class="ql-block">短短三天的行程,南召影友倾尽全力让我们拍到更多的东西,拍山拍水、拍天拍云,拍风光拍人文;追风追日追云海、追光追影追快门。南召之行的第三站,我们来到了石头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那些曾经偏远落后的山村变成了香饽饽。经过专业人士的一番精心包装,原来争相逃离的穷山沟化为繁荣的旅游景区,不但脱了贫、致了富,还吸引八方客商投资兴业。南召县的石头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介绍,南召县云阳镇铁佛寺村盛产石材,村内的道路、房屋、拱桥以及石碾、石磨等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石头建成,既结实耐用又经济实惠。沿河的石板路两侧,挂着摄影家们精心拍摄的照片,村内古木参天、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鸡犬相闻,似梦中桃源、世外仙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石头村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网络营销中心、小商品销售中心。每逢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就慕名而来。曾两度登上央视荧屏《乡土栏目》、《远方的家》等美食节目的“咱家小院”农家乐,利用本地食材地锅烹制的农家菜,骨汤熬制的南召特色“凉茶”别具风味,每逢周末、节假日,接待数百名外地游客用餐,主人忙得不亦乐乎。</p> 在去石头村之前,我们起了个大早,在一道有着铁路和风电的山谷里静待壮丽的日出。 古老的铁路、充满年代感的内燃机车、横亘视野的电线,在为美景添堵的同时,似乎也在承载着某种时代的情愫。 用长焦捕捉局部,带状的云层轻拂山峦,有一种轻灵的仙气。 “总路线万岁”、“一定要解放台湾”,两条刷在铁路桥梁上的白色标语,印证着铁路不再青春的年纪。上了年岁的铁轨,承载不了年轻的高速动车,但老骥伏枥,仍能担负繁重的运输任务。 换个地方,升起无人机,以期拍到理想的画面。 重重山峦,早已经被风车点缀了山脊。 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往往是富庶的良田。 有“风”电就有“光”电,清洁能源带来蓝天碧水。 <div>来到石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派的仿汉阙山门。山门座南朝北,有东、西两个门洞,西门是通向韩信寨的入道口,东门通向石头村;山门中间镂空设置,上下悬挂着三小一大的车轮,下方正中间镶嵌着一盘碾盘,其上镌刻着“中国传统村落▪石头村”的字样,两边的“阙”上分别镶嵌着四个红石磨扇,上方的木质扁额上镌刻着“中國传统村落”六个大字。<br></div> 简介实录:<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古藤石屋一铁佛寺石头村概况</div><br><div>铁佛寺村位于云阳镇东南部浅山区,距云阳镇区6公里,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2760人,有耕地面积2490亩,宜林荒坡面积8500亩,属于“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基本格局。铁佛寺村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因历史上曾建有“大铁佛的寺庙”而得名。南部紧临绵延9里的九里山,主峰寺沟寨海拔639米,山上有著名的韩信寨(楚长城)和韩母墓、寺沟寨等古迹。韩信寨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的一部分,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br></div><div>石头村(即铁佛寺村的石窝坑组)总面积2300多亩,因村内盛产石器而得名。村内保存着上百年的石头房屋42座100余间,全部由村民就地凿石干砌而成,蔚为壮观。龙抓庙、螃蟹岭、金矿、石窝坑、郭家坟等古老传说以及韩信寨、楚长城、龙王庙等遗址更是承载了这方热土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灿烂的文化。村内古树林立,翠竹成荫,山泉成河,石桥飞虹,千年紫藤树和皂角、国槐树缠绕成景:河道以巨石为河底,有常年水温十几度的古井,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奇观;周边于亩蚕坡是当地“柞蚕之乡”的见证。该村独特古朴的石房子、清新的空气、原生态的环境,成为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2016年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和《乡土栏目》实景拍摄地,从那时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到石头村及韩信寨体验古朴、自然、悠闲的乡村生活。<br></div></div></div> 村里驻有书法家,字体个性飞扬,“王八对绿豆,各对各的眼”。 石头村也是南召摄协的拍摄基地,村中到处是精美的图片。 摄协还与企业联手,精心组织了以老带新的学习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摄影技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记录时代的行列里来。 这是经摄协老师指导后由学生拍摄的作品,独到的视角可圈可点。 清清的山泉、新鲜的空气,让慈祥的老人鹤发童颜。 老人们或坐或躺,在树下乘凉小憩,悠然自得、其乐无穷。 这位老人向我们推销他们的甜杏。 现摘现吃,鲜美可口。 独钓大哥买东西也没忘记拍照,以黄色的杏子为前景,拍出老人面部的沧桑。 路旁的鲜花随风摇曳。 见证沧桑的石碾。 村中的招牌景点——千年古藤。 树下的石刻铭牌上,明确标注树龄120年,看来“千年古藤”虚报了近十倍呀?哈哈…… 旅游淡季的村子里,幽静还是主流。 河中的水井,所谓的“井水不犯河水”据说就是出自这里。 原版的木质车轮,在没有钢铁橡胶的年代,先人们就用这个行走了几千年。 老人、小孩和小狗,古村、台阶和阳光,意境正好。 暂停营业的小摊旁,巨量的一次性筷子显示着生意的兴隆。 美丽的奇石随处可见, 石窝坑(原来的村名)被现在的石头村所取代。 石头村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探秘楚长城寻幽石头村》的实景拍摄地,也是中央电视台《乡土》《记住乡愁》栏目的实景拍摄地。 这家店很有名,大门气派、院落整洁,据说是示范店。 美丽的老板娘。 原来那具有身份象征的自行车,如今沦为怀旧的装饰物。 茂林修竹、小桥流水。 尚在修建的别墅群,只是不知什么时间能修好。 能住到这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不长寿都难。 拍完石头村,印象较深的是古藤、古井及其与摄影的结合,南召的摄影家们将发现美、记录美的事业延续到了儿童和乡村,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而看完石头村,其实也只是逛了一半景色,“汉阙”门的另一半“韩信寨”还没有踏足,留着下次再来吧。 南召之行,自此拉下帷幕,我们虽然没有拍到拿奖的佳作,但收获了他乡的山水记忆,学到了南召人热情纯朴的美好品德,学到了南召摄影人追光逐影的摄影初心,这种美好将永远留存心中,滋养我们的友谊之树永远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