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知晓吕碧城这位吕氏宗贤姓名,是上世纪的一九八四年三月份。那时,我刚好参加泉州总工会的一期干部业务培训班。班里一位学员,有本民国时期印制的书,叫《吕碧城文选集》,依稀记得信手拿来翻翻,就还给他了。直到二O一六年十一月,在广东省珠海市参加第七届世界吕氏族人恳亲大会时,在海泉湾渡假村天王酒店大堂,与安徽吕氏宗亲聊天时,初始知道吕碧城是安徽旌德吕氏,是吕从庆公的后裔,在清末民初享有很大名气的一位女性。</p><p class="ql-block"> 直到二O二三年冬,皖省宣城的吕美海宗亲送我一本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程悦女士著写的《吕碧城传》,我才对吕碧城宗贤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发现,这本书从第一章起到最后的第十四章,都连缀着吕碧城的诗词,贯穿着吕碧城的一生。程悦女士在序言的标题“一见倾城,再见倾心”,所列举的民国时期一系列名媛淑女中,“我最爱的,莫过于吕碧城”。</p> <p class="ql-block"> 作者程悦仰慕吕碧城。在书的后记里写道:“她风华绝代,诗词格律,从政从商,平生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声势浩大;她特立独行,动荡的时代造就了她孤僻独立的性格,离家出走,讥讽慈禧太后,……想说就说,说到做到;散尽万金普度众生;她三皈五戒,护生戒杀,并于国际社会大力呼吁;她把声名抛之脑后,伴青灯,诵佛号,一心弘法。”这短短一百五十几个字,高度浓缩,高度概括了吕碧城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育,良好的基础,舒展的视界,成就了吕碧城深厚的学养。在文学创作,写诗填词,她学习古人风格,不“临摹”、不“效法”。在诗词风骨上不与古人形似,但与古人神似。</p><p class="ql-block"> 在《淮南三吕才女(三)》一文中,我有简释过吕碧城《滿江红•感怀》及《法曲献仙音•题虚白女士看剑引杯图》两阕大部分行家看好的词章。现在,再举吕碧城女士名作佳句来赏释。</p><p class="ql-block"> 吕碧城作《二郎神•咏杨忠愍公遗迹》这阕词篇,从表面借咏明代谏臣杨忠愍的绘画为掩,暗中行悼念戊戌维新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之实。词篇全文即:</p><p class="ql-block"> “齐纨乍展,似碧血,画中曾污。叹国运维新,物穷思变,筚路艰辛初步。凤钗金轮今何在?但废苑斜阳禾黍。矜尺幅旧藏。渊渟岳峙,共存千古。</p><p class="ql-block"> 可奈。鹰瞵蚕食,万方多故。怕锦样山河,沧桑催换,愁入灵旗风雨。粉本摹春,荷香拂暑,犹是先芬堪溯。待箧底、剪取芸苗麝屑,墨痕珍护。”</p><p class="ql-block"> 词上阕的“齐纨”指的是山东齐地一种名贵如绢的丝织物,也借指人品的高洁,词中专指贵重的画轴。“凤钗金轮”凤钗指的是皇后冠上的饰物;金轮,是用黄金装饰打造的极其豪华车舆,两者有皇权的象征。“苑”古代皇族游猎的地方为苑。“禾黍”原指稻米与小米,词中专指悲悯故国破败废圮。“尺幅”指的是画卷。“渊渟岳峙”指的是人的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p><p class="ql-block"> 词的上阕大意是:展开杨继盛(杨忠愍)的画卷,仿佛看到这幅山水画有血迹,作者叹息,这位前朝正直人臣杨氏忠臣,因忠言直谏得罪权贵,带来了杀身之祸。想起百日维新的艰难,“六君子”为此而抛头洒血菜市口。但是,毋庸置疑,风中飘摇的满清王朝,不久将会倾覆,一定会成为废苑禾黍。回望画卷,遥忆作画者高尚情操,随手小心翼翼收起珍藏,永久保存,以表达词作者对杨忠愍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词篇下阕的“可奈”即怎奈、可恨的意思。“鹰瞵蚕食”指象猛禽凶残目光盯着,如蚕食桑叶。“粉本”是作画施粉打底上样的稿本。“摹”指仿效。“荷香拂暑”指用荷花芬芳气味来消除暑气。古代盛夏时,文人在扇上题写拂暑,寄意吹拂暑气那燥热感。“先芬”指祖先的美德。“箧”是小箱子,有翻箱倒箧句。这里指装书籍的书箱。“芸苗”是一种带有香气的草本植物。“麝屑”指麝鹿香囊的半丁点气味。</p><p class="ql-block"> 词篇的下阕大意是:担心祖国的大好河山渐渐被外虏盯视与侵蚀,清廷的腐败无能,割地疆域,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款出现,迫在眉睫的国家和人民安危亟待解决,词作者流露出忡忡忧心。词篇后两句描写春天如粉底画美丽和夏天荷花芬芳,她的内心世界对先贤杨忠愍遗风的珍视和崇敬,对历史上遗留的美好物品犹如麝鹿香气那样,应好好保护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整首词在表面上采用吕碧城对杨忠愍画卷的咏叹,实际上是在追思悼念在戊戌维新中被朝廷冤杀的六君子中的杨深秀这位舍生取义的义士,为图变法,触动慈禧太后等权贵利益,最后被杀,喋血菜市口。杨深秀先生与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世交,曾赠一幅山水画给吕凤岐,吕凤岐在吕碧城小时候就拿出来给吕碧城临摹,吕碧城的画艺也得到杨忠愍的画风启迪。词句中还蕴涵她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感慨,突出了她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接续欣赏吕碧城另外一阕《清平乐•遥天云卷》词作,词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平乐•遥天云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遥天云卷,</p><p class="ql-block"> 笛韵吹愁远。</p><p class="ql-block"> 黄叶青灯羁客馆,</p><p class="ql-block"> 酒兴诗情都懒。</p><p class="ql-block"> 更阑独自沉吟,</p><p class="ql-block"> 渐看新月光临。</p><p class="ql-block"> 半壁藤萝瘦影,</p><p class="ql-block"> 画成一片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阕双调词,抒写作者在一个清朗的秋天,出行途中,客居旅舍。面视孤馆寒窗,外面秋风落叶,遥望天空云卷云舒。入夜时,青灯侍客,连品酒都感觉无兴趣。夜静更深时,天边如钩新月清辉把外墙的藤蔓照出形影,孑然一孤身,望影自悲秋,便填写一首清平乐。</p><p class="ql-block"> “遥天云卷,笛韵吹愁远”句,说的是词人望着遥远广阔的苍穹,彩云舒卷变幻,悠扬动听的竹笛声,飘向远方,身外他埠,异乡异客,想起故人,难免一番离愁滋味。“黄叶青灯羁客馆,酒兴诗情都懒”句,道出了她在外漂泊,旅馆外的黄叶,客房中的灯火增添了孤寂和凄凉气氛。愁绪无法排遣,已达到了连品酒和写诗的兴趣都没有的地步了。下阕的“更阑独自沉吟,渐看新月光临”句,可解释为:夜已深了,却无法入眠,独自寻思这人生经历,引起了万千思绪。只有天上的月亮了解我的心情,它把柔和的清辉照射进来,就像要来陪伴我这个独自愁的人。“半壁藤萝瘦影,画成一片秋心”这句表达出她此情此景的心理。借用藤萝的瘦长影子映在墙上,隐喻词人内心情感如一幅淡淡又深沉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这阕词,以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示吕碧城作为近现代女才子,女词家的顶端地位。她的文学才华蓬勃与文字功底的扎实,通过这阕词篇,可见她对自然景色的融合有着敏锐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无三不成礼。不妨再来欣赏吕碧城所作的《满江红•旧苑寻芳》长调。词曰:</p><p class="ql-block"> “旧苑寻芳,尚断碣,蝌文未灭。石湖外,一帆风软,碧烟如抹。菰叶正鸣湘云怨,葭花又梦西溪雪。又红罗,金缕黯前尘,儿时节。</p><p class="ql-block"> 人天事,凭谁说;征衫试,荷衣脱。算相逢草草,共赢伤别。汉月有情来海峤,铜仙无泪辞瑶阙。待重拈,彩笔共题襟,何年何月。”</p><p class="ql-block"> 先赏上阕。“寻芳”是找寻之前美好的华年。“断碣”即折断了的碑。“蝌文”是蝌蚪文的缩语,古代的一种字体。“菰叶”是茭白的叶子。“葭花”就是芦花。“金缕”用金丝做成的豪华服饰。“前尘”即以前经历的事。</p><p class="ql-block"> 上阕说:到旧地重游,寻我昔日美的时光,看到断碑残碣依然清晰可见的古文字,感叹历史的变迁。石湖外风儿轻柔吹着船上帆,碧波荡漾,好像轻烟拂过。茭白的叶子在风中发出响声,犹如湘夫人的哀怨,芦花在梦中携带西溪的雪片,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红罗及金贵的豪华服饰,已经黯然失色,成了之前的、孩童时代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再解下阕。“人天事”即人世间的事情。“征衫”可作旅人衣服或指旅游者,亦可解为战士的戎装,这里指的是旅行者的装束。“荷衣”是避世归隐,心性高洁人士的行头装扮。“铜仙”铜铸的仙佛像。“瑶阙”指传说中的仙宫,和旧时代的朝廷。“题襟”是抒发襟怀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下阕讲:人间的悲欢离合,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试穿着征衣,换掉了荷衣,就像文人转变成了一位戎马战士。既使匆匆相逢,最终也只留下离别的伤感。明月有情地照着临海边的山岬,而铜铸的仙人无泪地告别仙宫,这无奈的哀伤,是常有的事。期待有一天能再次拿起彩笔,共同题写襟怀,但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p><p class="ql-block"> 简言之,吕碧城通过对这阕词的倾心填写,表达对往昔时光的眷爱,对离别的愁绪,也流露出对未来重逢的迫切期待。</p><p class="ql-block"> 这阕《满江红•旧苑寻芳》长调词是作于一九二O年的端午节。也引来了词坛中的一段美好的友情佳话。</p><p class="ql-block"> 吕碧城申请赴美利坚游学前,从天津来到苏州,邀请费树蔚先生及缦华女士在苏州的石湖泛舟的当晚挥笔而成的。费树蔚是民主人士柳亚子的表舅,祖上是吴江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娶了吴大澄的第七女儿吴本静为妻,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连襟。他与吕碧城同庚;缦华女士,笔名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名张廼莹,是一位大作家。他们仨在民国初享有颇大的名气,费先生和缦华女士与吕碧城是挚友关系。</p> <p class="ql-block"> 久别重逢苏州,他们共游虎丘、灵岩、天平、石湖等名胜境地。此次吕碧城游学美洲的理想终将实现,两位老友从心底为她高兴,由衷地祝福她一路顺风,学成归来。</p><p class="ql-block"> 吕碧城不仅将这词作给了两位挚友,还寄给另一好友樊增祥先生。樊增祥以礼相待,填《满江红》词回赠。词曰:</p><p class="ql-block"> “双桨吴波,正老去、江郎惜别。金翡翠,南来传语,自书花叶。沧海泣乾饺帕雨,碧湖唤起娥眉月。又山塘,七里试龙舟,中天节。</p><p class="ql-block"> 青雀舫,歌三叠;红鸾扇,词一阕。算菱讴越女,万金须值。雪藕丝牵长命缕,绿荷风绉留仙褶。只天西,遥望美人云,长相忆。</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段文字是作家程悦女士在《吕碧城传》中的一段话。我引用这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费树蔚也赋长诗《送碧城之美国》一首临行前相赠。长诗情深意长,充满对友人离别的无限牵挂。最后四句是:</p><p class="ql-block"> “送子为天河浣纱之行,</p><p class="ql-block"> 赠予以阳关咽笛之声。</p><p class="ql-block"> 鹤书早寄珍珠字,</p><p class="ql-block"> 百年会有相逢地。”</p><p class="ql-block"> 吕碧城一读再读,友人的细细叮咛切切嘱咐击中了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晶莹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落在信笺上,心中满溢的,是对友人的感激和敬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