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难缠的遮羞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提起风俗习惯来,给人的印象是它的范围之广是包罗万象地无所不在。但有些传统下来的东西並不都是十分的优秀,甚至于可以说成是糟粕。不分青红皂白地不管是褒还是贬,一股脑儿地都归结于风俗习惯的范畴,却是不能令人恭维的,很值得怀疑它是不是有必要地风俗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比如,每逢清明节中元节寒食节的祭祖活动,本来是对先祖思念情怀的一种释放形式,风俗到现在己经越来越远离了它的实际意义,进而演变成了一种似乎是商业行为或成为了攀比的机会,这种现象尤其是表现在对处理逝者的丧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过去被人们所称为的“烧纸”,仅体现为用锅底黑抹在自家雕刻的木板上印几张纸,有的是直接用几张黄颜色的纸(称作表),象征性地烧上几张而已。现在呢,“烧纸”早己一版再版升级到“冥币”了,不仅堂而皇之地将现代伟人的头像印在上面,还盯上了国际市场上流通货币的“美元”了。印刷精致以假乱真到这个程度,究竟这是让死人花呢还是让活着的人看呢。在面额上,为死人考虑的更是周到入微,其单位小到了元大到了亿。要真能起作用的话,烧上几张巨额的亿元币就已足矣,犯不上用那么多的量。难道那边也在闹通货膨胀的不成?买那么多的冥币不光死人花不完,就是死人的子孙后代也花不完,这里不是在咒,而是有些行为已经做到了那个份上。再看那烧纸的场面,那一本正经装模作样地做作,真能笑掉大牙。先在地上画上一个圆圈,还得留有一个供自己巳故亲人出入的口,有的还会在烧纸上写有自己已故亲人的名字,采用实名制地怕野鬼冒领。这伎俩是自己哄自己,连鬼也哄不了。这和小儿玩家家有什么两样?真是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今人的“杰作”也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了。有关烧纸的花样百出,那作买卖的人为了挣到更多的钱,可谓是极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总是能够抓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哄不了鬼,却把活人能玩得团团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冥币是不是商品,以哲学的观点上讲,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而人们以真钱买了假钱再烧掉,这有什么价值?简直是赤裸裸的烧钱。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粮食能足饥,衣服能御寒和遮体,房屋能遮风挡雨地居住。而这幂币有什么作用?除了能满足部分活着人的心理作用外,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心知肚明这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行为,是肉饱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买卖。哪里会有什么鬼能享受到,鬼才会相信。说穿了,它不是商品,是一堆灰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既然没有任何价值,人们为什么会乐此不疲?食古不化的人会说那是给鬼花呢(也就是死去了的人)。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也只有鬼才能知道,人不知道。因为谁也没有见到过鬼。若真有鬼的话,那一茬茬成为了鬼的人,连一个也没有重新回到人间来。就如在一出古戏中有两个穷人,有关对死了好还是活着好的对白,是对有无鬼的绝妙讽剌。一个说活着好,一个说死了好地争执不下。不知道是急中生智还是固有的老道高见。那个说死了好的反问说活着好的人,你说是活着好,那为什么死了的人,连一个也没有回来?还不是因为那里是个好的去处?还别说,这出人意料的歪门邪道,还真能把人蒙住。将那一去不复返的不归之路竟能说的鬼气活现,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至今,没有科学证据也没有可靠的实验或观察能够证明有鬼的存在。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鬼魂可能是人的潜在意识的投射,或者是由于人的精神状态不好,身体处于疲倦时产生的错觉:物理学家提出鬼魂可能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但这一理论也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且缺乏实证支持。而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绝大多数是由于过去对科学认识的缺乏,声称有鬼相信有鬼,都是鉴于一些鬼的传说和故事,再加上无节制的添油加醋和丰富的想象力以虚构,刻画了有关鬼的形象。不是青面獠牙就是大张血口,不是骷髅头上长角就是披头散发。总之,越丑陋就越象鬼否则就会不是鬼。以至于用以鬼的丑陋邪恶,作为了一种制约行为的工具。诸不见,大人不想让孩子夜晚岀门,就会说是外面有鬼,看跟上了鬼地进行恐吓,甚至有的大人晚上一个人走路,也要打口哨,人们说这是自己给自己壮胆子。原本属于纯洁思维的幼儿,从小就受到了不良的污染,就难怪影响的根深蒂固了。世上没有鬼是铁的事实,人为的作祟,使鬼像幽灵一样地游荡在人的存在空间,让人不寒而栗。明明是有了病,因为没有医疗条件,便会说是跟上鬼踫上了撞客或失了黄(魂)云云。再以烧上几张纸点上数敬香,念念有词地以示对牛鬼蛇神的虔诚。好了会认为是祷告神鬼的显灵,走了会认为是升华了天堂。无奈的空虚,实则是以命抗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世上没有鬼,可道听途说来的鬼,没有给人们留下个好的印象。人们把侵略者称为鬼子;把不正大光明会说成是鬼鬼祟祟鬼头鬼脑心中有鬼;方言叫鬼忽伶仃鬼头厌脑。只有一个表明人不怕鬼的词语叫做鬼怕恶人,可这恶人在世上的量毕竟不多,况且恶人也未必有不怕鬼的。再加有人好习惯地假设个在天有灵,这也无形中为有鬼的存在而埋下了伏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更有人将白事丧事演绎到了极致,比如方言里叫粘纸扎,不仅仅是弄几个花圈而已,什么别墅呀汽车呀家电的应有尽有,形象逼真琳琅满目,用现在形容市场繁华的话来说,那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有鬼的话,那鬼的日子可过得好有滋味好现代化,连普通活人的奢侈鬼都能轻松地享受到,怪不得死了的人都不想再回来。这也不要怪怨是作买卖人在明明白白地欺负人,用俗活讲,那是黄盖打周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家作的就是用紙粘的假货,你买的也知道是地地道道的假货。上当不知深浅地还一个劲的夸人家手艺好。花钱买纸粘的假货再用以哄鬼,真是鬼迷心窍。这还不算,那些有钱的人还会把丧事变相地办成了喜事,花重金让地摊戏班子白天又唱又跳,晚上放烟花,如果不是看见出来进去的人都穿有孝服,还真以为是办喜事呢,这世道人心歪到哪儿去了(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农村,且愈演愈烈地盛行)其实有许多的人明明知道这样的折腾是徒劳,碍于面子受于风俗,不得不人云亦云。你有钱未必花在了刀刃上。村里有个老人,平时每天轮着到几个孩子们家吃派饭,早上去的时候早了,人家还沒有开门,去的晚了,人家把饭碗也洗了。待到老人死了的时候,却是大操大办的一场,这种悲哀的反差,成为了村里人们的笑话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如果硬要将上述的这些说成是风俗习惯的话,那是将风俗习惯作为了一块难以捅破了的遮羞布,掩盖了邪恶的毒瘤结症。也太俗了,俗不可耐地俗到了家。不要把风俗习惯当成大杂烩,更不要让所有的风俗成为了正确沿用传统的桎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人云,“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在过去,有很多的不良行为相沿成习。那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或具有不安全隐患的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科学知识普及的认知,必定会被人们逐渐淡化禁绝。以优秀的传统绵延,让文明与发展俱进。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安康。这才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初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