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为师】(285)祝《涛声》

铁丁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祝《涛声》</b></p><p class="ql-block"> 鲁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涛声》的寿命有这么长,想起来实在有点奇怪的。</p><p class="ql-block"> 大前年和前年,所谓作家也者,还有什么什么会,标榜着什么什么文学,到去年就渺渺茫茫了,今年是大抵化名办小报,卖消息;消息那里有这么多呢,于是造谣言。先前的所谓作家还会联成黑幕小说,现在是联也不会联了,零零碎碎的塞进读者的脑里去,使消息和秘闻之类成为他们的全部大学问。这功绩的褒奖是稿费之外,还有消息奖,“挂羊头卖狗肉”也成了过去的事,现在是在“卖人肉”了。于是不“卖人肉”的刊物及其作者们,便成为被卖的货色。这也是无足奇的,中国是农业国,而麦子却要向美国定购,独有出卖小孩,只要几百钱一斤,则古文明国中的文艺家,当然只好卖血,尼采说过:“我爱血写的书”呀。</p><p class="ql-block"> 然而《涛声》尚存,这就是我所谓“想起来实在有点奇怪”。</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个缺点。看现在的景况,凡有敕准或默许其存在的,倒往往会被一部分人们摇头。有人批评过我,说,只要看鲁迅至今还活着,就足见不是一个什么好人。这是真的,自民元革命以至现在,好人真不知道被害死了多少了,不过谁也没有记一篇准账。这事实又教坏了我,因为我知道即使死掉,也不过给他们大卖消息,大造谣言,说我的被杀,其实是为了金钱或女人关系。所以,名列于该杀之林则可,悬梁服毒,是不来的。</p><p class="ql-block"> 《涛声》上常有赤膊打仗,拚死拚活的文章,这脾气和我很相反,并不是幸存的原因。我想,那幸运而且也是缺点之处,是在总喜欢引古证今,带些学究气。中国人虽然自夸“四千余年古国古”,可是十分健忘的,连民族主义文学家,也会认成吉斯汗为老祖宗,则不宜与之谈古也可见。上海的市侩们更不需要这些,他们感到兴趣的只是今天开奖,邻右争风;眼光远大的也不过要知道名公如何游山,阔人和谁要好之类;高尚的就看什么学界琐闻,文坛消息。总之,是已将生命割得零零碎碎了。</p><p class="ql-block"> 这可以使《涛声》的销路不见得好,然而一面也使《涛声》长寿。文人学士是清高的,他们现在也更加聪明,不再恭维自己的主子,来着痕迹了。他们只是排好暗箭,拿定粪帚,监督着应该俯伏着的奴隶们,看有谁抬起头来的,就射过去,洒过去,结果也许会终于使这人被绑架或被暗杀,由此使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涛声》在销路上的不大出头,也正给它逃了暂时的性命,不过,也还是很难说,因为“不测之威”,也是古来就有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爱看《涛声》的,并且以为这样也就好。然而看近来,不谈政治呀,仍谈政治呀,似乎更加不大安分起来,则我的那些忠告,对于“乌鸦为记”的刊物,恐怕也不见得有效。</p><p class="ql-block"> 那么,“祝”也还是“白祝”,我也只好看一张,算一张了。昔人诗曰,“丧乱死多门”,信夫!</p><p class="ql-block"> 八月六日。</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二十五日的《涛声》上,果然发出《休刊辞》来,开首道:“十一月二十日下午,本刊奉令缴还登记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我们准备休息一些时了。……”这真是康有为所说似的“不幸而吾言中”,岂不奇而不奇也哉。</p><p class="ql-block"> 十二月三十一夜,补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注①</p><p class="ql-block"> 杜甫《白马》诗原文:</p><p class="ql-block">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p><p class="ql-block">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p><p class="ql-block">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p><p class="ql-block">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p><p class="ql-block"> 翻译:</p><p class="ql-block"> 有匹白马从东北方向来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鞍上无人,身上却贯穿着两只长箭。</p><p class="ql-block"> 可怜那骑马的人呀,</p><p class="ql-block"> 一身英雄之气,现在谁又能看见。</p><p class="ql-block"> 最近,军中主将被人杀害,</p><p class="ql-block"> 他是在半夜里死于军中叛乱。</p><p class="ql-block"> 战乱期间,人们死法不一,</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儿,我一边哀叹,一边泪下如霰。</p><p class="ql-block"> 注②.</p><p class="ql-block">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p><p class="ql-block"> 语见《诗经·大雅·民劳》。汔,庶几,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全句意思是: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