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精描细画见精神</b></p><p class="ql-block">—— 国画家郑国学老师艺术作品欣赏</p><p class="ql-block"> 郑国学,1953年生,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人,1971年,郑国学从甘肃来到新疆霍城县芦草沟公社三大队落户,曾任小学老师、镇文教办工会主席兼成教干事。现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和新疆美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郑国学老师自幼酷爱书画,因其家庭收藏书画甚丰,这些书画成了他启蒙的蓝本。他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能画窗花、山水等图案。</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因经济困难,买不起纸、笔、颜料,郑国学就用树枝和手指在地上画,用泥土和锅灰在墙上画,家里的墙壁、门扇和窗扇都成了他画画的地方。绘画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有时,他看见鸟雀在树枝栖息,为了画出鸟的动态形象,他便仔细观察,一蹲就是几小时,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画了又画,肚子饿得咕咕叫,心里却充满了快乐。</p><p class="ql-block"> 在30多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他坚持绘画,上语文课时他在黑板上图文并茂的板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1997年他任清水河镇文教办工会主席兼成教干事。因工作环境的变化,他买了大量书籍,临摹元、明、清时的名作,从古人的绘画手法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p><p class="ql-block"> 2000年,郑国学到天津市工会学习,观看了天津杨柳青书画,其中北京琉璃厂对他的影响最深,启发很大。从此,他就在宣纸上画画,还有人把他的画拿回挂在了家中,让他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为了画好牡丹,每年牡丹盛开之时,他常常骑自行车去霍城县三宫乡观看一家人从洛阳、菏泽带来的牡丹;为了画好荷花,他经常到水库、荷塘写生;为了画好竹子,他从甘肃平凉崆峒山带来竹子栽到自家院子里,经常观察;为了解梅花的生长规律,他不远万里到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去看红梅、腊梅。无论是在清晨初露、艳阳当空、落霞晚照,还是春风细雨、皎皎月光、皑皑白雪中,郑国学老师都细致地观察各种花卉的生长姿态。</p><p class="ql-block"> 为提高艺术水平,2007年郑国学老师到上海美院国画系学习一年。在短短的一年里他结识了上海书画界的名流,经常参观画展,参加学术交流,他画的工笔花卉,受到了上海书画前辈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大量临摹,郑国学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工笔花鸟的知识与经验,他临摹古人未必仿制,而是学习古人的创作手法,掌握其意境构图,用笔设色的方法。他画的兰花清朗多姿,牡丹山茶繁红竞艳;荷花娇嫩艳丽、活色生香。他的作品繁处不塞,间处不空,鱼虫飞鸟、走兽活灵活现,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郑国学老师为了一朵花,一片叶,一只鸟,常常在灯下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平时走到哪里,他都要细心观察,捕捉大自然的景色和生活的火花。在他的眼里,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他说,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投机可言,任何一位有成就的画家都必须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勇于实践,才能攀登艺术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上海、北京、甘肃、陕西等地都有郑国学老师的作品。郑国学老师说:"我只有在作画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乐趣和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