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影壁、庙门、钟楼、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等建筑,两侧建有配殿。东路为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等,西路主要为承祭官置斋所配房。</p> <p class="ql-block">琉璃影壁:位于庙门正对面,为硬山顶调大脊,绿琉璃瓦屋面,东西长32.4米,高5.6米,厚1.35米。影壁正中有琉璃团花,四角饰有琉璃岔角。</p> <p class="ql-block">下马碑:立于清代,历代帝王庙门前左、右各一座。用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历代帝王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穿过庙门进入景德门,景德门东侧设有钟楼,西侧却没设鼓楼。按照古之礼制,通常是“晨钟暮鼓”,但历代帝王庙却只设钟楼,没有与其相对应的鼓楼,原因是这里供奉的是逝去的帝王,所以按帝王葬制,只设晨钟。</p> <p class="ql-block">景德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面阔五间26.6米,进深14.8米,四周绕以汉白玉石护栏,前后三出陛,中为云山纹御路。</p> <p class="ql-block">2002年大修时特意保留了一部分旧彩画,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这次彩画大修是依据清乾隆年间的彩画做法,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清代后期,在西跨院设关帝庙,独祀关羽,遂成奇特的“庙中庙”格局。</p> <p class="ql-block">景德崇圣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九间(51米),进深五间(27米),重檐庑殿顶,金丝楠木柱,地面墁金砖,为"九五之尊”的皇家建筑。清雍正、乾隆时期曾大修,重绘金龙和玺彩画、更换成黄琉璃瓦顶。殿前月台,东、南、西三面有石护栏,南面三出陛,中为云山纹御路,东、西各出一陛。</p><p class="ql-block">到清乾隆时期,殿内供奉主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188人的牌位,在东、西配殿供奉历代文臣武将79人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整座庙宇是典型的明清官式建筑,红墙黄瓦,绿树掩映。景德崇圣殿尽显肃穆庄严,188位帝王牌位供奉于庙堂之上,从三皇五帝至大明王朝,横跨几千年的时间维度,“中华治统从开端肇始就像一条完整线条,任何情势下都未曾中断过。”观之,有对历史的臣服之感,更有对文明的景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秦始皇,竟然没有位列其中。原因是在儒家观念中,他被视为暴君,秦朝的统治也被称为“暴秦”,秦始皇不被认为是一个贤君,所以没有被祭祀。晋武帝和隋文帝也是同理。而明崇祯帝虽是亡国之君,但乾隆认为明亡实属“国事已不可为”,并非崇祯的责任,于是其牌位列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东燎炉: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为绿色琉璃燎炉,用于焚烧祭祀历代帝王的祝文、神帛等。</p> <p class="ql-block">西燎炉:始建于明嘉清九年(1530)、为灰色残源炉,用于焚烧祭祀历代文臣武名的神帛等。</p> <p class="ql-block">碑刻:历代帝王庙现存4块御制石碑,均配有碑亭。</p> <p class="ql-block">鉴于历代帝王庙的祭祀者和被祭祀者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所以它的建筑具有极高的等级规格和庄严豪华的皇家气派。如今虽然被供奉的王朝和供奉的王朝都已经落幕了,历代帝王庙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可是它所保留下的建筑艺术之美,以及古人对帝王将相的评价标准,都在今天焕发出更新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摄影:细雨</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4.11.17</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历代帝王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