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成立秘事

康乐谷

<p class="ql-block">编者按:</p><p class="ql-block">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哈军工父辈》中,有一篇李懋之将军的女儿李辉的文章,记述了她父亲为组建国防科技大学所做的不懈努力。</p> 父亲是协助陈赓创建哈军工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经历了从创建到集体转业的全过程,他对哈军工感情很深,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哈军工改制后,父親一直认为从军队长远建设出发,部队需要哈军工这样的军事技术院校,所以他就一直为恢复哈军工、传承哈军工而奔走呼号。父亲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简称二炮)当副司令员后,分管武器装备和科技工作。由于父亲和当时的中央军委领导比较熟悉,所处的工作位置也比较方便与中央军委直接接触,所以他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反映建议恢复哈军工的重任。据我所知,他不止一次当面向罗瑞卿、张爱萍等中央军委领导提出恢复哈军工的建议,而且还就此事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过信。由于哈军工分建南迁后组建的长沙工学院隶属国务院七机部管辖,当时的七机部部长张钧是父亲的老战友,他就多次和张部长商议从军队和地方两个渠道为恢复哈军工而努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懋之将军</b></h5> 1977年,父亲听说国防科委要组建一所国防科技大学,喜出望外。由于中央军委对怎么组建,是新建还是以什么学校为基础扩建都没有确定,为了争取把这件事情落实到长沙工学院身上,他及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长沙工学院的领导张文峰,让他们以学院的名义起草一份给中央的报告,建议以长沙工学院为基础建立国防科技大学。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7年9月,</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李懋之向粟裕介绍哈军工全院布局</b></h5> 长沙工学院虽然当时不在部队序列,但毕竟有哈军工的老底子,哈军工在军内外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父亲建议他们不要等,要积极获取上级支持。由于建立国防科技大学的动议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因此父亲建议长沙工学院的领导去见一下邓小平同志。7月23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刚闭幕,邓小平同志就在家中接见了长沙工学院的张文峰和高勇。邓小平同志询问了长沙工学院的情况,谈到要组建国防科技大学的事情。谈话结束后,父亲连夜让二炮司令部打字室将邓小平同志的谈话打印成稿,并将谈话报送中央军委、军委各总部、国防科委、二炮和国务院七机部。邓小平同志的谈话为哈军工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文峰</b></h5> 8月,长沙工学院向党中央报送了《关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技术大学建议的报告》,张文峰等同志很尊重我父亲,这份报告他先送我父亲看,父亲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但报告送上去后却没有回音。为推动此事,父亲于12月14日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就组建国防科技大学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他在信中说:“恢复哈军工那样的学院还是有必要的,名称也可叫国防科技大学。这样军委直属军事、政治、后勤、科技四大院校,加上各军兵种所属高中级院校,配套成龙,从国防现代化的长远看,这是非常必要的。”“国防科技大学的组成,仍应以原哈军工的教职员为基础,这些干部质量较好,在哈军工学过一些军事知识,教学军事技术较有经验,科研也有过较好成果。”“十年来经验证明,教学科研力量分散使用,不如集中使用,更能发挥作用,突破新技术难关比较容易。这种集中力量研究,我海空军需要的巡航导弹也会早日实现。”“学校校址可就现状,即长沙工学院为本校,就在长沙扩建。”“学校领导应以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兼任校长和政委,再配以德才兼备的副手担负学校实际工作。”该信很快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批示:“瑞卿、杨勇、爱萍同志阅,请爱萍参考。”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1978年8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长沙正式成立,列入军队编制,由国防科委领导,使哈军工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防科技大学</b></h5> 父亲离休后仍十分关心哈军工分建学院及国防科技大学的发展,在他们校庆时,尽量前去参加,不能去时就给他们发去贺信。1992年他撰写了《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的回忆录,在《纵横》杂志和哈尔滨《新晚报》上登载。由于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这部回忆录于1993年7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