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托克马克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北部的一个小城,小城旁边有二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李白出生地碎叶城遗址和巴拉萨衮古城遗址。托克马克市人口6万余人,多为140多年前来自中国陕西和甘肃的东干族人,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等农作物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可是想你呢,祖国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你的怀里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何不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想听听你的声音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像从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想见母亲见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诗人索阿宏..达乌用俄文写的思念祖国的一首诗的中译本,字里行间凝聚着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一往情深与思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一个“东干”的民族,被称为“东干人”。他们是140多年前来自中国陕西、甘肃的回民,由新疆辗转迁徏来到中亚定居,世代耕地,繁衍生息,传宗接代。中亚现有东干族人近16万,其中吉尔吉斯斯坦7.5万人、哈萨克斯坦7.2万人、塔吉克斯坦0.6万人、乌兹别克斯坦0.4万和俄罗斯0.2万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位中亚游一路同行团友,来中亚旅游前曾读过三本介绍中亚历史文化的书籍,做了许多攻略。她告诉我一些中亚东干人来龙去脉的曲折离奇故事,这是一个被岁月尘封多年而往往不被人知的沧桑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四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62~1873年清同治年间,陕甘地区发生了一场长达12年的空前绝后、跌宕起伏又扣人心弦的回民反清起义,危难之中,左宗棠被慈禧太后紧急任命为陕甘总督。当时陕甘两省人口不到4000万,其中回民800万。12年回族起义期间,造成陕甘2000万人死亡,其中回民死亡约500万。左宗棠平叛回民起义后,大批回民携家带口迁移到清军控制薄弱的新疆地区。1876年左宗棠再一次临危受命,入主新疆后,迅速平定阿古柏叛乱,粉碎了沙俄一心想控制和分裂新疆的图谋,在收复乌鲁木齐和南疆后,又兵分三路进军南疆,1878年收复了整个新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76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新疆后,1877~1878年有三支反清回民败军和家眷从新疆的南疆逃至当时由沙俄统治的中亚各国。当时的沙俄政府对外扩张,连年征战,人少地多,承诺来自新疆的回民,每家免费拨给数公顷耕地并保证40年不征税,40年不抽丁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4年前苏联在中亚各国进行民族识别时,“东干族”便成为中亚各国的法定民族。据说,当时前苏联官员问迁徏来的陕甘回民来自何地时,他们讲“我们来自黄河东岸子“,“东干”是“东岸子”的谐音,歪打正着,便成了这一批来自陕甘两省回民在中亚的法定民族名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东干人,140多年过去了,仍然保留着陕甘人的生活习惯,讲陕西和甘肃方言,吃拉面凉粉,不与当地人通婚,保持陕甘人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的婚礼仍然保留着140多年前陕甘回民的传统仪式,衣着、服饰、礼仪和结婚流程与140多年前的陕甘回民婚礼如出一辙,一模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6.20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杜德文参观了楚河州花园村东干村,参观了当地的小学校并与村民亲切交流,问寒问暖,关心备至。吉尔吉斯斯坦东干人协会主席马穆托夫、议员卢洛娃等陪同杜大使参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五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5.16上午11点多,我们一行参观完碎叶城和巴拉萨衮古城遗址后,来到托克马克的一个东干村参观并吃中午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个远近闻名的陕西村,有二百多户村民,全部是当年从陕西到南疆背井离乡,逃难来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陕西回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村路面整齐干净,村舍沿路而建,十分宽敝,每家宅基地占地面积至少一亩以上。陕西村保持着陕西回民的传统习惯和风俗,房前屋后栽种月季花等花卉和蔬莱,夏日花开正艳,含翠欲滴,满园芬香,姹紫嫣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独立后,先后换了6任总统,政局不稳,左右摇摆,经济萧条,2023年人均GDP1969美元,仅为中国人均GDP的1/6,是中亚经济状态最低迷的国家。该国首都比什凯克城市总体状况相当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20~30年前的水平。该国农村民宅没有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楼房,与中国西北农村比,民宅和街道面貌至少落后10年以上,但楚河谷地农业条件不错,土地肥沃,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潺潺流动,四季分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地广人稀,适合耕种,只要勤劳肯干,不愁丰衣足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导游爱丝路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家主人姓马的东干族家里参观并就中午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男主人马先生今年38岁,一口流利的陕北方言,祖籍陕西榆林,他是陕西迁徏到这里的第七代后裔。马先生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十七岁,二儿子十五岁,三儿子八岁,这是他最小的儿子,则满1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憨厚直爽,用流利的陕西对我们讲,我的根在中国陕西,不管我们在这里住多少年,繁衍多少代,都改变不了我们说陕西话,吃陕西饭,不与当地人通婚的生活习俗。我们的内心里坚信,永远流淌着中国的血脉,永远不会改变中国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干人相信多子多福,这里地广人稀,农业条件好,养孩子成本不高,一般家庭普遍有5~6个孩子。据说,当地政府鼓励多生多育并给予超过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可观的补贴和厚重的奖励及福利,补贴和奖励额度随着孩子的数量递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女主人今年36岁,标准的陕西回族妇女,精明能干,干净利索,动作麻利,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一行问好,倒茶送水,问长问短,招待我们吃她自己炸的麻花、散子、甜点和当地特产瓜子、果仁和葡萄干等。她用十分地道的陕西话说,“你们都是娘家来的人,不远万里来看女儿,一定要多尝尝这里的特产,千万不要客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的二儿子,十五岁,还在城里上高中,暑假期间帮家里干一点农活。吉尔吉斯斯坦官方语言是俄语,中小学仍以俄语教学为主,但首都比什凯克的中学逐渐开始以英语教学为主。他的陕西话讲的不太流利,但日常简单用语都能讲也听得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儿子今年十七岁,明年准备考大学,因时间仓促,没来的及多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马先生宽大的客厅里,摆放着陕西回族传统的结婚礼服、绣花鞋、绣花围巾等,大红大绿,颜色鲜艳,绣花滚边,人工缝纫,做工细腻,好像让时光回到了60年前中国北方县城结婚传统仪式的岁月之中,充满着怀旧的感觉和回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和他媳妇的卧室,木床、床垫和地毯与陕西回族家庭的传统陈设一目一样,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卧室的玻璃窗下摆放着月季花、玫瑰花等,把卧室装点的十分温馨,芬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完马先生家后,已经是中午12点半,女主人张啰着我们一行赶快到餐厅就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老太太给大家端过来热气腾腾的手拉面和拌菜、海带丝、咸菜、大蒜和调料等。笔者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农民家里,吃地道的陕西面,说地道的中国话,叙地道的中国情,倍感温馨,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暖意油然升起在心头,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的亲戚也来帮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东干人在外工作和学习中讲俄语和吉尔吉斯斯坦语,回家后讲陕西话。他们时时刻刻提醒自已来自中国,不可以忘记自已家乡的语言,不能忘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一家7口(母亲、夫妻及四个儿子)有3顷耕地,还有一部老旧的拉达轿车和中国河南产三嘣子电动三轮车,以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兼做中国游客的午餐接待等,经济上自给自足,衣食无忧,小富即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先生家周围四邻的房屋状况大同小异,都是陕西回族上世纪中晚期房屋的建筑风格。村民以种植小麦、棉花和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头脑灵活的村民则去城里开豆腐坊、馕房,饭店,或从事建筑装饰工作,做生意,有手艺,敢于向外闯的东干人经济条件要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12点钟,陕西村里的清真寺喇叭里响起了阿訇嘶哑的领经声,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每个虔诚的穆斯林,每天五次面向麦加方向祈祷,一生中只信仰一个人,那就是上帝的使者穆罕默德,一年过一次斋月,一生至少去一次沙特阿拉伯的圣都麦加或麦地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亚国家都是伊斯兰教国家,与回族的信仰一致,这也是东干人来到中亚能安居乐业,安分守己,与当地人和谐共生,友好相处的一个重要因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导游爱丝路介绍,离陕西村不远的托克马克市里,还有一个东干人自己筹办的“东干族博物馆”,可惜因时间仓促,笔者没来得及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上世纪下半叶,中国与中亚各国往来很少,这里的东干人背靠黄土面朝天,偏安一隅,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信息闭塞,几乎没有中国大陆人与东干人相互往来和通信。那时的东干人讲的某些词汇里,还不时地夹杂着清代晚期的一些用词和内容。如称政府为“衙门”,总统为“皇上”,学校为“学堂”,银行为“钱庄”,签字为“画押”等。但是,每一个东干人都知道左宗裳威震四方,震撼人心的名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丝路说,东干族博物馆虽然不大,条件也较为简陋,但藏有不少东干人自已捐献的图片、书籍、报刋、传统服饰、中国带来的农具、饮具、陶器、瓷器、木工、瓦工、缝纫工具等文物。这些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140多年以来东干人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生活状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苦耐劳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爱丝路女士特别着重指出,在东干族博物馆里藏有许多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牺牲的东干族烈士和立功受奖的军人照片、勋章、证书和文物,他们为前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托克马克市有东干人自己的协会,他们不太喜欢“东干”这个称呼,自称为“回民协会”。协会有自己主办的中文报纸《中亚回民报》,定期介绍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的发展概况。该报经常发表东干族德高望众的人士的撰文,为中国的不断进步和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东干族博物馆的图片由爱丝路女士提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一位名叫索达乌的东干族大叔,用中文创作了150多首诗歌,寄托着东干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承载着他们埋藏在心里多年割舍不下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的怀里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咋能不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想听你的声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起以前摇床里面听下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今很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少的时间过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的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和我一同走着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离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往来日益密切,更加频繁。不少东干人得以返回他们末曾谋面的故乡中国,更多的中国游客也至沓来,到中亚各国的东干村参观交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索达乌终于回到了陕西老家寻根祭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为索达乌在西安城门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内心的酸楚如火山爆发,倾泻大地。正像他自己写的诗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母亲的怀里出来,咋能不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每一个身居政局不稳,经济停滞不前,人均GDP仅为中国人1/6的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内心里充满着回归的念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历史是过去凝固的事实,像滚滚东去的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一去不复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中国政府援助吉尔吉斯斯坦东干人的示范村图片,随着中亚各国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东干人在祖国母亲的关怀下,在异国他乡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政治地位不断得到提高,新一代的东干人母语中文教育不断得到加强。祖国强大是任何一个海外游子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根本保证和坚强柱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二图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民报》网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旅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千里迢迢的异国他乡,举目见老家人泪汪汪,说老家话心里爽,吃老家饭倍觉香,叙老家情实难忘。唯有照片留下的可视化的回忆,可以在无边无际的互联网上分享与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去旅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收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