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下乡岁月,看故乡新貌

深海

<p class="ql-block"> 56年前的今日,我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上山下乡,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农民。岁月如流,一晃56年已然逝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虽已成为历史,却如同一枚滚烫的烙印,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间,与故乡的记忆交织缠绕。怀着对往昔的深深眷恋,特作此文,以志纪念。</p><p class="ql-block"> 题记 2024.11.2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家,对我而言,宛如一幅镌刻在心中最深处的绝美风景画。那每一笔色彩、每一处线条,都似丝丝缕缕的情丝,将我的心与这片土地紧紧缠绕,成为心中永恒的牵挂。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便与老家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宛如母亲的怀抱,温暖而又令人眷恋。</p> <p class="ql-block"> 我在老家停留的时光并不长,1946年我出生在这拣一层楼的土砖屋里,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1952年母亲带着我来到双峰县城永丰镇与父亲一道生活。到1957年随母亲回乡生产,1959年母亲病故后,我又返回永丰镇父亲的怀抱。后来在1968 年上山下乡,至1970年招工进矿。这三段时间累计起来,有10年光景,这10年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生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尤其是1968年上山下乡回到老家务农的那两年,它宛如一座巍峨的里程碑,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义无反顾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回到了老家——双峰县甘棠公社五四大队小山圹生产队。那时,全五四大队仅我一名知识青年,可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并没有把我当作一位需要接受再教育的对象看待,而是视我为难得的人才。大队里所有关乎文化方面的活动,都离不开我的身影。写标语时,我将对毛主席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一笔一划地挥洒在墙上;出宣传栏时,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板块,将党的政策、家乡的变化展现给每一位乡亲;绘制主席像时,我怀着崇敬之心,把主席的光辉形象刻画在每家每户的厅屋里,大门上;组织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时,我成了核心人物,召集大队的年青人一起排练,那欢快的歌舞、激昂的朗诵,在乡村的上空回荡;学校代课,我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研究土法制造菌肥 5406,我为家乡的农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两年,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间虽少,但却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队的政治宣传和社会活动中。那时的我,年轻气盛,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如同永不停转的陀螺,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我的付出,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对我的认可,如同温暖的阳光,让我倍感欣慰。我被甘棠公社推荐出席邵阳地区和双峰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地区、县代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那是我一生的荣耀,也是家乡送给我,两年上山下乡最珍贵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被家乡贫下中农两次推荐进厂,一次推荐进矿。前二次去169厂和涟源钢铁厂,因鼓膜穿孔,体检未能过关,与进厂的机会擦肩而过。最后,顺利地进入了省属煤矿,成为了一名矿工。从那时起,离开了故乡这块热土,再也没有回去定居过。然而,那两年的上山下乡经历,已成为我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它像一把神奇的刻刀,将老家的风土人情、吃穿住行、生活起居深深地刻进我的灵魂,为我的生命打上了家乡独有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老家的山水田园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家乡坚实的脊梁,承载着祖祖辈辈的希望;那潺潺流淌的溪水,似家乡温柔的眼眸,倒映着我童年的欢笑;那一块块整齐的稻田,像金色的画卷,书写着丰收的故事;那小小的菜园,满是鲜嫩的蔬菜,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母亲般的慈爱。这一切,构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是我灵魂深处最难割舍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只是,停留太过短暂,犹如惊鸿一瞥,却也足够让我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家乡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水泥路如同银色的丝带,蜿蜒着伸进了村子,路面宽阔平坦,走在上面,仿佛能听到家乡前进的脚步声。环境变得美不胜收,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清新的空气里满是甜蜜的味道。新建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有些别墅更是精美绝伦,它们有着洋气的外观、精致的装饰,一点也不逊色于大都市里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  紧挨我老屋左边的地段,曾经是一片广袤的农田,如今已换了新颜。猪婆大深处搬迁的农户在这里建起了一栋接一栋的新房,窗明几净,错落有致,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只是,在这看似热闹的背后,却透着一丝寂静与落寞。因为年轻力壮的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守。</p> <p class="ql-block"> 我遇到一位孩时的玩伴,他的小孩在广东佛山办厂,事业有成,在那里购置了房产,安了家。我问他:"你怎么不去儿子那里享福呢?"他微笑着回答:"不自由,家里舒服。"他心甘情愿地守着老家的房子,每天在田土里辛勤劳作。我碰到他时,他正赤脚从菜地里归来,七十多岁的高龄,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还赤着双腿,在田中土里,穿来走去,不惧寒冷,不怕感冒,那硬朗的身体和对土地的执着,令人由衷地佩服。</p> <p class="ql-block">  如今,老家小山塘,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山峦;那静静矗立的村庄,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守望着岁月的变迁;那窗明几亮的楼房,承载着家人的温馨与希望;那些孤独的留守老人,他们的身影是家乡的坚韧与坚守;宽广的田野里,芳草疯长,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巍巍的猪婆大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绿树成荫的森林,是鸟儿的天堂,也是家乡的绿肺;浩瀚无垠的蓝天,悠闲自得的白云,它们与故乡的一切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故乡诗意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年少时,我们总向往外面的世界,不知家乡的珍贵;等到年老,才明白乡愁是一根扯不断的线,越扯越长,越扯越痛。老家,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圣地,无论我走到哪里,你的模样,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