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甲辰年十月初十,是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家人们齐聚一堂,翻开尘封的影集,看到那一张张泛黄的大桥老照片映入眼帘时,心头深情的感念便油然而生,共同追忆父亲当年建桥的那艰苦岁月。谨以此篇缅怀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岸头大桥,1966年始建,位于弥河上游的九山镇东、西岸头两村之间,是原省道莱马(莱芜—马站)公路上的骨干桥梁,现为省道胶海线泰薛(泰安—薛家岛)公路13.77公里处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弥河上游的九山镇,地处沂蒙山腹地,全部由绵延重叠的山脉和交错期间的河流构成,自古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在交通尚未成形的过去,山和水筑成了身心的围墙,人们在高墙内一望皆是青山,一过便是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始终在赏试改变沂蒙老区人民贫困的境遇。</p> <p class="ql-block"> 1965年,省政府批准了临朐县政府请示的建议九山岸头大桥项目。该桥由山东省交通厅测设勘测设计,省交通厅第五工程队组织负责施工材料,设备和工程监理,本具负责出工出力。其时,因父亲有改建老龙湾“雪化桥”和刚负责修建竣工老崖崮“冶平”石拱大桥的施工经验,接着便被县交通局派遣到岸头大桥工程指挥部任施工技术员。</p> <p class="ql-block"> 岸头大桥设计全长144.98米,为8孔单跨径为15米,基础埋置深度4~6米,桥高4.3米,桥面净宽7米,少筋微弯板“工”型梁,重力式墩台,设计荷载为汽—13、拖—60。该建设项目原计划工期为10个月。</p> <p class="ql-block"> 该工程1966年4月15日破土动工,施工期间,正遇当年雨季,雨量极大,河水猛涨,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不论天气多么恶劣,不管吃住条件多么艰苦,敬业而又坚强的父亲,出于对工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不懈怠,毫不退缩,始终严守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从不马虎,一丝不苟,绝不敷衍,严守技术规范,确保施工质量。他时有顶风冒雨,时而趟河涉水,精心施工,抢赶工期,从不停歇,整天在尘沙飞扬或泥泞坎坷的工地上劳作,每天与石头、砂子、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特别是在清基坑、砌墩台施工中,他和同事们日夜奋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和挑战。</p> <p class="ql-block"> 同年10月1日,大桥顺利竣工,建成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月,实现了向“国庆”献礼的奋斗目标。自此,在弥河发源地的沂蒙山深处,一桥连东西,天堑变通途,古人的梦想成为现实。大桥的一石一砾,都浸染着父亲辛劳的心血和汗水;大桥的一尺一寸,都镌刻着父亲精勤的知慧与匠艺。让更多个进山出山,与外面的世界建立联结,最终建成了造福世代的道路和桥梁。</p> <p class="ql-block">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雄。父亲生前还曾多次讲过,他最怀念的是省工程队派来的年轻技术员杨纪林,是辽宁省人,在大桥建设期间,他们虽然在一起工作时间不长,但工作互相配合的很默契,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不幸的是在一天夜间杨纪林突发疾病而故,年仅26岁,逝后即葬于大桥的东山坡,永远长眠在了他曾工作过的沂蒙这块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跨越天堑,行于通途之时,得益于世世代代建桥人的智慧与汗水及牺牲。赞叹和敬佩之余,不能忘记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去丰富,让“馆藏”为更多人所知,成为更多人脚下的路。</p> <p class="ql-block"> 寻觅六十年前的足迹,感受父亲一生的风华。今年“五一”期间,我和大哥、五弟专程来到岸头大桥上,亲眼目堵了父亲修建的大桥,身临其景,感慨万千,并留影纪念。感受修桥人不畏险,敢为人先的精神气,在红色革命老区桥梁史的光辉中,孵化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的建筑质量就是好,通车快60年了,现在几十吨重的大货车通过仍不变样。”东岸头村三轮车驾驶员赵保忠说。</p> <p class="ql-block"> 岸头大桥是建国后在弥河上游建设的第一座大桥,历经五十八年的风雨洗礼,仍坚固如初,如同永恒的丰碑,横亘于弥河之上,背负着车辆行人的梦想,见证着过去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主持和参与施工建设了大大小小的数十座桥梁,从开始施工建设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轮回之年,虽然桥梁渡过了无数车辆和行人,但都没有出现任何安全质量问题,仍在超期服役使用,却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辛劳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也是收获的一生。“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不仅是父亲的人生准则,更是父亲人生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父亲永远地走了,留下了一座又一座的桥,每逢走在他老人家亲手施建的桥上,我仿佛又看到了他当年留下的无数脚印,走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为我们留下的好传统、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拓展的好人脉,让我们受益终身,我们承远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