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4月始,参加为期一年的北京大学历史研修班(第12期)学习。每个月份,都要到北大听两整天的课;每次进京,都自行安排“早来晚走”,以便在校园和京城游走一番。这是一次非常难得又非常值得的游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是国家首都,也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现代活力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60多年的建都史,值得深入探访。我的父母早年都在北京工作,北京是我的出生地和儿时成长地,心中不免怀有北京情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2</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就知道北京有座不在北大的北大红楼,但一直无缘光顾。这次在北大游学,专程去距中国美术馆很近的北大红楼探访了一次。其实,北大红楼是北大旧址,因该楼墙体主要部分均用红砖砌筑,故称“红楼”。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大红楼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场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价值。北大红楼现在挂的牌子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大红楼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民国七年(1918年)落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楼体呈工字形。北大红楼建筑原是学生宿舍,后改为校部,并作为图书馆和文科教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大红楼的建设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和青年学生来到北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大红楼成为了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交流碰撞的场所。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对旧传统、旧礼教进行了深刻批判。民国七年(1918年)初,李大钊还在北大红楼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大红楼的基本陈列为一至三层,共59个展厅;专题陈列室有校长室、图书馆主任室、第二阅览室、文科学长室等。</span></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校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独秀办公所在的文科学长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span></p> 五四游行筹备室。 马克思学说研究室。 《新青年》杂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民国九年(1920年),北大废止分科办法,红楼改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日军占领北平时期,此地成为日本宪兵队机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成立后,因院校调整,北大于1953年迁往西郊。2002年4月,依托北大红楼建立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大红楼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站在红楼前,仿佛能感受到一股穿越时空的力量,将人拉回到那个充满变革与激情的年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