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尹秀珍:刺天

老花传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拍摄编制:老花传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 篇 号: 6262487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器 材: 华为aova12Ultra</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 间: 2024年11月中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地 点: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末,路遇上海时代艺术博物馆,被悬挂在外墙上高大的广告牌所吸引。近前才知,馆内正在展出尹秀珍的作品——刺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随着观展的人流进到了馆内。刚到一楼大厅,就被眼前的展品所震撼,好像一下子置身于了太空和宇宙里。由波音747民航飞机、上海桑塔纳轿车和一辆农用手扶拖拉机做底座,一根十几米长的“火箭”般的金属针,直插由不同人穿过的衣服缝制而成的天空,仿佛太空都被刺破了、碎裂了。令人不仅震撼,而且十分惊奇。这想表达什么主题呢?正费解时,恰巧身旁有展览说明书,忙翻看得知:“‘刺天’表达了人类向外太空探索和推进的欲望,象征着冲破天界的勇气,也是对超越现实维度的想象。”看说明书还得知,“刺天”由二十几个展品组成,分布在多个展厅内。我按展览平面图指示,分别对这些展品进行了观展,并拍了大量的照片。回家后,在编美篇时发现很多展品尽管有简介,可看着还是懵懂,而且展品和简介拍的也不全、不到位。于是,先在《头条》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反复看了简介,首先让自己弄懂;接着又两次回到了博物馆补拍展品和简介,使素材更完善、更充实。同时,美篇也陆陆续续编了多天,直到让自己满意为止。尽管知道很难达到展览深邃主题的要求,但自己尽心了,熬心血了,忐忑的心才稍微平静了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个展览涵盖了从"宇宙"到"微尘"的连续维度,以当代艺术为媒介触摸这个大至极大、小至极小的辽阔场所,关键在于人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人想象"天"可破损崩坍,因此需要修补。现代人继续寻觅宇宙的形状,不断重构天的边界。相对于这些宏观的外向探索,人对自身的发掘也愈益细腻私密,从发散的体温和遗留的痕迹中感受彼此。尹秀珍把宏观和微观连为一体:她借助"旅行者一号"飞船的最终回眸观看地球,转而从每只眼球上提取反射大千世界的一片高光;她以人们穿过的旧衣修补坍塌的天空,随即将之刺穿以突进新的领域;她赋予人的呼吸以微妙形状,同时不断探究"未知"的魅力和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展览的另一线索,是对观念、材质和知觉的关系进行反思:参照佛学的感知理论,艺术家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为契机,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观想融进不同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策展人:巫鸿)</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飞行器 </b></p><p class="ql-block">2008 </p><p class="ql-block"> 铝皮、不同人穿过的衣服、日常用品、轿车、拖拉机</p><p class="ql-block"> 这件参加过 2008 年上海双年展的作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一辆农用手扶拖拉机。这种拖拉机于1958 年进入生产,标志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始,结束了几千年来依靠牛耕的历史。二是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桑塔纳中国第一台合资轿车,从 1983 年开始组装生产,标志着现代化家庭生活的开始,因而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三是用铝皮和日常用品模拟制作的波音 747 民航飞机。这种飞机于 1980 年引进,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对世界打开门扉的决心,见证了中美两国直航、中国申奥成功、中国民航跨越北极,以及中国第一次生物燃油试飞等多个重要时刻。</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刺天 </b></p><p class="ql-block">2024</p><p class="ql-block">铝、钢铁</p><p class="ql-block"> 这件"火箭"般的金属针 15米长,内部中空,底圈直径约为2米,看上去像是一.只"长号"。它与《飞行器》相接,朝向4个方向行进。《刺天》表达的是人类向外太空探索和推进的欲望,象征着冲破天界的勇气,也是对超越现实维度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补天 </b></p><p class="ql-block">2024</p><p class="ql-block">不同人穿过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这个被刺破的碎裂天空由收集来的不同人穿过的衣服缝制而成,具有"破碎"和"修补"的双重性,既含有远古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意象,也具备现今人类冲破天空的冲动和勇气。远古时期的天就是世界,今天的天则是天外有天。我对"刺天"和"补天"的双重性和多义性感兴趣,人被衣服化身为在其中思考和经历这一切的"膜",总是在复杂的情感和认识中被改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尹秀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80 口气在上海 PSA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玻璃、人呼出的气、不同人穿过的衣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邀请了 1080 个人,请每人在加热后的高硼硅玻璃管中吹一口气,留下这口气的形状,并请他或她留下一件衣服,与这口气一起悬挂在此天井中。如同滴落的 1080 颗水滴,也如雨滴、汗滴、泪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尹秀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行思 上海 </b></p><p class="ql-block">2024</p><p class="ql-block">不同人穿过的鞋、针织袜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个作品延续着我于 2018 年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完成的《行思》,在上海收集100 双有着不同故事的鞋,和它们主人的故事一并展出。</span></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目光影壁 </b></p><p class="ql-block">2024 <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装置</span></p><p class="ql-block"> 我截取眼睛上的"高光"部分,用不同的高光时刻构筑一个影壁。我收集的目光有的来自身边的朋友,有的出自书籍和网络,也有画中的眼光。这些有着不同"质地"的目光构成一道被观看的抽象的风景,如同影壁上的图案,也如同以目光所及的不同世界构成的屏障。</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声音塔 </b></p><p class="ql-block">2023-2024</p><p class="ql-block">金属、尼龙丝袜</p><p class="ql-block"> 这三组横向悬挂的大型装置有"塔"和"飞行器"的内核,以不同直径的不锈钢圈构成大大小小的同心圆,侧看有似声波的图形。圈的外部用尼龙袜包裹﹣﹣这是模仿和美化人的皮肤的物品,形成看似音膜但无法震动发声而且吸音的元件。由尼龙袜包裹着两侧的尖锐物刺入墙中,使无声之声具有了沉默的力度。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是可视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未知 </b></p><p class="ql-block">2019-2024</p><p class="ql-block">互动参与性作品,电脑系统、3D打印机、镜子、人脸微表情与情绪捕捉器</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既巨大又渺小。巨大是因为宇宙天体是组成它的元素之一,因此巨大到无边;渺小是因为人类相对于宇宙来说有若尘埃,与人和环境结合生成的未知形象,在最开始时以空无的状态存在。很多空间"虚位以待",需要与公众的感知共同形成《未知》。</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喇叭</b></p><p class="ql-block">2024 声音装置</p><p class="ql-block"> 悬挂在宇宙般的黑色空间里,这个直径1米、铜制贴金的喇叭以黄土泥覆盖表面。喇叭播放着"旅行者一号"飞船携带的"金唱片",上有太阳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里面录制了以55种人类语言发出的问候和人类及自然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蛭形轮虫 </b></p><p class="ql-block">2024 影像、陶瓷</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将蛭形轮虫的影像在瓷板的孔洞中播放。孔洞的想法来自去加德满都的旅行:当我再次围绕博达哈大佛塔行走时,看到佛塔外墙一周有很多手掌大小的孔洞,里面供奉着佛像,燃着酥油灯。孔洞中发出的光芒像是引导我再思考和再体会的入口。我用陶瓷制作孔洞,将引我深思的影像放入其中,形成一个精神的壁器。</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蚊子 </b></p><p class="ql-block">2024 影像陶瓷装置</p><p class="ql-block"> 陶瓷板上孔洞内部是一块屏幕,播放着一只蚊子把瓷泥当做人的皮肤进行叮咬,努力挣扎逃脱。我一直对蚊子的存在感兴趣,它让我看到和思考对不同生命认知的差异和相互无法理解的世界,让我感知到生命体之外的力量的存在,它同时也发出硅基生命对碳基生命威胁的信号。</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口水 </b></p><p class="ql-block">2024 玻璃、金属、口水</p><p class="ql-block"> 我参照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于 1882 年提出的"克莱因瓶"概念,制作了这两个由高硼硅玻璃吹制而成、悬挂在三维空间中的装置。我邀请公众将喝过的剩水倒入瓶中,这些沾有其唾液,因而含有不同菌群的"口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不同形状。这两瓶"口水"处于相互封闭的世界中各自发酵,相互可见但无法共融,就如同克莱因瓶无法在三维空间实现,只能是高维空间的投影。</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偶然与必然 </b></p><p class="ql-block">2024</p><p class="ql-block">摄影、录像、实物</p><p class="ql-block"> 2020年在疫情中搬入新工作室,每日的通风成为常态。因为有的窗户较高,我找到半根渔杆,每天用来开启和关闭窗户,用完后就把它放在旁边的墙角,久而久之形成了若干划痕,是时间与生命的印痕和素描,也是衔接时代的物证。开窗关窗的日常行为;偶然得到的半根渔杆;四年多来形成的痕迹﹣﹣事发时看似偶然,但也隐含着无法回避的必然,最终都成为铭刻了时间的物证。</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荆棘器 </b></p><p class="ql-block">2023-2024</p><p class="ql-block">陶瓷、荆棘铁丝</p><p class="ql-block"> 荆棘状的带刺铁丝一般使用在围栏上,同时具有防御和保护、限制和束缚的作用。我在整盘这种铁丝上缠满纱布绷带,浸透瓷泥,浇釉后烧制成瓷。铁丝与瓷泥在炉火中较量和撕扯,相互释放能量,形成开片般的裂痕,粗犷而细腻,冰冷而温润。脆弱和坚强的混合体呈现出陶瓷中的暴力美学,也是命运和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洞3号 黑洞4号</b></p><p class="ql-block">2017-2024 2018-2024</p><p class="ql-block">木板、玻璃、丙烯颜料、灯光</p><p class="ql-block"> 黑洞的强大引力使光也无法逃脱,由此引申为无法摆脱的境遇。人的欲望犹如黑洞,吞噬着一切。钻石这个稀少的自然物承载着太多的非自然的东西,如同欲望的容器。将曾经做过的有着钻石切割形状的两个不同大小的钻石"龟背壳"中放入变化的色灯,形成的光亮"黑洞"仍在吞噬着一切。</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洞3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洞4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隧道 </b></p><p class="ql-block">2024 黑色日常用品</p><p class="ql-block"> 黑色是"光"被全部吸收的结果,也是三原色或所有色彩的混合。 作为一种"中性"颜色它被人们钟爱,以致各类黑色文化、黑色视觉和黑色心理层出不穷。我收集了生活中的各种"黑色物件",涉及日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将它们布满一条八面体的"零形通道",犹如"黑色尘埃"般看不清楚。隧道两侧是发光的"黑洞",中间是一个把所见物推远的望远镜,镶嵌在无形的《金喇叭》中。</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繁尘 </b></p><p class="ql-block">2024 钢筋、各种粉尘</p><p class="ql-block"> "繁尘"一词有多重含义,既可指繁华的都市生活,也可象征尘世和现实,又是渺小与繁多的比喻。无论何种物质,其粉末都是"尘"。我选取了生活中的粉末﹣﹣包括尘土、水泥粉、金属粉、面粉、药粉、花粉、辣椒粉、色粉、化妆粉、高岭土等﹣-把它们堆放在两厘米直径的钢筋上,所形成的"线"充斥在空间中。</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尘的涟漪 </b></p><p class="ql-block">2024</p><p class="ql-block">彩色玻璃 、植物、水果等生命体</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延续了我从 2020 年开始的"涟漪"系列。我在各色玻璃上开了一个孔洞,将有生命的植物放在其中,这些生命需要照顾,也是涟漪的启发点。玻璃犹如镜面相互反射,如同泛起的涟漪,但这次它是平静的,是"尘的涟漪"。</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断舌 </b></p><p class="ql-block">2024 琉璃</p><p class="ql-block"> 用琉璃铸造的这两个舌头相对而立,既相同又不同。裂痕和缝合并置。如同双手即将合十,也像即将击掌。</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迷鹿 </b></p><p class="ql-block">2024</p><p class="ql-block">动物模型、标本,不同人穿过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塵"(尘)以"鹿在土上"的字形引起群雄逐鹿、尘土飞扬的联想。鹿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也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征。我从旧货市场得到这只从学校生物实验室流出的小鹿标本,在它背上放上从北京动物园商店购买的用真兔皮毛做的小狼模型﹣﹣其大小不足鹿标本的三十分之一。在它们外面我用旧衣服做成绿色的"草"。这三种皮肤﹣﹣鹿和兔的真皮以及象征性的人的"第二张皮"-﹣共同构筑起矛盾的共存。鹿与狼、狼与兔, 自然与人之间是谜一般的"鹿"</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安全出口 </b></p><p class="ql-block">2024 录像</p><p class="ql-block"> 安全出口是所有建筑必不可少的设施,"安全出口"的指示牌是法定的必须之物。我拍摄了家中每个人朝向同一方向行走或奔跑的影像,包括我 90 岁的父母和最小的 3 岁孩童。将其制成带有"安全出口"指示牌的影像装置,与真实的安全出口指示牌放在一起,形成共存的出口。</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生命纤维碎片 </b></p><p class="ql-block">2024 陶瓷</p><p class="ql-block"> 将不同人穿过的衣服碎片浸泡在瓷泥中,让泥浆渗透衣服的每个空隙,与经历和时间充分融合。一并入窑烧制,火焰将衣物烧掉,浸透衣服的瓷泥在焚烧中由软及硬。形成的瓷结晶不只是形式的遗存,而且是空间和时间的结晶。所有带有实际经历的纤维都已化为灰烬,留下无形灵魂的空间,进而构成无处不在的新的想象时空。</p><p class="ql-block"> ——尹秀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本文作品简介作者进行了删节,致歉尹秀珍女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花絮:随拍观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艺术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尹秀珍</b></p><p class="ql-block"> 1963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尹秀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了她的当代艺术实践,她的作品具有实验性和多样性,把不同人的经历、记忆和时代的印痕作为创作的元素之一,并对材料进行反思和实验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形态的艺术创作。作品涉及装置、行为、陶瓷、玻璃、影像、绘画雕塑等众多领域。曾参加众多国际艺术的重要展览,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她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中国国家馆展、圣保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光州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和莫斯科双年展等大型国际艺术展,并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个展"Projects 92: Yin Xiuzhen"。</p><p class="ql-block">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完。谢谢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