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的传世之作 ‍—云冈石窟

冬天里的春

<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冬天里的春</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1169019</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唐.宋昱这首《题石窟》据说是赞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最早的诗作,描绘出云冈石窟的恢弘大气。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齐名,被中外人士誉为“石窟三圣”。2024年10月27日,我们有幸踏上了这场穿越千年的石窟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来到云冈石窟景区入口处,便看见一座高大的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雕塑高古清逸,袈裟飘忽,底座刻有“昙曜”两个红色字样,导游介绍说,这里是昙曜广场,占地6000多平米。昙曜何许人也?为何特意为他建一广场?原来昙曜就是北魏那位复兴佛教的名僧,为云冈石窟的开创者,云冈石窟的总体构想和设计方案出自昙曜本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有了历史上第一次的灭佛运动。昙曜是北魏僧人,灭佛运动时期他依然坚守佛法。文成帝拓跋𤀹即位后,恢复佛教,昙曜担任沙门都统,展开一连串复兴佛教的工作,将佛教带向繁荣。他希望有一个万全之策,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向文成帝提出凿窟雕佛建议,文成帝认为正可借此忏悔祖父废佛之过,同时为祖先追福,便很爽快地批准了昙曜的建议,还从人力物力上给予积极的支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昙曜广场之后是云冈石窟礼佛大道,大道两边排列着13对26根塔柱形的吉祥佛柱,造型端庄沉稳,佛教中十三代表功德圆满的意思。我们还看到一棵人工雕琢的金叶菩提,上面挂满了红色祈福带。穿过佛光大道便是两侧相对的扇形皇家礼佛墙,构图完美,雕刻精致。“山堂水殿”景观非常漂亮,看着赏心悦目,再现了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当年云冈美景的描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景区的湖心岛中央,穿越古朴典雅的七孔桥,高大的寺院山门就出现在面前。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山门后为中殿的“千佛殿”,还有作为后殿的“大雄宝殿”。石雕造像精妙绝伦,木雕佛像栩栩如生。细细观察,品味着北魏佛教的艺术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冈石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景区人潮如织。我们跟随着导游,看到了东西排列着一连串高大宏伟的洞窟,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宋代江南雨曾惊叹:“谁使生成貌岸然,娑婆世界起波澜。”清代赵翼创作的《大石佛歌》虽然不知道其描述的具体是哪里,感觉用在此处也很应景:“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净磨顽石生面开,剜空危崖全躯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冈石窟规模宏大,现存大小窟龛252个,其中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万尊,雕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整座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步入云冈石窟,仿佛踏入了北魏时期的佛教艺术殿堂。石窟内容丰富多彩,最小的佛像 2 公分,最大的高达 17 米。一尊尊佛像神态多样,琳琅满目,一幅幅壁画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真是巧夺天工,让我震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冈石窟按其发展大致可分作三期。早期为公元 460 年开始雕凿,即文成帝时期,洞窟为“昙曜五窟”(第16 -20窟)。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五尊大佛分别象征北魏拓跋氏开国的五位皇帝。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云冈石窟)代表了公元 5 世纪到 6 世纪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昙曜五窟最早的五座洞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之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请大家先来看第20窟,是云冈石窟的标志性景点—露天大佛。这尊高达13.7米的释迦牟尼坐像,气魄雄伟,面容慈祥,端坐于崖壁之上,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形象逼真,生动传神。露天释迦牟尼佛像胸部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昙曜五窟中,第16、17窟是一组洞窟。第16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深目高鼻,面容清秀,身材修长。第16窟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已启动,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建立了完整的数字化档案。第17窟是云冈早期洞窟中唯一的交脚菩萨大像窟,洞窟四壁以千佛雕刻为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期为465–494年,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石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雕刻内容多样化。同时,融合了印度、中西亚的艺术风格,吸收了希腊、罗马的建筑造型,展现出北魏政权开放包容的文化特点,也因此使得云冈石窟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看一下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第5窟。这个石窟分为前室和后室,后室中央的三世佛坐像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面相不俗, 细长的眉毛和眼睛,高挺的鼻子,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就能站立12人,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6窟中佛教故事是表现的主题之一,完成于太和十八年,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第6窟楼阁东西两壁绘有十八罗汉形象,柱旁两壁是四大天王塑像。除此之外东壁中层南侧有“鹿苑说法”,西壁对应为“弥勒出世”。东壁还有“降服火龙”故事龛,西壁则有“降魔成道”故事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5窟与第6窟是一组统一设计建造的双窟。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加盖的四层五间式木构阁楼,除了具有佛殿功能外,同时还起到遮风挡雨作用,特别是保持了窟内温湿度的相对恒定,使得第5、6窟的造像雕刻保存状态远优于其它无窟檐的洞窟,新中国成立时,第5、6窟基本保存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晚期石窟为494年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皇家工程逐渐停止,出现了小龛小窟的民间洞窟。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这一时期的石窟虽然规模较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因此晚期的200多个石窟同样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冈石窟的美不仅仅在于佛像的宏伟壮观,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见证了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融合。虽然我无法对其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表达,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云冈石窟的千年韵味,感受到中国佛教文化的无限魅力。</b></p> 感谢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