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湖,古称陆渭池,名滮湖、鸳鸯湖,后因地处嘉兴市东南而得名。素以烟雨风光名闻天下。湖中有岛,亭台楼阁,自成美景。古有其文人雅士登临烟雨楼,吟诗作画,分烟话雨,赋予南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有中华英才齐聚画肪,泛舟湖上共商建党伟业,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航程。时光荏苒,旧年的建筑、风光、人文、经岁月洗礼,交织成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中华浙江嘉禾县之名胜烟雨楼图</p><p class="ql-block"> 南湖是古太湖沉积成陆地时留下来的湖泊,古长江水曾注入这里。至今,南湖仍然是嘉兴境内各交汇蓄泄的枢纽。南湖自古风光旖旎,素以“烟雨迷濛”名闻天下。这是20世纪初的南湖。</p> <p class="ql-block"> 1912年12月8日,孙中山到嘉兴,发表演讲后在南湖湖心岛假山前与嘉兴各界人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湖</p> <p class="ql-block"> 寒冬,登楼远眺,南湖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上图)</p><p class="ql-block"> 70年代的南湖,接送游客的船还是手摇摆渡船,南湖湖面上还有许多帆船往来。(下图)</p> <p class="ql-block"> 春、夏季是南湖的旅游旺季,尤其是农历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古称观莲节)到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乞巧节)期间游湖者更甚。图为抗战前的南湖。</p> <p class="ql-block"> 圆角、形如馄饨的南湖菱是南湖的特产。小小菱桶,装满了采菱姑娘们丰收的喜悦。(摄于20世纪70年代)</p> <p class="ql-block">瑞雪银装,南湖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 五代后晋时(940年前后)苏州节度使广陵王钱元璋在南湖之滨建筑“登脆所”,以便游览、欣赏南湖风景。相传取唐代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之意,赵灜疏浚城河,以“烟雨”二字为楼名,后成为一方之胜。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兴知府将淤泥填于南湖中,筑成湖心岛,次年又将烟雨楼移建岛上。明清两代,烟雨楼几经修葺、重建,在楼周围陆续增筑亭台阁榭,配置假山回廊,逐渐形成了布局精巧、花木扶疏、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构策。图为一大前后的烟雨楼。</p><p class="ql-block">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3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褚辅成与沈钧儒两先生时隔多年后重返故里,在南湖湖心岛与参加欢迎大会的地方各界人士。</p> <p class="ql-block">分烟话雨</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4日,褚辅成为烟雨楼题写“分烟话雨”匾额,悬挂在烟雨楼大厅。(摄于1964年)</p> <p class="ql-block"> 嘉兴市境内旧时有“七塔八寺”之说,都为嘉兴名胜。其中“七塔”最早建于南北朝,大部分建于唐宋年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古塔已随历史而消失。图为缘殷塔,建于宋代前,位于嘉兴城南,北临城攻与嘉兴旧城墙隔河相望,共七层,高约三十四米,顶端似一支放大的毛笔,建筑工巧、后因年久失修,于20世纪60年代倾覆。2004年,在南湖畔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三塔始建于唐代,位于城区西门外,三座塔组合成一整体,中间一座稍高大,均为七层六边形砖塔。塔内无梯可攀,壁龛嵌铁制浮雕佛像。三塔并立,矗立在古运河岸,颇为壮观。清光绪二年(1867年)曾重建。1971年拆毁。199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隋朝开通的南北大运河,纵贯嘉兴近一百公里,为当时水系整治、河网组织带来了方便,使嘉兴的水利迅速发展。历经了千年的大运河,现在仍是我国内河航运最为繁忙的水道。这跨越千年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在为人类造福。帆影点点,桨声欸乃,大运河平静的流水叙述着千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运河记录了两岸人民的创造与发展,沉积了两岸的文明与富庶,至今仍跳动着年轻的生命乐章,延续着两岸流金消银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横卧在烟雨楼前荷花池水面的古朴树如“苍龙戏水”,也已成为人们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观音阁,1937年毁于日寇战火,后改建成平房,1986年在原址重建为二层硬山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南湖老渡口—狮子汇渡口。1921年8月3日,到南湖参加一大会议的代表就是从这里乘船进湖心岛。</p> <p class="ql-block"> 南湖渡口的牌坊建于1959年。(摄于1963年)</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从湖心岛远眺南湖渡口。</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游船业在南潮、太湖、西湖一带盛行。一条小小的网船,承载着南湖船娘生活的艰辛,有人欢笑有人愁。</p> <p class="ql-block"> 盛夏,南湖凉风习习,是游人消暑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祠墩,位于南湖东北部,俗称小南湖,小烟雨楼,亦称小瀛洲。与湖心岛南北相望。清康熙年间,疏浚市河堆泥成墩,面积约8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以供仓颉。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建国后又多次进行维修。图为小瀛洲远眺。</p> <p class="ql-block"> 旧时小南湖雪景。那时南湖滩上有许多矮矮的棚户。</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的仓学祠</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的仓学祠</p> <p class="ql-block"> 泱泱秀水,悠悠岁月,一段段南湖往事定格为一幅幅画面,一帧帧老照片记录一道道逝去的光影。《南湖影像》打开记忆的闸门,重现南湖往日历历风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