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8日</p><p class="ql-block">昨天傍晚入住的巴拉德罗的阿斯顿酒店位于巴拉德罗绿洲区的海滨,距离哈瓦那约140公里。这里拥有美丽的海滩风景,是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这家酒店是一家全包式的五星级度假酒店,拥有 五百多间客房。</p><p class="ql-block">在酒店内所有的餐饮,酒吧,咖啡吧和健身游泳等都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办理入住手续时,酒店工作人员为每个住店客人的手腕戴上橙红色的手环,凭手环可以享受所有酒店内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露天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以前看到的椰子都是绿色,还是第一次见到金黄色的。</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走出酒店大堂几十米就是美丽梦幻的海滩。</p><p class="ql-block">在辽阔的海岸边,海风轻柔地拂过面庞,带来大海深处的气息,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沙滩,发出悦耳的声响。</p><p class="ql-block">回想过往那些奔波于景点之间的旅行,虽然充实,却也难免疲惫。而此刻,感受着每一丝风的轻抚,每一刻时光的流淌,才真正领悟到旅游的另一种姿态。</p> <p class="ql-block">来自北京的团友沿着海边前行,拍到了海水更美的斑斓绚丽。</p> <p class="ql-block">这张也是团友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吧享受一杯免费的古巴风味卡布奇诺。</p> <p class="ql-block">莫吉托(一种用朗姆酒、青柠汁、糖和薄荷调成的鸡尾酒)</p><p class="ql-block">午餐前品尝了一杯,酒精度很低,有浓郁的薄荷味,非常美味。</p> <p class="ql-block">能歌善舞是古巴人的显著特点。古巴音乐风格多样,热情奔放的萨尔萨舞就起源于古巴。无论是在街头巷尾、家庭聚会还是大型的庆典活动上,都能看到古巴人随着音乐舞动的身影,舞蹈是他们表达情感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酒店的游泳池边一群欢歌载舞的古巴人。</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乘车回哈瓦那,继续在哈瓦那的旅游行程。车子开出不远来到一处打卡点,这里有巴拉德罗地名标志。</p> <p class="ql-block">阳光的折射以及海洋生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让海水呈现蓝色、绿色、青色等丰富色彩,美得令人窒息!那种清澈纯净的质感,仿佛能洗净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岸边整齐地排列着小舢板,可能时间还早吧,没有见到驾驭舢板的勇士们。</p> <p class="ql-block">虽然都同属墨西哥湾的海滨,相比之下,墨西哥坎昆的沙滩更胜一筹,因为坎昆的海沙更白更细更绵软。</p> <p class="ql-block">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又回到了哈瓦那。</p><p class="ql-block">导游小刘热心地为我们增加了参观的内容,带领我们去了著名的《五分钱酒馆》。</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的五分钱小酒馆地处哈瓦那老城区的大教堂广场附近。小酒馆的前身是一家便利店,最初叫“马丁内斯之家”,1950 年正式改名为“五分钱小酒馆”。它自 1942 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哈瓦那的地标性场所。</p><p class="ql-block">因为这是海明威最喜欢的酒馆之一,很多名人也经常光顾此地。店内装饰很有特色,墙上、木头门上写满了游客的签名。店里还有乐队表演,能让游客在品尝莫吉托等饮品的同时欣赏古巴特色音乐。莫吉托是这里的招牌鸡尾酒,据说也是传统古巴高球鸡尾酒莫吉托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多位国家领导人曾经光顾于此。</p><p class="ql-block">只是过去五分钱一杯的鸡尾酒,现在五美元也买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瓦那大教堂,建于 1748 - 1787 年,是巴洛克建筑风格,由意大利建筑师 Francesco Borromini 设计。正面为波浪形屋檐,墙面有精美的雕刻,其最大亮点是两边不对称的钟楼,古巴作家 Alejo Carpentier 将该教堂称为“石头的音乐”。</p><p class="ql-block">这是古巴最大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曾存放过哥伦布的遗骨(后运回西班牙)。</p> <p class="ql-block">参观《武器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武器广场是哈瓦那历史最悠久的广场之一,始建于 16 世纪初,最初被称为教堂广场,直到 16 世纪后期,殖民总督在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因为此地用于军事演练,才更名为“武器广场”,今天广场上的大多数建筑可追溯到 18 世纪后期。</p> <p class="ql-block">参观《上尉宫》</p><p class="ql-block">哈瓦那的“上尉宫”实际上是指过去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总督府。因为当时总督的军衔只是上尉,所以该建筑被称为“上尉宫”。</p> <p class="ql-block">上尉宫位于哈瓦那的武器广场西侧。它始建于1776年,1835年建成,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包括拱形廊、环廊抱柱的“帕提欧”式庭院。内部有很多华丽的客厅,展示着精美的瓷器、描述独立战争的油画以及一些老物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今,这里一部分成为城市博物馆,另一部分保留了总督府原貌。这里承载着古巴沉重的历史,见证了古巴从西班牙殖民统治到美国占领等不同时期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海明威曾经居住的是古巴哈瓦那“两个世界”酒店的511房间。这座酒店外观呈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两个世界”酒店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位于哈瓦那的老城区中心位置。其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1932年起,海明威开始在古巴居住,最初就住在“两个世界”酒店的511房间,并且在此居住了长达7年时间。在这里,他找到了适合创作的环境和氛围,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根据资料介绍:511房间已成为众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们向往的地方。房间平时锁着门,慕名而来的人付费后才可进入参观。房间内,海明威的书、照片和铜像摆放整齐,床和柜子被围了起来,窗前的桌子上摆着一台老式打字机,用玻璃罩保护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分,我们来到了哈瓦那的“唐人街”</p> <p class="ql-block">19 世纪中叶,随着古巴对劳动力的需求,首批中国移民来到古巴,华工们起初作为“苦力”在甘蔗园和糖厂干活,后来逐渐摆脱这种身份,开始经营各种生意。到 20 世纪,华人移民古巴达到新的高潮,顶峰时当地华侨曾多达 15 万人,哈瓦那的唐人街也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唐人街之一。然而,1959 年古巴革命后,所有私营企业被收归国有,许多华人老板失去了一切,大多数人离开古巴,唐人街也因此日渐没落。</p><p class="ql-block">尽管华人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在古巴的华人只有五百人)这里仍保留了一些中国文化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唐人街规模已大不如前,只是两条交叉的小路,总共不到两百米。</p><p class="ql-block">除了1990 年中国政府捐建的华丽牌坊,街道上已很难见到中文招牌和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国营商店,除了在角落有几包香烟,所有柜台都空空如也,由此也佐证了古巴的物资紧缺的严重程度。</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随处可见这种长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因为物资紧缺,古巴长期实行食品配给制,</p><p class="ql-block">古巴政府通过一种名为供应手册的方式来实施食品配给。每个古巴公民都被分配到一个手册,手册规定了每个人可以通过该系统购买的食品配给量以及获取配给的次数。</p><p class="ql-block">配给物品包括大米、糖、食用油、面包等基本食品。鸡肉、鸡蛋、大米、豆类、肥皂等都曾被纳入配给范围。</p><p class="ql-block">配给的食品并不是免费的,但配给价格是非常低廉的,只是商品实际价格的一小部分(平均每月的配给费用不到2美元,约为食品市场价值的12%左右)。</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如苏联解体后对古巴的经济支持终止、委内瑞拉对古巴石油援助减少以及美国的制裁等,古巴食品配给量和赔给种类都显著减少。</p><p class="ql-block">在哈瓦那老城的街头巷尾,经常有孩子向游人索要糖果等食物。</p> <p class="ql-block">古巴经常停水停电,老百姓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燃料供应不足:外部供应受限,自身炼油能力不足。</p><p class="ql-block">发电设备老旧,维修备件短缺。</p><p class="ql-block">自然灾害影响</p><p class="ql-block">用水依赖电力,停电导致停水。当地导游说,他居住的地方在夏天高温40度时曾经连续停电停水两天。分地区限电停电更是家常便饭。</p> <p class="ql-block">街头可见这种简易破旧的人力车。</p> <p class="ql-block">古巴哈瓦那老城海边的民居,因飓风而变得满目疮痍。特别是2017年的飓风“艾尔玛”,当时强大的海浪和风暴潮翻过了哈瓦那标志性的防波堤,使得数千所房屋、企业和酒店被淹没,因为财力匮乏,至今也无力修复。</p> <p class="ql-block">这座斑驳破旧民居的背后就是庄严的国会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晚餐之后乘车前往著名的【莫罗城堡],观赏沿袭了三百多年的【关城礼炮仪式]。</p> <p class="ql-block">城堡入口</p> <p class="ql-block">哈瓦那的关城礼炮仪式位于莫罗-卡瓦尼亚军事历史公园的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p><p class="ql-block">关城礼炮仪式的传统始于 17 世纪末。当时哈瓦那为抵御海盗和私掠船的频繁袭击,修建了城墙,城门每晚 8 点关闭,次日凌晨 4 点 30 分开启,以炮声宣告城门的开闭。1774 年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建成后,炮声就从这里发出,即使后来城墙因城市发展而拆除,这一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鸣炮于每天晚上 9 点准时开始。</p> <p class="ql-block">准备表演的士兵们</p> <p class="ql-block">晚上 8 点左右,在城堡入口会有一些准备活动,比如会宣读“共和国总督的法令”,宣告礼炮仪式即将开始,随后允许游客进入仪式区域。</p><p class="ql-block">8 点 45 分左右,一个由持火把的人引领的排炮队伍会行进至大炮所在位置。这些排炮队伍中的人由服兵役的年轻人组成,他们身穿 18 世纪的服装和假发,手持当时的武器,装扮与殖民时期的士兵相似。</p> <p class="ql-block">9 点整,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点燃大炮的引信,随着一声轰鸣,火光迸发,礼炮仪式结束。</p><p class="ql-block">现场的鸣炮声震耳欲聋,人群中发出一片惊呼。</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一仪式已成为哈瓦那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项目,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它不仅是对古巴历史的一种传承和纪念,也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哈瓦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进入酒店房间已经接近晚上十点钟了。</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9日,上午九点离开酒店,前往哈瓦那朗姆酒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朗姆酒博物馆所在的建筑在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前,曾是一位伯爵的私人住宅。2000年,这里被改建成朗姆酒博物馆并正式开始营业。</p><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许多旧物和老照片,见证了朗姆酒品牌的发展以及古巴历史的变迁。这些展品讲述了朗姆酒在古巴社会、经济和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古巴革命对朗姆酒产业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入口处,如果与这位衣着明艳的女性工作人员合影,需要交费一美元。</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通过各种制酒模型、微观模型、实物以及图片等,详细展示了朗姆酒从甘蔗原料的选取、压榨、发酵、蒸馏到陈酿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古巴的新鲜甘蔗长这个模样,专门用于制酒榨糖的甘蔗与我国的水果甘蔗完全不一样,硬度很高,牙齿根本咬不动,但是含糖量特别高。</p> <p class="ql-block">这是风干后的甘蔗,开始我们以为是竹子呢!</p> <p class="ql-block">展示 20 世纪 30 年代朗姆酒蒸馏厂运作的模型,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的生产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制作朗姆酒时物资运行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存放朗姆酒的橡木桶。</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高档的朗姆酒需要在橡木桶里存放25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展现博物馆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各种年份的朗姆酒</p> <p class="ql-block">25年朗姆酒的售价一千多美元。</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好的朗姆酒产自古巴,用朗姆酒可以调制出各种美味的鸡尾酒。</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人品尝了七年的朗姆酒,原酒有46度,度数挺高,真不能多喝!</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朗姆酒博物馆,前往【维西亚小庄园】--海明威在哈瓦那的故居,去追随大文豪海明威的生活点滴。这里已成为著名的博物馆,而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p><p class="ql-block">海明威的不朽名著《老人与海》就在此写成。庄园里有海明威的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他的两间书房,以及他孩子的卧室。</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海明威离开居住七年的《两个世界》酒店后,花费一万四千美元购买的一个庄园。古巴革命胜利后庄园归为国有。</p> <p class="ql-block">客厅非常温馨。</p> <p class="ql-block">墙上悬挂的海明威肖像</p> <p class="ql-block">海明威喜欢打猎,墙上的动物标本由海明威的猎物制作。</p> <p class="ql-block">小庄园里绿植丰茂,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海明威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古巴官方宣传这幅画是梵高的大作,地陪导游说不太可能。</p> <p class="ql-block">故居的小阁楼是海明威写作观景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书房有大量的藏书。</p> <p class="ql-block">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为他修建的带更衣室的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海明威出海所用的游艇也完好的保存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庄园中海明威的塑像。</p><p class="ql-block">我们结束了上午的游览,中餐后前乘坐16点15分的航班前往墨西哥,继续墨西哥的三天行程。</p> <p class="ql-block">古巴之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古巴人民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让我们不由地反思自己,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是否忽略了生活的本质?也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生活,学会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快乐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