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宁波是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港城宁波,自古以来就有“繁荣商埠,东海明珠”的美誉。宁波市也是东亚文化之都,孕育了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市的城市形象宣传语,其中“书藏古今”指的是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体现了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书香传统。</p><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4日,我们一行四人从扬州坐高铁到宁波。</p> <p class="ql-block">到达宁波南站,已是傍晚时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宁波大酒店。酒店房间宽敞舒适,设备现代完善。宁波的酒店比北京的酒店价格要低一半以上。我们开始了宁波和周边的游览。</p> 天一阁 <p class="ql-block">天一阁位于宁波月湖之西,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至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的历史,被誉为藏书文化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网络航拍天一阁照片)</p> <p class="ql-block">来到天一阁博物院西大门前,首先看到的是雄踞大门两侧的一对清代石狮,门厅外侧上方悬挂的“南国书城”匾额,是由国画大师潘天寿1962年所书。两旁的对联则是文献学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的手笔。1981年,顾廷龙来天一阁访书,用钟鼎文写下了这副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p><p class="ql-block">上联意为天一阁藏书历史悠久。下联包含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作为“外姓第一人”登上天一阁的典故。黄宗羲于康熙十二年 (1673年),第一个有幸登上天一阁,抄书并撰写《天一阁藏书记》,文章开头既感慨道:“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此后,天一阁声名日隆,受到广大读书人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西大门内侧的对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为郭沫若题写。匾额上的“天一阁”三个大字,据说是从欧阳询的字帖中拣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1982年天一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的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迈入西大门,首先看到一尊手持书籍,正襟危坐的铜像,这便是天一阁的创建者范钦。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一作安钦,号东明,明嘉靖七年乡试第70名,系明代著名藏书家,官至兵部右侍郎。范钦酷爱典籍,为官多年,每到一地,广搜图书。现存的范钦藏书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大量明代方志、政书、科举录、实录、诗文集等。例如流传至今的271种明代方志和大量乡试、会试科举录,一半以上都是海内孤本,对研究明代历史和中国文官制度,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中藏范钦画像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范钦铜像背后是石雕“溪山逸马图”,图的说明写道:“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槊力作,八匹骏马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来到东明草堂。东明草堂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原是范氏的中厅。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因此范氏就为自己的藏书楼名“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在看到的东明草堂是于1980年重建的,不过底子还是清代的建筑,据说是从宁波河西街一栋清代观音寺的殿宇搬过来改建的。这里最初是范钦的书房,用来藏书、读书。后由于草堂无法容纳增加的藏书,范钦专门修建了一座藏书阁 - 天一阁。东明草堂自此成为了家里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东明草堂大堂悬挂着“东明草堂”匾额,下有题跋:”范尧卿旧有藏书处曰东明草堂,以此额颜之。沈迈士,时年九十二”。正面屏风上挂有一副《雨后林泉图》,为清代鄞县画家陈允升所画。画卷两边挂有对联: “游范宅詧人间庋阁千夫悦口碑天一;怀儒家闻域外黉宫万国倾心拜仲尼。” 堂上摆放着几套清式红木靠椅和茶几。</p> <p class="ql-block">书库</p> <p class="ql-block">藏书,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詔译《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p> <p class="ql-block">东明草堂正面的院墙之上有一副獬豸浮雕。浮雕的说明写道:“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型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懂人言知人性,能变是非曲直,是正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与东明草堂一墙之隔的是范氏故居,原是范式家族的生活区域。故居东侧有三座雕塑,正中的雕塑是晚年的范钦,左侧是他的长子范大冲,右侧是他的二儿媳。雕塑展现了范家分家产的故事:范钦老年分家产时,二儿子已去世,由二儿媳代表二房。相传范钦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所有藏书,并要求子孙后代永远不能分书。长子范大冲选择了继承藏书,后来还完善了天一阁的管理制度,正是靠着精心的管理和严格的族规,天一阁藏书才得以一代代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范氏故居后院的堆塑料九狮图。九狮,太师少师都为官职,意含禄,狮谐音“嗣”,寓意多子多福,世代长久相传。九狮图上端是三国故事堆槊。</p> <p class="ql-block">从范氏故居向东,走过甬道,就来到了天一阁。</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天一阁藏书楼是整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天一阁说明写道“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治火之意,建筑书楼,名为天一阁。楼上一通间,楼下分六间,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据乾隆命杭州织造寅著的调查,这座木结构建筑能水火不侵,让书籍一直保存完好,是由于几点:一是左右用砖砌墙,隔绝火源;二是书柜前后开门,两面贮书,通风透气;三是书橱下放置英石,吸收潮气;四是阁前凿池,储水防火。现在天一阁的藏书大部分已搬到1981年新建的设备现代化的北书库。北书库建筑外形风格保持了同天一阁整体环境的相协调,呈现了天一阁藏书楼二楼布局。</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海礁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集》原刻本共32卷,五百余页,约23万字。如今国内外仅存此书原刻本五部,且都是同一种刻本 - 明万历天一阁刻本。其中,天一阁藏有两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各存一部。</p> <p class="ql-block">在范氏余屋南侧,有一组晾晒藏书雕塑,刻画了古代把藏书拿出来晾晒的场景。宁波地处江南地带,多为阴雨天气,所以为了防止阁内藏书受潮,天一阁历来有晒书的传统。每当梅雨季节时,天一阁须密封书库,雨季过后再把一本本书籍拿出来晾晒。据说每到晒书的日子,范氏各房子弟须尽数到场。</p> <p class="ql-block">范氏故居前门与司马第房屋相连。在古代,司马掌管军政与军赋,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因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为掌管军政的官员,所以其府第人称司马第。司马第台门、耳房系1996年恢复重建。这里是范家最早的大门,上面悬挂了“司马第”的匾额,以彰显主人范钦的尊贵。大门的廊柱上挂有对联:“夜雨闲吟左司马;时晴快仿右军书”。落款:由拳冯登府题。“由拳”古县名,在今嘉兴南。冯登府(1783-1841),嘉庆二十五年中进士。此联是冯登府抄录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王杰题沈阳故宫保极殿西壁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进门左拐,步入东园,便来到天一阁博物院的第二个参观区域,园林休闲区。这里曾是南宋宰相史弥远“观文府“的花园,在明代则是吏部尚书闻渊“天宫第”的花园。这座园林自1959年重新修建,直到1986年才完工。东园四周环廊,西侧凿有大池塘,号“明池”,园名与池名结合起来就是范钦的号“东明”。</p> <p class="ql-block">百鹅厅,是一座墓前的祭拜亭,之所以叫百鹅亭,是因为古时宁波富家大户清明祭拜先人时,为了显示排场和阔气,要杀100只鹅敬祖。</p> <p class="ql-block">东园小河溪流,古亭假山,古树参天,幽静素雅。园子里小道迂回,我们四个人竟然还迷路走散了。</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景区内,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陈列馆设在天一阁景区内的陈氏宗祠,占地1000余平方米。它以麻将的发展史为线索,考证了陈鱼门先生的生平、中国博戏的发展史、麻将的产生演变史,并从宁波的方言、航海术语等方面佐证了麻将与宁波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首家以麻将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陈列馆大门楹联:“竹菊梅兰含雅气, 东西南北浴和风”。</p> <p class="ql-block">平和堂是陈家宗祠的前厅,平和堂楹联:“筒来索去犹半日,参横月落不曾知”,中间隔扇门上是“梅、兰、竹、菊”四个花,也是常用的雀牌。中间有一组打麻将“三缺一”的雕塑。坐在中间的这位就是麻将的发明人陈鱼门先生,右侧的西方人是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左侧是一个东洋日本人。陈鱼门幼时开始学习英文,曾受朝廷派遣,在宁波五口通商城市做外交工作。陈鱼门和英国驻宁波领事夏弗里交往密切,当年他们就是这样一边打麻将,一边进行交际,商谈各种事情。</p> <p class="ql-block">进入前厅,门内天井中间有一条由麻将图案铺成的通道,让人眼前一亮,中、发、白、索、万、筒,将游客引入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天井西侧的墙上有介绍麻将的产生和古时各种玩牌方法。</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在陈氏宗祠的正厅“德和堂”。德和堂外柱联:“世事沉浮中发白,人情冷暖马牛风”。</p> <p class="ql-block">走进室内,中堂正中悬“德和堂”的匾额,这三个字是由宁波书法界的泰斗级人物沈元魁所题。匾额下方挂着陈鱼门的木刻画,两边楹联:“济世新邦皆学问,齐家立业既文章”。</p> <p class="ql-block">厅内展示了国内外各种年代的麻将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逛到天一阁博物馆关门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这里深远的藏书文化让我们惊叹不已。</p> 东钱湖和韩岭 <p class="ql-block">东钱湖旅游区是浙江省著名的湖泊和风景名胜区,被郭沫若先生誉为 “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东钱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环湖周长45公里,面积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源,面积为杭州西湖的四倍。湖四周群山环抱,绿树簇拥。湖中碧水清澈,烟波浩渺。</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准备去东钱湖畔休闲,对宁波轻车熟路的蒋蓁带我们来到了湖边的宁波百悦酒店 (Park Hyatt Ningbo)。</p> <p class="ql-block">东钱湖四周绿树簇拥,我们漫步在酒店旁的林荫大道上,满眼望去,一派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没有找到去湖边的路,我们回到酒店,经大堂服务员指点,走过豪华的酒店大堂,穿过面向湖边的餐厅,经过江南园林风格的亭桥,来到湖边。</p> <p class="ql-block">湖面犹如镜面,天、湖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映入眼眶的是一片浩渺无垠的湖水,美的令人不由的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这平静祥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边举目远眺,群山逶迤,层峦叠嶂,碧水清澈,烟波浩渺,一叶扁舟,美的像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湖边的木椅上休闲,很喜欢我给亚丽拍的这张相片,红伞很增彩。</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船坞</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湖边散步,草丛里有一只白色鸬鹚。水面上漂浮着浮萍。</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大树下有一只木船做的花蓝。路边的枫树叶开始变红。</p> <p class="ql-block">路边种植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堰戴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的餐厅里喝咖啡和饮料。</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去湖边的韩岭老街吃中饭,一路风景秀美。</p> <p class="ql-block">远远就看到刻有“韩岭”的大牌楼,一面刻字“山市晴岚”, 另一面刻字“水廊湖墅”。</p> <p class="ql-block">步入韩岭老街。自古以来,韩岭便是商旅云集,街市兴旺的交通枢纽。青砖铺地的韩岭老街,两旁盖满了二层的商铺。街上走着穿着古雅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能逛韩岭老街,只是吃了中饭,饭后在湖边漫步。</p> 宁波老外滩 <p class="ql-block">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市北江区三江口(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的北岸江北区,为宁波港旧码头所在地。在唐朝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鉴真东渡的起点,在南宋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当《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变“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观看余姚江边的桥梁夜景和两岸灯火。</p> <p class="ql-block">逛老外滩商业街,街边最多的是各种西式酒吧和中式酒馆,不少年轻人在酒吧里唱卡拉OK。</p> 宁波美食 <p class="ql-block">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状元楼”几经搬迁,于2009年7月在宁波和义路重新开业,以经营正宗甬邦菜扬名(甬系宁波简称)。我们到宁波的当晚就去这家酒店品尝甬菜。夜幕下酒店正门上悬挂着由宁波籍著名学者余秋雨题写的“宁波状元楼酒店”七个大字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殿堂,一股浓郁的状元文化扑面而来。余秋雨创作并题写的“题状元楼”挂在大堂一侧,文中对老字号的“状元楼”大加赞叹,开头就写道:“天下口味因地而异,而味中之味必在物阜市通之处,吾乡宁波正适其选,选中之选则为状元楼也!”</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上方挂着著名学者冯駿才手书的“状元在此”四个大字,下方有一张金榜,上有自科举制实行以来历朝历代的654名状元的名字,金榜前放着考生赶考的食盒、状元蓝等等。大堂中央放着古时状元的官轿,橱窗里展览着各朝代的状元服装。</p> <p class="ql-block">状元楼酒店的顶棚也是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大堂布置的优雅大气,采用的都是红木家具。</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服务也是一流的,餐具也很讲究。入座后最先上来的是赠送的红豆桂花圆子,还有花生米和酱萝卜,茶水和西瓜。</p> <p class="ql-block">这道海参黄鱼羹鲜美无比,让我们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还点了虎皮包黄鱼、宁式鳝鱼丝、苔菜香酥虾和小白菜等传统宁波菜,美味可口。看了账单,很感叹宁波的物价比北京好了太多。</p> <p class="ql-block">宁波的海鲜火锅店也是不容错过的。我们在宁波吃了两次火锅,第一次是酒店旁的“东海怡品”,这里的海鲜肥牛和各种菜都是自己挑选的,真是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第一次吃自涮火锅,感觉非常新奇。</p> <p class="ql-block">自备的捞勺和调料。</p> <p class="ql-block">虾还是活着的,炒蛏子很美味。</p> <p class="ql-block">和牛和肥牛只需涮几秒钟,入口即化。</p> <p class="ql-block">还要了腐竹、豆腐、蘑菇、粉丝、生菜和面条。</p> <p class="ql-block">蒋蓁认识的一位宁波的民营企业家请我们在“憙粤海鲜海鲜火锅”吃了第二顿火锅。那是一位女性民营企业家,她的女儿现在担任公司总经理。今天一起吃饭的还有她女儿夫妇,她的弟媳等,人多点的菜也种类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两盘和牛质量非常好,不爱吃火锅的大成也吃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刺身料理,老虎斑鱼,螃蟹,活虾及其他海鲜。</p> <p class="ql-block">凤爪,牛肚,香肠煲仔饭,以及新鲜的红萝卜和山药。</p> <p class="ql-block">那位民营企业家的女儿还请我们在宁波“美宴“餐厅吃了一顿非常精致讲究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这道鹅肝酱配鱼子,精致的像法式大餐。这道火腿清蒸鲥鱼也非常美味,几十年没有吃到鲥鱼了。</p> <p class="ql-block">白蟹、鲜贝和烤牛肉,味道极佳。</p> <p class="ql-block">豆苗沙拉、芥蓝菜、南瓜饼、肠。</p> <p class="ql-block">海鲜和豆腐砂锅。</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韩岭小镇上的“韩岭味道”吃的农家饭,也非常可口。</p> <p class="ql-block">我们点了红烧青鱼划水、盐水虾和干烧菜花,菜做的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让我们流连忘返。宁波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美丽的东钱湖,古老又现代的老外滩,繁华的三江口上的灯光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再见了宁波,希望有机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