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隆瀟鋒

<p class="ql-block">“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名山,多由一首诗词、一篇文章、一句名言而闻名,北固山亦然。“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的《南乡子》起首便是这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登上北固楼,凭栏远望,只见江海潮涌、一帆高悬、直济沧海,油然而生壮怀激烈之感,果然是东南胜概,天下江山第一楼,名不虚传。正如楼前对联所云:“气吞吴楚,看六代枭雄,此处曾留霸业;浪涌乾坤,叹千秋骚客,斯楼独望神州。”</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镇江曾先后被称为“丹徒” “京口”“南徐”和“润州”。远在春秋时代,镇江已是吴越国属地。东汉末年,三国孙权在这里的北固山,建造军事堡垒“铁瓮城”。随着中国朝代的盛衰更迭,它经历过繁荣兴盛与硝烟动荡的日子,起伏跌宕,无限沧桑。鸦片战争时,英军入侵,它沦为租界地;北伐军进入时它又华丽转身为省会。但不久又遭日军空袭,烽火连天;直至新中国成立,它才见到和平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长江烟波浩渺非常宽阔,镇江这边有许多高低起伏的山峦,就像长城上的烽燧一样守卫着江南,北固山就是其中之一,北固山高55米,位于金山和焦山之间,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而得名“北固”。由于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据史料考证在唐代,北固山所处的镇江一带,曾为长江的入海口,为江海咽喉。北固楼三面环水,北临长江。滚滚长江从山下奔腾而过,江中渚清洲绿,百舸竞渡,景象壮阔。沿江至京杭大运河可以北上京畿,顺江西上,可通江夏东至大海,是历来兵家要地,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凭险而立,守护着一方平安。</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335年-342年),最初由蔡谟领南徐州刺史时建造,用于贮存军实,属于军用建筑,建成后最初被称为北固亭,因南邻东吴铁瓮城,北临长江,地理位置优越,形势险要,景象壮观而闻名。后来逐渐演变为北固楼‌。梁武帝萧衍在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登临北固楼时,将其改名为“北顾楼”,并题写了《登北顾楼》诗和“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来赞美北固楼的地理优势和壮丽景象。‌进一步提升了北固楼的知名度‌。南宋时期,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登临北固楼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使得北固楼举世闻名‌。</p> <p class="ql-block">北固楼西侧,就是多景楼,楼名取自唐李德裕诗句“多景悬窗牖”诗意,是北固山上的观景佳处。登楼可以俯瞰长江,向西能看到金山,向东能看到焦山。宋元以来,为历代仕官达官富人骚人墨客宴集歌吟之处,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常来此品茗赏景,诗酒唱和。欧阳修、苏轼、米芾、辛弃疾和陆游等都在此留下诗作,元明清无数文人雅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这里也是传说中吴国太相婿、孙尚香梳妆与刘备完婚的地方,此外,多景楼还因米芾题书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而闻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不管你读没读过《三国演义》,你都知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千古流传的妙句,这个典故的出处甘露寺就在北固山。甘露寺,雄踞于镇江北固山上,气势宏伟,风景秀丽,“甘露寺招亲”的故事更是令它闻名遐迩。《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即对此作了生动的演绎。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段故事,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戏曲对这一篇幅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p> <p class="ql-block">但文学作品并不等同于历史真实,“甘露寺招亲”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266年),故名“甘露寺”。也有人说是因为建成寺庙的时候天降甘露,所以有了甘露寺的名称,这个时间,显然甘露寺的修建是在在“刘备招亲”50多年后,也就是说三国演义把甘露寺文艺化了。现在的簇新的甘露寺,不知是为了迎合历史传说的刘备招亲而建,还是的确在古代就有,至少在辛弃疾的两首词中,只提到了舞榭歌台,而没有提到甘露寺。时至今日,吸引人们游览北固山的,恐怕是甘露寺而非辛弃疾的北固楼了。</p> <p class="ql-block">塔一般都建在峰顶,但北固山的铁塔却是个另外,没有建在山峰之巅,而是建在了半山腰处的一个平台之上,这座铁塔的来历非同一般,故事跌宕起伏。北固山铁塔因为靠近甘露寺,也被称作甘露寺铁塔。这座铁塔多灾多难,历经风霜,铁塔原名卫宫石塔,始建于唐代,为当朝宰相李德裕所建,目的是为唐皇李恒积德冥福,当时是一座木质结构塔,后遭火毁,宋代原址重建,把原来的石塔塔身改为铁铸,明代被海啸损毁部分塔身,再次重修,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入侵镇江,企图把整座塔偷走,由于塔身巨大厚重无法运输,幸运的躲过了英军洗劫,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没躲过随后的疾风雷击,塔身又一次毁坏,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再度全面整修,这座铁塔不断被毁的命运才被终止。</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因其险峻的地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许多诗篇。谢灵运、李白、王湾、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辛弃疾、陆游等曾相继来此并留下佳作。唐诗宋词里关于北固山的诗词,有140余首。众多诗词中,最流传千古的大概就是辛弃疾的两首吧。《永遇乐》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乡子》中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不仅描绘了北固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还通过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不高不大,但千百年来,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有人用“一座北固山,半部三国史”来形容北固山,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举目皆是三国遗迹,至今,上山的道路仍被称为东吴古道。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宫。寺内的钟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登上北固楼,举目望去,神州大地一览无余。历经风霜的北固楼,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矗立在万里长江之畔。这座楼,见证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壮丽史诗,又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江,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在大地之上。它的身影,或温柔如细流,或汹涌如巨浪,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态,展示着它的威严与力量。“京口三山”自西而东,撑起了镇江的江景线。金山与焦山、北固山形成掎角之势,俯瞰长江,北固山居中。连同京岘山、云台山又成合围之势,虽海拔不高,却扼守着长江和大运河的十字交叉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保护着江南的一方富庶繁华。</p> <p class="ql-block">登斯楼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豪情壮志扑面而来。站在这座历史的见证者面前,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慨。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山顶已是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也不是辛弃疾当年所见,只有北固楼依旧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曾经的荣耀与辉煌。登楼远眺,大江东去,难免让人焕发思古之悠情。果然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