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姐妹

机智思考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两个弟弟,所以兄弟姐妹一共8人。 </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哥原名王缉和,后改名为秦似;二哥叫王缉平,大姐叫王缉国。如果这三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依照出生年份的顺序连起来念,就是“和平国”,可见我父亲对和平的热爱和期待。 </p><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姐姐和我不是同一个母亲。他们三人是我父亲前一个婚姻所生。父亲的前妻是当时包办婚姻的结果,她名叫秦祖瑛,大哥后来改姓秦就源于此。 我父亲王力是1900年出生的,而大哥则是1917年出生的,也就是说,大哥出生的时候父亲才17岁,可见是早婚。到后来我父亲1924年外出求学的时候,我二哥和大姐也都已出生。 </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前妻不识字,而我父亲则考入了清华国学院,后来又在巴黎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当教授。于是两人的文化程度有了极大的差异。继续维持这段封建包办婚姻是很痛苦的,他在征得我祖父母的同意后,1932年向前妻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其实,我祖父是印尼华侨,随着时代进步,他也意识到了当初自己给儿子包办婚姻是不对的。 </p><p class="ql-block"> 我大哥成年后加入了共产党,是地下党员,思想很先进。他也支持父亲的解除包办婚姻的行为。而秦祖瑛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作为妻子已经不合适,加上我父亲承诺离婚之后仍然在经济上对妻儿给予补贴, 并在处理离婚一事尽量保持低调,因此最终这段婚姻得以解除。 </p><p class="ql-block"> 经朋友介绍,我父亲认识了我的母亲夏蔚霞,并在1935年结了婚。 1941年我在昆明出世,接下来是大妹缉惠、小妹缉慈、大弟缉思、小弟缉宪。也就是说,我母亲有5个子女,我是老大。 我们兄弟姐妹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下面都有一个“心”字,缉宪的“宪”字,繁体字是“憲”,后来实行简化字之后才变成了现在这样。之所以叫宪,是因为他出生那年刚好新中国宪法公布。 </p><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弟姐妹的名字中之所以有一个“缉" 字,这是源自我们老家广西博白县的辈分的排列。按这个辈分,我父亲是祥字辈的,他原名王祥瑛。而我的下一辈就是熙字辈,所以缉思的儿子就叫王熙康。 </p><p class="ql-block"> 下面依次介绍我们兄弟姐妹八人: </p><p class="ql-block"><b> 1)大哥秦似(1917-1986) </b></p><p class="ql-block"> 秦似原名王缉和。1938年在广西大学化学系学习,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 年参加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在桂林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工作,主编《野草》月刊和《文学译报》,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等职。宣传抗日、团结、进步,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腐败现象,旗帜鲜明地宣传反法西斯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香港《文汇报》副刊编辑、《野草》丛刊主编。 </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历任广东《南方日报》、中共广西省委-部办公室主任、中苏友好协会广西分会副总干事、广西省文联副主席、广西省文化局副局长,西江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语文学会会长、《语文园地》杂志主编、中国《杂文报》编委,广西自治区政协第四、第五届副主席等职。 </p><p class="ql-block"> 下图:年轻时的照片(左起:缉国、缉和、缉平) </p> 下图:大哥秦似 <p class="ql-block"><b>  2)二哥王缉平(1920-1991)</b> </p><p class="ql-block"> 中国蛇协顾问,中国蛇协广西血检病康复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广西医学院神经内科的创始人,离休前任广西医学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离休后热心支持中国蛇协的蛇青开发应用以及血栓病防治的工作,在该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退休后他开办了由南宁离退休专家教授行医的南湖医院, 任第一届院长。此外,他在1980-1982年曾经率领中国医疗队到非洲尼日尔工作。 </p><p class="ql-block"> 下图:二哥王缉平和二嫂徐慧容</p> <p class="ql-block"><b>  3)大姐王缉国(1925-1998) </b></p><p class="ql-block"> 1949年毕业于国立桂林师院,同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50年与张谷同志结成伉俪,任职于广西日报,处级干部,著名记者、编辑,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共撰写了重要社论、评论、通讯三百多篇,与张谷合著《王力传》、《现代家书》、 《龙虫并雕一代宗师》等书。 </p><p class="ql-block"> 下图:姐夫张谷和大姐王缉国</p> <p class="ql-block">  虽然哥哥姐姐的母亲秦祖瑛在1985年才因病去世,但是我并没有见过她,对她后来的情况也一无所知。但是,我的哥哥姐姐和我以及我的弟弟妹妹的关系却很亲密。哥哥姐姐平时都在南宁生活,但是我们如果去南宁,必定会去看望他们,而且和他们的子女关系非常亲密。而大哥二哥和大姐,见了我的母亲,也很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其实,我大哥只比我母亲小三岁,我大哥的女儿王小莘比我还大一岁呢。</p><p class="ql-block"><b> 4)我:王缉志(1941-)</b></p><p class="ql-block">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1963年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工作。1973年到冶金部自动化所任电脑工程师,搞轧钢自动化控制。1984年从自动化所辞职加入四通公司,任四通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期间率领开发人员成功开发了四通的拳头产品——四通中外文打字机。因此被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1992年离开四通公司后先后在多家公司任总工程师等职,现已退休,目前在上市公司科蓝软件(300663)中担任高管。</p><p class="ql-block"> 下图:我和老伴姜淑菱</p> <p class="ql-block">  <b>4)大妹王缉惠(1943-1991)</b><br></p><p class="ql-block"> 缉惠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在四通公司成立后,她在我之后也加入了四通,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1991年1月因癌症去世。 </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起:王缉平、秦似、父亲王力、母亲夏蔚霞、王缉国、王缉惠</p> <p class="ql-block">  <b>5)小妹王缉慈(1946-)</b></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大学主要讲授“工业地理学”、“技术与区域发展”课程,主要从事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1985年、1990年、1995 年曾三次在加拿大进修和从事专题研究。 代表性著作有《现代工业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 (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等。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p><p class="ql-block"> 下图:小妹缉慈 </p> <p class="ql-block">  <b>6)大弟王缉思(1948-) </b></p><p class="ql-block"> 弟弟缉思和北京大学有不解之缘。他在北大附小、北大附中读书,属于老三届。他曾经到内蒙插队放羊,又曾经在河南三门峡水电厂当过电焊工。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次年就升读硕士,1983年获硕士学位后留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 所以,他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北大上的,而几经调动最后又回到了北大教书。 </p><p class="ql-block"> 缉思现在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近刚刚退休。社会兼职有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等。 </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密歇根大学、 美国加州克莱蒙·麦金纳学院、美国普林</p><p class="ql-block">斯顿大学任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 他1991-200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2001年至2009年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2005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20 08-20 16 年兼任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著作包括《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大国战略》、《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等。 </p><p class="ql-block"> 下图:大弟缉思</p> <p class="ql-block"><b>  7)小弟王缉宪(1954-) </b></p><p class="ql-block"> 弟弟缉宪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工作,1985年被派到香港大学进修并取得地理学硕士,后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奖学金,于是在该系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到香港大学继续运输地理学研究及教学。他先后担任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访问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教授,香港运输物流学会资深会员、香港运输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研究学会特邀委员、 《运输地理学》(Journal of Transport G eography)等国际知名运输学术期刊编委。 </p><p class="ql-block"> 他曾任香港大学地理系系主任,联合国发展署(UNDP)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集装箱港口发展和中国港口城市的演变,并参与中国高铁与机场之城市影响研究。在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上百篇论文, 著作有《Port-city Interlays in China (2014),Ports, Cities, and GlobalSuppl y Chains(2007),《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2010),《世界级枢纽:香港对外交通》(2020)并参与了超过30个国内外港口、机场及港口城市、城市群规划战略研究项目的咨询工作。现任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世界银行港口城市研究顾问,香港特区政府规划研究项目顾问,深圳交通研究中心顾问。 </p><p class="ql-block"> 下图:小弟缉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