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峰的乡愁情怀——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题序

勤于思考,进步

<p class="ql-block">  作者是一位对于故乡有着很深眷念的作家,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很多都以故乡为题材。他的乡愁情怀深刻而真实,这和他骨子里对文学的热爱及成长经历的坎坷和曲折息息相关,苦难赋予了作者的乡愁情怀更具有深度,特别他所创作的《印象惠安》散文集体现了他对乡土文学的执着与坚持。</p> <p class="ql-block">  作品集中于他所生活的那个“千年古县”惠安的文化风韵和故土情怀,描绘了这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散文用词准确,语言凝练,富有韵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文章中透露着一股静气,感情细腻,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文章如同一首优美的歌谣,唤起我们对儿时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作品语言中体现了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间冷暖。充分表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化素养,作者多年来用脚步丈量了惠安的山,笔架山、文笔山、试剑山、科山……,写出山的豪迈,细腻的笔触洋溢着诗的意境。带我们云游了惠安的寺,平山寺、净峰寺、一片瓦寺……,带来一片静谧祥和。他带着我们从这里经过,就像生命里一次又一次经过苦难,挣扎,彷徨,回归安静,回到这里,草木深寂,幽明禅香,耳畔依然梵音缭绕。</p> <p class="ql-block">  作者凭借深厚文学功底和饱含深情的陈述让辋川古街、惠安北门古街的记忆在惠安人心灵深处开启了百载的时光。灯火阑珊处,老街,如一道熠熠闪烁的光晕诉说着往昔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他还用摄影师的镜头,投向惠安那些浸透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地点佐以散文记载尽显惠安千年古韵的文化底气,通过对辋川桥、青龙桥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桥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尽管世界繁华喧嚣,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才是生活的真谛。作者的散文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而深邃的位置,让我们在喧嚣之外找到自我和内心的平静。让我们多视角、多侧面地了解作者寄寓深挚的游子情怀、故土情感,让我们回望,反思,期待,情怀幽幽,情思绵绵,亲情血脉,老屋祠堂,是永远的挂牵。</p><p class="ql-block"> 作者:周明</p> <p class="ql-block">作者:周明,男,1934年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男作家,编审。</p><p class="ql-block">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编审。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p><p class="ql-block">周明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5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及报告文学集《榜样》《在莽莽的绿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记冰心》《远山红叶》《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没有雪》《为霞满天》《雪落黄河》《山河水恋》等,主编《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选》《五十年报告文学选》(3卷)、《当代散文百家鉴赏》《中国当代散文检阅》(4卷)、《域外著名华人女作家散文自选集》(10卷)、《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百家》(10卷)等。《历史在这里沉思》(6卷,主编)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p><p class="ql-block">周明新著《文坛记忆》201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受到文坛高度关注。</p><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揭晓。周明获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  感谢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周明老师您用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为我即将创作完成的《印象惠安》散文集留下评语,您的留墨添香妙语为我的作品增色不少。您的留墨雅致,如同一首动人的诗篇,让我深感感激。您的评论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好的作品,以下为周明老师对我的作品的深度点评,感谢文学前辈对我作品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周明是西安市周至县人,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后工作至今,先后住职于《人民文学》编辑部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国家级文学殿堂担仼常务副主编、常务副馆长等职务,因工作关系,不但和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冰心等老一辈作家熟识,还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p><p class="ql-block">其先后担任《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协创联部常务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等职,兼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出版散文、报告文学集《在茫茫的绿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记冰心》《远山红叶》《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没有雪》《为霞满天》《雪落黄河》《山河永恋》《往事如歌》《写意凤凰》《文坛记忆》等四十多部,主编《中国散文排行榜》等各类文学丛书近百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了解,《文坛往事》是周明作为半个世纪文坛亲历者、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最新出版的散文回忆录,收录了他对众多文坛名家的忆念文字近70篇,以及与文坛大家交往的照片、书信等20多件。其中,有对茅盾、巴金、丁玲、艾青、冰心、赵树理、柳青等文学泰斗和杰出前辈的片段记录,有对冯牧、黄宗英、路遥、陈忠实等现当代作家的悼念,也有对柏杨、罗兰、犁青等港台等作家诗人的追忆。书中描绘了诸多文坛大家的文章与境界、性格与情趣,都是作者的亲身体会和感悟,朴素真挚的笔墨构筑的文坛信史,极具文学和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文学评论家石英认为,周明情意融融别有沧桑的文字,再现了那些闪着光芒的文坛往事,“使人读之恍如亲历,与作者感同身受”,新著不仅有充分的可读性和文学性,还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本人简介:何碧峰,福建泉州惠安人,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家杂志社资深艺术评论师、特邀编委,资深艺术品策展人,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泉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省级刊物《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泉州分会理事。近年来,何碧峰扎根家乡、心系家乡、眷恋家乡,他热衷挖掘乡土文学、整理本土文化,用文字记录家乡的变迁以及风土人情,散文作品《辋川古桥》、《辋川古街追忆》、《走进心中那一片丛林》、《试剑山上看夕阳》、《仰望一片瓦》、《菩提树下等你》、《走进许厝村 醉美古村落》等,艺术点评数篇文章发表于中华艺术家杂志社特刊、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网易、凤凰新闻以及湖北省名刊级期刊《鄂州周刊》、泉州东南早报、泉州青年报、泉州市直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刊物《书品》、惠安乡讯等网络媒体以及报纸、刊物;2022年11月-2023年1月参与中国民主同盟惠安县委员会《惠安民盟风采》内刊盟员风采撰写工作,征文作品发表于民盟泉州市委公众号,2023年1月福建省旅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福建旅人文化平台受邀签约作家。2023年4月28日,庆祝泉州民盟成立70周年征文作品《同心筑梦新征程 踔厉奋发守初心》发表于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官网。2023年7月《三明大田时光印记》一篇,被省级刊物(《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录用刊登。2024年1月28日,散文作品《走进许厝村 醉美古村落》入选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优秀作品甄选,并在国家级公众号(中国散文学会)刊登。</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参选作品《石头老屋的岁月》荣获第十九届青少年冰心文学征稿活动预选教师组一等奖。</p><p class="ql-block">2023年-2024年,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征文比赛,在辅导过程中兢兢业业,全心付出。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语文报”等征文比赛的一等奖,他本人也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07日,应邀参与惠安螺城中学“文学进校园,写作促成长”的文学志愿服务讲座授课活动,播洒文学的种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写作技巧指导课程讲座,激发广大学生的文学情趣,发掘和培育未来的文学苗子,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途径,实现对学生心灵精神的滋养,促进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讲述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和创作作品分享,并鼓励同学们要珍惜中学时光,坚持文学爱好初心,进一步丰富阅读和写作,让梦想的繁星照亮自己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对文学的追求从没有间断,经常挤出时间读书、创作,热情从来没有减退过,有时从睡梦中醒来,为一段有意味的句子、一个美好的意境,往往半夜起床,在纸笺上留下岁月的痕迹。近年来跋山涉水到处采风,观察民风民情,爱写生活,写感悟,写游记,作品饱含着对乡土的深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文字作品透漏出质朴、清新,内容深刻厚重,生命体验感强烈以及富有哲学意味的乡土情结。家乡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那么清晰可感地纠缠,像一棵百年老树,既根深蒂固,又枝繁叶茂。近年来创作了大量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作品。风月如新,山水不再。回不去的是故乡。故乡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都盘根错节,深深缠绕在我的记忆里。任凭世间喧嚣浮躁,固守初心,沉浸在乡土散文领地依然故我,辛勤书写。</p> <p class="ql-block">发表的部分作品节选</p> <p class="ql-block">走进心中那一片丛林</p><p class="ql-block"> --何碧峰</p><p class="ql-block">冰糖葫芦,应当是每个人童年最美的回忆,但在闽南地区,我们管冰糖葫芦叫“余甘枝”,因为我们做冰糖葫芦的原材料,就是那一颗颗泛着金黄色的小果子—余甘,看着它,馋涎欲滴。一股天然的蔗香味,清爽怡然的冰糖完美的中和了余甘本身的酸涩,余甘枝就这样成了多少代闽南人童年里,最难以忘却的风味。初夏的午后,带你走进富有“闽南娇果”余甘,久负盛名的蓝田村, 用镜头帮你留住回忆。</p><p class="ql-block">蓝田村位于惠安县紫山镇西部山区,系紫山镇第一大行政村,是一片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钟灵毓秀的沃土。</p><p class="ql-block">漫步在景色四季宜人的蓝田余甘树丛林中,枝繁叶茂的余甘老树成片覆盖在山道两旁,行走山道,潺潺泉水声与鸟鸣构成了美妙的音韵,偶尔微风徐来,凉意直达心底!古朴雅致的老房子,渗透着传统的文化气息,是游子心中永远的乡愁,也为古老乡村增添了迷人的风韵。</p><p class="ql-block">历千年沧桑历史,诉古村悠悠岁月。上千年来,蓝田人泛着时代的轻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道痕迹。在历史的追溯中,蓝田还曾经拥有过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千多年前,本地一湾河水直通大海,可以行船,故此地俗称田船。后来,因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村民围垦造田,使河变溪。因此,先辈有识之士以本地地理环境联想唐诗,“蓝田日暖玉生烟”句,取“蓝田”为村名至今,因此蓝田余甘,还有一个特别诗意的名字,叫做田船余甘。</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片清新立体的果树丛林中徜徉,自然会忘记人世的烦扰,红红的杨梅在绿叶丛中分外可爱,在余甘树满眼绿意的包裹下,让人感到一种神奇的力量。不远处,去年的余甘果还紧紧簇拥在余甘树干上。余甘树的树皮呈浅褐色,枝条表面还分布有条纹状的叶子,叶片短小,整齐排布于枝条两侧。余甘果初为小圆球状,嫩绿色,熟时呈黄绿色,果实与叶片杂嵌在枝条上。若是丰收,可见成簇的果子多过叶片,将一根根枝条压得垂下。漫山遍野的余甘树,绿意盎然,可以想象,今年将是一个大的丰收年。在城市里生活,人们总会被喧嚣的声音所包围。汽车喇叭声,人群嘈杂的对话等等,这些声音常常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但是,你可以来这里尝试让自己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内心的宁静。在余甘树林中,静谧的环境和无噪音的气氛会完全放松你的身心。</p><p class="ql-block">田船余甘又称“皇帝甘”,相传当年明朝正德皇帝下江南,路过惠安蓝田村,在路边歇脚,口渴了,随从从路旁采一颗余甘果给皇帝解渴,正德皇帝吃后,如饮甘露,龙心大悦。后人把正德皇帝吃过果子的那颗余甘树保护下来,树边立了个“皇帝甘”的石碑,现在这颗树还生长在蓝田村中,虽已有630多年的高龄,仍然年年结果。</p><p class="ql-block">藏在山岙中的蓝田村,青山浅溪皆风景。天然“石佛”、石“文房四宝”、石皮“天书”、“石狗”、“开弓石”等奇石景观也同时诠释着蓝田的美,她的美千变万化,她的美神秘莫测。</p><p class="ql-block">夏天的时候,你可以泡一壶茶,品着余甘蜜饯,留住心中那一抹甘甜,静静地坐在修复如新的老屋,听听百年余甘树的蝉鸣,或摇着蒲扇倚在龙眼树下的溪流边,观赏夏日繁星的倒影,在远离喧嚣的“余甘村落”享受一次安静祥和的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辋川古桥</p><p class="ql-block"> ---何碧峰</p><p class="ql-block"> 踏上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桥,听着海风带着海水涨潮的声音,感受着桥下的海水缓缓流动,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几百年来,古桥上走过了几朝几代的人群,又承载着他们多少儿时的留念?古桥默默不语,只将发黄的桥梁和朴拙的桥墩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p><p class="ql-block"> 桥上的每一个柱头看似一个个士兵桥上在站岗,形态互不雷同,一排排,一列列,仿佛在守卫在辋川老镇,守护着家乡人民。我亲爱的辋川古桥,你的存在,一度为辋川带来无比的繁华。那个“万贯之城”的荣光呀,就是因你而大放异彩。你带来了千艘竞发,百舸争流,万商云集,货物通达。曾经的你,是历史的沉淀,是辋川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古老的辋川码头,用生动的故事写成今天的美好回忆。站在桥上,放眼望去,仿佛穿越到明朝,仿佛看到繁忙的交通要道,贯通闽南和闽北……听,冬天的海风正呼啸而来;听,海面上正响彻令人振奋的“号角”,那是渔民捕鱼船的的马达声。海鸥时而盘旋而上,时而俯身下冲;时而展翅凌霄;时而追食海鱼。这情这景,如画,叫人如痴,又如醉。</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辋川古桥,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在醉人的海风吹拂中,在蓝天白云衬托里,绽放着迷人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29日发表于泉州东南早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