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发蒙八齐第四首

春和景明

<p class="ql-block">《声律发蒙》八齊第四首</p><p class="ql-block">熊對虎象對犀霹靂對虹霓</p><p class="ql-block">杜䳌對孔雀桂嶺對桃蹊</p><p class="ql-block">蕭史鳳宋宗雞遠近對高低</p><p class="ql-block">水深魚共躍林茂鳥爭棲</p><p class="ql-block">松樹遶山天竺徑桃花流水武陵蹊</p><p class="ql-block">公子追懽閒驟玊鞭遊綺陌</p><p class="ql-block">佳人倦繡悶欹珊枕掩香閨</p> <p class="ql-block">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桃蹊。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深鱼共跃,林茂鸟争栖。松树遶山天竺径,桃花流水武陵蹊。公子追懽,閒骤玉鞭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闱。</p> <p class="ql-block">声律发蒙与声律启蒙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熊对虎,</p> <p class="ql-block">象</p> <p class="ql-block">霹雳</p> <p class="ql-block">霹雳对虹霓</p> <p class="ql-block">吟唱: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p> <p class="ql-block">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桃蹊。</p> <p class="ql-block">萧史凤,</p> <p class="ql-block">萧史凤,宋宗鸡</p> <p class="ql-block">鸡</p> <p class="ql-block">吟唱</p> <p class="ql-block">水深鱼共跃,林茂鸟争栖</p> <p class="ql-block">松树遶山</p><p class="ql-block">苏迨:苏轼之子,老师是张载。</p> <p class="ql-block">松树遶山天竺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桃花流水武陵蹊</p> <p class="ql-block">骤</p> <p class="ql-block">诗中典故</p> <p class="ql-block">水深魚共躍,林茂鳥爭棲,此句背后所链接:秋野五首 杜甫〔唐代〕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遣兴五首 杜甫〔唐代〕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列传·逸民列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明代文学家陈继儒曾说过:“黄石公降一子房而隐谷城,庞德公降一孔明而隐鹿门,老子降一仲尼而隐流沙。”陈继儒还在《狂夫之言》中写道:“孔明卧龙也,每见庞德公,拜于床下,初不令止。”纵横人我朱权士之于世而行其道者,务在知进退之节,可出则出,可隐则隐。果道之可行,则激昂振厉,大鼓宣化,为霈泽,为甘霖,以辅王道。果道之不行,便当抱一张无弦之琴,佩一把倚天长剑,骑一角黄牛,拽一辆破车,载其妻子,向青山深处白云堆里以为巢穴,去土炕上笑吟吟的坐定,长吁一两声,叹道数十回,将头只点几点,则曰:不如是,不如是;如是,如是。做一个老实庄家,以保妻子,以老此生。足矣,多少好处。”</p> <p class="ql-block">庞公者,</p><p class="ql-block">南都襄阳人也。</p><p class="ql-block">居岘山之南,</p><p class="ql-block">未尝入城府,</p><p class="ql-block">夫妻相敬如宾。</p><p class="ql-block">荆州刺史刘表延请,</p><p class="ql-block">不能屈,</p><p class="ql-block">乃就候之,</p><p class="ql-block">曰“</p><p class="ql-block">夫保全一身,</p><p class="ql-block">孰若保全天下乎”</p><p class="ql-block">庞公笑曰“</p><p class="ql-block">鸿鹊巢於高林之上,</p><p class="ql-block">暮而得所栖;</p><p class="ql-block">鼋鼍穴於深渊之下,</p><p class="ql-block">夕而得所宿。</p><p class="ql-block">夫趣舍行止,</p><p class="ql-block">亦人之巢穴也,</p><p class="ql-block">且各得其栖宿而已,</p><p class="ql-block">天下非所保也”</p><p class="ql-block">因释,</p><p class="ql-block">耕於垄上,</p><p class="ql-block">而妻子耘於前。</p><p class="ql-block">表指而问曰“</p><p class="ql-block">先生苦居畎亩,</p><p class="ql-block">而不肯官禄,</p><p class="ql-block">后世何以遗子孙乎”</p><p class="ql-block">庞公曰“</p><p class="ql-block">世人皆遗之以危,</p><p class="ql-block">今独遗之以安。</p><p class="ql-block">虽所遗不同,</p><p class="ql-block">未为无所遗也”</p><p class="ql-block">表叹息而去。</p><p class="ql-block">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p><p class="ql-block">因采药不反。</p> <p class="ql-block">“萧史凤”此句所链接古原文:《东周列国志》 第四十七回却说秦穆公有幼女,生时适有人献璞,琢之,得碧色美玉。女周岁,宫中陈晬盘,女独取此玉,弄之不舍,因名弄玉。稍长,姿容绝世,且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不由乐师,自成音调。穆公命巧匠,剖此美玉为笙,女吹之,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筑重楼以居之,名曰凤楼。楼前有高台,亦名凤台。  弄玉年十五,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自誓曰:“必是善笙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穆公使人遍访,不得其人。  忽一日,弄玉于楼上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呼侍儿焚香一炷,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弄玉心异之,乃停吹而听,其声亦止,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临风惘然,如有所失,徙倚夜半,月昃香消,乃将玉笙置于床头,勉强就寝。  梦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谓弄玉曰:“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乃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其彩凤亦舒翼鸣舞,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喤喤盈耳。弄玉神思俱迷,不觉问曰:“此何曲也?”美丈夫对曰:“此‘华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问曰:“曲可学乎?”美丈夫对曰:“既成姻契,何难相授?”言毕,直前执弄玉之手。  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  及旦,自言于穆公,乃使孟明以梦中形象,于太华山访之。有野夫指之曰:“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何处人也!”  孟明登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孟明知是异人,上前揖之,问其姓名。对曰:“某萧姓,史名。足下何人?来此何事?”孟明曰:“某乃本国右庶长,百里视是也。吾主为爱女择婿,女善吹笙,必求其匹。闻足下精于音乐,吾主渴欲一见,命某奉迎。”萧史曰:“某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孟明曰:“同见吾主,自有分晓。”乃与共载而回。  孟明先见穆公,奏知其事,然后引萧史入谒。穆公坐于凤台之上,萧史拜见曰:“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伏祈矜宥!”穆公视萧史形容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乃赐坐于旁,问曰:“闻子善箫,亦善笙乎?”  萧史曰:“臣止能箫,不能笙也!”  穆公曰:“本欲觅吹笙之侣,今箫与笙不同器,非吾女匹也!”顾孟明使引退。弄玉遣侍者传语穆公曰:“箫与笙一类也。客既善箫,何不一试其长?奈何令怀技而去乎?”穆公以为然,乃命箫史奏之。  萧史取出赤玉箫一枝,玉色温润,赤光照耀人目,诚希世之珍也。才品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大悦。时弄玉于帘内,窥见其异,亦喜曰:“此真吾夫矣!”  穆公复问萧史曰:“子知笙、箫何为而作?始于何时?”  萧史对曰:“笙者,生也,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箫者,肃也,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  穆公曰:“试详言之!”  萧史对曰:“臣执艺在箫,请但言箫。昔伏羲氏,编竹为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其声和美,以象凤鸣。大者谓之‘雅箫',编二十三管,长尺有四寸;小者谓之‘颂箫',编十六管,长尺有二寸,总谓之箫管。其无底者,谓之‘洞箫'。其后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溪,制为笛,横七孔,吹之亦象凤鸣,其形甚简。后人厌箫管之繁,专用一管而竖吹之。又以长者名箫,短者名管。今之箫,非古之箫矣。”  穆公曰:“卿吹箫,何以能致珍禽也?”  史又对曰:“箫制虽减,其声不变,作者以象凤鸣。凤乃百鸟之王,故皆闻凤声而翔集也。昔舜作‘箫韶'之乐,凤凰应声而来仪,凤且可致,况他鸟乎?”  萧史应对如流,音声洪亮,穆公愈悦,谓史曰:“寡人有爱女弄玉,颇通音律,不欲归之盲婿,愿以室吾子。”  萧史敛容再拜辞曰:“史本山僻野人,安敢当王侯之贵乎?”  穆公曰:“小女有誓愿在前,欲择善笙者为偶,今吾子之箫,能通天地,格万物,更胜于笙多矣。况吾女复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缘也,卿不能辞!”  萧史乃拜谢。  穆公命太史择日婚配,太史奏今夕中秋上吉,月圆于上,人圆于下。  乃使左右具汤沐,引萧史洁体,赐新衣冠更换,送至凤楼,与弄玉成亲。夫妻和顺,自不必说。  次早,穆公拜萧史为中大夫。萧史虽列朝班,不与国政,日居凤楼之中,不食火食,时或饮酒数杯耳。弄玉学其导气之方,亦渐能绝粒,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  约居半载,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遂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萧史曰:“吾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间史籍散乱,命吾整理,乃以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降生于周之萧氏,为萧三郎。至宣王末年,史官失职,吾乃连缀本末,备典籍之遗漏。周人以吾有功于史,遂称吾为萧史,今历一百十余年矣。上帝命我为华山之主,与子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然不应久住人间。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  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是夜,有人于太华山闻凤鸣焉。次早,宫侍报知穆公。穆公惘然,徐叹曰:“神仙之事,果有之也。倘此时有龙凤迎寡人,寡人视弃山河,如弃敝屣耳!”命人于太华踪迹之,杳然无所见闻。遂立祠于明星岩,岁时以酒果祀之,至今称为箫女祠,祠中时闻凤鸣也。“宋宗鸡”此句所链接古原文:《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韩诗外传》《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为鸡”,又叫“金鸡星”太平御览》引《春秋说解》也说:“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之为言佳也,佳而起为人期,莫宝也”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摘自《菜根谭·概论》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冲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为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出自《汉书 律历志上》</p> <p class="ql-block">“水深魚共躍,林茂鳥爭棲”此句所链接:泰伯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秋野五首 杜甫〔唐代〕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遣兴五首 杜甫〔唐代〕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列传·逸民列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明代文学家陈继儒曾说过:“黄石公降一子房而隐谷城,庞德公降一孔明而隐鹿门,老子降一仲尼而隐流沙。”陈继儒还在《狂夫之言》中写道:“孔明卧龙也,每见庞德公,拜于床下,初不令止。”纵横人我朱权士之于世而行其道者,务在知进退之节,可出则出,可隐则隐。果道之可行,则激昂振厉,大鼓宣化,为霈泽,为甘霖,以辅王道。果道之不行,便当抱一张无弦之琴,佩一把倚天长剑,骑一角黄牛,拽一辆破车,载其妻子,向青山深处白云堆里以为巢穴,去土炕上笑吟吟的坐定,长吁一两声,叹道数十回,将头只点几点,则曰:不如是,不如是;如是,如是。做一个老实庄家,以保妻子,以老此生。足矣,多少好处。”声律启蒙和声律发蒙二者对比如下:</p> <p class="ql-block">“松树远山天竺”此句链接古原文:《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苏轼(宋代)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只今那复见,彷彿似三生。诗许询〔魏晋〕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题白道猷 释怀深〔宋代〕猛虎毒蛇从法化,凶神百怪仰高踪。只因一念分凡圣,碍却前头蒸饼峰。入石壁山[宋] 释契嵩身似浮云年似流,人间扰攘只宜休。老来已习青萝子,隐去应追白道猷。填入乱山宁计路,定看落叶始知秋。他时谷口人相遇,莫问裁诗谢五侯。《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苏轼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正蒙全文》太和篇第一(前部分节选)北宋大儒 张载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姻縕、相盪、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起知於易者乾乎!效法於简者坤乎!散殊而可象為气,清通而不可象為神。不如野马、姻縕,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為理也顺而不妄。气之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补充:“龙井三贤”是指宋代辩才法师徐无象、两任杭州知府赵抃、文学家苏轼。辩才法师,俗名徐无象,浙江临安于潜人。少年出家,法名“元净”。简介: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祖籍大梁(现河南开封),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生于官僚家庭,少年时就喜欢读书。除了儒家经典,还大量阅读了佛教和道教的书。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先后任祁州司法参军、丹州云岩县令,后迁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在弟张戬上书批评王安石而被贬官之后,辞职归乡。随后创建了横渠书院,边授徒边著书,渐渐创立了代表自己思想体系的“关学”学派。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苏迨[dài](1070—1126年),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宋朝大臣,文学家苏轼次子。张载学生。进士及第,历任饶州太常博士、朝散大夫、参广东省政、驾部员外郎。靖康元年去世,离年57岁。著有《正蒙序》、《洛阳论议》。苏迨1093年以苏昺之名任饶州太常博士,1094年以苏鼎之名考中哲宗绍圣元年甲戌连科捷进士,授朝散大夫,后因谏元祐学术,贬参广东省政,乐居番禺韦涌南边坊。钦宗靖康元年卒,离年57岁。声律启蒙和声律发蒙中此句二者对比如下:</p> <p class="ql-block">“桃花流水武陵蹊”,此句所链接古原文: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题桃花源龚桂馨(宋代)碧树花开醉晚春,灵槎几度泛天津。可怜太守仙缘薄,不是衣冠不属秦。《杭州次周焘韵游天竺观激水?》宋代 苏轼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和陶桃花源苏轼(宋代)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制。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憨山大师自述年谱》中引之:予年三十,正月自河东同妙师上五台,过平阳,……于二月望日,寓塔院寺。大方主人为卜居北台之龙门,最幽峻处也。以三月三日,于雪堆中,拨出老屋数椽以居之。时见万山冰雪,俨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极乐国。未几,妙峰往游夜台,予独住此。单提一念,人来不语,目之而已。久之视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识之地。初以大风时作,万窍怒号;冰消涧水,冲激奔腾如雷。静中闻有声,如千军万马出兵之状,甚以为喧扰,因问妙师。师曰:境自心生,非从外来。闻古人云: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溪上有独木桥,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则水声宛然,久之动念即闻,不动即不闻。一日坐桥上,忽然忘身,则音声寂然。自此众响皆寂,不复为扰矣。予日食麦麸和野菜,以合米为饮汤送之。初人送米三斗,半载尚有余。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及觉则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即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自此内外湛然,无复音声色相为障碍,从前疑会,当下顿消。及视釜,已生尘矣。以独一无侣,故不知久近耳。是年夏,雪浪兄北来看予,至台山,不禁其凄楚,信宿而别。冬结一板屋以居。 老师讲义要点:1、喜悦常在,岁月静好,眼前人当下事去修,断恶修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自尽其义2、开悟容易,守道难:偶尔灵光乍现不难,慧开了能不能定住,功夫境界不堕落,在现实接人待物中见真功夫3、压禅:压抑会被反噬4、桃花:象征光明,求道之心5、敬:凡圣同居土6、以文化志7、境自心生,非从外来。咱们容易心随境转。有师友分享: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无比尊贵的存在,最大的糊涂就是用这个存在换错了东西。</p> <p class="ql-block">“公子追欢闲骤玉鞭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歌珊枕掩香闺”此句所链接古诗原文:《浪淘沙·探春》苏轼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苏轼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祭吴子野文》苏轼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苏轼谨以清酌庶羞之奠,告于故吴子野远游先生之灵。呜呼子野,道与世违。寂默自求,阖门垂帏。兀尔坐忘,有似子微。或似壶子,杜气发机。遍交公卿,靡所求希。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为家,惟义是归。卒老于行,终不自非。送我北还,中道弊衣。有疾不药,但却甘肥。问以后事,一笑而麾。飘然脱去,云散露晞。我独何为,感叹歔欷。一酹告诀,逝舟东飞。《远游庵铭》苏轼吴复古子野,吾不知其何人也。徒见其出入人间,若有求者,而不见其所求。  不喜不忧,不刚不柔,不惰不修,吾不知其何人也。昔司马相如有言:“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意其鄙之。乃取屈原《远游》作《大人赋》,其言宏妙,不遣而放。今子野行于四方十馀年矣,而归老于南海之上,必将俯仰百世,奄忽万里,有得于屈原之《远游》者,故以名其庵而铭之。曰:悲哉世俗之迫隘也,愿从子而远游。子归不来,而吾不往,使罔象乎相求。  问道于屈原,借车于相如,忽焉不自知历九疑而过崇丘。宛兮相逢乎南海之上,踞龟壳而食蛤蜊者必子也。庶几为我一笑而少留乎?《远游》屈原〔先秦〕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神倏忽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倦绣》范成大〔宋代〕猧儿弄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困来如醉复如愁,不管低鬟钗燕溜。无端心绪向天涯,想见樯竿幡脚斜。槐阴忽到帘旌上,迟却寻常一线花。《夏日田园杂兴十二首首》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题请息斋六言》范成大园丁以时白事,山客终日相陪。竹比平安报到,花依次第折来。《车遥遥》范成大车遥遥,马憧憧。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p> <p class="ql-block">八齐第四第二节之1-2诸位师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师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香家庭建设宝藏书《声律发蒙》。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八个韵部“八齐”第四首的第二堂课,今天都是很多的故事和文化常识,我们要认识两种鸟儿,一种是杜鹃鸟,一种是孔雀,还要听两位名垂青史的名臣的生平事迹。这里是明道堂经学馆的空中课堂,我是董妘橦老师,我陪着千千万万的有志于建设有家道有家学书香门第好家风的师友一起来诵读古诗文经典,明道以行,行道以明,共建书香门第好家风。这里是宝藏直播间,在这里会有机会与老祖宗共读一部书,好多的师友因为步入了我们的直播间,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个明代的本子,经过潘瑛、刘节两位先贤增补,是非常完备的一套中华文化常识或者通识的集成。我相信他的价值会随着大家一起的深入学习被发掘出来,传播出去。这个一函五册的《声律发蒙》,他的价值有多大,我相信一直在跟课的师友是有体会的,它可以成为我们孩子学前主攻的教科书。这套书相当于打开古诗文大门,学诗、读诗和作诗的基础的基础,他把我们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祖师大德以及先贤圣人们所留下来的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出来,这是一套豪华的头面。什么是头面?过去像一些贵族阶层,他们从头到脚的仪容仪表,以及从里到外,包括他们整个出现在人前所呈现出来的华贵气象。这一套书就好像是给我们做好了,内让我们能够滋润身心的成长,外让我们高贵典雅庄严地出现在万物面前,所以说这一套书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小朋友的最高级的食粮。我认为他的价值远远不仅仅是作为孩子们的开蒙读物,甚至是可以作为一二三年级的语文的主修内容也不为过,他完全可以担此大任,今天通过这堂课我来带大家体会到这一点,给大家感受一下这本书的这种价值。很多东西是需要传承和守护的,而不需要所谓的改革和创新。对于我们最悠久的文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历朝历代所推崇的最高级的精神食粮来说,我们其实传承和守护就足够了,不需要革新,不需要再创造,不需要所谓的今时的发明。因为什么?因为这个是根本,这是根本之根本。我们可以在房屋的装饰,以及园林的设计等等这些方面,加上我们所喜欢的元素,然后呈现出我们个性化的风格,但是不管是盖一座楼还是造一座亭子,对于它的基础来说,我们只是需要让它坚不可摧,这是打基础的精神食粮,我们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守护。因为这个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中国精神之所寄,是中国人之所以称之为中国人的一个最核心、最根本的所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齐”的第四首。再回顾一下前天晚上我们学完的第四首第一句: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今天我们这堂课学第二句: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桃蹊。有新师友可能觉得好奇怪,这有啥可学的?杜鹃就是布谷布,孔雀开屏好看,桂岭对桃蹊又是啥地方,这有什么可学的,还需要用两个小时?经典无人说虽智不能解,所以哪有那么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呢,上一堂我们一起学习了熊对虎,熊不是狗熊,虎也不是老虎,不仅仅是狗熊和老虎,然后大象对犀牛,也不仅仅是大象和犀牛。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明代和清代,官服分为两类,一类是武将的官服,一类是文臣的官服,皇帝坐在金銮殿上面南背北,他的左手边即东方是文臣,右手边西方是武将,所谓的文臣武将,文治武功。从明代到清代这两朝有补服,官袍的胸前和背后有一块绣着图案的补子。文臣绣的是飞禽,一二品的大员绣的是仙鹤锦鸡,三四品孔雀云雁,五品白鹇,六七品鹭鸶鸂鶒,八九品黄鹂鹌鹑练鹊,武将补子上绣的走兽;过去说衣冠禽兽,指的什么?指的就是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飞禽和走兽的官服,所以叫衣冠禽兽,“冠”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名词,当帽子讲的时候,应该读做去声。衣冠禽兽说明这个人是个公务员,是干部领导,他掌握着职权,要安邦、兴国、利益天下百姓的。后来成了贬义的,对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以权谋私,以私意入公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违反了伦理道德的,骂他是衣冠禽兽。大家要明白它最开始的时候指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这些明理的人,这些有机会拥有权力后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利国利民的人,叫衣冠禽兽。第一句讲的武将,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我们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很偏激的国度,我们的民族性格是讲究和为贵的,但是这个和不等于和稀泥,不等于妥协,不等于懦弱,不等于臣服,不等于不作为,更不等于躺平。历来我们都强调,我不欺负别人,但是如果别人无端的欺负我,甚至危害到了江山社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虽远必诛,这是我们民族的性格。但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又不是像有些西方列强一样,真的是丧心病狂,恶魔在人间,无休止的攫取,无尽的贪婪,把别的地区国家和民族赶尽杀绝的这种程度,我们不是,我们就是打到你服,什么叫服呢?服到什么程度?开始推崇我们的文化,认识到跟着中国,可以和睦共处,平等相待,在这样的基础上也能够发展得很好,这个时候他才服的。他服的表现,就是学习你的文化,推广你的文明,穿着你的衣服。古代的时候,我们的服饰文化是礼的呈现和表达,是一种载体,它里头有个礼在,衣服不是随便穿的,他到最后服了,衣服的背后是整个的一套制度,是社会运行的一种规则。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平等相待的伦常道德,这是他接受的。第一句讲的用兵,文治武功的这个武功。上班的师友没办法同步跟课,所以看回放,有时倍速回放,但是倍速特别不好,实际上人在放松的情况之下才会真正的走心。人特别紧张的时候,听回放倍速的时候,人就要集中精神,因为语速快了,想集中精神去听清楚语速很快的那个内容。这个时候大脑处于异常活跃的一个状态,它处于β脑电波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特别烧脑,它确实是烧脑,因为大脑运行特别快的时候,它就需要强大的能量,就是电能。大脑能转动是有电磁波的,脑电波就是一种生物电磁波,它需要很大的一个能源供应,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烧脑。身体的一个系统设置,当你烧脑的时候,为了不要老烧下去,因为可能会夺取其他系统功能需要的电能来供应到你的大脑,这个过程越快结束越好,因为你不能长时间的拆东墙补西墙或者计划经济,那么身体的设定就是他会在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一个节点、一个节点设置疲劳,实际上疲劳感就是累,大脑会释放出来这样的一个自动化的一个激素也好,让你产生疲劳感,让你产生想摆脱的这种心理,不想听了,累的,所以你要做心理建设,做完心理建设之后,然后继续再供电,相当于自己跟自己掰手腕。所以说强大的意志力,其实就是自我的一个掰手腕,然后不断的在内在跟自己自动化的一个设置在谈判,然后再说服他,所以我不建议用倍速的方式,但是虽然如此,有些师友还是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说董老师的这个直播间就是这么一个很奇怪的一个直播间。黄玉英老师以前曾经跟过一位老师学《声律发蒙》,她说一堂课两个小时,三十堂课,三十个韵部,教完了。我问黄老师收获是什么?她就觉得这个老师他挺喜欢古诗词的,诗词的功底挺深,不是用咱们的明代正韵《洪武正韵》在教。系统设定的直播间的评估数据,第一个是新增的人的数量,第二个是灯牌的数量,其次是点赞转发,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到这种积功累德中,因为我们一直是在做公益教学,只要想学习我陪着你,让董老师陪着你一起来读书,希望师友们大家一起发心,传播正能量,把我们好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读书人、读书家庭。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桃蹊,是10个字,去掉“对”就剩8个字,两只鸟,两个地方,我们估计要讲到12点你听一听感觉感觉。杜鹃织锦展示,先看一个杜鹃锦盒,董老师自做的文创,真丝的厚段,孔雀绿的颜色,自选的一对儿画片,可以放《金刚经》的掌中宝读本,这个开本是自己设计的,捧起来读特别的舒服,读的时候不用放在桌面上,觉得特别的舒服。《金刚经》庄严净土分第十唱诵。杜鹃短片展示,包括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鹰鹃(阳雀)、噪鹃。杜鹃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飞禽,传说它是蜀王望帝。今天四川盆地有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三星堆,三星堆出土的目前已公布的文物,是让人们无可辩驳的事实,在上古时期我们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到现在的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的高度。我们今天再去读唐诗宋词里边的名篇,那个时候的蜀王蚕丛、鱼凫等,也可能真的是外星人。现在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三星堆出土的留下来的这些遗迹,这些文物希望能够破解三星堆的奥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对于山海经等等,我们以前认为是神话,像外国的很多人认为说莫非它是一部纪实,它就是把远古时期的这个世界的真实的面貌录下来的一个纪实,所以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国人文化自信升起的地方。杜鹃鸟,传说是一代蜀王望帝所变化而来。 《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随王化去。(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外星人先来到地球上)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陴(郫县豆瓣酱的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望帝非常的爱护他的百姓,教他的百姓种庄稼,疏通水利,带领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所以属民都很有喜欢很爱戴他们的王,)荆有一人名鳖灵(乌龟精),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陴,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今玉玨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很多版本),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鸣,故蜀人悲子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我们今天结合三星堆出土之后的社会各界的一个研究,会发现在世界各地的文化当中都记录了一次大洪水,现在也有一种猜想,蜀地特别是三星堆这个地方,曾经有一个天梯,相当于建立了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一个很高很高的连接器,就跟天桥一样,基座就是在今天的四川盆地,上面连接的是整个月球,那个时候人间和天上是可以往来交通的。共工怒撞不周山,给撞断了。今天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猜想,但是作为我们老百姓来说,我们真的是不得而知。总而言之,在古籍当中只言片语有痕迹或者是碎片信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把它们拼成一副完整的图景出来,让我们了知上古时期在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反正就是这部古籍记录的这么一个事儿,这个望帝他是爱民如子的,蜀国风调雨顺的,突然一夜之间发大水,最后鳖灵给他平复了。在古籍当中也有一些其他的版本,说望帝是被鳖灵逼退的,他是迫不得已被逼走的。所以望帝他不甘,但是他无力反抗,他内心里无限哀怨愤怒,有很多个版本,但是总而言之两个事实都说明望帝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赢得了民心。宋代诗人谢枋得写过一首诗《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后来人们就把杜鹃也称之为杜宇,也称之为子规。自此以后人们就把杜鹃啼叫跟什么时候回来相联系;蜀地的人民爱戴望帝,希望他能够早点回来,回来还领导我们,他们还是不愿意接受鼈灵的统治,跟呼唤,呼唤游子早日归来,这是一种情绪。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费翔的一首《故乡的云》,道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和留在祖国的亲人的心声,羁旅在外的异邦他乡的游子,一听杜鹃的鸣叫咕咕咕咕,心里就畅然,好像在说回去吧快点回家。由于望帝最后失去了他的王位,有对故国的一个留恋,或是对王权的更迭,有一种情绪就是感叹,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了。宋代陆游填了一首词《鹊桥仙·夜闻杜鹃》: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虽说这是一首羁旅的悲,但实际上它里边融入了很多的家国情,有家乡,也有自己情感上的创伤。陆游最大的感情上受的刺激来自他的表妹唐婉,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后来两个人结婚了,但因他的母亲逼着他跟唐婉离婚了,后来他们在沈园相遇,两人四目相对,却无法互诉衷肠,陆游在唐婉黯然离去后在沈园墙上写下了《钗头凤》。第二年春天,唐婉再游沈园时,看到墙上的《钗头凤》后思绪万千,在陆游这阙词后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回去后一病不起,很快就方消玉陨了。失去的再也回不来了,所以你看陆游后来他写的伤情伤怀的诗词当中,听到杜鹃的时候勾起了他同样的一种情感。历朝历代的人们都有共同的一个认知,虽说朝代的更迭,时空的变换,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了,但是人类的情感从来逃不过所谓的人生八苦引发出来的情感。为什么我们今天来读古诗词仍然觉得它是有价值的?因为今人古人、今夕以及往昔,人的情感心弦的波动,那个韵波没有逃出人生八苦。但是我们今人跟古人相比,就没有古人那么容易达到重新的平衡了。我们内在就像火山一样,内在集聚了越来越多的压力,这种难以是疏导的,也没有有效的渠道抒发的,使得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整个绷不住了,就像那个地壳一样,失去稳定了,到最后喷薄而出,这个力量以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方式释放出来,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他人,伤害了社会。古人他会用诗歌这种传统的方式,非常恰到好处、很中庸的一个方式,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已经不会了。现在的老师不敢体罚孩子,教育部门也明令禁止是不允许的,过去50后60后70后在家里挨了一顿打,然后刚被小鞭子抽过或者数落一顿,出门碰见小伙伴打打闹闹就把这股气就给泄了,释放了。我们在小的时候有很多的机会跟大自然互动,链接万物,所以人的那种压力会得到释放,而今天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们从家里下楼梯,两脚不沾地直接进车里头,开车送到学校,下了车直接进到校园里边,就开始了一天马不停蹄的生活学习。今天的孩子们他是没有办法去链接的,所以孩子们就没办法了。当一个人没有办法跟万物连接的时候,内在的那种压抑,是没有办法去释放的,况且我们现在没有诗歌了,所以这是一个宝藏直播间可以有机会带领大家,虽然没有办法很自然而然地跟万物相接,但是我们还有诗歌相伴。我们曾经唱过苏东坡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首诗里边潇潇暮雨子规啼,子规啼的时候,总是会唤起人们的一种伤感的情绪,伤春人生年华不再,自己常年漂泊在外,何处是吾乡,不能叶落归根。最有名的元好问写的《论诗三十首》,实际上是在这30首里边是诗评。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在这里他说到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讲的是论诗。诗最重要的是诗心,诗心是天意的畅达,是自然的情感的流淌,而不是娇柔造作,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以词藻的堆砌,赢得才华之美名,诗最重要的是一颗真挚的心,一颗真实的心,但是宋初的时候有一批人,开始推波助澜一种文风,这种文风特别的讲究推敲,字斟句酌,特别的追求用典。在很多诗词当中,如果你不知道典故,你没有办法很好的与诗人共鸣,情感的共鸣,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比如说今天如果不了解望帝、杜宇、杜鹃他们之间到底在说什么?我们就对这个子规啼很奇怪,布谷鸟叫了都在那难过了,伤感了,感叹了,悲伤了,我们今人就理解不了,他不是自然而然内在心里边浮现出来了,而是追求刻意的雕琢,用典极其讲究,表达字句极其华丽,然后失去了诗心。写出来的那些诗看着有文采,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它不感动人,人们跟它不共鸣,这就是跨文化的交流,是需要文明的互鉴的,你需要去了解背景,你不了解的情况下,你没有办法跟他去共鸣,望帝的春心是什么?望帝的春心是对老百姓的一种关怀,通过杜鹃来殷切的劝耕,不要误了农时,望帝春心托杜鹃它就是爱民如子,不是他悲哀自己失去了王位,而是自己没有王权不能够更好的利益百姓,因为百姓对鳖灵的统治,敢怒不敢言,因为鳖灵到最后骄奢淫逸。传说蜀王就是鼈灵,引述“昔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帛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wèi)蜀侯。蜀侯贪之,乃堑(qiàn)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本文选自北齐时期思想家刘昼的《刘子》。)望帝春心托杜鹃他在讲什么?他为什么要托杜鹃,他最后他没办法了,他希望用杜鹃的鸣叫声,再次来提醒他的子民,一定抓住农时耕耘,流自己汗,吃自己饭。现在郫县这个地方人们推崇的文化叫教民农耕闲度雨,望地春心托杜鹃。杜鹃鸟讲完了。回头你再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杜鹃、杜宇、子规都是一个典故,你就会知道子规啼、杜鹃鸣叫为什么会让这么多的文人骚客动心。杜鹃对孔雀,杜鹃我们讲了一个多小时,现在你看杜鹃还是杜鹃吗?你现在还认为声律发蒙只是教孩子的开蒙读物吗?孔雀织锦展示。1:32:34正音:杜,上声,同堵;鹃,平声,声母哥哥的g;雀,入声。孔雀有很多雅称:孔鸟、火离、南客、孔爵。孔鸟:《山海经 · 海内经》:「有孔鸟。」郭璞注:「孔雀也。」;火离:《艺文类聚》卷九十一《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孔雀。」南客:李时珍《本草纲目 · 禽部 · 孔雀》:「孔,大也。李眆呼为南客,梵书谓之摩由逻。」孔雀: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爵:《汉书 · 西域传上 · 罽宾国》:「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孔雀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代表着高贵、权力,代表高贵,美丽和尊贵的意义。一种说法是凤凰生了很多子,有人说是九子,凤凰有九子,孔雀是排行第六的;也有人说孔雀是相伴在凤凰身边一起带着众鸟来飞翔的;过去也有认为见到孔雀就等于见到了凤凰,它是凤凰的化身;凤凰称为南客、火离,它是南方,南方是仁义礼智信的礼,它的背后链接的是礼,我们今天说要明理,你见到孔雀也好,见到凤凰也好,要想到明理,作为读书人一定要明理,我们受过教育的也要明理,见到孔雀,见到凤凰都要产生这样的一个链接,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是在我们中国,它的地位非常的高,在外国它的地位也非常的高。世界上现在流通面最广的一本书《圣经》,早期耶教的门徒认为孔雀是耶稣七日后复活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欧洲一些地方,比如说一些墓窟里边的壁画,雕刻,或者一些场所里边,会看到孔雀的图案,因为他跟耶稣建立起来联系的,包括在印度宗教文化里边,孔雀的地位也非常的高。明代时候孔雀的尾羽装饰在官帽上,在官帽的正中它是立着的,叫花翎;还有一种是蓝翎,还有一种是蓝翎,蓝翎用的不是孔雀的尾羽而是鹤鸟的尾羽。花翎用的是孔雀的尾羽,尾羽上最重要的是“眼”,有一眼、二眼和三眼的尾羽,“眼”越多就说明他的官位越高,这个叫“顶戴花翎”。顶戴就是头上顶着戴着“冠”,明代的时候“冠”是竖在官帽中间,但是到了清代是拖在官帽后面。通过花翎上孔雀羽毛的“眼”,来判断他是多高的官职。孔雀象征着什么呢?它象征着文臣、文韬武略。清代的时候有三台之说,臬台补服是仙鹤,道台补服是雉鸟,府台补服是孔雀。即一品大员用的是鹤,二品大员用的是稚,三品大员用的是孔雀。在古代王宫的花园里边会养孔雀,孔雀被称之为瑞鸟,是吉祥的代表。西汉的杨雄在《太玄经》里,形容一个人有仪态,称之为“孔雁之仪可法则矣”。孔指孔雀,是说文臣要有仪态,接人待物行走坐卧的仪态,要去看孔雀看大雁。“行则有仪”,孔雀大雁走的时候那种端庄从容,“飞则有次”,孔雀飞的时候是伴着凤飞的,它有次的,次就是秩序。“飞则有次,动不失法”,它动的时候也是有章法的,这就是“孔雁之仪”。这个就是中国的传统的教育智慧,是讲究人的行为,它不是像今天所谓的任性,你怎么舒服怎么戴,不是“我觉得”“我这样可以”,不是今天所谓我们听那些来自于外国的习俗:你要听从自己内在的声音,你要什么允许你自己要做什么?我们中国人跟西方文化,有一个差异点在哪里呢?我们的经典当中更多的是直接把结果告诉我们了。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很武断的要求,或者是对我们的一种约束,但是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祖先的慈悲。实际上你把它看成是一种约束,对我个性的一种束缚,还是把它看成来自于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慈悲关爱,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你能不能有机会追根溯源,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去讲,让我们这么着,不让我们那么着,就是这个结论是跟什么关联的?如果这个结论我们称之为果的话,这个结果肯定有一个原因的,肯定有一个源头的。比如说,民国初年的时候,新文化运动有很多特别有名的人,他们反对我们的传统经学,认为是我们的文化太落后了,才造成我们国家的羸弱。然后很多人就跟着他们跑了,我宁愿相信这些人是被转基因文化洗脑的,甚至是文化汉奸,他来釜底抽薪,破坏我们中国人对于祖先留下来代代传承的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信心,把我们的文化自信打掉了。举个例子,我们今天家家户户可能都有沙发和席梦思床垫,沙发和那种很软软的床垫,在几千年当中都不是我们民族所使用的,我们不用这种家具,为什么?因为沙发的设计软不拉塌的,让人坐不直容易左歪右斜,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会导致骨盆歪了、脊柱侧弯。人枕着沙发的扶手斜躺着,还举着手机平板看,长时间的保持着这种不正的、歪的、窝着的、卷着的、斜着的这种姿势,最后造成了很多的问题,颈椎病、腰疼等等,因为脊柱不正,弯了。在古代是席地而坐或者是官帽椅,让你坐板正的,你没法像今天的那种瘫躺,就是坐没坐相,为什么要求坐相?追根求底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脊柱要中正、要周正。今天人们就愿意睡那种所谓有记忆功能的橡胶垫,你怎么睡它就怎么让你贴合度特别高。为什么中国人就不睡软不拉塌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脊柱周正,因为脊柱如果弯了,我们内在的五脏六腑,有肌肉、有筋、有血管、有神经,全部拴在脊柱这个框架上,如果脊柱都侧弯了,骨盆就前倾了是吧?然后就会造成很多的毛病隐疾。床垫里头是有弹簧的,床四周用不锈钢做的框架,这些东西是什么?是金,金主革呀,它的磁场是什么?是不和谐的肃杀之气,它会把我们身体的正常的自然而然的磁场,因为你气血周流你会有一个磁场,如果你天天睡的是这种属“金”床的话,你自己想吧。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国的传统要求人们要睡得板正的,睡这个木板床硬邦邦的,一点不柔软,一点也不舒服,今天人说不舒服,但是你睡习惯了,你会发现它是最养生的,那你就能理解了。中国的礼法它到底是约束和禁锢,还是来自于我们久远以前祖宗们对我们的慈悲关爱,都在于一个人是否读书,然后能够读明白了,大家说是不是?孔雀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真顺”,这是古人推崇的。第一,颜貌端正,孔雀啥时候都是仪态万方的;第二,声音清澈;第三,行步翔序,就是它步态很好;第四,知时而行;第五,饮食有节;第六,常念知足;第七,不分散,孔雀其实是一对一对的;第八,不淫;第九,知反复。皇帝在他的后花园为什么会养这些禽类?实际上这些东西就是活的教具,看到这些瑞兽相当于看到老师一样,它们链接的是咱们的这个文化,或者熏陶着咱们的文化。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边讲,“李文正公于私第之后园育五禽以寓目”,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受熏陶的,他说皆以客名之后命人写以为图,叫五客图,是我们传统绘画当中的常见素材。哪五客?一、鹤曰仙客,二、孔雀曰南客;三、鹦鹉曰陇客;四、白鹇曰闲客;五、鹭鸶曰雪客。各有诗篇题于图上,这个是五客图。古人认为这个东西会让自己看了之后“寓目”,就是寓教于乐。为什么养孔雀呢?习总书记强调: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智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杜鹃对孔雀也暗含着君臣关系,因为杜鹃跟旺帝相联系,臣是文臣。第一句“熊对虎象对犀”,熊对虎,“熊”是跟皇帝有熊氏相联系,虎是跟虎符跟武将相联系,它里头也暗含着君臣关系,。“桂岭对桃蹊”暗含的是用人、就是文臣、武将,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智厚,就是长治久安,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智薄,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文臣用什么样的人?“桂岭对桃蹊”,用这样的人,要用这样的文臣。桂岭是哪儿?有一句名诗叫“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乡,萧飒暮蝉辉。”这是五代翁宏的诗。翁宏是哪的人?翁宏就是桂岭的名人,翁宏就凭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一句名句而流芳百世。这首诗叫《春残》,翁宏就是桂岭人,桂岭在今天广西省的贺州,广西贺州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它既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又是往西域去的丝绸之路上的城市。是脚踏三省湖南、湖北、广东的地方。桂岭作为古代交通要道上的重镇重地,是秦汉时期的交通五岭,咱们的毛爷爷的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沟通五岭的古道上面的一个重地就是桂岭。桂岭这个地方最重要出了一个名人,是周敦颐的出生地。一提到周敦颐,我们想到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也是收入了中小学必考古文的非常重要的一篇内容。桂岭是指的谁呀?桂岭在这里跟什么链接呢?是跟周敦颐链接。所以经典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体会到了吗?前面讲“杜鹃对孔雀”,下面讲“桂岭对桃蹊”。清代的邵宝写了一首诗叫《慕莲》,他在庐山游览的时候写了《庐山览秀四咏》,其中第一首写的是《慕莲》,“匡庐北有莲花峰,濂翁曾此留行踪,请君试论爱莲说,今日看花同不同?”。特别是最后一句“请君试论爱莲说,今日看花同不同?”也就是说当你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你再去看莲花的时候,今日看花同不同?肯定是不同往日的。一个人,当你读了《爱莲说》再去赏莲,和一个没有读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去赏莲,这两个读与不读,它们之间跟荷花的链接完全是天差地别的。当没有读《爱莲说》去看荷花,看赏莲,那么就是人间之花,当一个人读了《爱莲说》,与周敦颐见字如面再去看赏莲的时候,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胜境了,这就叫天上人间。《爱莲说》 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号濂溪先生,莲就是廉。“杜鹃对孔雀”,文臣用廉洁奉公之臣。这就是《声律发蒙》,它真的是中国精神之脊梁,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身心的中正、正大光明悲心深重,这是什么样的人?人间的光明吧。周敦颐赋予了莲的一种中国精神,当我们读过《爱莲说》之后,我们看莲不再是莲了。“请君试论爱莲说,今日看花同不同?”莲花就成了我们老老少少的一位身边的非常非常厉害的老师。只要我们看到了莲花,立即就想到了什么呢?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此“莲”就不再只是百花之一了,莲就成了一种君子的象征代表,莲就成为了一种在万丈红尘当中然独立的象征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我们依然如旧的生活工作,但是我们可以保持内在精神的独立,品性的高洁,这个是我们中国文化对于莲之品格,莲之精神的最好的介绍。 这个其实就是就是莲的一个象征,我们读的这个文字就是莲花的所承载的这个文化的意象的最好的表达。言简意赅。“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逸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咿!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以这一篇文是人人必备的,如果你想培养好你的娃娃,你就在胎教的时候,反复去吟咏唱诵《爱莲说》吧,你的孩子出生之后,你自己在家里带他,你就自己唱就行了,你都不用教他,你就自己唱就行了,什么叫做无为而治?你其实并不需要唠唠叨叨,你只需要沉浸在字里行间,然后你只需要让这种音声在你的家里头不断不断地重复,那么你的孩子就被熏陶了。就像过去的王公、天子,在他的后花园里养这些仙鹤、锦鸡、孔雀一样,不知不觉、润物无声,你的孩子就成为了一个贵族风范,贵族气质的孩子。所以所谓的幼儿养性、童蒙养正,你拿什么养?今天我们拿手机养拿平板养,拿动画片养,拿游戏养。有人说董老师你能不能做出这些东西?做点点读机啊播放器之类的?师友们,所有的这些外在都不如你自己,因为母子连心,父子连心,祖孙连心,你在家里去单曲循环这些,然后你经常念这些,你家的墙上贴的是这些,孩子跟哼哼小曲似的他不就熟悉了吗?这个就是能够内化成他自己的性格和品质的。 周敦颐不仅仅留下了这个《爱莲说》,他实际上还有一个《太极图说》,太极图说很厉害,一般人看不懂。还有一个《通书》,周敦颐在易学的造诣上是空前绝后的。他担任南安军司礼参军,在这个任上他完成了《太极图说》,《太极图说》阐述了宇宙生成的模式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你就知道这个人有多厉害,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他也是理学(程朱理学)的一个源头。周敦颐在永州任地方官任通判期间,有一天他的侄子从家乡过来找他,说叔叔你能不能给我弄个一官半职的,现在您的权力这么大,能不能行个方便,我现在没有工作,你能不能给我安排个工作。结果周敦颐断然拒绝,他耐心的跟他侄子解释为什么不能答应你这个要求,然后他就给侄子了好多钱,就给送走了。临走的时候,他专门给他侄子写了一首诗,因为有了这首诗,他侄子就可以时时拿出来念一念,就好像自己的叔父就在身边一样,有了这首诗,他侄子也会带给他的家族,让他家族的老辈们能够看到,能够理解他。这首诗叫《任所寄乡关故旧》——“老子(指自己)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粗茶淡饭),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为官两袖清风,无愧于心。他先自嘲,说我又穷又酸的儒生脾气,我吃饭连酒都不喝,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这就是周敦颐。然后说工作事真多,我为公尽职尽责,德才兼备,因为我不贪,我廉洁赢得梦魂安,我睡得香。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进入了那个体制之后,睡不着,睡不安,官越大,心里头越忐忑越惶恐,然后惴惴不安,为什么?怕东窗事发,不知道自己能否安享晚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敦颐这首诗,就是周敦颐廉洁奉公。他在洪州,就是今天的南昌,工作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染疾病,病得越来越重。众人说是不是要安排后事了,他的家人来要参加他的葬礼了,要先把家里的东西归置归置,去收拾他的东西,知道吗?就四个字:钱不过百。什么叫钱不过百?不是银子,是一串一串的钱,钱不过百。这是周敦颐啊,一颗莲心,一世廉政,人如其文,知行合一。这是濂溪先生,周敦颐出生地是广西桂岭,桂岭因为曾经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这么一位有高洁品质的大家,而为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知晓。我们再来读“请君试论爱莲说,今日看花同不同”,不同。清代康熙年间江南总督张伯行到了任上江南总督,权力大,那是最富庶的省份了,他到任上先让人刻了一块匾,这个匾上就刻了这么一段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刚才说的那个“孔雁之仪”。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会跟宠物沟通,他可以通过视频,知道猫在讲什么。我有一天让他帮我问一问,就是我们家天保为什么特别不喜欢我抱他?他说那你视频一下,把摄像头对准它,他就问说你的主人想知道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她抱你?过一会他就跟我说,他说你的猫天保说,它刚梳理好整整齐齐的毛,你一抱就给弄乱了,它不喜欢它的毛被弄乱,它最讨厌的事是它自己的毛被弄乱。所以后来我就知道了,每次弄完了之后我就给它胡撸胡撸,但是它会嫌弃我胡撸得不好。我那个朋友给我调查完了之后,我就知道这件事情了,然后我就有意识去观察,比如说我抱它、摸它,摸完了它之后我就把这个地方再给它胡撸胡撸,我碰哪儿它立即就舔舔,可灵了,除了他的脑袋,真的是好玩。这个叫孔雁之仪,它是礼的呈现。 接着说张伯行做江南总督的时候,让人刻了一段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太感人了,我真的觉得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廉呐,这就是《爱莲说》呀,为什么?因为上下交征利,社稷危矣。居高位,想贪、想动用权力来谋取私利,简直是易如反掌。用什么样的官?用廉洁奉公的官,所以管子说:“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这就是桂岭。桂岭对桃蹊。桃蹊是谁呀?朱熹,宋代的儒家的擎天柱,一代宗师,他说古往今来,五位为官是君子之官,君子之臣:诸葛亮、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和王十朋。桃蹊就是王十朋的家乡,所以说一个地方因为一个人而出名,然后人们尊敬这个人,推崇这个人,推崇他的德行之高广,会用他的家乡的名字作为他的代称,那是至高无上的,就是尊重,是至高无上的敬意。我们来看一下王十朋的诗文。王十朋曾经有《书院杂咏》十八首,《书院杂咏·丁香》是入选中小学生必考古诗词,但是我今天不说丁香,我说牡丹。刚才周敦颐也说了,“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桃蹊所联系的王十朋,他是宋代的名臣,他怎么看待牡丹的?他说:“今古几池馆,人人栽牡丹。主翁兼种德,要与子孙看”。牡丹有一百多年的,甚至有四五百年的牡丹,牡丹一开花呀那就真的是人间的盛景,那种富丽堂皇、富贵逼人,真一派盛景。王十朋用牡丹直接联系到什么?要行善积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王十朋。我们再来看他的仲《咏柳》,这首诗最后两句“会看耸干参天去,能似甘棠勿剪无”,这里头又有一个典故,就是甘棠诗。他种着柳树想到的是什么?棠梨树。为什么种柳树在想着棠梨树呢?因为棠梨树在诗经里边有一篇叫《甘棠》,这是古籍当中留下的孔子教授他弟子提到并且记载下来的最多的一首诗。诗经里面的《甘棠》诗,跟召伯相联。召公勤政爱民,亲自走遍了基层现场办公,在棠梨树下,谁有问题都可以反映,反映到他这儿他就当机立断,一锤定音,解决了普通百姓遇到的难题,累了就躺在这个甘棠树的树荫里歇歇,靠着那个甘棠树小憩一会儿。所以等召伯离世之后,人民想念它,说这甘棠树可不要折断它的枝子,可不要砍断这个甘棠树,召公他曾经在这儿办公、休息。所以王十朋他种柳树的时候,他看着手中的柳,哪是留啊,留什么呢?要流芳千古。以什么流芳千古?以勤政爱民,以自己的德行流芳千古,我身后能像甘棠一样,我种下的这个柳树能像甘棠树一样吗?老百姓看到我种的这棵柳树,能不能想到说别剪断它的枝子,可别毁坏它,王十朋曾经在这办过公啊。这就是王十朋。见字如面。 王十朋友有一天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人赠送了一套范仲淹的文集,他说我这辈子最仰慕的就是范仲淹,我甚至是经常祭拜范文正公。他说:“梦里何人赠文集,见公瑞似见周公”。说是谁送了我一套范仲淹的文集啊,我见到了范文正公就像孔子梦周公一样啊。孔子一次又一次的在梦中拜见周公,到晚年的时候,他做梦好长时间没有梦见周公了,他就说我的德行是不是没有提升啊?我都梦不到周公了呀。王十朋非常的有才,7岁入私塾,到19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震惊文坛。33岁的时候,在他的家乡创办了一所书院,就是桃蹊书院,第二年被邀请入太学了。当时是秦桧专权,到了他43岁的时候,秦桧病死了,朝堂格局终于发生了一个变化。46岁的时候,宋高宗直接把他拔为进士第一,就是状元,得到朝廷的任用。因为他力主抗战,推荐了一众的老将,就是岳将军,还有主战派的那些老将,结果整个主和派为主的朝堂都排挤他,最后他就离京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到了宋孝宗继位的时候,他再次启用了王十朋,他仍然是坚持主战,一定要还我河山。他当过御史,有能力参那些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当时王十朋力排众议,不畏强权,以他为首,最终团结一批忠臣,以怀奸误国等八项大罪状,最后弹劾主和派的宰相史浩,一直斗争到底,史浩最后是被罢相。就这么一个厉害人物,铮铮铁骨,铁肩担道义。大家想一想,那个时候就南宋小朝廷多少人,连皇帝都是主和派的,他真的是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奉献给天下。我这个官可以不做,只要我在其位谋其政,我必定要忠于职守。忠君就是忠于道啊!他忠于的是王道,而不是坐在那个王位上的那个人。这就是王十朋。他在泉州曾经任地方官,等到他卸任的时候,泉州的百姓不舍得他走,苦苦挽留,他们就效法古人,在王十朋要途经的路上把桥给拆了,泉州的人太爱戴这个清官、父母官,不得已王十朋就绕道才离开了泉州。后来这个桥重建了,起的名字就是王十朋家乡的名字——桃蹊,你就想一想这个人廉洁到什么程度,这是为官的楷模呀。王十朋在饶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有一个宰相洪适是饶州人,洪氏卸任之后就回到了他的家乡,过去都是叫乡贤。回去之后他想扩建后花园,嫌他的宅子地方太小了,他的宅子挨着当地的培养人才的学宫,学宫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洪适就跟王十朋说能不能把学宫的地卖给我,把学宫拆了,把我的后花园扩大,王十朋断然拒绝。《宋史·本传》记载说:“丞相洪适请放学其益其圃,十朋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与人’”。王十朋的妻子在泉州任所亡故,王十朋没有财力把他妻子的灵柩送回家乡安葬,导致他妻子的灵柩在泉州停了两年。所以朱熹大赞说:“禀乎天者,纯乎阳德刚明之气,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畅,洞达如青天白日,而见于事业文章者,一皆如此。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言,观其行,而得其人,无不敛衽心服”。真的如周敦颐濂溪先生一样,一颗莲心,一世廉政,文如其人,知行合一。今天我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讲了两种鸟儿,两个地方,两位名臣,讲了杜鹃和孔雀,讲了周敦颐和王十朋。我们一起把《声律发蒙》学完,实际上很多的时候你不知道学了这个到底有什么用,因为眼前是用不上的,但是你能够慧眼识金,非常用心的去学习,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去学习,而“君子藏器于身”,当天时已达,无用方为大用,对吗?所以虽然现在我们读这一部《声律发蒙》好像是没有什么用,但是也许说不定呢,对吗?</p> <p class="ql-block">《声律发蒙》八齐第四首6 20241125 9:30大家好,今天繼續學習書香家庭寶藏書《聲律發蒙》。先回顧八齊第四首:熊對虎,象對犀,霹靂對虹霓。杜鵑對孔雀,桂領對桃蹊。蕭史鳳,宋宗雞,遠近對高低。水深魚共躍,林茂鳥爭棲。松樹繞山天竺徑,桃花流水武陵蹊。公子追歡,閑驟玉鞭遊綺陌。佳人倦繡,悶欹珊枕掩香闈。2:38:26正音:松樹繞山天竺徑。繞,上聲,口腔和舌頭放鬆柔軟,柔弱勝剛。天竺,天竺寺天竺山,大家想想,天竺跟誰鏈接?蘇迨,蘇軾的次子。天竺也跟蘇東坡有聯繫,他被貶杭州任職。蘇軾是五好男人。恤民,尊父孝敬,愛妻,親弟,教子。恤民,體恤百姓疾苦;尊父孝敬;愛妻,他有三個妻子。第一任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倆舉案齊眉,情氣相投,王弗的死是他一生的痛。第二任妻子王閏之,蘇迨的母親。第三任王朝雲,她隨蘇東坡海南儋州蠻荒不毛之地,她把蘇的三個孩子視為已有。三位好女子,陪伴蘇東坡一生,為其排憂解難。歷史上女子多隨夫姓,能留下姓名的不多。她們仨人,千古以來有自己的名字,贏得自己的愛人寫下美好的詩篇,被後人傳頌。親弟。兄弟手足情深,真摯感人。其弟蘇轍,學問頗高,對《道德經》的注解到達很深的境界。讓人感覺清風明月,溫文而雅。我比較喜歡蘇轍的文字,他對《詩經》的注解,水清見底。如果蘇軾像一輪太陽,蘇轍則是一彎月亮。如果蘇軾像燦爛的陽光;蘇轍就像如水的月光,恬淡安寧。蘇轍對哥哥百依百順,盡其所有,幫助哥哥修建蘇堤,治理水患,造福百姓。教子。蘇軾的幾個孩子都很優秀。其中,次子蘇迨,賢人。尊師重道,才華橫益,但是他不愛官不愛財,志在聖賢。第一任師傅橫渠先生張載,是張載最得力的門徒。張載晚年體力不支,將一生的書稿交給蘇迨,相信他的弟子一定會將他的學問傳承下去。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時的大學者們,將自己一生血心傳承視為己任,而蘇迨不負老師重托,放棄自己名利和學問,全部血心和才華用在老師的書稿整理,同時將自己的體悟融入其中,形成我們能夠讀到宋明理學的重要著作,《正蒙》和《洛陽議論》。後來張載去逝,他又拜程顥程頤二程為師。張載與二程觀點上有分歧,過去文人之間一點小的分歧就是一道難越鴻溝,他們很在意各自流派的一股清流。而蘇迨以學問和德行,贏得二程的信任。蘇迨拜師時已是晚年,二程比他略長幾歲。當時他的學問才華德行,有一定的江湖地位。但是他依然拜師求道。可見他尊師重道到何等誠摯。另外,天竺寺師傅辯才和尚對蘇迨的啟蒙教育,起到重大作用。1:27:48正音:松樹繞山天竺徑竺,入聲。徑,去聲。天,平聲。繞,上聲。1:25:38正音:桃花流水武陵磎。水,與山一樣,舌頭放平輕些,武,上聲。重溫陶淵明名著《桃花源記》,董老師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解讀。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緣溪行:沿溪前行。黃發垂髫:老人和小孩。鹹來:都來。悉同外人:衣服與自己相同。絕境:與外界絕斷不聯繫。不足為外人道也:不要對外人說起此處。處處志之:處處做路標記號。及郡下:到官府衙門。不復得路:找不到進出的路。尋病:最快生病。這篇文章,字字珠璣,不少一字也不多一字,其中桃花有特殊的意象,後面將詳解此文的深意。鸚鵡禪。鸚鵡學舌,只會講主人教的話,它沒有自己的思想。離開輸入,沒有自己的任何東西。我們說出的話,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是別人的話。我們所聽到的所議論都是鸚鵡禪,像鸚鵡那樣,沒有啟發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和光明。所以,講玄說妙的事情,聽聽而己。我們要讀書明禮,在接人待物在生活中修自己,才能真正的自己。有位師友說的好,真功夫是自己修來的,不是求來的。網上看到一些人的議論,有些是我們嚮往的境界,你會認為這個人說的好,挺厲害。明智的做法,探究他是如何修成厲害的,不能被他的厲害所障礙,要從別人身上學到真本事。如果只是停在讚歎上,就是一個看客,走馬觀花。別人的優秀是別人的,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宋代的龔桂馨寫一首詩《題桃花源》,寫的很有感覺。碧樹花開醉晚春,靈槎幾度泛天津。可憐太守仙緣薄,不是衣冠不屬秦。太守派人跟漁人尋找桃花源未找到,不是太守緣份未到,不能抵達世外桃源,也不是衣服跟別人不同,而是內在不一樣,是外求了。南陽高人劉子驥,世人公認的他修的好,將來必能成道。世人的讚歎不能當真。劉子驥,聞知欣然前往,未果,尋病疾。他也是外求了。我們一生追求,身安心安,喜悅常在,無憂無慮,歲月靜好。就像漁人進入桃花源理想國,可以不出來,十幾天的歡喜,臨走時他失信了,離開這個環境,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開悟容易守道難。六祖惠能大師,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豁然開朗,吟偈“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五祖聞後大喜,立即把衣缽傳給他,並且讓他趕緊跑,逃的越遠越好。大師兄神秀帶人一路追殺,想奪回衣缽。後來六祖逃到深山老林,在獵人堆一起生活十五年。獵人堆是一個殺戳的環境,他慈悲為懷,吃肉邊菜,他行住坐臥和獵人們在一起十五年,雖在獵人堆,但功夫和境界見長,守住初心,大徹大悟,最終成為一代祖師。蘇軾有一首詩《杭州次周燾韻遊天竺觀激水》。道眼轉丹青,常於寂處鳴。早知雨是水,不作兩般聲。詩中有禪意,大家可以參悟參悟。不要分別不要對立。有些師友學佛學道,認為《聲律發蒙》是儒家的東西,認為董老師講《聲律發蒙》重點教吟誦。其實他們的頭腦有個概念,認為要穿特定衣服有特定姿勢,才算修行修道。蘇軾的另一首詩《和桃花源》凡聖無異居,清濁共此世。心閑偶自見,念起忽已逝。欲知真一處,要使六用廢。桃源信不遠,杖藜可小憩。躬耕任地力,絕學抱天藝。臂雞有時鳴,尻駕無可稅。苓龜亦晨吸,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齕齧謝炮製。子驥雖形隔,淵明已心詣。高山不難越,淺水何足厲。不如我仇池,高舉複幾歲。從來一生死,近又等癡慧。蒲澗安期境,羅浮稚川界。夢往從之遊,神交發吾蔽。桃花滿庭下,流水在戶外。卻笑逃秦人,有畏非其契。這首詩是蘇軾與神交陶淵明的“和”,蘇軾是懂陶淵明的,這首詩是蘇軾讀《桃花源記》後的生髮和點評。子驥雖形隔,淵明已心詣。蘇軾從《桃花源記》,看見陶淵明的境界和修為。而南陽劉子驥隔於執著,高山不難越,淺水何足厲,高山就是得道,得道難也不難。大家課後延展閱讀這首詩參悟。下麵我給大家說些能聽懂的東西,解讀《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魚為業:為什麼這位捕魚人有機緣?首先,他從事水上作業,這樣的工作提供一個機緣巧合,駕船沿溪而上來到此地。假設,他是在城裏熱鬧繁華的地方開飯館,不可能開著船來到這裏也看不到桃花源。還有,捕魚應該到湖河深潭水深魚多的地方,不會到山間小溪裏。這漁人是無目的無規劃的,所以緣份來了。望之遠近:求道是不求而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什麼是不失德?一個人看見小孩在路上玩耍,突然對面一輛汽車駛來,這人立馬沖上去抱起孩子,避免一場交通事故。事後記者問他,當時啥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如實回答什麼都沒有想。又問:現在怎麼想?他說想想挺後怕,如果孩子受傷或自己被撞,家裏上有老下有小,都不好交待。這就是善,人的良知良能起到作用,人人皆有惻隱之心,當仁不讓。不管修什麼,立定志向,提升自己越來越好。入境之後,如果你很刻意,發一些做不到的願,都是貪心。背後的底層來自恐懼,貪圖享受。人只需用功,當下事情,誠意十分去做,發揮極致,明白對方的道,素位而行,敦倫盡份。不要有分別心,有人認為學《聲律發蒙》不如學某某經等等。忽逢桃花林:桃花象徵光明,至高至純的原陽。象徵著人昂揚向上升升不息的求道之心。所以桃花是正氣。桃樹,人們用來作護身牌或做木劍。它有正氣,磁場好,如果你的心也是正大光明,每個念想都是善的,再給你配把這樣的劍,正能量加強放大。比如,在戶外用放大鏡可以把太陽光聚在一起,便能點燃。或者我們聲音本來就好聽,有人給個喇叭,那你的聲音就能傳得更遠,能讓更多人聽的。這就是同頻。誇父逐日,誇父追逐的是光明希望正氣。所以這個桃花,人人心都有,人之初性本善。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木:人要行善。《太上感應感》說:心善言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所以福至心靈。大多數人必須從斷惡修善開始打基礎,甭想說天才兒童一日豁然開朗,先把自己的桃花林種好。左右兩邊都是桃花林,中間是上善若水,因此,人必須落在善上。百善孝為先,中國人推崇孝道。孝,行孝,孝治天下。像漢代等選臣,求忠誠必孝子之門。大家都服他,把他選拔為官員,把責任放在他身,為什麼?他能夠贏得人心,所有的人都是父母所生。孔夫子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一個人行孝,從不敢毀壞自己的身體發膚開始。如果一個人愁的一夜白了頭,毀壞身體。一個人得腫瘤,化療頭髮眉毛都掉了,這是大不孝。一個人心情不好,長時間悲痛壓抑憤怒,這也是不孝。不要否定孔夫子,孔夫子是老子的高足,主述堯舜,述而不作,是尊師重道的典範。有的人認為自己很孝順,給父母買房子,給父母吃好穿好,這是孝嗎?自己過的不好就是不孝。一個人修了半天,還沒有動靜,功夫沒有成片,什麼通行證都沒有,行孝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個人的功夫越來越純熟的過程中,凡事歷歷在目,明明白白。芳草鮮美是生機,落英繽紛是死氣,這兩者可以同時存在。一個人他內在芳草鮮美,外在可能是五欲六塵,但是這個人在中間是不動的。大千世界,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林盡水源,便得一山:人的功夫是一點一點提升的,不管修什麼?你到了那種境界會感覺到舒服,其實並沒有真正契入,還有距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入口。“舍船”,不管你是發什麼願,修什麼法?都得把它扔了,不執著於你修的法,頭腦裏也沒有你所求的願。有人說業力不敵願力,你的想法不是願力,是貪心,因為你還有對立。人需要持續用功。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繼續努力,開悟了。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最重要是平,土地是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原本是平等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沒有對立沒有分別。現在我們妄念紛飛,妄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我們每天所想一切,最終呈現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狀態,我們的吉凶禍福。有的人說這些往昔造業今生受報。往昔的是種子,種子種土壤,然後澆水施肥陽光春風,它便呼呼地長。往昔人人都有惡善,人的起心動念是外源,是土壤。澆的水施的肥吹的風就是外源。平,我們是本自具足。再看桃花源裏的人,他們有國家嗎?有法律嗎?有公務員嗎?有衙門嗎?都沒有!人家是自治。到處用不完的地隨便種,到處都是甘泉美水。紡線織布,自給自足。彼此沒有相爭相害,大家和睦共處相親相愛,住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不能當下黑,渴望進入桃花源。人人都有桃花源,人人都在桃花源,就是隔著一重山。你不知道這山是哪座山,你也不知道哪條路通往這座山,甚至沒有方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同外人:真正到達一定的境界,看不出與別人的區別。人為什麼要修敬?對一切人和事都要恭敬。孔孟之道要求禮敬。在我們人群中,有人是不能得罪的,小人不能得罪,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災禍,甚至給自己的家人帶來災禍。道業未成身先死或者道業未成身不安,這樣你就是不孝,不能做到立身行德揚名於後世,虧孝道。所以敬小人而遠之。明知道他是個小人,你得罪他幹嗎?什麼是小人?沒有道德底線?沒有德行,三個字“不要臉”。社交網路上有許多卑鄙小人,你看不慣,你在心裏頭罵。你說我沒有當面罵,我也不認識他,但是你的心跟他量子糾纏,天天念心不平怨恨,就是把你自己的生命能量全部送給他,然後加大他的運氣他的運勢。這個世界真奇妙,有些存在,不可思議無法理解。它是靠吸心大法,靠吸收人的意識而存在和強大的。你天天送能量,讓他毀滅人類糟蹋世界。聖人說這個世界聖凡同居。有些人自稱自己學國學學傳統文化,天天迷惑顛倒。修敬禮敬,你看對面的那位人模狗樣,可他沒有人性,不是萬物之靈。對面的人衣衫襤褸其貌不揚,那是個聖人。我的同門師弟,一個新鄉單身小夥。拜松齋先生為師,在連海書院幫廚打雜,每天早上4點起床,每天忙的沒有時間聽課,而且每月工錢只有2000元,但是他特別歡喜。兩年後辭別我師傅和師母,然後出家了。我師傅非常不舍,想讓他留在書院,曾想給他找個好媳婦,但師弟志不在此,一心求道。他很尊重師姐,我也很敬佩他,我相信我們還有緣分以後再相見。.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天下無道則隱。這個地方沒有稅收,百姓無需繳稅,這是上古時代,盛王之治天下的狀態,所呈現的無為而治。湯因比博士,英國著名史學家,他在一次訪談中說,能拯救二十一世紀的,只有東方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盛世的景象能夠達到,怎麼才能達到?一定守護和傳承中華的文脈,以文化治,化民成俗,國家民族有文化,才能轉化成無窮的創造力,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顛,實現崛起和強大。我們家庭也是這樣,讀書明禮是根本,否則禍害不窮。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研究量子物理的老人家,他說任何從事思考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的工作都會被替代,比如金融分析師、電腦開發等,三∽五年內,世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今天看起來無用的學習,比如情感、審美和生命成長等方面最不容易被替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如果只追求文憑就完蛋了。2024年大學畢業生1010萬,就業率不到一半,明年又是一千多萬,現在形勢如此,還要卷學歷嗎?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時間是假像,我們到達一定的高度才能夠認識到的。比如有人說自己年紀大記憶差,然後學什麼都不行,這是自我封印人為限制。分享憨山大師一段自述。《憨山大師自述年譜》中引之:予年三十,正月自河東同妙師上五臺,過平陽,……於二月望日,寓塔院寺。大方主人為卜居北臺之龍門,最幽峻處也。以三月三日,於雪堆中,撥出老屋數椽以居之。時見萬山冰雪,儼然夙慕之境,身心灑然,如入極樂國。未幾,妙峰往遊夜臺,予獨住此。單提一念,人來不語,目之而已。久之視人如杌,直至一字不識之地。初以大風時作,萬竅怒號;冰消澗水,沖激奔騰如雷。靜中聞有聲,如千軍萬馬出兵之狀,甚以為喧擾,因問妙師。師曰:境自心生,非從外來。聞古人雲: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溪上有獨木橋,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則水聲宛然,久之動念即聞,不動即不聞。一日坐橋上,忽然忘身,則音聲寂然。自此眾響皆寂,不復為擾矣。予日食麥麩和野菜,以何米為飲。初人送米三鬥,半載尚有餘。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其中。及覺則朗然,自覓身心,了不可得。即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自此內外湛然,無複音聲色相為障礙,從前疑會,當下頓消。及視釜,已生塵矣。以獨一無侶,故不知久近耳。是年夏,雪浪兄北來看予,至臺山,不禁其悽楚,信宿而別。冬結一板屋以居。 簡要解讀:憨山大師三十歲時,正月與同門師兄弟妙師上五臺,修了半個多月。他坐在雪堆中,感覺自己飛到天空見萬水冰雪,如此喜悅自在,好像進入桃花源。日日誦“阿彌陀佛”,禪定中呆若木雞。春天到大風至,冰雪融化,似千軍萬馬奔騰如雷,甚為喧擾,他的心定不住了。請教妙峰,師曰:“境自心生,非從外來”。古人說:三十年修行心不動意不轉,終得圓通。我常勸同志們,每天要讀書半小時,有幾人能做到?不練,就沒有真功夫。小時候有個順口溜:哆嗦嗦哆嗦嗦,寒風凍死你,明天就壘窩。結果明天還未來,當天就被寒風凍死了。危急時刻,手無寸鐵,手無縛雞之力,自己受苦。真功夫需要自己修,讀書必須讀。境自心生,非從外來。憨山大師聽了妙峰建議,開始練內功定力。坐在獨木橋上,整天聽冰雪融化的聲音,又練一段時間。他達到一定境界,想聽到時能聽到,不想聽時就聽不到。功夫見長,一日坐在橋上,連聲音也沒有了,世界一片寂靜,他的世界何其自性。有一個詞分享大家,瞥見,每個人都有可能靈光乍現,能一直保護這種狀態,能一直在桃花源不出來?為必,因為定力不夠。境,心隨境轉,人的心隨著外邊人事物改變,而變化無窮,眼前萬花筒。憨山大師日食麥和野菜,以何米維飲。初人送米三鬥,半年還沒吃完。一天,他吃點粥,在屋子裏繞圈,內心練功夫。忽然立住了,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山河大地影現其中。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一切事一切人,清清楚楚,圓融不礙。他吃飯用的釜,落一層厚厚塵土,一人閉關,他成了。我分享的憨山大師的自述年譜,大家課後好好讀一讀。這是他30歲寫的,他30歲之前就有成就,已經讓人非常敬佩。蘇軾的兩首詩《杭州次周燾韻遊天竺觀激水》和《和桃花源》。蘇東坡是懂陶淵明的,“子驥雖形隔,淵明已心詣”。他從《桃花源記》,看出來陶淵明的心性和修為,已經到非常高境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看似一個烏托邦,其實是人的內在,這個境界人人也可以到達,去守持修內功,不能外求。今天我們學完“松樹繞山天竺徑,桃花流水武陵磎”。4:40單曲迴圈,松樹繞山天竺徑,桃花流水武陵磎。我們是一群特殊的人,以特殊的方式,慢慢讀書,慢慢放下,慢慢成長。希望大家多多推廣這部寶藏書,帶給更多的書香之家,有緣期待全世界華人。讓中華傳統經學文脈,由我們這一代人再繼前緣,曠世奇書在盛世譜寫華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