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人们普遍有种感受:社会发展进步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在逐渐淡化,特别是邻里关系更是不如过去那些年密切,邻居之间很少串门,有的住邻居好几年都不知道邻居姓啥,因为鸡毛蒜皮一点小事而吵嘴打架的也屡见不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工作变动等原因,结婚以后自己先后搬过三次家,因而结识了不少邻居,这些年来,我们无论搬到哪儿居住,和邻居从来没红过脸吵过嘴,三十多年前的老邻居至今还经常来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个人体会,处理好邻里关系没有什么诀窍,主要是要互相体谅,不斤斤计较,遇事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有些问题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要互相帮助,当邻居有事相求或遇到困难时,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帮助,才能赢得邻居信赖,密切邻里关系;要和邻居常往来,多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结婚那几年,住单位平房宿舍,因为邻居都是单位同事,彼此熟悉,因而邻居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大人孩子天天串门,你来我往,儿子小时不懂事,有时看到邻居家做好吃的,就赖着不走,邻居只好留下儿子吃饭或者把做好的饭用碗给端过来。儿子小时喜欢让邻居两个伯伯搂抱,如果不抱就哭闹,有时竟哭得背过气去。因此两个邻居伯伯中午下班回家时见到儿子在院子里玩都躲着走,否则被儿子缠住就要耽误回家做午饭。夏天的夜晚格外热闹,男人们在室外的电灯下下棋打牌,家庭主妇们在一旁聚在一起边做针线活边拉家常,说到有趣时嘻嘻哈哈笑上半天,孩子们则在院子里玩耍游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因工作变动,由平房宿舍搬到新单位宿舍楼居住,又结识了新邻居,很快就熟悉了。夏天晚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着马扎来到楼下乘凉聊天,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庭琐事,津津乐道,无所不谈,有时都夜深了还不愿离去。天气转凉或者冬天晚饭后几家邻居则常到我们家打扑克,有时玩到零点,饿了就把晚饭剩下的一盘水饺端上来,边吃边玩,其乐融融。我们这个楼道几家邻居还经常聚餐,那时饭店很少,加之工资收入低,因此聚餐、请客大都在家里进行。三、四家邻居,每家分别做三、四个菜,然后大人孩子集中到一个家里,围坐在一起吃喝,并对各家做的菜肴进行点评。尽管饭菜的色、香、味无法和饭店里的相比,但大家吃得还是津津有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年我们所结识的邻居虽然年龄职业有别,性格脾气不一,但是都热心诚恳,乐于助人 ,一家有事,大家相助。妻子是个热心人,又是做医生这个行业,常常是中午、晚上下班进门刚要做饭,单位的同事、邻居就跟进来了,有的咨询病情,有的让开方拿药,有时晚上刚要上床休息,邻居来叫门说家里有人生病要住院,便赶忙穿上衣服和邻居家的病人去医院,有时要忙活到下半夜才回家。有一年,有个邻居其妻因公出发十几天,当他工作忙或有应酬无法回家时,就托付我和妻子帮助他照顾女儿吃饭,可也巧,那段时间他应酬特别多,觉得挺不好意思,就让本单位一个同事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到家吃晚饭。但邻居的女儿对这家不熟悉,做好了饭无论怎么劝也不吃,还不住地掉眼泪。无奈,邻居的同事只好向我们求助,我和妻子把邻居的小女孩领回家,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这些年来邻居也给了我们不少的帮助。刚结婚那几年,孩子小,工作忙,家务活又多,妻子下夜班或休班时顾不得休息,经常要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忙得不可开交,只好请邻居家比儿子大不了几岁的孩子帮助照看刚会走路的儿子。记得儿子还在哺乳期间,单位发了两张电影票,妻子也想去看,邻居大嫂见状说帮我们照看孩子,等哄着儿子睡下以后,才放心地离去。当看完电影回家,邻居大嫂告诉我们,我们刚走了不长时间儿子就醒了,哭闹不止,大嫂无奈只好把断了奶好几年的乳头让儿子吸吮,儿子这才又睡下。平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包括油盐酱醋葱姜蒜经常到邻居家去借。有一次,妻子想做鸡蛋汤,把青菜放到锅里,汤都沸腾了,才发现家里没有鸡蛋,只好到邻居家去借,邻居开玩笑说:“鸡蛋也能借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俗话说,勺子没有碰不着碗的时候。邻居之间在一起居住时间长了,总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摩擦,因此要互谅互让,才能和谐相处。儿子小时候有时被别的孩子打了哭着回家,我和妻子总是不问缘由,先批评孩子一顿,孩子觉得委屈无处诉说,只好躲在一旁抽泣,事后我们也从不去找惹事的孩子的家长去评理,免得再生是非。刚入住宿舍楼时,妻子把家里木头椅子的腿上都钉上了一层厚皮子,以免拖动椅子时发出声响影响楼下住户。连襟的儿子小时不在城区居住,但每一两个月就要来住上几天,两个半大小子见了面亲热异常,你推我搡,满屋乱跑,晚上十一、二点还不睡觉,弄得动静很大,怕影响邻居休息,妻子无奈只好领着两个孩子逛大街,直到困乏了才回家来。这些年来搬了几次家,我们楼道的楼梯总是最干净的,妻子经常打扫楼梯间,并把下一层也给打扫了。在我们的带动下,另外几户邻居也主动打扫楼梯卫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处理好邻里关系,对本人,对他人,对各个家庭都有好处,希望大家都能从我做起,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刚结婚时的情景 和老邻居当年的生活照 四十多年前的老邻居 三十多年前的老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