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龛石窟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城南二里的古化城山腹,是巴中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窟群。石窟始凿于隋代,盛镌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南龛石窟也被称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以其精美的佛教艺术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龛石窟依山开凿,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瘗窟区、神仙坡、老君洞、大佛区、观音岩多处,东西长252米,南北宽45米。现存造像176龛,2700余躯,窟龛以大佛洞区最为密集,上下达5层之多。石窟中的造像内容丰富,格调高雅,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征,特别是“分身瑞佛”“草鞋天王”“珂利谛母”“飞天”及装饰精美富丽豪华的龛楣,独具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龛石窟的造像特点包括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最大的毗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石窟还十分注重龛楣的雕刻、彩绘,设计了很多的屋形窟,雕有花草、动物、天神、化佛等图案,并以绿、红、白、粉、蓝、土红色等进行彩绘,使龛楣清新精美,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龛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佛教艺术等珍贵的文化资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巴中市巴州区境内的水宁寺石窟、西龛石窟、北龛石窟合并到南龛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龛摩崖造像简介 </p><p class="ql-block">南龛摩崖造像,位干化成山腹,世称「南龛寺」,唐肃宗乾元三年敕名「光福寺」,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一九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南龛现存造像一百七十九龛,二千七百余軀,诗文、题记二百余则,主要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壞窟区、神仙坡、老君洞大佛区、观音岩等处、始凿于隋代,兴盛于唐。宋代至民国年间仍有少量开凿 内容有释迦佛五佛、七佛、三世佛、千佛、双头瑞傑、西方净土、菩提瑞像河利谛母、多种观音形象、地藏与观音、昕沙门天王、陀罗尼經幢、墓塔等。造像精美,内容丰富,是巴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佛教摩崖造像,是我国南方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的代表之一。造像中丰富多彩的形象、精美的龛饰、艳丽的装彩使它们犹如深山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