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花之谷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223年,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君臣合庙的形式,明末,祠庙却毁于战乱。</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主体建筑实际上是在清康熙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p> 三绝碑 <p class="ql-block">唐元和四年(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裴度、柳公绰、杨嗣复等僚属到武侯祠拜谒,因当时祠内尚无记载诸葛亮事迹和功德的碑石,武元衡遂命裴度撰写碑文。裴度撰写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文情并茂,加上由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蜀中最著名的刻工鲁建雕刻,因此被誉为“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碑文为楷书竖行,有1094字,由曾任监察御史、宰相的裴度所撰,由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又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之兄的柳公绰所书,当时蜀中名匠鲁建所刻。文章、书法、刻工均为难得的精品,所以后人称它为“三绝碑”。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p> <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张德地任四川巡抚,拜谒武侯祠时见祠庙破败不堪,遂决定修复武侯祠,但限于当时条件,只进行了局部修整。康熙六年,他下令修建了一座碑亭,将“三绝碑”保护起来,后来又捐款修建惠陵牌坊。</p> <p class="ql-block">明碑,记录武侯祠的历史沿革。武侯祠为数不多的明代碑刻,与唐碑相呼应的是明碑,由明代张整体构造是将碑石置于一只石龟背上,憨态可扬,明碑全称为《诸葛武侯祠堂碑记》,相传由明代四川巡抚张时彻撰文,主要记录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二门上方悬匾大书“明良千古”四个大字,由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所撰写。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 。这一词汇常被用于形容像刘备与诸葛亮这样的君臣关系。刘备被视为明君,他以仁德治国,求贤若渴,对臣子信任有加;诸葛亮则是良臣的代表,他忠诚勤勉,才智超群,为国家鞠躬尽瘁。他们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了明君良臣的典范,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和推崇。例如成都武侯祠的二门上匾额书“明良千古”,就是表达了对刘备、诸葛亮等蜀汉君臣的赞誉。这里的“明”字左面不是“日”,而是“目”。 </p><p class="ql-block">强调“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识人、识势。这种解释也从侧面体现了明君需要具备识人之明、用人之智等品质,良臣则需忠诚、贤能,共同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值得千古流传和学习。</p> 文臣武将廊 <p class="ql-block">文臣武将廊前后与二门、刘备殿相接,使刘备殿前的建筑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塑像均为清代泥塑,其人物形象基本上是由文学作品中或戏剧舞台上的形象而来,服装也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戏装。</p> <p class="ql-block">有汉文臣武将的塑像。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的塑像,东廓称文臣廊,以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西廊为武将郎,以赵云领先,也塑有14人。人物像扮装扮、衣着借鉴于清代的戏曲,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过厅墙壁两侧分别是《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字体恣意狂放,尽显诸葛武侯的赤胆忠诚</p> <p class="ql-block">文臣廊位于刘备殿前东面的廊庑中,共14尊塑像,主要塑制蜀汉一朝的文官,有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p> <p class="ql-block">武将廊位于刘备殿前西面的廊庑中,共14尊塑像,主要塑制蜀汉时期的战将,有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p> <p class="ql-block">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跟随刘备入蜀后,庞统向刘备献上中下三计征蜀,刘备采其中计,顺利攻下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年),跟随刘备进围雒[luò]县(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享年三十六岁。后被追赐为关内侯,追谥曰靖侯。庞统与诸葛亮齐名,被并称为“卧龙凤雏”。他献计辅佐刘备得蜀,去世时刘备十分痛惜,被刘备评价为杀身成仁,无可否定。蜀汉丞相诸葛亮认为,庞统和廖立都是蜀国的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p> <p class="ql-block">马忠(?~249年),字德信,本名狐笃,巴西郡阆中(四川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国主刘备认为马忠是贤才。晋朝史学家陈寿认为,马忠为人宽宏有度量,喜欢诙谐大笑,但忿怒却不会形于色,他处事果断,恩威并立,受到南方少数民族的敬畏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乃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卫尉马腾的儿子,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赞誉马超文武兼备,雄烈过人,是一世人杰。</p> <p class="ql-block">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魏国将领姜冏之子,三国后期蜀汉著名的军事将领。</p> <p class="ql-block">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郡宕渠县(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重要将领。王平升任镇北大将军后,长期率军镇守汉中,防备曹魏入侵,与车骑将军邓芝、镇南大将军马忠一同守卫蜀国边境,劳苦功高,闻名一时。晋朝史家陈寿评价王平“忠勇而严整”、“遵履法度,言不戏谑”,虽不识字却有儒将之风;</p> <p class="ql-block">黄忠(?-公元220年),字汉升、汉叔,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认为,黄忠老当益壮,浴血奋战,帮助刘备巩固政权,是难得一见的人才。</p> 汉昭烈庙 <p class="ql-block">汉昭烈庙</p><p class="ql-block">纪念汉朝皇帝刘备的庙宇。坐落在一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成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士建筑。大殿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制作精巧。大殿正中刘备的塑像高三米,全身贴金,双手持圭,左右侍者捧着传国玉玺和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的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体现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东西偏殿为关羽塑像和他儿子及部将的塑像,西偏殿是张飞和其子孙的塑像。体现了刘、关、张忠义相投的君臣关系。</p> <p class="ql-block">此建筑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也称刘备殿,建于高台之上,高大轩敞,殿前设廊,廊前三面砌石栏杆的月台;下设垂带式青石踏道,踏道正中为云龙纹石刻御路。前为高出地面的十字形青石道,与二门相通。</p> <p class="ql-block">业绍高光是一件清代文物,藏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高,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光,东汉第一个皇帝光武帝,此二帝是汉朝最有代表性的帝王。此匾寓意刘备继承了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帝业,可与他们相提并论,蜀汉是汉朝的延续和一个新的阶段。这里强调了刘备为汉室后裔,蜀汉为三国正统的观点。清人完颜崇实撰书。</p> <p class="ql-block">东次间中有刘备之孙刘谌塑像。刘谌[chén](?-公元263年),汉末三国时蜀汉的北地王,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孙子,是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五子。</p><p class="ql-block">景耀二年(公元259年),刘谌被封为北地王。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国将领邓艾攻陷绵竹(今四川绵竹),后主刘禅听取光禄大夫谯[qiáo]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刘谌劝父亲应当全力一战,但最终刘禅未听取刘谌的劝谏,仍选择奉书投降。刘谌劝阻刘禅失败后,先杀掉了自己的妻子,然后杀掉了自己的儿子,最后在昭烈帝庙自杀身亡。刘谌誓死不降,自杀殉国的气节受到历代文人推崇,他们将刘谌的事迹加工成文学、戏剧作品,塑造出了一个悲壮的人物形象,如小说《三国演义》,戏曲《哭祖庙》等。</p> <p class="ql-block">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和他儿子及部将的塑像。关羽作为忠义完美化身,后世历朝历代官方都有褒封不断加码升级。“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王而帝”的转变发生在明代,追封关圣帝君,即“关帝”。自此,关羽祠庙供奉像,开始出现以帝王形象示人的关帝。此处的关羽,跟勇武的五虎上将形象有天壤之别:没有青龙偃月刀和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也不是熟悉的“面如重枣”。肤色细白、面阔脸圆,戴冕旒,持玉笏,不怒自威:为典型的帝王形象。</p><p class="ql-block">关帝和汉昭烈皇帝虽同为帝,在蜀汉政权里,毕竟是君臣,玉旒还是有差别的,同样的9旒,刘备每旒贯玉8颗,关帝则降一级,为7颗。</p> <p class="ql-block">关羽,字云长,出生在河东郡解县,被尊称为“武圣关公”。他以其巨大的身躯和赤红的脸颊而闻名,手持青龙偃月刀,武艺高强。他的勇武和英勇精神使他成为了战场上的一位难以撼动的存在。他的“义薄云天”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名言,表达了他的忠诚和义气。</p> <p class="ql-block">西偏殿是张飞和其子孙的塑像。体现了刘、关、张忠义相投的君臣关系。</p><p class="ql-block">张飞,字翼德(?—221年),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和其义兄关羽一同被称为“万人敌”。</p> 武侯祠 <p class="ql-block">诸葛亮殿是极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纪念诸葛亮的祠庙。殿宇宏敞开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仅为刘备殿的一半。诸葛亮的塑像在在一神龛[kān]中,悬挂着“静远堂”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塑像塑于清康熙年间。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却鹤氅[chǎng],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度。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诸葛亮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殿前高悬"名垂宇宙"大匾,赞誉诸葛亮名满天下。此匾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p> <p class="ql-block">静远堂(诸葛亮殿)</p><p class="ql-block">说 明:宁静致远之堂。取意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p class="ql-block">今人但懋辛书。</p> <p class="ql-block">殿内塑有诸葛亮祖孙三代塑像。诸葛亮塑像目光炯炯,羽扇纶巾,超然脱俗,令人肃然然起敬。两侧陪祀子诸葛瞻、孙诸葛尚。</p> <p class="ql-block">诸葛瞻(公元227年—公元263年),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瞻是诸葛亮长子,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行都护卫将军,袭爵武乡侯。</p><p class="ql-block">(公元263)十月,魏将邓艾兴兵伐蜀,偷渡阴平(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进逼成都。诸葛瞻率军北上阻击邓艾,在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东)战败,退守绵竹关(今四川绵竹以东黄许镇),与邓艾的军队交战,结果兵败被杀,终年三十七岁。为纪念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忠勇殉国,四川德阳绵竹市境内建有诸葛双忠祠。</p> <p class="ql-block">诸葛尚(246年至263年),琅琊阳都(古属沂水,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孙子、诸葛瞻的儿子。263年(景耀六年),农历十月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讨伐蜀汉,率领军队自阴平郡从景谷道进入蜀汉的国境之内。诸葛尚随父亲诸葛瞻督率各路军马到达涪县驻扎而停滞不前。 期间,诸葛尚随父亲诸葛瞻曾先后击退邓忠、师纂。之后,诸葛尚随父亲诸葛瞻出兵与邓艾交战,诸葛瞻大败,临阵战死。诸葛尚策马杀向魏军而死。</p> <p class="ql-block">勋高管乐则表示功勋显赫、品德高尚、才能卓越。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历史上留有不朽功勋的杰出人物,以及其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和待遇。</p> <p class="ql-block">河岳:指山川,大地。英灵:指杰出的人才。</p><p class="ql-block">说 明:诸葛亮是神州大地的杰出人才。</p><p class="ql-block">清人完颜华毓撰书。</p> <p class="ql-block">匪皋则伊 (诸葛亮殿)</p><p class="ql-block">匪:同非。皋:皋陶,舜的狱官。伊:伊尹。</p><p class="ql-block">说明:诸葛亮不相当于皋陶,就相当于伊尹。清人严树森书。</p><p class="ql-block">皋:指尧帝的大臣皋陶,据说他能辨别忠奸,所以作了尧帝的大法官。</p><p class="ql-block">伊:指的是商朝第一位宰相——伊尹,他辅佐了成汤、太乙、太甲三位商王。伊是他的姓,而“尹”是他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宰相。</p> <p class="ql-block">伊周经济:伊:伊尹。周,周公姬旦。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干。这个词意思是说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干,与伊尹、周公一样。</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隆中对。由沈尹默书写</p><p class="ql-block">沈尹默(1883年6月11日—1971年6月1日),原名君默,字中,后更字尹墨,号秋明、匏瓜、闻湖蓬庐生,陕西省兴安府汉阳厅人,原籍浙江吴兴竹墩村(今湖州南浔),北平大学校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中国新诗最早开创人之一,又是20世纪50年代二王帖学一派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书坛有“南沈北于”之称。</p> 三义庙 <p class="ql-block">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方位。自宋代以来,每逢新春佳节之际,成都人就会携家带口出南门,到喜神所在的方位祈福。而成都的武侯祠恰好位于这一吉祥方位。武侯祠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游喜神方”的主要阵地,老成都人将喜神的形象延伸到刘关张等蜀汉传奇人物身上,而“游喜神方”也演变为“访武侯祠拜忠义,游喜神方谒祈福”的老成都习俗。</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 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始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殿内刘关张塑像造型,根据《三国演义》描写而作,形象比较年轻,富有生气,身着单色布衣。</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是武侯祠的核心建筑,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为了纪念刘备的三义而建立的。刘备的三义分别是:仁义、礼义和忠义。这三个义字代表了刘备的为人处世之道和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p><p class="ql-block">张飞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羽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三义庙中看到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神圣同臻”几个大字。一看署名,竟然是“清代靴鞋行众姓弟子”。一开始迷惑,继而幡然醒悟。因刘备少时“与母贩履织席为业”。</p> <p class="ql-block">桃园三结义</p> <p class="ql-block">云长延津诛文丑</p> <p class="ql-block">张翼德怒鞭督邮</p> <p class="ql-block">关云长义释曹操</p> <p class="ql-block">玄德进位汉中王</p> <p class="ql-block">关云长刮骨疗伤</p> <p class="ql-block">关云长单刀赴会</p> <p class="ql-block">玄德智娶孙夫人</p> <p class="ql-block">张翼德义释严颜</p><p class="ql-block">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兵至江州,巴郡太守严颜是蜀中名将,年岁虽高,但精力充沛,擅长使用大刀,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依靠城池进行抵抗。张飞久攻不下,又让人多次在城下叫喊,可是老将严颜就是坚守不出,这把暴脾气的张飞气到不行,最终张飞用计诱使严颜出城作战活捉了他。起初老将军严颜宁死不屈,张飞见他乃人中豪杰将他释放,严颜最终选择投降,为了报答张飞不杀之恩, 就告诉张飞他有办法不用损失一兵一卒就能够直达成都。</p> <p class="ql-block">汉惠陵又叫汉昭烈墓、刘备墓,位于成都武侯祠的西侧,占地面积80亩(53333平方米),是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寝(陵墓),甘夫人和吴夫人也先后合葬于此,为夫妻三人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三义庙位于成都武侯祠内,初名三义祠,位于成都市提督街,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迁建到武侯祠内。</p> <p class="ql-block">惠陵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章武三年二月(223年),刘备病逝,汉惠墓随即开始建造。惠陵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下地宫部分至今未被发掘;地上部分陵封土高2米,周长180米,为圆形,墓冢四周围墙环绕。</p> <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清朝时期进行的重建,阙坊的弧形碑帽上雕刻了双龙抢宝的彩绘浮雕图案,碑身正中阴刻着楷体字“汉昭烈皇帝之陵”,共七个字。</p> <p class="ql-block">惠陵陵区建筑排列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另有武侯祠位于惠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寝殿内正中置有一座明代铸造的三足大铁鼎,它采用鼓腹双耳的造型,口径为0.7米,高度为1.24米。</p> <p class="ql-block">诸葛鼓,古代乐器。铜铸。今壮、布依、傣、侗、水、苗、瑶等少数民族,还十分珍爱这种乐器。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故名。</p> <p class="ql-block">诸葛鼓,古代乐器。铜铸。今壮、布依、傣、侗、水、苗、瑶等少数民族,还十分珍爱这种乐器。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故名。</p><p class="ql-block">东汉四耳蹲蛙青铜鼓。</p> <p class="ql-block">汉宫残柱</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p> <p class="ql-block">砖雕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