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宛如一座神秘而迷人的智慧殿堂,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都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而《圆》这一单元,就像是殿堂中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宝石,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为了让学生们真正领略这颗宝石的绚丽,开启通往数学奥秘深处的大门,我设计了一系列极具探究性的动手实践作业。<br> 一、趣味实践作业内容<div> 1.课后作业:设计圆形图案作品 <br> 在第一节课,认识圆、学会画圆之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圆规、彩色画笔、A4纸等工具设计一幅圆形图案作品。可以是多个圆组合而成的美丽花朵图案,如用不同大小的圆代表花瓣和花蕊;也可以是充满创意的宇宙星空图案,用圆来表示星球、星云等。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圆的大小、位置、颜色搭配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后,将作品带到学校,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讲述自己设计的思路和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进一步强化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br></div> <p class="ql-block"> 2.家庭作业:探索圆周率</p><p class="ql-block"> 学习完第二课时,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布置家庭作业:挑选一个圆形物品,测量并计算其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如:一枚 1 元硬币就是不错的选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用“滚”硬币或者用线“围”硬币的巧妙方法,亲自测量圆的周长。随后,像小数学家一样计算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全身心地感受圆周率的计算过程。完成作业后,学生将通过视频展示自己精彩的操作过程,这一过程是他们探索知识的生动记录。</p> <p class="ql-block"> 3.课堂作业:推导圆面积公式</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加深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在课堂上,同学们利用课本后面附页中的圆面积分割图大展身手。他们自由地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在这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转化前后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而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最后,学生用图片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就像他们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探索知识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二、实践作业对数学思维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1.实践操作中发展逻辑思维</p><p class="ql-block"> 在测量硬币周长和计算比值的家庭作业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测量方法、仔细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这一系列步骤要求他们有条理地思考,从而理解圆周率的逻辑推导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课堂作业里,学生要深入思考图形变化前后的关系,这种思考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2.自主探索中培养抽象思维</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家对实物(如硬币)的操作,还是在课堂对图形(圆面积分割图)的拼接,学生都经历了从具体的圆形物品和图形向抽象的数学概念(圆周率、圆面积公式)过渡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3.思考与展示中激发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测量方法和展示方式。这种自主性鼓励他们尝试新想法,不同的操作和展示途径能激发创新思维,使他们以独特视角理解数学知识。</p><p class="ql-block"> 这些精心设计的实践作业,犹如一艘艘小船,载着学生们在《圆》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它们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摇篮。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领悟、在展示中自信,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他们在数学的奇妙世界中不断探索前行,收获更多知识的宝藏。</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供稿】 张燕娜 【整理】 宋亚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