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年来,广西巴马村以其独特的长寿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2024年11月14日,我们山西运城的旅游团也慕名而来,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探寻长寿的秘密。巴马长寿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一。它距离南宁约250公里,距县城约20公里,是巴马最著名的长寿地带之一。要解开长寿的奥秘,必须亲临其境,游历巴马长寿村、百魔洞等地,才能真正领略这里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水质和土壤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对健康极为有益。此外,巴马长寿村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百魔洞、百鸟岩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然而,要完全揭开长寿的谜底,还需参观《长寿源》,才能全面了解巴马长寿文化的精髓。</p> 巴马长寿村 <p class="ql-block">巴马村以其长寿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好奇者前来探寻长寿的奥秘。我亦带着满心的好奇,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希望能寻得那传说中的真经秘传。初到巴马村,景区内,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空气清新宜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游客们可以漫步于蜿蜒的小径,感受大自然的恬静与和谐,同时领略巴马村独特的田园风光。游客一下车便被村头那几块古朴的石刻所吸引。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巴马村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而更让人惊叹的是,两座山头之上,赫然刻着巨大的“寿”与“福寿”两字。这两字不仅字体雄浑有力,更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息。无数游客不远万里,只为在这里打卡留念,仿佛这样就能沾染上一些长寿的福气。据导游介绍,现在游巴马村不再到村子里与长寿老人交流,因为长年游人太多,影响了长寿老人的宁静祥和的生活,所以逗留时间较短,拍完照后便前往百魔洞观光。《仁德者寿》的石刻已为我们初解长寿之谜打开了一扇窗户。</p> 百魔洞 <p class="ql-block">游完巴马村,我们乘车来到著名的“百魔洞”。巴马村百魔洞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百魔洞是一个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地下景观而闻名。洞内景观丰富多样,包括大肚笑佛、狮子雄啸、孔雀拜观音、天马行空、蛟龙戏宫、珠帘、银柱擎天、麻姑献寿、杜甫行吟、比萨斜塔、定海神针等几百处景观。洞内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有的宛若孔雀开屏,有的形似金猴望月,更有那酷似杜甫吟诗的景致,引人遐想。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那个100多米高、几百米宽、1000多米长的大殿堂,内部矗立着数十根高达70-80米、直径3-5米的钟乳石柱,构成庞大的石塔群。洞穴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游客们纷纷驻足观赏洞内的奇特景观,但更吸引人的,是洞穴内那丰富的负氧离子。这些负氧离子如同生命的源泉,滋润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的身心。不少疾病难愈的患者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住下来长期吸氧治病,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心理安慰却是实实在在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这些负氧离子在体内流淌,带来一种说不出的清新与舒畅。</p> <p class="ql-block">如此多的游客和专程来巴马治病的人坐满了这片洞穴,场面十分壮观,大家都在吸收这高负氧离子的滋养,期待为自己带来健康的身体。</p> 长寿源 <p class="ql-block">在长寿源景区,游客可以一窥巴马人长寿的历史渊源。这里珍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物,记录了巴马人世代追求健康长寿的足迹。通过展览和解说,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巴马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景区内的各种景点和设施,都巧妙地融入了长寿文化的元素。无论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复原,还是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装饰,都让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巴马长寿文化的魅力。游长寿源景区,不仅是一次赏心悦目的体验,更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巴马人对于长寿的理解与追求。在《仁德者寿》的历史博览中,我了解到巴马人世代传承的德仁传统。他们勤劳节俭,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他们心怀爱心,用善意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德仁的精神,敬老、尊老、孝老不仅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巴马人的心中,更成为他们长寿的重要秘诀。在这里,我深刻地认识到,长寿并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自然环境,更源于内心的修养与追求。巴马人之所以能够长寿,不仅因为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因为他们世代相传的德仁传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的力量,是任何外在因素都无法替代的。至此,我渐渐明白了巴马人长寿之谜,或许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长寿的真谛——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坚守。而这种真谛,不仅仅存在于巴马村,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去努力,长寿的奥秘或许就会在我们身边悄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补粮习俗是巴马人一个十分重要的敬老尊老仪式,与壮族的尊老敬老传统密切相关,这一习俗源于壮族“命由魂生,魂由粮养”的观念。在巴马瑶族自治县,补粮敬老习俗被视为孝老、尊老、敬老文化的集中体现,至今仍然广泛流传于城乡。补粮敬老习俗在巴马瑶族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凡家中有上了60岁或70岁的人,都要请算命先生察看生辰八字,看是否有“缺粮”的迹象。如果有,儿孙们会在老人“粮绝”之前举行一次“补粮”活动,以期延续寿命。补粮仪式通常选择吉日举行,请道公根据老人的生辰八字,按五行生克的原理来确定日期。仪式开始时,孝主在房屋的中堂设置祭桌,摆上三碗大米当做香炉,插上奉请诸神牌位及受“补粮”老人的奏文。仪式过程中,孝主分三次给祖先神位献酒献茶,然后到场的人依次给老人补粮,最后道公将一条红布带系在老人的腰上,燃放鞭炮,仪式结束。补粮仪式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补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通过这种方式,老人感受到晚辈的孝顺和家庭的和谐,从而心情愉悦,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这种仪式相当于一种“精神疗法”,能够消除老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关爱。为了加强对壮族补粮敬老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的普查、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至今,已收集整理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热情好客的瑶族人在景区内摆了长桌宴,以特有的敬酒形式十分有趣地款待各地游客。</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景区为游客举办篝火晚会,瑶族青年与游客互动,把民族大团结的氛围推向高潮,使我们这次游览长寿之乡的活动圆满结束,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2024.11.19 侯新月 拍照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