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矾山

淡泊明志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到过首都北京,那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流,每天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活动在这古老的城市。我曾经去过上海,站在高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上,看到缓缓流过的黄浦江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江上的船只好似慢慢划动的小蜗牛。南京路上人来人往,商品玲琅满目。我也曾经去过苏杭,那里是人间仙境,游人如织。乘坐在小河的游船上,仿佛在一张巨大的图画中。古代的园林建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当我站在海南的大海边,或投身于大海之中的时候就会被大海博大的胸怀所吸引,天涯海角,会使你有对离开家乡的人一种离家太远,归心似箭的感觉,那无边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向人们展示了人的前程有如大海一样广阔无垠。呼吸着海风吹来的气息,咀尝出海水苦涩的味道,海天一色,人生也不过就是荡漾中的海,波澜起伏中走完一生。坐在武夷山顶的凉亭里,看山峦风景如画,九曲峡谷中激流溅着水花奔腾而下,乘坐在竹筏上的游人们欢歌笑语,其实在他们中间又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漓江的游船上,我曾经和妻子合影留念,那样的山水是人们终生难忘的。尽管到过许多名山大川,名山秀水,最终我还是认为,还是矾山好,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儿童时期的小河,清水日夜长流,夏天摸鱼,冬天滑冰,这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矾山的古老城墙,五个大门洞,大门楼,十几座大小庙宇,泰山庙钟楼里的大钟,庙院的石碑和一株上千年的老槐树。这些都不在了,留下的只是儿时的回忆。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时代也是在这里度过的。映像最深的老师和同学也是这个时代,我主持过三次师生聚会,都是初高中时期的同学和老师。记得学校放假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最爱在休息时和社员们一起坐在树下,听老耿叔讲矾山的故事,从黄帝战蚩尤到矾山的民间传说,知道我爱写作,他还把珍藏了几代的用麻纸写的一本小书让我看。里面记载了矾山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时小,还不懂事,就没有抄录下来,只记住了四檩桥,他老人家几十年前就过世了,这本书也不知流落到何处。于是我在2010年利用一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编著了90多万字的《矾山志》,展现给世人,为矾山写出了第一本志书,书生没有别的能耐,只有用笔把你热爱的东西写下来,也算是一个孩子给母亲的贺礼吧。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上这样几句话,“谨以此志献给为矾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奋斗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几年,在大量的走访和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有关矾山历史的《矾山的古商道》《矾山的山水综述》《矾山的古代庙宇》《矾山的民间手工艺术》《矾山最早的桥——四檩桥》《矾山之最》等50多篇诗文。很大一部分被永定河杂志,涿鹿文艺,三组圣地,美丽的涿鹿,京西古道,涿鹿历史研究,京畿文化研究等报刊杂志刊登发表。把矾山介绍给了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有这么一个古老的地方,就是矾山。</p><p class="ql-block"> 矾山,不仅是我的故乡,而且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千古文明开涿鹿的涿鹿指的就是这里。五千年前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就发生在这里,由此而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时代。这里汇聚了黄帝城,黄帝泉,炎帝营,蚩尤寨等众多的人文历史遗存。后人们又相继修建了三祖堂,合符坛,炎帝庙,蚩尤祠等景点供人们瞻仰祭祖。我们的祖先们从这里走出去,带动了中华文明的兴起,我们现在生存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点资源,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我们应该为祖先做点什么,为后人留下点什么,这也应该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文人就只有用笔写点祖先们创造的东西留给后人,让后人知道矾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p><p class="ql-block"> 祖先们刀耕火种 的生活我们不会过了,而我们经过的困难生活,我们的后代也不会过了,但是后人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的先人们是怎样创造出一个矾山的艰难历程。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是人们永远的记忆。矾山的黄土下埋了多少先人,谁也说不清。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最后魂归故里,永远长眠在这里。我们只有用我们的努力和智慧,把他们的过去写出来,留给后人,就是对先人们的一种安慰和报答。我们生长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我们的感情也应该在这里,这就是情注矾山。</p><p class="ql-block">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从一个科级领导干部退下来,就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转转街,喝杯茶,和人们聊聊天,打打牌等等,我过不惯这样的生活,而且总有一种责任感在追着我跑,每一天不写出点东西就有一种愧疚感。这可能也是别人别人不能理解的。我总觉得人活着就应该干点什么,不能闲着,与其说吃了睡,睡醒了吃,又有什么意义?我准备用 两年的时间把矾山能写出的东西都写出来,出一本诗文集,书名就是《情注矾山》,也算是做为矾山儿女献给矾山母亲的一首歌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