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在工作室负责人董艳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和工作室的其他四位成员参加了在海门举行的“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跨学科主题学习’”交流会,在这里进行了两天的参观和学习。再次踏入海门这个教育强区,又一次感受到新教育在这里的魅力。这一次我们主要目的是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p><p class="ql-block">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的深化理解</p><p class="ql-block"> 在海门的学习中,我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往对于跨学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知道是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但通过此次学习,我看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围绕一个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主题有机整合。例如,在中国传媒大学张洁博士的介绍的《张灯结彩庆佳节》跨学科课例中,将数学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方法用于灯笼设计,并且在设计中还加入美术课程中的立体造型和民族特色,道法课上中国民族的构成、不同民族的人口、地域、文化特征也融入到这个课例中。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学科拼凑,而是深度融合,每个学科都在主题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共同服务于学生对主题的深入探究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跨学科主题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传统学科教学中,学生可能擅长某一学科,但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而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锻炼他们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21 世纪技能。在东洲小学的课堂观察中,我看到学生们分组讨论“年度汉字”,他们需要倾听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同学的意见,融合多种思路,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p><p class="ql-block"> 课程设计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环节。在海门,老师们为我们展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设计方法。</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主题的选择。主题应具有现实意义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它可以源于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也可以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校园环境改造、社区活动策划等。同时,主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为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入提供足够的空间。例如,以“乡土游戏——赛龙舟”为主题跨学科课程为例,它涉及人文历史的乡土游戏的由来、语文中的说写能力、音乐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数学总的计算、劳动中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与美术中的制作和投掷远度与风向的关系等。</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学科内容的整合。在设计课程时,要明确每个学科在主题中的核心知识点和能力点。以“探‘月’之旅”主题为例,语文可以围绕月相关的诗词、名称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科学注重的是太阳和月亮位置产生的不同的月相和月的不同名称名称,美术则注重用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诗歌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历史学科可以探究古人热爱写月的节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脉络。各学科内容的整合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一个有序的学习进程,从基础知识的铺垫到综合应用的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p><p class="ql-block"> 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海门的经验表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促进跨学科学习。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如在学习“走进江海博物馆”主题时,组织学生走进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寻访地方名人足迹,提升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融合和应用。</p> <p class="ql-block">三、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实施方面,海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关键。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需要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在“绘制我的年度汉字”主题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从信息技术、美术、综合实践等多个角度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协调不同学科背景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学习是跨学科教学实施的有效形式。通过合理分组,将不同学科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能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思维的碰撞。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需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我为‘地球村’建桥梁”主题学习中,有的学生擅长数学计算,可以计算材料使用量;有的学生美术掌握较好,可以对对建造好的桥梁进行美化;有的同学信息技术学得好,可以讲搜集到的桥梁图片和资料支撑PPT;而擅长语文的学生则可以写出文本进项介绍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检查小组进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p><p class="ql-block">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跨学科教学还打破了一节课40分钟的传统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可以是一个下午,中途不是统一的休息时间;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内分时间段完成。教学组织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灵活变化,可以是小组合作式,也可使是围成圈谈话式;教学环境可以在单间的教室,也可以是开放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四、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p><p class="ql-block"> 评价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海门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的一大特色。评价不仅由教师来完成,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学生自评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完成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后,学生可以从自己在知识获取、技能提升、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互评则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相互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探‘月’之旅”主题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各自在设计过程中的贡献和不足。家长评价可以从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孩子对主题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入手,为教学提供另一个视角的反馈。</p><p class="ql-block"> 评价内容也呈现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考核外,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以“绘制我的年度汉字”主题为例,评价学生的项目不仅看其学科知识的运用,还要看他们在项目设计中是否有创新思维,在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设计等。</p><p class="ql-block"> 评价方式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小组项目进展评估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项目成果展示、综合测试等形式。</p> <p class="ql-block">此次海门之行让我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教师要始终有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就像张洁博士所提倡的“智能时代的社会就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所表达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变化。跨学科学习也是落实新课标的教学方式之一。如果上级主管部门能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让教师们深入理解其内涵和价值,也可以让教师更多途径和方式能够有机会直观感受跨学科学习的魅力,打破“学生适应学校管理方式”的局面,让教育来适应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