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家东边的小街,叫庙底街。因它含有一个“庙”字,我就想它肯定和寺庙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小街起于何年何月,无从可考。有人说小街在建城之时就有了,于城市的历史一样的久远。古城建于唐,兴于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在唐、宋旧城的基础上,扩建为明九边重镇宣府镇。</p> <p class="ql-block"> 小街不长,大约有五百米远近,南北走向,正南正北。古人筑城,定南北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建南门、北门、鼓楼、钟楼,官府一应政府机构分列中轴线两边。像西安、洛阳、北京等皇城就更加的讲究了。</p><p class="ql-block"> 古城不大,曾经也是州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所以街道正南正北,城市布局也十分的讲究。小街的北端起于马王庙街,南面止于清远楼大街。小街道路狭窄,除两边的人行便道外 ,中间仅容两车上下通行。现在,小街除一座清真南大寺外,历史文物基本无存。</p> <p class="ql-block"> 清真南大寺建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当地穆斯林捐资兴建。后来由于“寺传既久,教众繁滋”,需要扩大寺庙的规模,但靠近衙署,难于扩展 ,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02年)迁建于庙底街。迁建前的清真南大寺,大概在牌楼西得月楼那。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清真南大寺的位置,比清真北寺和中寺还要靠北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清真南大寺是古城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全国一百座大型清真寺之一。它与北京的牛街清真寺,包头的大清真寺合称北方三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我家离清真南大寺有三四百米。我来古城快三十年了,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就没有对外开放过。我也从来没有进去过。</p><p class="ql-block"> 昨天,吃过早饭,我到钟楼古玩市场转了一圈,经庙底街由南向北回家,发现清真南大寺的侧门开了。我正想着能否进去的时候。从里面走来一位穆斯林。他说:“现在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但可以参观。”</p><p class="ql-block"> 清真南大寺有600多年的历史,迁到庙底街也有200年了。寺庙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开放。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它列入了首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开始,政府资助,社会赞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清真南大寺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 修复后的清真南大寺,坐西朝东,一进两院。正门南侧开一小门(正门的外面被铁栅栏围着)。从小门进去向右二十多米到正门。正门正对的是一座高十几米,二层六角全木结构的阁楼。过汉白玉小桥穿过阁楼,过甬道,前面是穆斯林做功课的礼拜堂。礼拜堂是穆斯林民众做礼拜的场所,屋宇高大,殿堂宽敞。主殿面阔九间单檐歇山式屋顶。还有前殿和后殿,与主殿连成一体。在后殿中部有一座高十几米的八角形望月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是清真寺中标志性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礼拜堂的南北两侧有讲堂,回廊、配殿等建筑。南侧还有供穆斯林礼拜前沐浴的浴场。另外还有牌楼,影壁等建筑。大院的南边是穆斯林生活工作的场所。前些年在寺庙南二三十米处,穆斯林开了一家叫洪福斋院的饭店,当年曾红极一时,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关门了。</p> <p class="ql-block"> 古城除清真南大寺外,还有三座清真寺。坐落在钟楼北街,距钟楼四百多米的清真北寺,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我每次经过钟楼北街,都会看到路西一座雄伟的大殿破烂不堪,院内杂草丛生,堆满了杂物,像一个废弃多年的大杂院。寺庙大门损毁,礼拜堂和两边的讲堂、配殿基本还好。礼拜堂是寺庙的主体建筑,硬山式灰色筒瓦覆顶。前后左右各有一座配殿,主殿的背后原有一座望月楼,现留半截残部。一座大殿与四个配殿加半截残楼,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礼拜堂。尽管大殿早己残破,但依然气势恢宏,可见当年清真北寺的雄伟与壮观。近来政府出资正在重修山门,下一步将对寺内进行修缮。</p> <p class="ql-block"> 清真中寺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坐落在人流密集的后府街。后府街和庙底街一样狭窄。问题是后府街是一个自由市物,街里卖菜的,卖肉的,卖各种商品的商家和摆地摊的挤满了小街。行人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我经常来这里买菜,所以对这条小街和清真中寺非常的熟悉。</p><p class="ql-block"> 清真中寺不大,坐西朝东。进门后,转过影壁正对的是礼拜堂,正殿面阔三间两边各一有间配殿,硬山式灰色筒瓦覆顶,两边各有配房数间。寺庙不大,却也干净整齐。院内有一块石碑,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隐约看出是记载寺庙重修的一些情况。清真中寺是目前古城唯一一处对外开放,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游人可以自由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真东土关寺座落在古城南门外东土关街北面,宣钢二幼对面。寺庙建于清咸丰到同治年间,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寺庙大门现存,寺内建筑已毁。寺庙的大门像过去的大车店。没人告诉你的话,你绝计想不到这里曾经是一座寺庙。大门上还写着出租寺院的电话和联系人。寺庙大院现在出租转让给了商户。</p><p class="ql-block"> 我以前认为,东土关清真寺已经不存在了。前天在清真中寺听说遗址尚存。今天特意去寻找。到了东土关一路打听,没有人知道,我特意找了一家清真饭店询问,告诉我的同样是不知道。还是在我内急的时候,在公共厕所门囗,遇到一老者,年纪八十上下。他告诉我清真寺就在厕所的后面,从东面绕过去便是。</p><p class="ql-block"> 按老人的指点,我果然找到了东土关清真寺,可惜的是只有一个竭色的破烂不堪的砖砌大门,和它西边同样残破不堪的几间明清民居,寺己毁。大门被一把铁锁牢牢锁着,透过门缝望去,院里一片狼籍。</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四座清真寺外,古城到底有多少寺庙,现在没有人能讲的清楚,有人说据考证,古城曾有132座大小不等的寺、观、庙宇。对这个数据我表示怀疑,真能精确到个位数吗?再说了,一个六里十三步的小城怎么能容得下这么多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在西门口看到城门介绍:上谷郡有二千多年的建城历史。上谷郡是有两干年的历史,但他不在本地。实际上,古上谷郡的治所在南辛堡的南边,属沙城。本地是上谷郡管辖范围内的最西端,再往西就是代郡的地盘了。严格地说,不能说古城就是上谷郡。但是在古地图上,古牌楼上清楚地标明古城是上谷郡。其次,本地从唐朝开始建城,到现在最多有一千二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所谓的资料,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p> <p class="ql-block"> 假如说这一百多处寺观庙宇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这个小城不就是,遍地寺观庙宇了吗?以此而论,杜牧笔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整个南朝而论寺庙岂不是又太少了呢?杜牧哪还能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还有杨衔之笔下《洛阳伽蓝记》中,对洛阳佛国寺观盛况的描绘不也小巫见大巫了吗?</p><p class="ql-block"> 不过你也不能完全不信,我们先看看小城的街道:皇城庙街、九天庙街、郝都寺街、杨公祠街、老君庙街、天泰寺街、观音后街、吕祖庙街、崇善寺街、财神庙街、大洪寺街、相国庙街、玉皇庙街、武庙街、灵官庙街、马王庙街、后府街等等。我们从古城的街道命名可以看出,过去这里的寺、观、庙、祠可能还真不少。除清真寺外,古城现存时恩寺一座,天主教堂一座,立化寺塔一座,砖雕五龙壁一座,可能还有我不知道的。如果说古城曾经有过几十座寺观庙宇,应该是可信的。</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说,几十年过去了,几乎每天都要从清真南大寺门前经过的我。今天,终于看到了它的真容,兴奋之余,以此为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