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的传承

书林

<p class="ql-block">我步入了儋州东坡书院,眼前一湖碧水环绕四周,东坡桥正在维修,暂时无法从桥上走过,远远的望去,东坡桥横卧在水面上,遥想当年东坡先生常常漫步在桥畔观景吟诗。穿过水面,遥见东坡书院映在了眼前。</p> <p class="ql-block">此刻我的脑海浮现出东坡先生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来说,流放到遥远的蛮荒之地,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常人来说,还能有什么?不过是荒凉,寂寞,饥饿,死亡等着你,必然是有来无回。</p><p class="ql-block">对一个经历了乌台诗案,死过一回的苏东坡而言,在黄州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功课,又到了僻远又荒凉之地,可谓“枝上柳棉吹又少”,但先生的内心依然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东坡的内心始终有一片天,始终豁达开朗,乐观淡定,始终“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先生的伟大也正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湖边的步道,来到东坡书院的侧门前,“东坡书院”四个优雅端庄的行书,醒目在眼前,这是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墨宝。</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坡书院院内,步入一道长廊,边走边看,到了东坡书院的正院,上方悬挂着一幅四个精美的大字“东坡书院”,这个敦厚有力的书法牌匾,出自清朝著名书法家张绩之手。很巧张绩就是儋州中和镇水井村人,离东坡书院不远,他与东坡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步进到书院深处,书院的字画随处可见,东坡先生的故事慢慢道来。苏轼到了儋州以后,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所学校,顿时引起了苏轼的兴趣,可走近一看,让苏轼大吃一惊,学校如此破败,没有先生,没有学生,没有读书声,此刻苏轼心里萌生了一个要建学堂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地的乡绅张中,乡贤黎子云,黎子云很热心捐出了自家的一块地,张中就带领大家集资造了“载酒堂”,“载酒堂”的名字是苏轼起的,何谓“载酒堂?”取意汉代扬雄“载酒问字”的典故,也就是说,有人可以带着酒来找他请教学问。这样东坡书院就成了海南第一所大学。建了“载酒堂”之后,后来又不断扩建,1589年更名为东坡书院。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载酒堂”名声运播,不少学子不愿千里求学于东坡先生,从师先生的学生有30多名,这批学生成了海南文化昌盛的种子,出现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姜堂佐,第一个进士符确,他们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考试以来,海南无进士的历史。后来海南陆续产生了700多名举人,近百名进士,儋州成了全岛的文化中心。虽说东坡先生在儋州待了3年,确对海南影响了9 0 0多年。苏轼是海南的一张名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愈加弥久人心。</p><p class="ql-block">苏轼是位穿越古今的大师,也是国人的心灵导师。</p> <p class="ql-block">书院的书法、绘画、雕塑、石刻等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欣赏书法作品,其行楷隶篆草的各种风格,匾额对联比比皆是。我静静的观赏着房檐上柱子上各种龙飞凤舞的书法,文彩飞扬的句子,无不表达了古代与现代人对东坡先生的祟拜景仰,以及深深的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里立有一座东坡先生祠的石碑,这是东坡书院的镇院之宝。她见证了东坡书院兴建、扩建、保护、传承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有清乾隆时期种植的一棵古树,芒果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院外有一口古井,据说是苏轼亲手带人挖掘的,改变了当时黎族百姓的饮水习惯,经过历代修缮和保护,至今仍然焕发生机,享受着源源不断的甘甜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内有一座巨幅的苏轼雕塑铜像。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宝森教授于2014年3月亲自创作完成的,经浙江省宁波宏拓精雕公司于2015年5月铸造雕刻完成。其座像活脱出东坡先生手握书卷,旷达凝神,目视高远,乐观爱民的伟大胸怀,再现了一代文豪伟大而传奇的一生。铜像上方的“鸿雪因缘”来自苏轼写他弟弟苏辙的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处,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中用“飞鸿踏雪”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友谊的珍贵。观之使人精神澎湃,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内的一座东坡笠屐铜像十分逼真传神。东坡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他头戴斗笠、脚穿木屐、豁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的形象,永远活在儋州人民的心中。东坡笠屐铜像的创作者是我国著名雕塑家李汉仪先生。被称为海南三大雕塑之首。汉白玉基座正面的“东坡居士”四个字,是郭沫若先生的手迹。表达的海南人民对东坡先生深深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900多年前的海南儋州绝对是个蛮荒瘴疠之地,鸟飞过来都要半年,满地毒蛇猛兽,瘴气疟疾时常发生。旷达乐观的苏轼面对居无所,食无鱼,病无医,只能食地瓜喝苦水的恶劣环境,一待就是三年,没有被儋州的恶劣环境所改变,反倒把儋州改变了很多。</p><p class="ql-block">当时当地的黎族人和汉族人居住在一起,时有矛盾纠纷不断,苏轼用他的真情和帮助,化解了民族之间和家庭之间不少的矛盾,促进了家庭和睦和民族团结。应该说苏轼也是促进海南各族人民民族溶合,和睦相处,民族进步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儋州非常落后,医药更是落后,苏轼给不少穷人看医治病,改变了当地人的不少严劣的陋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了移风易俗和民风的好转。</p><p class="ql-block">海南火烤生蚝,十分鲜嫩味美好吃,其实这是当年苏轼在儋州发明的,他告诉儿子苏过,在火上烤熟了味道更好吃,并天真的告诉儿子,不要让朝庭的大臣知道,抢了这个美味佳肴。现在应该明白了,其他人被流放到一个荒凉的地方可能会等死,而苏轼却活得很开心,这是他平凡而又伟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自海南北归中原,他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是他留给海南的最后一首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诸多坎坷与磨难,且始终豁达乐观,成就了苏轼许多伟大的不朽之作。</p><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像一颗种子,风无论把他吹到哪里,他都会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又像天空的一片云,飘到哪里都会普降甘霖。</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东坡生先的影响,时刻感受到东坡先生的存在。走进苏东坡,就好像是走进了我们自己,走进了一个轻松快乐的世界。东坡先生不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文人,倒像是一个与民同乐的智者,又像是一位慈祥善良的长者,读他的诗词文章,欣赏他的书法,游览他生活过的地方,感觉特别的轻松自然,同时又能有所开悟,就像一股清泉流进了的心田,不知不觉的都温暖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