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和知青,五十年后的相逢!

志存高远

<p class="ql-block">  ~~~ 山西省知青作者赵志参加北和知青欢迎申大超凯旋归来座谈会小记之(一):</p> <p class="ql-block">  申大超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老班长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籍华人知青申大超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近日,这一消息在长治市北和知青群中迅速传开了。自当年北和下乡一别,如今五十年过去,申大超对知青战友的情结浓厚,回来后渴盼与昔日的知青见面,广大知青也期望与申大超相逢。</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8日上午十时,各地知青从长治、晋城、北京等地四面八方赶来,在长治县北和插队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知青代表相聚在了长治市南街的长子小雪猪头肉饭店,他们是:申大超、韩书庆、翟建林、史沁明、蔡燕、李春孝、何静、李云萍、赵建军、申跃卿、王珮林、赵志、杨晋榕、王萍、秦金书、李红、刘宏伟、秦金库、北和返乡知青郭建平、在晋城插队的马建国等。</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知青们相逢时的场面。五十年不见格外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仍然是青春不减当年。归来后依就是当年的那位北和帅知青!</p> <p class="ql-block">  知青翟建林与李春孝二人握手!</p> <p class="ql-block">  知青秦金库与李司务长拥抱!</p> <p class="ql-block"> 参加北和知青座谈会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 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庆下乡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知青聚会尽情欢。</p><p class="ql-block"> 南街小雪猪头肉,</p><p class="ql-block"> 插队情结后继传。</p><p class="ql-block"> 大超归来众人乐,</p><p class="ql-block"> 握手相抱情意长。</p><p class="ql-block"> 北和知青友谊深,</p><p class="ql-block"> 健康长寿永向前。</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半,北和知青欢迎申大超座谈会正式开始。首先由第一批知青史沁明主持并首先发言:</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由北和第一批知青申大超发言讲话:</p> <p class="ql-block">  知青申大超讲完后,由知青申跃卿发言:</p> <p class="ql-block">  知青申跃卿发言后,由知青赵志作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 在北和知青欢迎申大超</p><p class="ql-block"> 座谈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 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一年。今年的四月十五日,我们迎来了北和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在北和村两委和李书文书记的大力支持下,并且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知青纪念活动。今天,也就是2024年的11月18日,(这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原为北和第一批知青,也就是我们的老班长申大超从加拿大凯旋归来,并且主动联系、今天我们北和知青人才能在长子小雪猪头肉饭店得以五十年后的相见、相聚、重逢。首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申大超的归来,感谢老班长的热情款待和老知青人的一片盛情!</p><p class="ql-block"> 天下知青是一家、北和知青人最亲。</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们这代人唯一的选择、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在了长治县北呈公社北和大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付出了青春和汗水,虽然时间不长,有的知青是两年,有的三年,有的五年多,但都打上了北和青春的烙印,结下了北和知青情结和深厚的友谊。下面我提议:为我们再一次纪念我们下乡五十年、为北和知青喜重逢、为了我们的革命友谊热烈鼓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知青们座谈,也邀请了北和村李书文书记,可李书记临时到省城有急事,不能前来。不过我还是提议,借此机会,对一直关心、爱护、帮助我们知青的李书文书记,并通过他,还有关爱、支持我们知青的全体北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各奔东西,有的推荐上了大学,有的分配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离开了北和村。说实在的,当时谁不想分配个好的工作,可当时刚刚经过文革的洗礼,党叫干啥就干啥,我们知青人都很纯正。随后又一批批有的被分配在远方外地工作,有的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有的多在长治、晋城和各县区上班,为上党老区人民和泽州人民做着贡献。说句心里话,我们知青们的思想觉悟还真是高的,毛主席教育思想确实对人民、由其是青年人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的出发点是:“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无怨无悔地战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听说申大超和方卫二位知青出了国,在加拿大发展。再以后,我们转眼都成家立业,肩负起了家庭和工作的重担。回忆那些忙绿的日子里,我们为了生活奔波劳累。为了孩子的成长劳心费神,几乎忘记了自己。那些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因为忙工作,相互联系的也很少。</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也就是九年前,2015年我出版了《我在北和当农民》一书,回北和村向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赠书以后,我们北和知青又建立了群,前后九年间共举办北和知青大小话动许多次,知青之间的友谊才不断加深。</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堪回首,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我们由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有的已是两鬓霜柒,有的已是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老知青有北和农村艰辛生活这杯酒垫底,如今什么困难都不畏惧,精神面貌都依然充满信心,看到这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老知青身姿,还是我们当年的北和知青人!</p><p class="ql-block"> 可话又说回来,年纪不饶人,老去是自然而然无可奈何的事,但我们要保持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现在网上有种新提法,就是人生百年,仅5个二十年而已。第一个二十年,求学为主;第二个二十年,事业为主;第三个二十年,是人生最为忙碌而艰难的时期;第五个二十年大多数人健康都出现了问题;唯有第四个二十年(60到80岁),才是无忧无虑、无牵无绊,享受人生的黄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  现代医学还证明:在100个人中,从60岁开始,能活过73岁的人只有45人,能活过84岁的人只有18人,能活过90岁的人只有8人,能活过100岁的人只有1至2人,试问,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们北和知青是第一个二十年走到一起的,纯真的知青友谊最深,也最真。现代科技发达了,交通工具也多了,再说我们大多数知青还有退休金安渡晚年;经常联系聊聊天,叙叙旧,隔段时间聚聚会,给我们老知青朋友带来久远的回忆和美好的心情,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命运,在我的青春岁月里,有缘认识了优秀的申大超知青,有缘认识了在座的各体优秀知青,有缘认识了优秀的李书文书记,以及北和人民,真诚地祝全体北和知青们家庭幸福,健康永远!祝李书记和全体北和人民阖家欢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8日午于小雪饭店</p> <p class="ql-block">  知青赵志发言完后,又先赠给知青申大超一本《我在北和当农民》一书,表示向老班长学习!</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赵志又赠给知青申大超一幅自画2025年挂历画:《太行新竹》,并祝他来年顺利,竹报平安,一切均好,奔向美好前程!</p> <p class="ql-block">  赵志赠知青申大超《太行新竹》新年挂历内容:</p><p class="ql-block"> 一枝新竹太行生,</p><p class="ql-block"> 出土有节北和村。</p><p class="ql-block"> 超然脱俗立天地,</p><p class="ql-block"> 大美中华君子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长治县北和知青赵志敬画</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时整,欢迎北和知青申大超午宴正式开始。史沁明提议全体共同举杯,欢迎申大超回来---干杯!</p> <p class="ql-block"> 给知青申大超敬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 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何敬酒这样欢,</p><p class="ql-block"> 只因你回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龙城到长几百里,</p><p class="ql-block"> 知青相逢大联欢。</p><p class="ql-block"> 又</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边北风寒,</p><p class="ql-block"> 千山万水路途远。</p><p class="ql-block"> 今日祝君多保重,</p><p class="ql-block"> 明朝相忆知青缘。</p> <p class="ql-block">  欢庆午宴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第一批向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敬酒;第四批、第三批向第一、二批知青老大哥敬酒,共话北和知青友谊!</p> <p class="ql-block">  午宴中间,知青赵志还从书包内取出北和知青旗帜,(这面红旗已使用了九年)展示给申大超看,然后并让老班长和蔡燕二人共同举起红旗!</p> <p class="ql-block">  午宴中间,为了欢迎老班长归来,赵志还专门写了一首长诗,并现场朗诵给在场的全体知青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北和知青</p><p class="ql-block"> (一一在欢迎北和知青申大超老班长的座谈会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赵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的号角吹响。</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山西省长治县,</p><p class="ql-block"> 一个叫北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今五十年过去,</p><p class="ql-block"> 萍踪飘忽、大超归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逢在小雪饭店,</p><p class="ql-block"> 心中激起许多回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多少次梦回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北和故地重游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第一批老知青多少回,</p><p class="ql-block"> 感慨今昔、追忆远方,</p><p class="ql-block"> 你可记否,</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韩店操场结合,</p><p class="ql-block"> 坐上拖拉机、身背行襄一路向西,</p><p class="ql-block"> 成了一名光荣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可记否,</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最宝贵的青春时光</p><p class="ql-block"> 献给了北和村的地头田间。</p><p class="ql-block"> 在这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理想、憧憬、向往在一起碰撞;</p><p class="ql-block"> 创办知青小报《新苗》十一期,</p><p class="ql-block"> 青春的激情,激荡在人生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你可记否,</p><p class="ql-block"> 知青窑洞煤油灯下,</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会、探讨人生学毛选。</p><p class="ql-block"> 男女知青被分在八个生产队里,</p><p class="ql-block"> 学干农活展示着生命的顽强。</p><p class="ql-block"> 你帮我、我帮你的下乡生活,</p><p class="ql-block"> 至今谈起来还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吗,</p><p class="ql-block"> 头顶似火的骄阳,</p><p class="ql-block"> 割麦、改口、送肥、耕种,</p><p class="ql-block"> 汗水诉说着我们生存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护秋、护夏、收秋、打场,</p><p class="ql-block"> 包括我们参与新建窑洞,</p><p class="ql-block"> 汗水湿润手上磨起的老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记的吗,</p><p class="ql-block"> 雪花飘飞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三九严寒彰显了我们的坚强。</p><p class="ql-block"> 与北和人民劈崖造田,</p><p class="ql-block"> 日夜运土吃住在村东头的山梁。</p><p class="ql-block"> 还记的吗,</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年的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 都赋予了我们生动的畅想。</p><p class="ql-block"> 美化北和,民兵训练,</p><p class="ql-block"> 还把口号写在知青窑洞上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艰辛而欢乐的阅历,</p><p class="ql-block"> 是我们宝贵的珍藏。</p><p class="ql-block"> 那内心深处无以言表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都是我们用血汗书写着青春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如今五十年过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缘再追忆起逝去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们靠自强展现人格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靠奋斗走出了知青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也赢得了人们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赞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北和广阔天地的雄鹰,</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寄子岭上的树木参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蹉跎岁月的海燕,</p><p class="ql-block"> 曾在北和惊涛骇浪里翱翔。</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是当年的的一颗红心,</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却依然善良。</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祖国的栋梁,</p><p class="ql-block"> 曾在各条战线上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 在喧闹的尘世间里,</p><p class="ql-block"> 象朵朵花儿热情地绽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的能有今天,</p><p class="ql-block"> 多亏了那艰难困苦的历练。</p><p class="ql-block"> 是老支书李毛孩对我们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是北和人民和李书记对我们的爱护,</p><p class="ql-block"> 是北和高天厚土的小米滋养;</p><p class="ql-block"> 我们才成长才走出北和农村,</p><p class="ql-block"> 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的心境依然坦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五十年过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身披日月送走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鬓花白已步入老年。</p><p class="ql-block"> 捧一颗赤心,回报社会,</p><p class="ql-block"> 留多点回忆,初心不忘。</p><p class="ql-block"> 北和知青是一部史诗,</p><p class="ql-block"> 凄美凝重,婉转跌宕。</p><p class="ql-block"> 北和知青是一种艰苦奉献,</p><p class="ql-block"> 知青精神将永远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  知青刘宏伟向申大超敬酒!</p> <p class="ql-block">  午宴中间,知青赵志还给知青翟建林赠送了他的著作《我在北和当农民》,并和赵建军三人合影留念。(当年北和知青窑洞盖好后,三位知青同住在一个窑洞内)</p> <p class="ql-block">  午宴中间,原北和第一任班长申大超,第二任班长申跃卿,第三任班长秦金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宴午中间,知青赵志还赠给何静一本由长治市上党区政协去年出版的《长治县知青》一书:</p> <p class="ql-block">  申大超的老同学、知青马建国也激情地畅谈了知青一代人的奉献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  知青何晋还与申大超讲说今年四月十五日,北和知青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赵志与群主王珮林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  相聚的时间过的真快,欢迎北和知青申大超座谈会午宴一直到下午十四点半,已不知不觉过去了四个多小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逢时刻总是短暂,相逢,相伴,都是缘!牵挂,思念,都是情!快乐,安康,都是福!愿我们在不老的路上快乐前行!牵掛和思念同在,友谊和祝福同行。无论多久不见、都会依然想念,这就是我们北和知青的朋友情,战友情,这就就是我们这辈子的缘分,默默牵挂,彼此安康!直到永远!!让我们期待来年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  走出小雪饭店,来到长治市潞安剧院,只见何静知青说:来,来,咱们北和第一批知青先合张影!</p> <p class="ql-block">  随后是北和第一、二、三、四批知青代表全体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知青们在一起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筒介:</p><p class="ql-block"> 赵志,网名志存高远;郑州铁路局太焦铁路人。1974年4月至1976年7月曾在山西省长治县北呈公社北和大队插队;现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员;太行文化旅游促进会顾问;山西省知青文化创业研究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鲁迅高研班成员;中华作家网终身签约作家;中华作家联盟终身院士;中外文学艺术文学院终生院士;曾获第二届长江文学奖暨中华“孝亲杯”全国文学大赛十大作品;华夏杯第二届“相约七夕”全国爱情诗华夏精英奖;《世界爱情诗刊》金奖;新诗收入中国《最美爱情诗经》第二部、《百家诗选》、《中国诗歌百佳精英作家》等;“李白杯”2021全国诗人节奖章;第三届长江文学奖暨2021年中国百年魅力诗歌大赛银奖;六大微刋2021年度十大文学人物;2022年十大年度桂冠精英;2023年四月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金奖;2023年7月全国第十届“母亲杯”大赛一等奖;2023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西湖新浪潮诗会现场诗会奖章”,获“2023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当代诗歌散文一等奖”;2024年新获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散文组金奖。主要著作有《晋城北车站志》、《春华秋实》、《远去的荷塘》、《太行拾贝》、《我在北和当农民》、《我的铁路情结》等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