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花园

郁丰

<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由法国医生贝熙业(1872年﹣1958年)建成于1923年,是贝熙业大夫在海淀西山的住所。贝熙业,全名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p><p class="ql-block">贝熙业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1913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1年,1954年离开北京回到法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国际友人、革命青年从贝家花园奔向解放区,秘密情报经贝家花园传到城里,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平西地区的重要情报联络站点,承载着无数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2001年,贝家花园被纳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贝家花园被纳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15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秘书处授予贝家花园"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称号,2018年评为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建成于1923年,依山势而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法国医生贝熙业在西山的住所。他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p><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由三座建筑组成,分别是碉楼、北大房和南大房,是海淀北部地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之一,花园的建筑风格是东西方融合的体现,也承载着民国时代中法文化交流的记忆,是中法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贝家沙龙文化传承 </p><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南大房,是举办贝家沙龙的场所,在20世纪初驻华法国圈子中,贝熙业是灵魂人物,每逢周三,要邀请当时的中外社会名流汇聚于此,相互分享思想、情感和见闻,贝家花园因此成为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个传统一直留存至今,定期举行沙龙活动,延续百年沙龙文化。</p> <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由法国医生贝熙业(1872年﹣1958年)建成于1923年。位于阳台山东麓,距市区47公里,在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村西几里许的牛鼻子山山坳里,依山势而建,由碉楼、南大房和北大房三座建筑组成,是贝熙业大夫在西山的住所。在抗战期间,贝家花园曾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联络站。</p><p class="ql-block">贝熙业于1913年4月来到中国,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中法大学董事、教授兼校医等。在中国的40余年间,他治病救人无数,并推动中国青年赴法留学、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一位白求恩式的国际友人。</p><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是海淀北部地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之一,花园主人贝熙业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法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目前花园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2001年,贝家花园被纳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贝家花园被纳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贝家花园,一个充满传奇的花园,它安静地坐落在京西北部,经历了中法文明的交融,见证了中法文化的碰撞,支持着中法友谊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国际反法西斯主义战士贝熙业,是近现代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回避不开的重要人物。1923年法国医生贝熙业与原主人闵家签订了99年的租约,在海淀西山修建山庄﹣﹣人称"贝家花园"。花园整体布局分别由碉楼、北大房和南大房三组建筑群组成。贝家花园建筑的设计由于受环境制约,设计者因地制宜,巧妙构思,使花园具有中西合璧和北京西郊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15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秘书处授予贝家花园"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称号;2001年,贝家花园被纳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贝家花园被纳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评为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的贝家花园,已经对公众开放,将尘封了近百年的故事展现给世人,贝熙业与贝家花园,致力于架设两国人民友好桥梁的美好愿望,在这里仍将延续。</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碉楼色调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欧洲风格。用黄褐色石块垒墙,层间用暗红花岗岩条石分割,各顶角上竖立暗红色剑形角石。碉楼四周植有许多侧柏和枫树,屹立挺拔,这些树木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花园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碉楼楼内架设仅容一人通过的木质楼梯。一层有壁橱,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碉楼原是为防盗所建,后来贝熙业大夫将碉楼改为诊所,一层为侯诊室,二层为诊疗室,三层储存药品兼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碉楼正门上门额之上,嵌有一个刻着字的石匾,上书:"济世之医"四个大字,其后还题有数行小字:"贝熙业先生医学精深、名满中外,乐待吾人,为之介绍。先生更热心社会,此或非人所尽知,但温泉一带,则多能道出。《温泉颂》有云:'济世之医,救民之命。'虽为断章取义,适合于贝先生。民国二十五年春日刻于温泉。姚同宜、李煜瀛题赠。</p><p class="ql-block">门额上的“济世之医”四字已被岁月磨去。</p> <p class="ql-block">让一热罗姆 - 奥古斯坦.贝熙业,1872 年 7月9日出生于法国利莫赞大区克鲁兹省夏尔市。1895年获得法国尔多海军医学院医科博士学位,三年后被派往印度任职,六年后回到法国,1912 年底从法国乘船出发,1913年初到达中国任职。贝熙业来到中国,将法兰西医学和教育理念带到了中国,并曾亲身经历了这里军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幕,深受感动,他愿意为这个勇敢的民族尽绵薄之力,因为他深爱中国,深爱这里的人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72年7月9日贝熙业出生于法国利莫赞大区克鲁兹省夏尔市。</p><p class="ql-block">1912年底,让﹣奥古斯坦乘船离开法国。</p><p class="ql-block">1913年4月贝熙业到达天津,派往法国驻天津总领事馆任医官。</p><p class="ql-block">1914年4月贝熙业来到北京,并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1915年贝熙业买下王府井大甜水井16号一处四合院,这是他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也成为了贝熙业在北京第一个固定社交场所。</p><p class="ql-block">1917年5月华法教育会在北京成立,铎尔孟、贝熙业积极加入,他们的新同事还有李大钊等人。</p><p class="ql-block">1917年贝熙业被聘为北大校医。</p><p class="ql-block">1918年10月20日在蔡元培、铎尔孟等人推动下成立的中法协进会在江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参议院议长梁士治担任名誉会长,外交总长陆征祥、法国驻华使伯卜担任会长。铎尔孟担任秘书长,贝熙业、李石曾、吴稚晖等担任理事。</p> <p class="ql-block">1920年贝熙业陪同莱热进行跨越蒙古之旅。</p><p class="ql-block">1920年5月21日贝熙业一行结束了蒙古之行。</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中法大学协会在法正式注册成立,决定在里昂创办中法大学分校。</p><p class="ql-block">1921年李石曾、铎尔孟、贝熙业等人</p><p class="ql-block">把孔德学校的办学经验移到北京西山地区,在香山碧云寺旁开设碧云寺小学,在温泉村开设温泉中学。</p><p class="ql-block">1923年贝熙业租下西山山地修建贝家花园,租期为99年,贝家花园成为了贝熙业在北京的第二个家。</p><p class="ql-block">1928年8月贝熙业返回法国。来中国15年,第一次回法国。</p><p class="ql-block">1931年在贝熙业等人的精心筹备下,中法大学医学院从陆谟克学院独立出来。与此同时,贝熙业又被上海震旦大学邀</p><p class="ql-block">请去沪培养医学人才。</p><p class="ql-block">北京西山温泉中学为贝熙业修建"贝大夫桥"。</p><p class="ql-block">1932年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得到教育部认可成立,贝熙业被邀请出任首任院长。从此,他开始了在北京上海两地定期奔波。</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16日在从医44年,到华近四分之一个世纪时,贝熙业从法国医院院长、总医师的职位退休。</p> <p class="ql-block">1937 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1937年以来,贝熙业对中国局势的担心越来越重。贝熙业将贝家花园变成了一个红十字救治站,收治伤病员。</p><p class="ql-block">1939年7月中法大学率先将理学院迁往昆明,以便为抗战培养所需的人才。随后,文学院等其他学院也陆续迁往昆明。李麟玉和贝熙业、铎尔孟等坚持守留北平,一边照管校产,一边从事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1944年底因为贝家花园断电,贝熙业一家搬回城里。</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贝熙业身陷日军山海关国际战俘营。</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贝熙业在战俘营坚持到救治、处理好最后一名伤病员,返回北平。</p><p class="ql-block">1947年贝熙业与吴似丹秘密结婚。</p><p class="ql-block">1952年民政部门成立,贝熙业与吴似丹</p><p class="ql-block">正式登记,贝熙业80岁,吴似丹28岁。</p><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1日贝熙业乘坐前往法国的客轮"越南"号,返回法国。</p><p class="ql-block">1955年吴似丹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孩,让﹣路易。</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5日贝熙业去世于法国奥维涅大区布依德多姆省新浴堡市。</p> <p class="ql-block">吴似丹</p> <p class="ql-block">建设中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碉楼已不能上行</p> <p class="ql-block">碉楼外景</p> <p class="ql-block">贝熙业对中国百姓十分热情友好,当地百姓生病常找贝大夫诊治,贝大夫不仅免费给百姓看病还免收药费,附近十里八村的百姓至今都念叨贝大夫人品好。夏天西山多雨,经常会冲坏一处山路,贝熙业的车因此会被阻于贝家花园山脚下不远的地方,后来温泉中学的师生集资,在温泉村西修了一座花岗岩石桥,在石桥北侧的梯形护栏石上刻了"贝大夫桥"四个大字,以示感谢。贝熙业感到十分荣幸,特地与小桥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2013年海淀区文物局在原址温泉村西修复贝大夫桥;2023年贝家花园仿照修复后的贝大夫桥,以1:1的比例在园区内建造贝大夫桥,最大限度保持了原作风貌,满足广大游客"不出园赏石桥"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在贝大夫桥上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北大房,建有两层歇山顶楼阁一座,为中西合璧的建筑,是贝大夫来此地时的生活起居之处。主建筑为中国筒瓦箍头脊式样,前出廊,后抱厦,以钢筋混凝士模仿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柱、梁等上面饰以彩色绘画,真正的雕梁画栋。</p> <p class="ql-block">法国医院,在贝熙业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北洋政府总统医疗顾问的同时,还担任北京法国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法国医院其实名为圣米歇尔医院,贝熙业担任院长后为医院购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医疗设施,引进许多名医坐诊,同时为医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凭借他在京城的巨大名声,许多达官贵人纷至沓来,中国人为了便于记忆,直接称之为"法国医院"。</p> <p class="ql-block">贝熙业(Bussiere)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贝大夫医术高明,精益求精,内科、外科均能诊治。1913年,来到中国,在法国公使馆担任大夫,曾担任总统府医疗顾问、北京法国医院院长、北京大学校医、中法大学医学院教授。贝大夫对中国百姓十分同情爱护,当地村民生病常找他诊治,他不仅免费给治病还常常免收药费,当地许多老人至今还记得贝大夫的事迹,和中国结下了深厚的红色情缘。</p> <p class="ql-block">1913年4月,贝熙业在天津港登岸,就任法国驻天津总领事馆医官。此时,已是中校军衔的贝熙业是领事馆里职衔最高的外交人员,领事馆为他的到任举行了迎宾礼,请贝熙业检阅了驻天津的法军。在天津这短暂的一年中,贝熙业还应聘在北洋海军医学堂教学。贝熙业从此与教学工作结缘,终其一生对教育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签字授予贝熙业三等文虎勋章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授予贝熙业六等嘉禾章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像</p> <p class="ql-block">(1)"皇帝的医生" ,1914年4月,贝熙业进京担任法国公使馆医官,同时被聘为袁世凯大总统的医疗顾问。</p><p class="ql-block">(2)在北京,贝熙业大夫一直担任总统府医疗顾问,历经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四届。因为有替袁世凯治病的经历,贝熙业在京城外国人圈子里被称为"皇帝的医生"。精湛的医术更让他在中国人圈子里声名大噪,他的病人包括前清贵族、达官贵人、社会贤达、演艺名伶。为表谢意,很多病人赠送照片给贝大夫,使得这段回忆在今天依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貝</p> <p class="ql-block">名人之医生</p> <p class="ql-block">济世之医,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当时普通的百姓看不起病,贝熙业大夫对中国百姓十分同情爱护,凭借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在碉楼开设诊所,为周围的村民免费提供治疗,当地许多老人至今还记得贝大夫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贝家沙龙,在大甜水井胡同16号的聚会延续了几十年,每逢周三,不少法国知名人士都曾参加过贝宅的聚会,贝家沙龙还接待一些中国名人,他们是法国人了解中国的桥梁,也是法国文化和政治理念在中国的热情传播者,不久,经常参加贝家沙龙的中外名人就掀起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运动,贝熙业也全身心投入其中。</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贝家花园还是客流不断</p> <p class="ql-block">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 1931年在贝熙业的精心策划下,中法大学医学院从陆谟克学院独立出来,1932年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得教育部认可,贝熙业被邀请成为首任院长,从此开始了北京、上海两地定期奔波。</p> <p class="ql-block">从兴办教育着手,李石曾、蔡元培、顾孟余以及贝熙业、铎尔孟等人在北京西山的农村开始改造社会的实践。在中法大学西山附属学校纷纷建立的同时,一些实体也被创立。1918年,李石曾与贝熙业在碧云寺内五塔下办起了"天然疗养院"。1921年4月,温泉天然疗养院开业,位于西郊温泉村,今海淀寄读学校内,温泉总池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法大学 蔡元培任中法大学首任校长,李石曾为理事长,铎尔孟任法方常务董事兼服尔德学院教授,贝熙业任法方董事、陆谟克学院教授和中法大学校医。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共同推进勤工俭学的同路中人也有不少加入北大行列,贝熙业被聘为北京大学校医。</p> <p class="ql-block">勤工俭学潮,1916年贝熙业在好友铎尔孟的邀请下,参加了李石曾等人推动的赴法勤工俭学的事业。</p><p class="ql-block">1917年5月,华法教育会在北京成立,铎尔孟、贝熙业积极加入,他们的新同事还有李大钊等人。</p><p class="ql-block">1918年10月2日,在蔡元培、铎尔孟等人推动下成立的中法协进会在江西会馆举行成立大会。铎尔孟担任秘书长,贝熙业、李石曾、吴稚晖等担任理事。</p> <p class="ql-block">贝熙业被聘为北京大学校医聘书及薪金</p> <p class="ql-block">从1919年初到1920年底,近2000名中国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其中涌现了许多革命先驱和新中国的缔造者,如蔡和森、李维汉、李立三、向警予、蔡畅、李富春、徐特立、赵世炎、陈毅、陈乔年、陈延年、何长工、聂荣臻、王若飞、邓小平、周恩来等。</p> <p class="ql-block">吴似丹画作</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贝熙业立即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p><p class="ql-block">后来,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黄浩委托贝大夫从北平城往平西根据地运送药品,认为委托贝大夫,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贝大夫真诚地帮助中国抗日,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办事绝对可靠;二是贝大夫经常从城里去西山的贝家花园,贝家花园与平西抗日根据地相接;三是日本兵不敢轻易地对法国人进行搜查,即便被搜查,医生携带药品也属正常。贝熙业大夫承担起秘密运送药品的任务,他深知其中的危险,却从未推托。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批批药品在他的帮助下,经贝家花园转交给地下游击队,再翻过妙峰山,最终输送到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和晋察冀边区的战地医院。因此,他的住所王府井大甜水井甲16号(今22-24号)和西山贝家花园就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联络站。</p> <p class="ql-block">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表面上日军依然猖狂,到处攻城略地,但实际上已在物资供应上捉襟见肘。日军加紧了对华北物资的掠夺,北平的老百姓只能吃上以豆饼为主,混合以高粱、黑豆、红薯干磨成的混合面。在北平的法国人虽然生活的稍微好一点,但汽油成为战略物资,贝熙业的汽车没法开了。</p><p class="ql-block">为了保住通往根据地的生命线,贝熙业开始骑自行车运送药品。从城内到贝家花园有四十余公里,需要骑上大半天,而此时的贝熙业已年过70,在中国已属古稀之年,沿途还要经过多个日军的关卡。</p><p class="ql-block">在西山夜色初上的星空下,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白色八字胡的外国老人风尘仆仆地骑行在蜿蜒的山路上。</p> <p class="ql-block">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 </p><p class="ql-block">"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 50周年纪念大会时说</p> <p class="ql-block">贝熙业与吴似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国沉浸在欢乐、和平的氛围中。此时贝熙业已经73岁,他与一个和蔼的中国老人无异,身着麻布衫,手拿芭蕉扇,热衷研究中国道家与西方基督教的相似性。而他的感情世界却如同一颗久经沧桑的古木受到春风的感染,绽放出爱情的新芽。闯入贝熙业生活的,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画家-﹣吴似丹。</p> <p class="ql-block">吴似丹192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吴明远是民国总统府秘书长吴鼎昌的三弟。吴似丹从小体弱多病,父亲找到贝熙业大夫为其医治,接受贝熙业的建议,到西山贝家花园疗养并得以痊愈。吴似丹酷爱书画,1939年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师从众多名冠一时的艺术家。同时,她也钟情于戏曲,是辅仁大学昆曲社第一批成员之一。毕业后,吴似丹经常去西山写生采风,时常出入贝家花园。当看到贝熙业帮助村民治疗缺乏帮手时,她主动提出做贝熙业的助手,开始学习护理技术。1947年,贝熙业因心梗病倒,幸而有吴似丹的悉心照料。而当贝熙业康复以后,吴似丹下定决心,要用一生来照顾这个大半生都献给中国的法国老人。</p><p class="ql-block">1952年,80岁的贝熙业与28岁的吴似丹在新中国《婚姻法》颁布后结为夫妻。让·路易说:"父亲说,母亲曾经救过他的命。一天下暴雨,父亲摔倒,母亲正好在身边,她扶起父亲,细心照顾。或许就在那段日子,他们发现彼此相爱。对许多人来说,那是一种令人迷惑不解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贝熙业离开中国返回法国,身上被允许带30美元。他有五箱古玩被海关禁止带出境,至今保留在法国大使馆。离开的时候,贝熙业带走了手稿、照片、奖章、证书、书信、书籍,以及一个装着蒙古云雀的鸟笼。</p><p class="ql-block">后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妻子吴似丹得以与贝熙业同行。</p><p class="ql-block">回到法国后,因为经济窘迫,贝熙业只能带吴似丹回到奥维涅村庄的沙特拉夫。奥维涅是个山区,村庄只有400多口人,这是贝熙业出生和长大的地方。贝熙业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1955年,83岁的老贝高龄得子,堪称人间奇迹。小贝,是老人晚年少有的安慰。</p><p class="ql-block">1958年,老人去世,吴似丹一人把儿子养大。因为生活拮据,小贝选择了军校,子承父业,成为心脏病专家,亦被称为贝大夫。之后,吴似丹加入了全法女艺术家协会,并很快担任副会长,任职长达 30多年。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法国美术界称她为"东方的女画家"。1977年,巴黎著名的赛努奇博物馆邀请她参展"中国当代女画家水墨画展",一同参展的还有潘玉良、林霭、成慧。这次展览,把吴似丹的美术成就推向了顶峰。随着年龄不断增加,1983年,她在维希市举办了一生中最后一次画展。</p><p class="ql-block">吴似丹始终没有离开奥维涅,把老贝从中国带回的所有资料细心珍藏,成为今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一位年届七旬的外国老人,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他做好事无数,从不声张,不求名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想到这里,伟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形象立即浮现在眼前,贝熙业大夫与白求恩何其相似啊!贝熙业大夫虽然没有信仰共产主义,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具有与白求恩同样的国际主义精神,令每一个中国人由衷的敬佩!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和世界各国朋友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贝熙业先生的正义品格、勇敢精神、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民服务的热情,永远值得中国人民怀念!</p> <p class="ql-block">贝熙业和吴似丹的儿子让﹣路易。</p> <p class="ql-block">北大房地铺石</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楼盘</p> <p class="ql-block">南大房,位于贝家花园的地势最高处,为一组青砖和花岗岩石混合搭建的建筑,这里是贝熙业为两个女儿所建的五开间平房。熙业大夫在西山生活期间,每逢周三都要邀请当时的中外社会名流在南大房平台上举办沙龙活动,他们聚集一起,品尝着糕点、水果和红酒,交流着思想、情感和见闻。贝大夫用他的诚挚、热情对待每一位朋友,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为他们打点所需的一切。朋友们喜欢贝家沙龙,贝宅是法国人在遥远中国北京的温暖港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大房院子地铺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