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立冬那天,自驾去了趟天台山,这里说的是浙江省东中部的那个天台山哦。“诗仙”李白在《琼台》一诗中写道:“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以表他对天台山的向往之情。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上天台山,写下两篇游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王羲之、谢灵运、孟浩然、朱熹、陆游等名师大儒都在天台山留下深深印记。奇山异水孕育了深厚的天台山文化。这里亦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活佛”济公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没做太多攻略,第一站定位的就是闻名于世的“国清寺”。</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一座超然物外且有随和宁静的隋代古刹。</p> <p class="ql-block">隋塔:是国清寺的标签,六面九级,高59.3米,空心、砖壁。近几年,隋塔塔基加固,塔周新铺台阶,周边是一大片寺田。僧人们在此春播秋收,自给自足。我们来得晚了些,错过了僧人们“出坡”挥镰的秋收场景。</p> <p class="ql-block">寺内到处是晒谷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隋梅: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至今仍郁郁葱葱。每年初春,白梅盛开,冠盖如云,置身花树下,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层驻锡过许多高僧大德,包括唐一行法师、风干、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的空海大师、最澄大师等。</p> <p class="ql-block">桐柏宫: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地位。这里曾是道教第一部藏经《桐柏宫小道藏》的汇集编撰之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桐柏宫是新建的。1973年时,桐柏水库建成蓄水,桐柏宫址沉于水底,部分建筑和文物移往水库对面的鸣鹤观。</p> <p class="ql-block">寒山明岩寺:在国清寺出家的寒山子,后来也经常去寒石山隐居,他在山中的明岩洞修禅,曾留下诗句:“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那时,这里尚未有寺庙,直到200年以后的五代十国的后粥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在当时吴越国王宫贵人的支持下,天台镇守将开始兴建寺庙。一年后,寺院大殿落成,寺院初名为“云光院”,北宋祥符元年,改为“大梵寺”,一直到明代初年,才更名为“明岩寺”。</p> <p class="ql-block">寺庙与山谷岩洞相连,更有一种隐在深山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在寺内逛了许久,惊奇地发现,几乎每个殿都与山体岩洞相连,当阳光照进殿内,每尊菩萨都沐浴在自然光中,更显佛光普照,以慈悲心观照众生。</p><p class="ql-block">明岩古寺还真是佛系,连香烛都是标了价任游客自取的。价格与门票一样亲民。我请了三柱清香,认认真真拜了四方诸神,端端正正放进香炉,也是全了我们此行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读了一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一首《明岩寺》,觉得很形象。</p><p class="ql-block">叠嶂重岩出半天,芙蓉幽洞下相连。</p><p class="ql-block">浮云富贵二三子,放浪人天五百年。</p><p class="ql-block">饭后风松为伴侣,春来花鸟作因缘。</p><p class="ql-block">村堂野墅俱题遍,句句天机合自然。</p> <p class="ql-block">神龙古刹—龙兴寺</p><p class="ql-block"> 从寒山明岩寺一路向南,我们在起伏的山峦和潺潺山溪间穿行,午后阳光温暖,路过的每一片金色稻田、清澈的河塘,都吸引着我们停留,走走停停,终于在傍晚赶到了临海,历史上的台州府城就在这里,以及大名鼎鼎的龙兴寺,就在府城城墙的兴善门附近。</p><p class="ql-block"> 听从身体的语言,我们未选择去揽胜门登198个台阶,而是选择了先逛紫阳老街。居然在老街窄窄的通道上,看到了不远处的四座佛塔,原来,我们已接近龙兴寺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居然就是龙兴寺。曾经,鉴真大师在此驻锡,日本天台宗创始人在此受戒,这里还是日本茶道发祥地。这木质山门,质朴大气,一看就是大唐风貌,里面的千佛唐塔更是令人震撼,仰望触摸间,有种莫名的感动。一千多年了,他们在这里历经沧桑,也在此抚慰众生……</p> <p class="ql-block"> 台州,我们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