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贵游散记(五)丨国画/文/图

国画

<b> (1)</b> <br>离开贵阳甲秀楼,10月22日下午三点,我们到达遵义市“遵义会议旧址”。 天空虽然下着沥沥小雨,但参观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 <br><br><div>如今,参观红色景点,已成为各地文旅宣传当地红色轨迹的重要窗口。因此,参观红色旧址,重走红色之路,传承红色精神,已成为红色旅游的一大特色。 <br><br></div><div>遵义会议旧址坐落在闹市区一个大院内。门内广场左侧,一面十几米长的壁墙上,铭刻着毛泽东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抒情豪迈的诗句,潇洒飘逸的书法,满怀革命豪情,充满蓬勃力量。 </div> 广场右侧,就是在电视上经常见到的熟悉画面,一座标志性的二层小楼一一遵义会议旧址。<br><br><div>这座小楼,原来是国民党第25军(黔军)第2师师长柏辉章私邸。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使之成为载入史册的革命红色标志之一。 <br><br></div><div>雨中的遵义会议旧址,显得更加庄重清新。众多的旅行团队、散客,以及学习参观团体,怀着崇敬的心情,寻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肓。在旧址前拍照留念,成了景区最热门的打卡之地。 <br><br></div><div>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粉碎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艰难险阻,开始了伟大的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div> 长征途中,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br><br><div>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针对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危险处境,明确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果断地改变了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r><br></div><div>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开始走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br><br></div><div>走进遵义会议旧址内,各个房间里还原着当年的场景。二楼会议室、办公室、红军总司令部机要地等,一件件珍贵的图片和实物,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历史风云。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红军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不能忘记。 </div> 在“中国早期革命史”展览馆,大厅正面,矗立着一组遵义会议革命领导者的群雕。他们身穿红军服装,以凝重和洒脱的神态,形象地展现出视若等闲的革命气概和领袖风范。 <br><br><div>展厅内,大量的革命史料和图片,集中客观再现了红军长征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历史,重点展示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及红军转战贵州等重大史实。 <br><br></div><div>建国初期被授衔的一千多名将军照片和介绍,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们身穿将军礼服的英姿和革命经历,让人敬佩和敬仰。如此完整的历史照片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们仔细观看,沉思良久。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彪炳千秋。<br><br></div><div>展厅内,还展示着许多遵义会议亲历者的回忆和感想。他们以亲身的经历,赞颂遵义会议在红军长征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功绩。</div> 走出展览大厅,小雨停止天空明朗,遵义会议旧址更加煜煜生辉。 <br><br><div>在遵义住宿一晚。大家品尝美食,喝起美酒,畅谈感想,观赏夜景,感受遵义这座英雄城市的辉煌。 <br> <br><b> (2)</b> <br><br></div><div>从贵州遵义到湖南芷江,约400公里的路程。10月23日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芷江县。<br><br></div><div>芷江,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熟知抗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是一个令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地方。 <br><br></div><div>我们专程来到位于芷江城外的芷江“抗日战争受降地”。 当年,这里是中外瞩目万众沸腾的地方,如今,这里绿树翠荫,幽静安祥。 </div> 走进大门,一座白色四柱造形独特的牌坊,围栏环绕,庄重肃穆,浑然大气,巍然耸立。牌坊横楣上“受降纪念坊”五个大字,耀眼醒目。两侧四根立柱上,分别写有两幅楹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得道胜強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纪名城”。 <br><br><div>这座洗雪中华民族百年之辱的“受降纪念坊”,史实重大,命运坎坷。据受降纪念坊碑记介绍,它于1946年始建,翌年8月30日建成;1966年10月损毁;1983年5月复修,1985年9月竣工;因历史资料缺失,修复的纪念坊未能准确再现其原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0年2月予以改建,同年8月建成。 <br></div><div><br></div><div>纪念坊后面林荫大道右侧,青松翠柏中,由赵朴初题写馆名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墙体通白,方正庄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纪念馆大门左侧,一尊巨石上铭刻着毛泽东的题词手迹:“人民的胜利”。右侧一面石碑上,刻写着《让和平永奠》——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记。 </div> 人民的胜利,多么贴切振奋响亮的宣示。 <br><br><div>纪念馆正厅,伫立着一块大型“V”字母雕塑,英文的胜利标志,上方悬挂着“1945.8.21”日期字样。 <br><br></div><div>展览分正义的胜利、历史的芷江、芷江受降典礼、欢腾的芷江、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战区受降、解放区受降等单元,详细记载了中国人民抗战历史和芷江受降的全过程。 <br><br></div><div>展柜内,陈列着当年受降时的各种文件、电报、照片、资料等大量历史文物,以及缴获日军的各种武器、战利品。许多历史的瞬间在这里定格。</div><div><br></div><div> </div><div>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div><div><br></div><div>“九一八”的爆炸,开启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的枪声,激起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怒吼。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奏响了一曲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赞歌。 </div>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随着德国法西斯的覆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已成强弩之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偏居西南的国民党军队粉碎了日军发起的一系列疯狂进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苏联红军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日本侵略者穷途末路,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 <br><br><div>芷江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乃军事重镇。它是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曾经是国民政府重要的军事基地,是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拥有中国战区第二大军用机场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芷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 <br><br></div><div>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政府筹备对日受降工作。成立受降委员会,任命何应钦等人为受降代表,确定芷江为受降地。芷江,成为世人瞩目的受降城。 </div> 1945年8月21日11时15分,在中美空军联队六架P一51野马式战斗机押送护航下,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坐的飞机按照中国政府有关方面的严格规定,在芷江机场降落。机场上,悬挂着白旗的降车静静地等候在一旁,驻芷江中美部队严阵以待,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br><br><div>芷江受降典礼会场庄严肃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罪恶的头颅。芷江受降确定了日军投降具体条款,形成一系列的备忘录。 <br><br></div><div>受降前后,芷江人民沉浸在欢腾的海洋中。人民群众在芷江大桥旁搭建起“正义大道”牌楼;在芷江南街搭建了“正义之塔”。 <br><br></div><div>受降仪式上,中方对日方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少将)进行身份审验,在中外记者镜头的关注下,中方受降代表萧毅肃当场宣读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受降证》上签字、盖章。 </div> 芷江受降后,国民党政府先后在16个地区举行受降仪式。为了捍卫受降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自主开展受降,对拒不缴械负隅顽抗的日军,给予彻底歼灭。至1945年底,侵华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 <br><br><div>芷江受降,伸张了人间正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日落芷江”,承载的不仅仅是无法忘却的历史,更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抗战受降地,芷江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br><br></div><div>参观抗战受降地,我们感概万千。近八十年过去了,侵略者阴魂不散。当今世界,战乱不断,强权政治,欺辱霸凌,并不太平。正如伟人所言,敌人亡我之心不死。 <br><br></div><div>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芷江受降,印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终归难逃失败的下场;芷江受降,铭刻着中国人民对战争苦难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芷江受降,见证着中国人民对先烈忠魂的无比崇敬,对世界和平的无比期盼。</div>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决不惧怕战争。任何对中华民族的挑衅和侵略,都将自取其辱,自取灭亡。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强敌。 <br><br><div>行驶在绿树成荫的芷江河畔,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绿,水是那么清,生活是那么惬意美好。 <br><br></div><div> 2024.11.1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