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宁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前街甲3号,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一说唐朝)。</p><p class="ql-block">寺内的天宁寺塔雄伟庄重,是北京地区保存较早的古塔。</p><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28日,天宁寺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天宁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早期坐西向东,明代后改为坐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回坐西向东。现存的寺院布局仍为坐北向南,有东西、南北两条轴线。</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的山门,上刻“敕建天宁寺“,为灰筒瓦硬山式门顶。</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的位置做为研究北京辽代、金代的都城位置是一个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进,则能望见须弥殿一座,面阔5间,进深3间。殿前有月台,殿后有东、西殿各三间。</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矗立着的天宁寺塔。</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始建于辽代天庆九年(1119年),建成年代为天庆十年(1120年)。</p><p class="ql-block">1976年,唐山地震时,塔刹宝珠震裂部分瓦件下坠,后修复。塔虽经明代大修,但其结构、形状及大部分雕饰仍为辽代原物,为现存辽代密檐塔中珍迹。</p><p class="ql-block">1992年,文物部门又对塔进行修缮,并将其辟为北京市古塔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3年至2004年,又修整了塔前庙宇,恢复原状。</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为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57.8米,整座塔造型俊美挺拔,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整体结构自下而上为:基座、平座、仰莲座、塔身、十三层塔檐、塔顶、宝珠、塔刹。</p> <p class="ql-block">基座</p><p class="ql-block">为八角形须弥座,在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壶门雕有狮兽头,间柱上浮雕缠枝莲纹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p><p class="ql-block">须弥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壶门内雕刻坐佛像,间柱及转角处均雕有金刚力士像。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栏、斗拱均仿木结构,再上施三层仰莲座承托塔。</p> <p class="ql-block">塔身</p><p class="ql-block">塔身平面亦为八角形,第一层塔身四正面有拱门和直棂窗,门窗上部及两侧浮雕出金刚力士、菩萨、天部等像,隅角处的砖柱上浮雕出升降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正面辟拱门,门侧砖雕天王像。余之四面为直棂窗,窗侧砖雕菩萨像,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塔檐为飞檐疊拱十三层,逐层收迭,呈现出丰富有力的卷刹。每层塔檐下施仿木结构的双抄砖雕斗拱。</p><p class="ql-block">第一层塔身之上,施密檐十三层,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不易看出塔层的高度,是典型的辽、金密檐式塔的形式。每层塔檐递次内收,递收率逐层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的卷杀形状。塔身之上有隐作栏额和普柏坊,折角部位交叉处斫截平齐,一如辽式木构建筑做法。</p> <p class="ql-block">塔顶</p><p class="ql-block">塔顶用两层八角仰莲上托小须弥座承宝珠。</p><p class="ql-block">塔刹</p><p class="ql-block">塔顶的“刹”是佛教的象征物,本有“覆钵”和很多层“相轮”,但天宁寺塔上只有宝顶,不是一个刹,而十三层密檐本身却有了相轮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工作的单位中国唱片集团,紧邻天宁寺,妈妈曾告诉我他们工厂曾把天宁寺做为公司的仓库。</p> <p class="ql-block">从妈妈工厂就可以看到天宁寺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