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3日早晨,从大洼村出来,我们正式驶出河北,进军河南。第一站就是坐落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因我的出生晚于红旗渠的落成,所以我对红旗渠所知寥寥无几。直到大半年前,团长开始计划河南之旅,再加上机缘巧合,正好看到于震主演的电视剧《红旗渠》,我的内心受到一股强大力量的冲击与震撼。我震撼于林县当时“十年九不收,吃水贵如油”的惨状,谁家娶亲竟然以一罐水为彩礼,而石家老太竟然因自己不小心摔了儿子要定亲用的一罐水而内疚上了吊;我震撼于林县的县委书记林捷“要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与气魄;我更震撼于林县十万大军轰轰烈烈战太行的壮举。总之,太多太多的震撼萦绕着我,直到亲眼目睹、亲自用脚步丈量,才将我对红旗渠的精神与情结安放到灵魂深处,永久铭记。</p> <p class="ql-block"> 九点多钟,过了检票口,先进入红旗渠纪念馆,在这里了解了电视剧中林县县委书记林捷的原型—杨贵,正是在他的设计、指挥、谋划下才创造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不由得肃然起敬。接着我们走过九曲连环的红通道,再登上两段又陡又直几百级的台阶(相当于登上一座高山),才来到红旗渠的身旁—张家岭。只见渠宽七八米左右,落差大概十四五米,渠里水流量不大,可见渠底。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恰巧红旗渠在维护中。但是远远望去,蜿蜒的红旗渠气势丝毫不减,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太行山的腰间。可以想见,当水流奔腾不息时,该是多么的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更推出盘山一条渠”。我们沿着水渠东行,渠旁有一组小推车推土石的塑像,让你仿佛看见当年修渠时人们抡钎、挥锤、爆破、运土石等干得热火朝天的壮阔场面。</p> <p class="ql-block"> “工程未动,测量先行”。再走几米远,还有一个用盆面测量的塑像,这是土法水平仪,是在挖渠过程中老百姓自己研制出来的,以弥补测量工具的不足。如果不是紧贴渠身而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林县的人们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和辅助设备的前提下,竟然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就撬开了太行山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凿开了211个隧洞,修成了1500公里长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崇敬与震撼的心情,一边沿渠漫步,一边欣赏太行秋色。在蓝天、白云、绿树、红叶掩映下的太行真是美哉!壮哉!回望山下来时走过的红色通道,恰似一条红飘带飞舞在山谷里,向人们诉说着百丈悬崖、千里长渠、万世伟功、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 “创业艰难百战多,玉汝于成千百折”。“创业洞”这三个字顾名思义,是艰苦创业才打通此洞。让我联想到当时正是全国经济困难时期,省委和地委不能给予任何支持与帮助,反而有人不断阻挠、妄图迫使红旗渠停工的情况下,杨贵书记顶着重重压力,带领林县人民以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衡才凿成此洞。此刻我的耳边仿佛传来杨贵书记“我喝林县一口水,要还林县一条河”的铿锵誓言(抗战时期他在林县带过兵,打过仗)。</p> <p class="ql-block"> “雄鹰展翅空中荡,虎口拔牙险情除”。“虎口崖”,高百丈,向外突出十余米,像老虎张开的大嘴。山崖上时有松动危险的大石头掉落砸人。除险队长“石水生”就带着队员腰间拴着一根绳,在半空中像荡秋千一样荡来荡去,有时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就像在老虎嘴里拔牙,由此而得名。如此危险的还有太岁山,在大家爆破完清理台面时山体突然塌方,许多人被滚落的巨石砸中而丧了命。站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太行山的坚硬、冷酷与无情,同时一种对林州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精神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不知不觉来到两半山前,“劈开太行山”五个大字异常醒目。左边山体边缘犬牙差户,右边呈刀削斧劈状。看着眼前劈开的山,再想想穿山而来的漳河水,若是汹涌澎湃时该是多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澜壮阔、雷</span>霆万钧啊!</p> <p class="ql-block">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往前走,崖壁上出现一组浮雕,一张五官端正、英气十足的大脸,尤其是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旁边有戴着安全帽、挥着斧头的,还有张嘴大喊的,个个栩栩如生。我觉得这些浮雕既有林县的领导者,又有林县的百姓,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象征在林县县委英明的领导下,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即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 “唯有青春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我们此行游览的目的地。这三个字由郭沫若题写,旁边的“山碑”二字,李先念题写。还有江泽民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其工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此洞1960年2月动工,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中央下令,所有工程三个月全面停工。但是林州的百姓“宁愿苦战,不愿苦熬”,于是杨贵书记顶着被处分甚至免职的危险,采取明渠停工的方法,暗中选300名青年突击队继续挖渠。为了躲避工作组的突击检查,甚至采取了站岗摇旗放哨的手段。其间,青年突击队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进度由每日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一条长600多米的隧洞从地势险峻、坚硬如钢铁般的太行山腰穿过。我想当漳河水贯通那一刻,杨贵书记一定激动得潸然泪下。因为他在太行山上让人刻了一块“千古罪人”碑,他说,“引不来漳河水,我就从这里跳下去。”这是多么大的勇气与决心啊!这是多么铿锵有力地誓言啊!这充分证明了那句话“没有愚公志,哪来生命渠!”。</p> <p class="ql-block"> 从青年洞下山,依依不舍地回望这一条由十万大军历经十年开凿的飞舞在太行悬崖绝壁上的“水长城”,我深深感到,这条红旗渠可不仅仅是一项卓越的水利工程,它是一座伟大的丰碑,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插在太行山巅上的一面精神大旗,它时刻提醒我们要永葆理想的“红光”,并且薪火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