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未老,青春依旧。今夜当我手触键盘,追思往事的时候,回忆的思潮穿越时光的隧道,青春的激情让我热血彭拜,我的思绪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那一桩桩一件件知青生活的往事涌上心头,犹如一首首青春的赞歌在我耳边回荡,让我青春横溢,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青春最难忘的时光是在黑山县英城公社一个叫“狼洞子”的村落度过。那里是一片荒草丛生,一望无际的盐碱地。当时我才刚满十八岁,少年不知愁滋味,告别亲人,背井离乡,满怀着青春的热望和激情,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奉献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开启自己人生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一声号令,闻风而动。我校从召开动员会到踏上上山下乡征程竟然不到十天。1968年9月28日,那是一个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日子!抚顺南站的站台上人头涌动,群声沸扬,有父母送儿女远行的,有邻里好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有哥哥姐姐送弟弟妹妹的,也有因为父母还在“学习班”自己独立登程的。车窗口,站台上,到处能听见亲人之间的叮咛和嘱咐,能看见一家家,一伙伙难舍难离的景象,至今想起来还是让人泪目!</p><p class="ql-block"> 我们抚顺二中的下乡地点是远离家乡几百里之遥的辽宁西部黑山县。除了大串联我们这些很少出远门,而且这次还要在那里长期插队落户,从此走向社会,开始新的生活的青年学生,在兴奋之余,还是有些惶恐。我们从来没有到这么远去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汽笛一声长鸣,车轮缓缓行进。车下有一些送站的父母亲人在随车一遛跟跑,车窗口,站台上彼此招手,遥相呼应,“常给家里写信来”!“照顾好自己”“再见了”此起彼伏的回荡在我的耳畔,我家爸爸去了“五七干校”,妈妈腿脚有病不能到车站送我,只有比我大十几岁的哥哥为我送行,在列车启动那一刻,我不敢回头看一眼送我的哥哥,我觉得自己的眼睛里有泪水不断的涌出,我不想让哥哥看到我的脆弱和不舍。</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自己写了这样一首诗,来激励自己:初生牛犊不畏虎,一路高歌登路途。莫叹前路无知己,同学情深互呵护!黑山遥遥数百里,此行风雨弥漫处。亲人关爱壮我行,青春如火无反顾!</p> <p class="ql-block"> 火车经沈阳倒车,最后到达目的地黑山境内小东车站(又叫三家子)。我们班级的下乡地点在黑山县英城公社。51名同学被分别分配到吴屯和小莫子两个大队。其中吴屯大队狼洞子五队15人,其余36人全部分配到小莫子大队的几个队。生产队组织人员赶着马车将我们和我们的行装一起从小东车站接到各队,送到青年点。工宣队的李师傅和赵师傅始终陪着我们。这里的房屋与我们家乡农村的房屋不同,都是平顶泥丕房,秋天可以在上面晒粮食。灰蒙蒙的盐碱地,主要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大豆等,地薄草深,人工耕作,比较落后,各队分值都很低,干一天挣不了一毛钱。</p><p class="ql-block"> 我们狼洞子村离小东火车站五里地,离较大集市新立屯20多里地,那里也有我校的高中初中几个班。紧张的劳动之余,年轻人好玩,小东站前一条街和热闹的新立屯集市成为我们消闲宣泄的去处。我们吃粮主要由国家统一调拨,主食就是高粱米、玉米面,平时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家里每月寄来的几元钱除了买日用品,往往就成为我们去新立屯赶集下饭馆的“改馋”经费。</p> <p class="ql-block"> 疾风知劲草,困难考验人。我们下乡的地方,一马平川,无遮无挡,春天风大,刮的睁不开眼睛,我们无论劳动还是行走都要戴风镜。我们青年点前面就是茫茫的荒草垫子。新建的青年点四下漏风,冬天的晚上我们都戴着棉帽睡觉。春天风大风沙刮进我们的被褥饭桌,每天睡觉前都要扫上几次要不非咯得你翻来覆去睡不着。</p><p class="ql-block"> 草垫子上的风无遮无挡,刮起来嗷嗷叫,尤其晚上更是没完没了,让你心惊肉跳。后来慢慢习惯了,我们就当它是晚上睡觉催眠的音乐了。风沙艰苦能奈我何?我们在日记里和青年点的墙上写下了豪言壮语来勉励自己:“猪圈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风暴险关学闯道,冰山绝顶要开花”,我们没有被艰难困苦和恶劣环境吓倒,我们的青春放射出战天斗地的光和热!白天我们紧张劳动一天,晚饭后我们常常爬到高高的柴垛上,在皎洁的月光下弹起吉他唱起歌儿,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唱的是前苏联的歌曲“山楂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小路”,可能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适合我们青年人唱,也与我们当时的心境契合吧。反正无论男女生都喜欢用歌声转移身体的劳累和心理上思念亲人的情感。反正我们的青年点在村子最南头,离老乡们住宅较远,不会打扰到他们休息的。</p> <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每天吃的是高粱米和玉米面饼子,做菜用的是黑黑的棉籽油,有时候春天没有菜我们也吃过盐水沾大葱,可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调剂饮食。夏天做高粱米水饭,先把米汤盛出来,干活回来每人喝一碗红糖米汤暖暖胃,再用刚打的井里水投了高粱米,清凉解渴,增进食欲。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带回爸妈炸的肉酱,调剂生活。所以,我们的心里始终是快慰的。</p><p class="ql-block"> 尽管农村生活没有家里优越,缺少亲人的温暖,可是同学们在一起的集体生活,那种互相关爱,彼此照料,朝夕相处,犹如亲人。同学情像一盏明灯照亮和温暖大家的心,青春总会发出它的光和热!这张照片里你能看到同学们的悲观和忧愁吗?大家的笑脸告诉你,面对艰苦的环境,我们做到了以苦为乐,心里永远是春天!再苦再累,我们青春横溢!</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心里的理想和信念始终没有泯灭。我们迎难而上,百折不回。我们在贫瘠的盐碱地上,经受日晒雨淋,辛勤劳作,毫不退缩的奉献我们的青春和汗水!那里种的都是大田,土地一马平川,垅长一两里地,铲过去再回来就是一两个小时,刚开始我们感觉很吃力,常常是汗水与泪水交织,拼搏与煎熬共处,使出浑身气力也撵不上打头的,累死累活到月底评工分知青也上不了一等。青年人好就好在不认输,不服气,我们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到一年就与社员同工同酬了。社员们都说:城里来的这帮小青年还真行!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却,迎难而上。即使在最艰苦最劳累的时期,整日里汗水湿透了我们的内衣,抹一把脸上的汗水,歇气时我们照旧在广阔的田地里引吭高歌“远方的大雁请你停一停,稍封信儿到北京”“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先锋”。歌声在田野里飘荡,歌声让我们忘却烦恼和疲劳,歌声激励我们的青春斗志倍加昂扬!</p><p class="ql-block">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这是知青岁月里大家的口头禅。我们互相勉励,彼此加油,携手并肩,共同走过那艰辛的日子。劳动时的互相接拢,彼此助力,吃饭时的一碗红薯彼此退让,谁家带回的肉酱咸菜大家分享……同学情始终伴随我们,滋润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采取轮流做饭的方式,开始对于我这个在家从来没有做饭的青年人很打怵,常常不是把米整成夹生饭就是做菜放的盐多了,甚至有一次由于锅没有烧热,竟然把大饼子溜到锅底水里,总之笑话百出。后来我就不服劲儿,虚心看人家老做饭的同学怎么做的,努力向女同学讨教,边学边做,没过几天就慢慢适应了做饭做菜的程序过程以及简单厨艺,大家反映说我做的饭菜越来越有滋味了,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十七八岁的小青年懵懂冲动,有时不自觉会违反规矩。没有柴烧了,就晚上合伙去别的队地里搂点人家的苞米杆:没有菜吃了,就偷偷去别的队菜园里拔点回来,原则还是有的,别弄自己生产队的,即使“人家看不到拿”也宁可走出十几里,到别的队去“拿”。那时队里派我看青,就是守护即将成熟的庄稼别别牲畜祸害和被人盗窃。白天我就在巡视时就顺便看看别的队菜地里有啥我们需要的菜,晚上就去那里“取”点胡萝卜、青萝卜什么的,回来调剂一下大家的生活。后来他们队长发现了也没有追究我们,他说:小青年也都不容易。不过队里用我们知青看青还真收到效益了,由于村里大多是本族本家,抹不开面子,过去年年看青年年被盗很无奈,现在我们知青“两眼抹黑”,不讲情面,敢说敢管,庄稼颗粒归仓!所以每年都让一个当地老人带两个知青看青。</p><p class="ql-block"> 青年人敢说敢干,最少保守,但是也会有躁动的时候,闹起来队里也很头疼。我记忆最深的有一次青年集体“罢工”回家。那是69年的春耕时节,按说正是农忙时节,可是当时我们狼洞子的十一位男同学因为队里分配农活的不公,大家一拍即合,天还没亮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离村,踏上回家的归途。等队长知道了叫苦不迭,苦不堪言。匆忙派人稍信儿央求我们早些回去。我们在家里玩了几天气也消了,在父母也再三催促下,我们也认识到,有话好说,别误农时。就又匆匆而归,投入春耕,那可是十一个棒劳力呀!队长见我们一个不少全部归队,高兴的原谅了我们的不辞而别,也检讨了自己派活的不妥。对我们的任务重新做了划分。我们也反省了不该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照片就是那次回家照的。记得当时正是九大召开前后。我们回去还和社员打趣的说,回去参加九大去了!事后我们知道是我们错了,凡事不可太冲动,要有大局观念。</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同学由于家里父母亲人也到农村插队办理归户走了,有的同学当兵走了,还有的同学被抽调回城进工厂走了,总之,回城的浪潮一浪一浪冲击着知青的心,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少,留下来的同学精神倍受折磨。他们眼看身边的同学好友一个个相继离开,同学所剩无几,曾非常苦闷孤独。但是,刚下乡时候的种种艰难困苦没有吓到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懵懂,不再冲动,不再是弱不禁风的知识青年,更没有任何理由退却和消沉!</p><p class="ql-block"> 1973年,由小莫子同学郭秀文、王涵玉、付学斯、苏玉秀等人组建的青年创业队在公社、大队领导的支持下,应运而生!青年创业队多么响亮的名字!他们高举创业队大旗,迎难而上,艰苦创业,把各队留下来的青年组织起来,生产自救,自强不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青年创业之花,用顽强的拼搏演绎了知识青年创业的篇章!此图是青年创业队成立之初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创业队成立几年来,大家同心同德,扎实努力,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种菜养殖自给自足,知青之家建设越加完备兴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创业队员们斗志更加旺盛昂扬,知青的创业业绩和顽强拼搏精神被社员群众广为称颂和赞誉,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郭秀文等同学代表青年创业队多次到公社、县、地区传经送宝,介绍经验,多次出席各种团代会,知青代表大会等并受到表彰。</p> <p class="ql-block"> 锦州日报对青年创业队的先进事迹专门做了采访和报道。图为当年采访刊登在锦州日报上的照片。我的同学郭秀文等人多次在省市县公社的各级青代会和知青座谈会上做了经验交流。题目是:勇于创业,让青春放出光和热!</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每天紧张的劳动之余,最期盼的就是家乡亲人的来信,最热望的就是给亲人写信。互相都是报喜不报忧,记得双方信的开头都是“见信如面”,结尾均为“一切安好,勿念”。每天晚上我们聚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有的在给亲人写信,有的那再一遍遍看亲人的来信,感受亲情的传递与温暖,点燃自己的青春激情与火焰!</p> <p class="ql-block">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一刻我们倍加感受这诗句的真滴。亲人的来信,亲切的嘱托,热情的勉励,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信心。五十年过去了,好多同学至今还收藏着这些信件,它记载了我们火红青春的闪光和激荡!它也见证了我们青春无悔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过,历史载真情。知青的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往事并不如烟,知青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宝贵财富!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之中,知青的顽强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长存不朽!一代知青的艰难创业实践将总永载历史史册!</p><p class="ql-block"> 同时在知青上山下乡的难忘日子里,同学们与农村当地农民之间朝夕相处,互相关爱,彼此珍重,建立起来真挚的感情,也如亲人一样彼此牵挂不忘。我们把青春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这片土地,我们又怎能忘记它?黑山成为我们知青的第二个家乡!在同学们回城以后也一直与乡亲们保持着联系。不管是二十年,三十年,以至于五十年的聚会,同学们都把回到当年下乡的地方“探亲寻旧”作为一项日程,一种激励,看望乡亲,感恩乡亲,在当年的小东车站找寻自己青春的影子,在曾经住过的青年点前留影,一起回忆青年点里发生的动人故事和在艰难岁月中同学之间的涓涓爱心和绵绵情谊;一起回忆我们怎样不负青春,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们的青春之花更艳丽!雷锋说过:青春啊,是美丽的,可真正的青春是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我们的青春就是搏风击浪,勇敢进击,力争上游的青春!正像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当回首往事时,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我们的青春毫无保留的献给了农村的广阔天地,献给了祖国的新农村建设!</p> <p class="ql-block"> 黑山,我们的第二个故乡!我们芳华尽染和青春横溢的地方!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那地,那水,那一望无际的草垫子,那锻炼我们成长的广阔天地,更忘不了那块土地上那憨厚纯朴善良的乡亲!你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这里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加油站,新起点。我们从这里出发,成为祖国建设各个岗位的中坚力量,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关键时期,我们做出了扎实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当年的知青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我们弘扬和传承知青精神,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为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扎实奋斗!</p> <p class="ql-block"> 时间荏苒,岁月如流。五十六年如白驹过隙转眼过去。我们如今已经步入老年的行列。我们青春的汗水曾挥洒和浇灌黑山这块土地,我们无怨无悔!回首往事,心潮彭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知青精神是我们终生的财富,同学情谊是我们珍藏在心,永志难忘的挚情!知青的经历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砥砺前进,完美人生的动力和源泉!知青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灵魂与血液,让我们虽老骥伏枥,却青春依旧!壮心不已!!</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8日</p> <p class="ql-block">回忆青春峥嵘岁月,心中依旧青春横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