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背景:一批南方兵和个别辽宁锦州兵1979年11月入伍,第一年经历的那些农事。)</p> <p class="ql-block"> 时光悄悄的行走,岁月进入初冬,萧萧树叶纷纷飘落,如同我们的情思纷纷翻飞。我站在微信的这头,他站在微信的那头,我和战友开始回忆军旅第一年生产连的那些农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独立团生产连的固定建制,是个官兵只有二十多的连架,生产连的新兵训练也很特殊,早起列队晨跑,三大条例学习、队列训练、生产劳动交叉进行,也许是连队干部考虑到新兵生产劳动体能消耗和南方新兵刚刚面临天寒地冻恶劣气候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下没有本团教导队(新兵连)三个月新兵集训那么严厉规范。我们入伍是1979年11月的冬季,常常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隆冬辽河干涸的河床挥镐铲运肥沃的黑土,用来备耕追肥。</p><p class="ql-block"> 春季四月底由固定连架的官兵,开始育秧。</p> <p class="ql-block"> 时至五月中旬,团军务股下达各连抽调军垦人数,由各连配备排长、班长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兵,总调人数大约在百人以上,到团部会合统一乘车从旅顺基地奔赴盘锦生产连驻地,归属生产连统一指挥,进行插种秧苗。劳作半个月完成农忙插种后,集结回归原来连队。</p> <p class="ql-block"> 中期的田间管理工作,由固定连架的二十多个官兵担任,如:看水、施肥、除草,等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 辽宁盘锦部队生产连的草与我们湖南老家禾田的草,草名不同,它叫稻白。 </p><p class="ql-block"> 机耕道上长满了人头高的芦苇,劳作之余,我们这些年轻的军人也欢心地欣赏一季的“芦花美,芦花白,花絮满天飞。”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回说稻白,它的生命力特别旺盛,草苗拔后又有大量丛生,稻杆还没抽穗,稻白倒早早地高过稻杆并早先结成了稻白棵穗,这个时候人工无法再将它连根拔除了,官兵们只得采用刀割稻白穗头的方法,把割下的草穗装进袋子运回饲养班喂猪,借以减少它熟落稻田来年再生。</p> <p class="ql-block"> 十月金秋,生产连稻浪滚滚,一派金黄。营房在稻海的包围下,随一声熄灯号响,一批南方入伍的官兵,宁静地躺在连铺炕上,装睡静听:没有江南“稻花香里话丰年,蛙声一片。”的音响。只有白天走进稻海,看秋风吹动禾枝摆身,观稻穗丰满、轻轻低点向官兵们微笑。一派:十里稻海十里香,十里稻谷(姑)兵心爱的丰收景象。美丽的季节,追梦的军旅,从此在辽宁盘锦平原开满了鲜花也飘洒着雨滴。</p> <p class="ql-block"> 时间推进到十一月初,各连随令又将调派兵力进驻盘锦生产连,历行稻禾收割、扎成小捆、立在田中,等待当年第一场扑雪,扑雪冷冻结冰,吸干谷粒的水分。再等凛冽的寒风吹掉冰雪,就叫稻子风干了。稻子风干后运回到连队宽大的稻场,经过官兵脱粒、碾米、装进麻袋入库,再等辽宁盘锦十多个团级的所属十多个生产连集结,装成十多节闷罐子的货运专列送往到旅顺基地,由各团级部队军需股自收分发到属下连队,自产自供地给济官兵们食用。</p> <p class="ql-block"> 辽宁盘锦的大米,无论是军种的,民种的,相比南方日晒的大米要优质得多,因为,头年冬季零下二十多度的气候,冰天雪地让虫卵没有藏存的余地。次年栽种的水稻基本上无须喷药杀虫,也就无所谓农药残留物了。再加上夏季盘锦辽河甘醇水的浂灌,辽河平原优质黑色的土壤,稻禾日照时间长,又是风干,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辽宁盘锦产的大米口感清柔软绵,营养价值高,享誉全国。当年我入伍第一年每餐嚼食大碗大碗的军产盘锦米饭,从十七岁的南方矮个子兵,经一年后快速成长为中等个头的年轻军人。</p> <p class="ql-block"> 冬季抽调来的兵力,完成秋收整个流程工作后,官兵集结再回到旅顺海岸和旅顺海岛驻住的各自连队。每年我们独立团就是这样履行着“军队即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生产队。”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 唐魁元,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说明:图照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