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踏入小学后首次步入正式的课堂,聆听张静老师《父爱之舟》的第二课时。这堂课是为了参加海纳研习的同课异构活动而精心准备的试讲。</p> <p class="ql-block">走进五年二班,见张老师正在调试教具,便自觉地环视起班级的文化氛围。教室右侧墙面是书香四溢的读书墙,每个墙垛上都摆放着两层书架,书籍琳琅满目。侧方的书架设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影响孩子们站立,又方便取阅,色彩斑斓的设计更是增添了几分童趣。</p> <p class="ql-block">左侧墙上悬挂着鼓励阅读的宣传标语。学校以“能读会写”为办学特色,这一理念已坚持了二十载,班级的班训、宣传标语等都得到了丰富而生动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九种读书方法的总结尤为精妙。其中,“精读”、“略读”、“写读”、“练读”等方法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尤为适用。</p> <p class="ql-block">墙上还展示了诸多经典的读书名言,激励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p> <p class="ql-block">教室前方的黑板上方悬挂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标语,两面国旗虽略显拥挤,却也彰显了学校的庄重与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上课铃声响起,左侧的一个小男孩发言尤为积极,表达流畅自如,仿佛是在朗读事先准备好的文稿。</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教龄约五六年,教学技巧已臻成熟。她的语言丰富多样,对课文有着独到的理解,整体风格统一而富有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场景和写作方法,巧妙地提炼出“明暗两条线”,以“点线面”的组文方式。可见,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黑板上的板书基本展现了她的授课思路。对此,我的看法是:</p><p class="ql-block">👉高年级的板书可以包含方法类词汇,但应以内容为主,避免喧宾夺主。写作方法的提炼和总结,应在内容之后进行。</p><p class="ql-block">👉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教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无需过分剖析课文,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讲解再多也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虽然主观上不赞同纸条式的板书,但在复习环节中,为了节省时间,将24个字的七个标题以纸条形式呈现,倒是可以理解。然而,既然呈现了七个场景,就应该突出其意义,如场景之间的关联性和情感的连贯性,否则会显得冗余。</p> <p class="ql-block">最终,32个书写字、24个纸条、6个符号,共同构成了一幅“浩大”的板书。从中可以看出:</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对板书的重视,这一点非常难得。</p><p class="ql-block">👉板书内容过于繁杂,不利于学生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写板书也要像分析课文一样,要捋出一条线来。</p> <p class="ql-block">今天听课的还有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可见学校对这堂课的重视程度。</p> <p class="ql-block">《父爱之舟》是一篇典型的长文,作者为著名作家吴冠中,文中洋溢着深情厚谊,贯穿始终。对于长文,教学时应注重提纲挈领,抓住关键之处,精炼地讲授精华。</p> <p class="ql-block">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父爱。七个场景中,每一处都蕴含着反映父爱的句子,找出这些句子并不难,关键在于抓住重点词语。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典型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如“逛庙会”中吃热豆腐脑的一幕,通过“他就是不喝”和“怕我委屈”这两处细节,生动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同时,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特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等写作方法也随之生成。以此为例句进行讲解,代表了对所有句子的理解。随后,让学生自行挑选印象深刻的句子,练习朗读并体会情感,最后在配乐朗读中集中展示,由一到多,实现短教。</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句子是“节省到极致”。提示这一句后,引导学生浏览其他场景,用波浪线标出反映父亲节俭的句子,并逐一朗读。“如此节俭的父亲,为何在我住宿条件不佳时立即更换房间,觉得我逛街委屈时马上买热豆腐脑,对于我的需求,为何不再节俭了呢?”通过这种矛盾的对比,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p> <p class="ql-block">体会完“父爱”后,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父爱之舟’作为文题呢?”文题的解读通常分为三个层次:</p><p class="ql-block">🌟一是“文意”,即文章中文字的表面意思。作者回忆父亲时,多次场景都与舟有关,舟承载着无数回忆,寄托着深深的父爱。</p><p class="ql-block">🌟二是“人意”,即作者的情感寄托。舟不仅是父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也是儿子对父亲深厚情感的寄托,舟在,情感就永存。</p><p class="ql-block">🌟三是“寓意”,即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象征意义。舟,具有承载、连接、纽带的作用,寄托着绵延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承载着深情的舟,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前行,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时间流转,情感不减,源远流长,永不消逝。</p><p class="ql-block">学生容易理解第一层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第二、三层含义也能有所领会。教师不必强加于学生,应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展开。</p> <p class="ql-block">江南烟雨,品文悟道。“长文短教”已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父爱之舟》一课采用“抓关键句带全文”的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类似的还有“抓重点段”、“抓重点对话”、“抓重点画面”等,提纲挈领,举一反三,均为常用之策。</p><p class="ql-block">进入五年级,进入高年级语文教学阶段,长文短教不仅符合整体阅读的理念,还能借助此法腾出更多时间进行读写训练,值得每一位高年级语文教师认真体会和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