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深秋,又到满山红叶时。11月6日,朋友相约,七个人两辆车,开启自驾赏秋之旅。 在二环路转上杉板桥路,出三环,上沪蓉高速,在廖家互通立交桥驶上成巴高速,直奔巴中市南江县。 南江县,四川省巴中市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东与通江县毗邻,南与巴州区接壤,西与旺苍县相连,北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伴,县域面积3389.55平方千米。 南江河绕城而过。 在照壁岩石刻山顶俯拍南江县县城。 照壁岩石刻。 11月7日早晨,从南江县雅丁酒店出发,沿着光雾山大道、米仓山大道进入G244国道,驶向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 “灵幻”石刻。 路边的观景台看米仓山,正是薄雾轻纱缭绕,漫山彩林如画。 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博物馆。 四川光雾山书画院。 《铁骨忠魂》雕塑。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南江革命史陈列馆。<div> 南江县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江县是中国第二大苏区的中心。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两年多,并建立了2个县、23个区和155个乡苏维埃政权。</div><div> 当时仅有22万人口的南江、长赤两县,参加红军的有2.23万人,参加地方武装的有3.70万人,加入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组织的1788人,随军参加长征的有1.5万人,投入运输力量25万人次,提供军粮2000多万斤,牺牲在根据地各战场上的有7300多人。2.2万多名干部和群众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留下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巴山游击队转战崇山峻岭等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div> 米仓山公园大门。 米仓山,位于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边境,西接摩天岭,东接大巴山(狭义的),海拔为1500~2000米。<br> 米仓山是汉江、嘉陵江分水岭,地处我国大陆南北地理和气候以及生态的过渡带,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景点级别为AAAA级。 米仓山是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落叶松苍黄的松针。 乘坐索道缆车登香炉山。 盐肤木。 潮湿的环境,粉椴树干上长满了苔藓。 已经落叶的乔木,树枝千姿百态。 构树。 涌翠台。 浓雾袭来,能见度很低,我们在大雾中艰难攀爬。 香炉山岩石。<div> 香炉山是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牟阳故城景区的最高峰,海拔2330米,系川陕两省的界山之一,距南江县大坝林场场部约19公里。山峰由四道龙脊山岭向四周延伸,形态险峻,云雾缭绕,因远望似香炉而得名。</div> 香炉山一线天。 长在斧砍刀削的岩壁上的树木,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根如虬龙,让人感叹其生命的顽强。 高山杜鹃。 我们终于登上了香炉山顶! 攀登用钢筋制作的铁梯,恐高者心惊肉跳。 栈道外是陡峭的悬崖。 华山松。 又一层陡峭的铁梯。 七人小团全体成员合影。 形似仙鹤的枯枝。 登峰造极,这里是香炉峰顶,海拔高度2330米。真应了那句话:“山高人为峰”,只要肯登攀,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山峰。 看似人工堆砌,实则一万年前造山运动的遗迹,物换星移,沧海桑田。 这座山峰像不像桂林的象鼻山? 蘑菇状突兀的山峰——蘑菇石。 撑腰岩。 撑腰岩,古树丛生,藤蔓环绕,孤峰依山崖耸立。 椅杨树边的崖壁上的涂鸦。 乘坐缆车下山。 香炉山底景观大道,两侧水杉挺立。 五味子。 黑熊沟景区入口。 “路”石刻,背面一首诗:<div> 奇光妙雾罩崇山,变幻无穷展大观;</div><div> 座座青峰挥巨笔,争将美景绘人间。</div> 大小兰沟景区入口。 观光直升机。 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米仓山南麓,是1999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暖温带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6000多公顷,核心面积6900多公顷。林内树木以享誉中外的“巴山水青冈”为主。 石涧驿站。 景区沿着被称作“兰沟”山沟蜿蜒伸展,沟两岸群山耸峙,重重叠叠;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经霜以后,树叶依树种不同逐渐由深绿变成红、橙、黄、褐等多种颜色,犹如画家打翻了调色板,色彩斑斓,赏心悦目。 米仓山,这座古老而生气勃勃的大山,是千里巴山的主脉之一,川陕之间的天然屏障,绵延几百里。<div> 关于米仓山这个地名的来历,有段美好的传说:<br>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川北一带的灾民纷纷逃往深山老林,挖根打野,用野菜野果充饥度日。一天一个年轻小伙子正在找野食,突然树丛中跳出一只野兔,小伙子转身就撵,撵着撵着,来到一个洞口。这洞四丈多高,十几丈宽,直通山里,洞内石人石马、石龙石虎,千奇百怪,应有尽有。小伙子像进了龙宫一般,早把兔子忘得一干二净,东瞧瞧,西摸摸,一双眼睛不够使。走进大厅,正中一座石仓,里面白花花的,照得他睁不开眼睛。小伙子捧了一捧,哎呀,是一仓白花花的大米,他欢喜地跳了起来,一趟子跑出了山洞,漫山遍野吼:“乡亲们,我找到米仓了,快跟我来,去分米呀!”这一吼,远近的灾民都往山洞涌来。小伙子一人一碗,刚刚分齐,米也没有了。大家就在山洞里支起锅罐,再添些野菜,吃得又香又甜,心意满足。第二天早上,米仓里又装满了米,就这样,灾民们在山洞里度过了一个秋冬的安稳日子。大家便把这洞叫米仓洞,把这座山叫米仓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