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我们老俩口自驾新疆返程时,来到我国航天发射殿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恰逢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即将返回之时,受孙海英、赵欣之邀,在飞船返回舱回收之际,亲临回收现场,全程观看了飞船返回舱回收过程,场面非常震撼,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11月3日晚9点,是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搜救队伍集合的时间。傍晚,我们先来到距离集合地点不远处的七十年代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敖包指挥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地下控制室”参观游览,追寻“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时的点点滴滴。参观完这些景点后,时间到了晚上8点多钟,一行人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场的放映厅内匆匆吃了点携带的干粮后,海英开车带我们到达出发集合点与回收搜救大部队会合,驱车前往飞船回收地东风着陆场。这也是东风着陆场第7次迎接航天员回家(从神舟十二号返回起便在东风着陆场实施飞船返回任务)。 七十年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敖包指挥所” 竖立在发射场的毛主席画像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场 卫星发射“地下控制室” 前往神舟十八飞船回收地“东风着陆场”使用的特别车证 车队沿着基地到额济纳旗的老公路行驶,整条公路上前后绵延几公里都是搜救车队的灯光闪烁。在通过了多道警戒线后,车队沿公路急速行驶,奔向飞船着陆点。当时我还在车上想,难道去飞船返回着陆点就这么简单、道路如此平坦吗?谁知,救援车在公路上开行了几十公里后,突然向左一拐,进入到没有道路,少有人迹的戈壁荒漠。这时,才是真正考验驾驶者的驾车技术的时候。荒漠的戈壁沙滩,崎岖不平,地上生长着沙漠荆棘,在戈壁滩上,还有牧民们为自己分到的沙地而圈起来的一道道围栏,长长的围栏处只有一扇扇略宽于车身的围栏小门,空旷的戈壁沙滩一片黢黑,开始还在公路上排列整齐行驶的救援车辆,到了这戈壁滩上,便各自为阵,撒野般向着飞船落点的方位疾驶,当车驶过,戈壁滩上沙土飞扬,后车只能隐约看见前车的尾灯。只见海英时而忽左时而忽右的急打方向盘,躲避着前行方向的坑洼、石块、荆棘,时而猛的一脚刹车,原来是牧民圈起的围栏挡在车前,坐在车上的人也是东倒西歪,不时从座位上弹起。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奔向飞船落点时搜救人员的艰辛。晚上十一点多钟,经过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疾驶,车队来到了距离落点还有十来公里的集结点鸽子滩,等候前方指挥部确认飞船落点方位,下达前往落点的命令。到达集结点,我看到一辆爆胎的越野车正在更换车的右前胎,一问才知,这辆车在戈壁滩行驶时就已经爆胎了,但荒郊野岭处,根本无法停车换胎,只能坚持开着爆胎的车来到集结点,利用等候飞船落地的时间在戈壁气温降至零度左右的环境下打开应急灯,抓紧换上备胎,以便执行随后的任务 等待在鸽子滩集结点的搜救车队 队员们正在更换爆胎车辆的轮胎 时间来到4日凌晨1时许,指挥部传来飞船即将落地,搜救车队马上前往落点的命令。整个车队再次启动,奔向飞船落点。此时,只见海英猛踩油门,凭着神勇高超的车技,紧紧咬住救援指挥车、通讯车后第一时间到达落点。 搜救车队正疾驶在去往飞船落点的戈壁滩上。前车扬起铺天盖地的黄沙,阻挡着后车的视线。 我们跳下车快速奔跑到距离返回舱大约10米远的警戒带前,只见返回舱已经侧卧在沙地里。国旗手苏黎明将国旗插放在返回舱旁。一些搭乘空中分队直升机而来的救援队员正在返回舱旁忙碌的工作着,5架空中搜救分队的直升机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空中搜救工作降落在在离返回舱不远之处。这时搜救大部队还没有全部到达,趁着现场人员不多,抓紧时间,拿出手机对着返回舱便是一通猛拍,留下了返回舱落地初始时的照片。 正在返回舱前工作的搜救队员 现场的空中分队搜救直升飞机 参加空中搜救的飞行员们也在现场拍照留影 5位参加空中搜救分队直升机机长签名纪念封 第一时间赶到回收现场 现场接受采访的指挥员 大约过了半小时左右,搜救大部队和领导们才陆续赶到现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后,开舱手冯毅打开返回舱舱门,医监医保工作人员在与航天员交流后确认航天员可以出舱。返回舱落地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大家此时目光都聚焦在返回舱的舱门,只见在医监医保人员的协助下,3名航天员依次安全顺利出舱,现场响起“欢迎回家!”的呼喊声,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落地后第一时间听到了这句代表祖国亲人的亲切问候。航天员叶光富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的纪录,成为我国首位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航天员李聪、李广苏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 到达现场的领导 航天员等待出舱 航天员出舱 将航天员送上医监医保车 航天员进入医监医保车 神舟十八号飞船乘组三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签名纪念封 <p class="ql-block">国旗手苏黎明、开舱手冯毅签名纪念封</p> 航天员出舱后,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返回舱 在航天员完成出舱,有关工作人员检查完返回舱后,将舱门重新关闭。一辆吊车驶来,将倾卧的返回舱吊装摆正,供现场人员拍照纪念。安保人员也很清楚,能够来到回收现场的绝非普通人员。这时,现场安保工作就比较松弛了,大家都涌向返回舱,争相在返回舱前拍照留影,以便记录下这一具有非凡意思的瞬间。 吊车正准备将返回舱吊正 竖立好的返回舱,这本应该是返回舱落地的最佳姿态 返回舱前留个影 挖点返回舱落点的沙土留作纪念 铲下点飞船返回舱上烧焦的物质留作纪念 与空中分队“95后”女飞行员王雯娟和朱娜合影,两位女飞行员第二次参与飞船的搜救回收任务。作为空中分队地面引导指挥,她们主要负责空地协同配合工作。 两位“95后”女飞行员签名纪念封 随着回收进程进入后期,一些到达现场观摩人员开始陆续离开现场。由于我们是随着孙海英的车前来现场,而他作为基地东风电视台的影像记者,要工作到回收进程的最后一刻,全程拍录记录返回舱回收过程,直到返回舱吊装到运输车上驶离现场,工作才能结束。因此我们也有幸现场观摩飞船回收的完整过程。随着现场观摩人员的逐渐减少,留给我们在现场活动的场地空间也越来越大,我们可以自由的在现场走动、尽情的拍摄。这些场景包括了航天员从医监医保车向转运直升机转移的过程、将我们乘坐的车开到返回舱前与返回舱同框合影、三架航天员转运直升机起飞时搅起的满天黄沙让人避之不及的体验。作为航天集邮人,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提到:赵欣邮友等待在叶光富乘坐的转运直升机上与叶光富亲切交谈,并递上了已经签有直升机机组人员的纪念封请叶光富签名,叶光富非常高兴的提笔在纪念封上流利的签上了自己名字,这也是叶光富从太空回来落地的第一签,令在场的人员羡慕不已 航天员从医监医保车转送到转运直升机 转运直升机准备迎接航天员的到来 登上空中搜救分队的直升机,请飞行机组签名。 坐骑与返回舱同框留下一张合影 转运直升机起飞 航天员叶光富落地后的第一签纪念封 回收进程到了尾声,现场只剩下航天员搜救大队的工作人员和为数不多的其他收尾人员。航天员搜救大队工作人员摆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纪念现场,为自己留下一幅珍贵的现场照片。清晨六点,天空泛出鱼肚白,返回舱吊上运输车。工作人员在飞船返回舱第一落点埋下纪念标牌后,全体回收人员撤离回收现场,神舟十八号飞船回收工作圆满完成。喧嚣了一夜的回收现场重新回归到宁静状态。以后人们再到神舟18号飞船回收地,就只能看到金光闪闪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落点”纪念铭牌。谁又能想到这一夜忙碌且惊心动魄的回收场景呢? 中国航天员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搜救大队工作人员合影 返回舱吊装到运输车上 返回舱砸出的第一落点沙坑 ;离开现场前在填平了返回舱落点沙坑埋上神舟十八载人飞船返回舱落点纪念牌前留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