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个让人醉在其中的地方

故乡的云霞

<p class="ql-block">  又逢周末,家庭旅行团出发绍兴。侄媳说:“绍兴有三味书屋,还有孔乙己的茴香豆。”瞬间,大文豪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被“美女蛇” 吓得睡不着觉的模样,和孔乙己涨红了脸,绽出条条青筋结结巴巴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的囧样,仿佛就在眼前,画面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省辖地级市,古称会稽,现绍兴之名,是南宋高宗赵构取自于“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绍兴,不仅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原籍,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鲁迅先生、近代著名革命家蔡元培、女权运动先驱者秋瑾等等名士的故乡,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就连陆游与唐琬那凄美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绍兴……绍兴,值得期待!绍兴,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车子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行驶,雨渐渐的大了起来,窗外的风景随着车窗上那一道道的水流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要说远其实并不算太远,但要说近也不算近,所以,我们选择在嘉绍大桥服务区进行休整。当顶着雨并且见惯北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我们,踏进嘉绍大桥服务区时,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两眼发亮。嘉绍大桥服务区的面积之大、服务种类之多、商品种类之丰富,超乎了我们的想象,颠覆了我们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认知,这里,人来人往,像是游逛在一座小型综合商场里。</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不仅让绍兴兰亭成为了书法圣地,也让绍兴兰亭四海名扬。兰亭之名,是由春秋时越王勾践在此种兰,汉代时又建有驿亭而得之。站在雕刻着康熙、乾隆手迹的“祖孙碑”、刻有“兰亭”二字的康熙御碑、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合写“鹅池”碑的面前,我们虽然不懂书法,却难以移目,都被先贤们那入木三分、颜筋柳骨的书法才华和修养所折服。</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兰亭景区,天空中,悄然飘落的毛毛细雨,让景区的空气变得格外的清新。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峰,云雾缭绕,漂忽不定,宛若人间仙境。近处,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等等,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名副其实的人间胜境。在一处山坡上,偶遇一只黄色流浪猫,我们“喵喵喵”的逗它,它“喵喵喵”的一边回应着,一边慢慢的踱步于我们身旁,很是亲人,用手去抚摸它,乖乖的伸着小脑袋一点都不闪躲,友好的仿佛遇到了老朋友,兰亭,这个灵气逼人的地方,生存着灵气逼人的生灵们。</p> <p class="ql-block">  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貌的仓桥直街,位于越王城历史街区内,全长1.5公里,由民居、街坊、河道所组成,是一条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街,被称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不宽的胡同里行人如织,各种青旗迎风招展,御龙井、小绍兴、孔乙己和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高调地向游人讲述着绍兴的故事。踏着青石板路,穿梭于各种特色小店之间,熟食腊味、老街臭豆腐、木莲豆腐、萝卜丝饼、虾仁馄饨、绍兴黄酒、黄酒奶茶等等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兴致勃勃的跟着小朋友、年轻人们一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感受了一把绍兴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到达绍兴鲁迅故居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阴沉的天空,绵绵的细雨也没能影响游客的热情,你看,就连那面画着鲁迅先生画像的墙,都变成了游人的打卡之地。绍兴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是鲁迅先生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清代建筑的鲁迅祖居,粉墙黛瓦、雕梁画栋,为台门形式布局,前后六进,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毗邻而居。</p><p class="ql-block"> 上中学时,每每读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鲁迅先生的散文,那两种不同环境和两种不同体验的相撞,总是能够让人对百草园充满了向往,对三味书屋充满了好奇!其实,鲁迅先生在《秋夜》里也有对后院的描绘,不知此后院是不是彼后院?在《秋夜》里描写的那两颗枣树,不知是不是也在白草园?今天在这里,我们在寻那个“早”字时,不知是不是还应该再寻一下那“枣子”?</p> <p class="ql-block">  从鲁迅祖居出来,追寻鲁迅先生当年的脚步,探访与之一路之隔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这座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富有古典建筑特色,充满了庄重严肃的气息。那块有着“读经的味道如同稻粱,读史的味道如同肴馔,诸子百家的味道如同醯醢”内涵的《三味书屋》匾额依旧高高悬挂。匾额下面的那副松鹿图照旧散发着师道尊严的光芒,“君子处事有忍乃清,儒者属辞既和且平”,“多乎哉,不多也”。那张刻有“早”字的书桌依然静静地伫立在三味书屋的墙角边,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当时的那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严学氛围。据说,三味书屋对外开放初期,很多游人学着鲁迅先生的样子,在那张桌子的桌面上刻满了早字,所以,现在的三味书屋已经被隔离带拦了起来,游客们只能隔着门窗,把手机画面放大才能看到那个从桌子上拓印下来的“早”字。</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为,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江苏老乡,其实,他老人家的原籍是浙江绍兴。我们入住的酒店离周恩来祖居很近,步行十几分钟就可抵达,吃过早餐的我们,卡着点出发。在去周恩来祖居的胡同深处,隐藏着很多故事,树人中学、龙华桥等都隐于此处。上午刚开园的周恩来祖居,游客不多,院子里静谧安宁。这座由开国元帅陈云题写门匾的院落,坐落在绍兴市区保佑桥河沿,是一幢前后共三进、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以及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周恩来总理的先辈们世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古今中外,贺知章的这首家喻户晓的《回乡偶书》,不知触动了多少久客他乡游子的心弦。贺秘监祠,与周恩来祖居只有一墙之隔,是纪念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祠堂。现存建筑为明代洪武年间的遗迹。盛唐时代文化标杆之一的贺知章,吴中四士列第一,喜书嗜酒如狂客,被誉为“诗狂”。八十六岁时,告老还乡要当道士,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享最长的寿,做最狂的人。站在贺知章的塑像前,似乎都能被他那不拘一格、旷达洒脱、豪迈不羁的品格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  绍兴蕺山南麓有一大片古民居,被称为书圣故里,是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前街后河的布局,总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的书圣故里,却散落着众多名胜古迹。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居,王羲之弃宅为寺的戒珠寺,明代著名儒学大师刘宗周讲学的蕺山书院,建于清代的钱业公所和尚德当铺三槐堂,明代探花谢丕的探花台门,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的题扇桥等等都隐于其中,为这个里弄庭院、小桥流水、青石板路的古老街区,赋予了一笔浓浓的历史文化色彩,游履其中,仿若时光正在流转。</p> <p class="ql-block">  这个园子,因为两首《钗头凤》而闻名遐迩,他的那一句“错错错”和她的那一声“难难难”,声韵凄紧,肝肠寸断,不知道出了多少有情人的情殇!这里便是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的沈园。沈园又叫沈氏园,是南宋时期一位沈姓商人的私人园林,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虽然面积不算大,但宋代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淋漓尽致的水体景观、种类繁多的各种植物、富有寓意宛若大自然立体画作的假山等等,与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相映相衬,让沈园有别于一般古典园林,更具人文魅力。</p> <p class="ql-block">  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绍兴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柯桥区柯岩大道558号,南濒鉴湖,北倚柯山,彰显着千年的越文化。柯岩风景区由柯岩、鉴湖、鲁镇和香林四大特色景区组成。高达二十多米、隋唐年间建造的弥勒石佛,和高达三十多米、一峰独秀的奇石云骨赫然在目,让人叹为观止。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采石遗址,五座深深的采石坑,蕴藏着古人的聪明才智。七星岩、蚕花洞、越女湖、乌毡帽庭等等,纷纷的向游人讲述着柯岩的故事。鉴湖之上,五桥步月,乌篷船、画舫船来来往往,悠哉游哉,那船公手脚并用的独特划船方式、那低飞不知名的白色鸟儿和那泛起涟漪的碧绿湖水……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下了画舫船,便来到了鲁镇,这座来源于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等故事中的小镇,复制了绍兴历史生活中的民情风俗,融合了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戏台前,买一杯绍兴黄酒奶茶,坐下来,静静的听一段婉转清丽的越剧,虽然听不懂她们唱的是什么故事,但,那绵软迤逦的唱腔,就足以让人如痴如醉,百听不厌。‌</p>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安昌古镇,是中国师爷最多的古镇,据说从安昌走出去的师爷不下一万人;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美誉的安昌之桥,“拱、梁、亭”各式各样,福禄、万安、如意等等桥身红绸缠绕,乌篷船上也贴上了喜字佩戴了红花,至今古镇人家嫁女儿还有“走全三桥”的传统风俗。站在桥头,远远的就看见了仁昌酱园的招牌,被满院子排的整整齐齐的大酱缸种了草,于是,买了两桶“仁昌记”,回去体验一下安昌的酱香。</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绍兴之行,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让我们意犹未尽。绍兴,是一个能够让人醉在其中的神奇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