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孙德

在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在一生中不会思考“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而有的人在人生的某一刻,不知道为什么,大脑忽然向自己问了一个问题,“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div> 生活中很多事情时没有唯一答案的,人活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重点在于你要为你的人生赋予什么意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赋予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div> 比如,会背第一首唐诗,你认为有了知识,第一次领工资,你认为生活可以独立,第一次初吻,你认为拥有了爱情,这一切都是你认为的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体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意义,而“意义是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div>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属于最基层的需求,自我实现或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最高级的需求。</div><div> 季羡林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div><div>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div><div> 哲学家和思想家认为,人生本没有固定的意义,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赋予和创造。</div><div> 这些是相对个体的自然人而言,而没有融入到社会关糸中。</div> 现在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都是自认为聪明人,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因为傻子从来不谈这个 。<div>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写到“从大自然的出发,大自然并不关注人类的幸福,人活着的意义之一就是传宗接代,让你的体内的DNA流传下去。在更替的过程中,基因不会被毁灭,它们会不断向前进,变化的只不过是身边的同伴,基因是复制因子,而我们是它们的生存机器,当我们完成使命之后,就会被遗弃, 基因是永存的。”</div><div> 书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这条河在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条充满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信息经由躯体,对躯体产生影响,但在路过之时,却不会受到躯体的影响。</div><div> 信息经由躯体,对躯体产生影响,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使个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div><div> </div> 于是对人和社会关糸,社会关糸对人的作用,“人活着的意义”便有了众家之说。<div> 马克思说:“人是劳动和实践者”,“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糸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div><div> 儒家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并不是我们的“自然生命”,而是“价值生命”。 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创造价值却可以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虽然没有办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君子可以通过自我修养,不断扩大生命的宽度。 所以,儒家有“三不朽”之说,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也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iv> 佛家说:1,觉悟和解脱:佛教认为人生充满了各种痛苦和烦恼(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修行,实现觉悟和解脱,摆脱轮回之苦 。2,慈悲与利他:强调慈悲心和利他精神。认为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的解脱,还在于帮助他人脱离苦难。 3,因果与业报:相信因果报应和业力的作用。人生被视为是过去世的业因所感召的果报,同时今生的行为又会成为未来世的业因。 4,心灵的净化与成长:注重心灵的净化和成长。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和提升自己心灵境界的过程。通过持戒、禅定、智慧等修行方法,去除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和杂念,培养善良、慈悲、智慧等美好的品质,使自己的心灵逐渐变得纯净和高尚。5,与众生和谐相处:倡导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在一生当中,心里面对一切人、一切众生没有丝毫怨恨的念头。以宽容、慈悲和智慧的态度对待他人,化解矛盾和冲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道家说:1,回归自然,避世保身。道的运行法则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着必须任由事物成为它所应是的样子,绝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掺杂其中。2,“清静无为”,“无为”;一旦彻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的驱使和强迫,事物就会在运动中完全实现自己的本性,此即“无不为”。所谓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达到的“逍遥”自在的“无待”之境;以此处世,则可以实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之境。既可以使自己的本性获得充分的实现,也可以使他人或他物获得完全的自由。 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儒家拿得起;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div> 南怀瑾又说:佛家就像一家杂货店,你可以不去,但如果需要,随时可以光顾;道家则如同一家药店,你如果有病,一定会去找药方;而儒家则是一家粮食店,每天都需要光顾。<div> 这是三家对人活着的注解,应该说马克思说的更全面、更深懊一些。</div><div> 生命的基本意义有三种:生物层面的存在与繁衍、精神层面的追求进步、社会层面的向善与奉献。</div></div> 但人活在幸福之中,大多不会探讨“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只有在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中才会探讨。<div> 余华说:“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div><div>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div><div> 马克思说:“你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div><div> 诗人卞之琳在《断章》里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div> 我说:“人活着的意义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肯定”。<div> 一,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我们是哭着、喊着攥着拳手头来到这个世界,填充到不同的阶层中,并不仅仅是为了呼吸空气和填饱肚子。而是要找到让你激动的事业,追求让你心跳加速的梦想。</div><div> 二,我们努力学习着,读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为了提升见识,创新发展,超越过去,是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的需要。<br><div><br></div></div> 三,我们组织家庭是为了供养父母,养育儿女,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等我们终于醒悟,看到他们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他们的伟大和无私之爱,这时想要孝顺他们却发现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看儿女尚未成家时,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四,我们工作时是为了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体现。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奉献自己的劳动,却有着不同的报酬。“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没有钱在社会中真的是寸步难行。缺乏金钱会限制你的选择和机会,影响你的人生轨迹,甚至连生存都成了巨大的难题。<div> 五,对人性认识,因为每个人的所处位置、富有程度、学识胆量、性格、人际关糸都决定对人性的认识。人性本质是:恐惧,趋利避害;贪婪,得寸进尺;势力,欺软怕硬,无情,忘恩负义;无耻,恩将仇报!</div><div> “人性的丑陋之处就在于,一旦习惯了接受,就会忘记感恩",“在利益面前,人性的丑恶会暴露无遗,亲情、友情、爱情都可能变得不堪一击”, “人性的丑陋在于,见不得别人好,却又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切” , “世上最无耻,最阴险,最歹毒的赞美,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去愚弄底层人”,“永远也不要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其实你什么都不是,多你一个也不多,美貌,智慧,金钱,很多事,都是天生注定的,别想用你那嫉妒心改变什么。少你一个也不少”。</div><div><div> </div></div> 人往往在物质条件馈乏,精神世界空伤悲,独愁怅,心凄凉时,才会发出“我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人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吃饱撑得,一个连生存都有困难的人首先要填饱肚子。人的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div> 见天地:天地代表着规律,涵盖了阴晴圆缺、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见天地,是知晓并敬畏这些规律,从而变得谦卑。当一个人认识到天地的广阔和规律的不可违背,就会明白自身的渺小,不会盲目自大,能以谦逊的态度面对世界。</div><div> <br> </div> 见众生:众生指的是人性,包含着世间的各种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妖魔鬼怪、名利权情等复杂多样的人性特点和欲望追求。见众生,是懂得怜悯,进而变得宽容。了解了众生的百态和人性的复杂,就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和选择,对他人的苦难和追求有更多的同理心,不会轻易地对他人进行评判和指责,从而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 <br> 见自己:自己意味着欲望,涉及七情六欲、贪嗔痴念等内心的各种欲望和情感。见自己,是要明确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和价值所在,从而豁达面对人生。通过对自我的深入剖析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心性和软弱,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不被其左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和生活方式,以豁达的心境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br> <br> <div> 我很喜欢《我们都是限量版》这首歌</div><div><br></div>• 我们生来都平凡,尝尽人世间冷暖,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心酸。<br>• 我们来不及感叹,倒不如约见一面,未来的日子总会能上岸,孤独本就是习惯。<br>• 学会自适应冷暖,如果有个人能为你等候,那生活也就不能算平凡。<br>• 每一个人都是限量版,我喝着孤独的酒,吹着自由的风,余生里做着只有自己的梦。<br>• 就算是一切总会落幕又落空,可我还能保持那份感动。<br>• 我本就两手空空,还需要怕什么痛,用笑容来去微笑着面对,无关痛痒那嘲讽。<br>• 毕竟所有的成功,都来自那些不切实际的梦。<br> 但愿在我们撒手离开时,会留下点自认为的生命的痕迹。<div><br></div><div><br></div><div> 2024年11月18日</div><div>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并致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