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

寒塘渡鹤影

2020年7月20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让绿城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水中之城,一百多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此后每年的7月20日,只要下雨,大家都 心有余悸,会不会再次出现“720”灾难呢?<br> 2024年7月22日。早晨出门时,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露出脸就开始急匆匆地往地面投射热量了,为便于室内空气流通,我把前后阳台的窗门开得比平常更大。<br> 上班的路上,早晨的空气仿佛加热过似的,到达班上时,衣服已经粘贴在背上了。<br> 整个上午,烈日炎炎。<br> 午饭后,有同事绕办公楼散步一圈后回到室内时,已是汗流浃背了。<br> 临近下班时,天色突然变暗,天空乌云翻滚。紧接着刮起了大风,狂风把地面的枯叶和灰尘卷起,抛向空中,枯叶裹着灰尘在天空疯狂地翻转。路边的桐树,喝醉了酒似的,树枝东摇西晃。<br> 人行道上,提前出行的人们,南来的北往的,骑自行车的玩命地蹬着脚踏板,骑电瓶车的把电门拧到了最高位,大家往各自的目的地狂奔着。马路上,一条望不到尽头的红色长龙,缓缓地移动着。<br> “快来看呀,好大的雨点啊!”坐在窗边的美女的惊叫声引来大家停下手中的活,纷纷凑到窗边来围观。雨点砸在地面,留下的湿印有小孩拳头般大小,一场暴风骤雨马上就要上演了。想要在暴雨倾泄前冲回家已经是不可能了,我索性上32楼去吃晚饭。<br> 下楼时,有同事手里掂着雨伞匆匆跑出办公楼。我也冲回办公室,取了雨伞和手包就往外跑。<br> “快返回去吧,越下越大了!”骑上车冲出不到30米,遇见正往回跑的女同事。 <br> “我不回了,你回吧!”开弓没有回头的箭,既然出来了就不会返回去了。<br> 横穿马路后,天空像破了个洞似的,雨水不是滴在雨伞上,更像是从高压水枪里汹涌喷射出来似地冲击着伞面。更可恶的是,同时发起攻击的还有狂风,本来单手撑着雨伞骑车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再加上风从侧面夹击,小小雨伞一下子变得更弱不禁风了,伞面被压成了锥面,完全失去了遮风挡雨的功能,雨水顺着锥面从头顶劈头盖脸地冲刷着,衣服也全粘贴在了身上。<br> 路面已经变成了小河,有汽车驶过时,车轮两边溅起一长串抛物线状的水柱。<br> 到达住宅小区时,院内的积水已没过了脚踝。一楼的邻居站在楼道防护门外,紧盯着不停上涨的水位,随时准备用门口的沙袋在家门口垒起一道防护堤。 <br> 我冒着骤雨赶回家的主要原因是家里前后阳台的门窗都没有关实,如果不赶回家关窗,一会儿家里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果然,客厅和厨房的窗台上已全是泥水了,南边阳台内的地面积了一大摊水,水正在向四个方向漫延拓展。<br> 关好窗门,雨点立马报复似地击打着窗玻璃。窗外,雨雾蒙蒙。<br> 清理完窗台和地面的积水后,冲了个淋浴,换上干净的衣服,准备在沙发上躺一会儿。<br> “你到家了吗?”<br> “早到了。”<br> “我刚到家,咱们院门口的积水已经没过膝盖了,和“720”的水位差不多了,安全到家就好。”<br> 挂断老马的电话,打开手机,网络上有关市内街道积水的信息已是铺天盖地了。有的路段,停在路边汽车的引擎已完全浸泡在水里了;有的人把车停在了高架上;高铁东站外面的停车场里,汽车只露出一点车顶了,一楼大厅里面则成了水厅;趟水运行的公交车,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行……<br> 有人在趟水回家的途中,因路边的公共服务设施漏电,被电击身亡。<br> ……<br> 这和2020年的“720”是多么相似啊。<br> 当时的天气预报说,7月19日下午将有小到中雨。午饭前,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点。因为7月20日上午小女要离家前往新加坡,虽然机场离我们家不到40公里,但为保险起见,我还是预订了机场旁边的某酒店。午饭后,我和媳妇皆小女一起驱车前往酒店。19日的整个晚上,一直是大雨倾盆。20日早晨,雨势依旧。通过机场方面发送的短信了解到,机场跑道积水严重,多趟航班的起降被迫取消。女儿要乘的航班本来是上午十点多钟起飞的,先是被告知推迟到12点起飞;十一点多钟又接到通知,航班要延迟到下午2点起飞。我本来想等女儿的航班起飞后离开机场的,航班改到下午2点起飞,我就没法再等了,因为下午2点前得退客房。<br> 下午一点,雨依然没有减小的迹象,我决定退房后返回市区。退客房时,前台的客服小姐劝我说,现在雨下这么大,您还是再等等,等雨下得小些了走吧。可再等等雨也不一定会变小啊。<br> 出机场的部分路段已经被淹没了,只能冒险涉水冲过去。再次回到市区时,市区已经是一座水城了,马路变成了水路,路面积水没过了半个车轮。<br> 后来才知道,那天下午我从机场赶回市区是多么的明智,再晚半小时返回,就进不了市区。回到家不到一小时,地势较低的地方,水深已没及人颈了。<br> 更多的悲剧在不断上演。<br> 地铁1号线轨道被淹,有轨道车停在了前后不着出口的中间,车厢门已无法打开,而水却还在不断涌进车厢内,车厢内绝望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水位一步一步淹没自己,却无能为力……<br> 南北交通要道的京广下穿隧道,是一段形似U型的路段,平常就是市内最容易出现拥堵的地方,此次突然袭来的暴雨在短时间内就从前后两个方向把隧道封死,近百辆车被堵在了隧道里。之前还指望再等片刻就可冲出隧道的人们,他(她)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正是他(她)的这一错误判断,错过了放弃财产逃生的宝贵机会,生命最终也止步于隧道内。<br> 有趟水回家的人,被从高处往低处倾泄的洪水冲进了激流中;有市民从路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处经过时,因公共设施漏电,触电身亡。<br> 市内成片成片的区域停水停电,整个城市除了肆虐的暴雨外,仿佛一下子按下了停摆键。<br> ……<br> 2020年的“720”,在每个绿城人的心中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720”也因此成了大家心中默认的“洪灾”代名词。<br> 每一场灾难之后,都会让人们思考许多。人类的智慧和力量虽然是巨大的,但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却常常显得又是那么弱小,很多时候甚至弱小到不堪一击。“720”灾难之后的这几年,虽然政府已在城市防灾抗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只要再次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城市立马就再次出现类似“720”的险情,许多人就不解,我们的城市每年都在不断地改造,各种防灾抗灾设施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为什么城市的抗灾能力依然这么脆弱?是我们的观念总是落后于现实,还是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做了漂亮的表面文章,还是每一次灾害又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导致灾害来临时我们的应对能力总是力不从心,在自然灾害面前,难道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侵害?<br> 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我们经常说要人定胜天,“胜天”并不是说我们要主宰自然战胜自然,而是指的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自然灾害来临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规避和减少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如果灾害来临时,我们选择懈怠、不作为或逃避来应对的话,有些自然灾害可能既是天灾,也是人祸。<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