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哥斯达黎加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古迹),大都在首都圈的三座城市(见上图)范围内。这三座城市作为该国的前三大城市,不但集中了这个国家的核心经济、文化资源, 而且全国80%左右的人也是生活在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所以除了首都圣何塞,卡塔戈和阿拉胡埃拉也是该国文化之旅中的必访之地……卡塔戈是哥斯达黎加的第一座殖民城镇(建于1563年),在哥斯达黎加还没有独立建国之前,它作为西班牙殖民地中一个省的首府,长达二百六十年……在该国1821年独立后,这里也作过两年的首都。在首都功能迁往圣何塞后,卡塔戈就逐渐变成了一座以宗教文化活动和教育产业为主的城市了……只是在遭到过几次大的地震破坏的今天,该城的主要历史建筑,也只有马约尔广场上的一座老教堂的废墟(上图),和一座屡毀屡建的天使圣母大教堂了。硕果仅存的这座天使圣母大教堂,不但在本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地著名,它在1935年就被列为了天主教世界中的乙级圣殿(作为“远东第一堂”的上海的佘山天主堂,是1942年获得的乙级圣殿证书)……本图是这座教堂的官宣航拍图,从空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座教堂的对称十字形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是供奉哥斯达黎加的保护神“天使圣母”的地方……六百年前,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开始传播天主教。当地土著人的文化层级不高的,普遍很快也就接受了,而有些文化底蕴的(如阿兹特克帝国一带的),过程则有些复杂……哥斯达黎加这里的情况是,由于这里不产金银,所以西班牙人很看不上这里(漂洋过海来的人都是为了发横财的,没有谁是为了来种地的),而这里的土著人原本就不多,在得了传染病之后,也就基本上死光了……这就导致了在哥斯达黎加这一片谋生活的,都是些在中美洲其他地方混不下去底层混血白人……而且他们的人数也很少,十六世纪时这一带也就几千人,到了十七世纪也不过几万人……他们当中既没有贵族、也没有几个有文化的人,只有十几名派过来管事的小官吏……这些没有文化的土生白人,既对美洲的原始信仰知之甚少,又搞不大清楚天主教的体系(穷地方派过来的神父,也是些专业水平很一般的人),以至才发生了这样的一则历史故事:……1635年8月2日,一个小村子里的一位小姑娘,在一个有泉水渗出的岩石上,发现了一尊仅20厘米高的圣母玛利亚的石像,这个小姑娘(见下图)便把圣母像拿回了家,但第二天这尊圣母像却不见了……当这位小姑娘再次去了发现圣母像的地方,发现圣母像已回到了原处……而当她把圣母像再次带回家之后,圣母像又一次回到了岩石上……这一事件被当地的神父认定为了圣迹,之后各种传说也就逐渐多了起来……人们也对这一尊圣母石像的超自然崇拜,也就此而盛行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发现这尊圣母石像的小姑娘名叫佩雷拉,她绝不会想到的是,日后她自己也能成为一座偶像……</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8月2号,在这座教堂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弥撒,届时该国有大批信徒,会来到这里朝圣…… 这几天正处在朝圣期间,教堂周边的人很多……下图是教堂广场上搭建的临时工作帐篷和急救处……</p> <p class="ql-block">……在周边维持秩序的警察……</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信徒们在进入教堂礼拜时,普遍是跪行的。据说还有更虔诚的人,是早晨从出发地,一直跪行到这里。这种行为与中国藏传佛教的磕长头,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藏传佛教徒是一生一次,拼上身家性命,也要一路磕头磕到拉萨去……而这里的人是每年都要来的,只有在遇到什么大事时,才会跪行至此。而且通常也不用超长距离地跪行,只需在某个早晨从不远的住处、或在来到教堂附近后,开始跪行也就可以了。跪行的距离也就是几百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但所有的信仰者到了教堂的大门口,还是要跪行进入的……图中站在栏杆外侧的人,除了游客,就是已经跪行至祭台前祷告过了的人……下图是半分钟的小视频,可以感受一下现场的实况。</p> <p class="ql-block">……个人若是有点什么愿望或想法,也可以现场写下来,留在教堂里。这种做法就相当于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许个愿吧……</p> <p class="ql-block">……从这座教堂主祭台上被供奉的圣母造像来看,耶稣在这里只是定位为圣母怀中的圣婴……在教堂中的多个重要位置上,也都是突出了对圣母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这位“天使圣母”一开始被称为“布鲁纳圣母”(布鲁纳是“岩石”的意思),后来又被称作“帕尔蒂圣母”(帕尔蒂是这尊石像发现地的村子的名字),之后又被称作“卡塔戈天后”(开始把这个圣母像,认定为是属于整个卡塔戈地区的了),最后她又被称为了“诸天使之后”(人们进一步,将圣母视为了主神)……任何一种宗教信仰,在民间传播过程中,都是会出现一些神迹传说和故事的……圣母的地位,虽然在天主教神学体系中本来也不低,但在这里能这样一级一级地提升至天主教中的主神,说明她所代表的宗教内涵,符合了当地的社会需求、代表了当地人们的精神共识……</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工作人员正在擦拭领诵台……本图是正在擦拭一尊天使雕像……</p> <p class="ql-block">…… 教堂在有了钱之后,往往都会做一些更加珠光宝气的圣像或圣器,以增加被崇拜对象的高贵性和神秘性……</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最初很小,经过十七世纪中叶的扩建后,才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教堂还被两次大地震摧毁过……目前的这一座,是1912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主祷大厅一侧的副厅之一……</p> <p class="ql-block">……祭案上的约柜……</p> <p class="ql-block">……信众们除了祈祷,还都要到当年的泉水处,取水饮用或自我洗礼……这里的泉水就像沙特麦加禁寺的“渗渗泉”一样,已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神奇的法力, 来此不仅要洗礼、饮用,而且还要用容器带回去与家人分享……在“圣水”处排队的人比较多,一般至少也要排上半个多小时……上图是在排队的前端所看到的位于地下的取水处……</p> <p class="ql-block">……除了在教堂祈祷、与神奇的泉水互动外,更重要的还要去教堂的地下室(即原来圣母像出现的地方),面对面地向这尊圣母石像做一次祷告🙏……排队做祷告的人就更多了,而每个人到了圣母像前,最少也要祷告一两分钟,所以没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也是排不到圣母石像前的……</p> <p class="ql-block">……如果只是远距离地看一下,不面对面地做祷告,也可以不用排队,可直接从队伍边上挤到最前面去……只是这样做,别人会担心你是在“加塞”,是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的,所以你还必须嘴里一直念叨着,说对不起,我不做祷告,只是过去看一看地下室中的其他展品😂……</p> <p class="ql-block">……本人就是这样挤到了天使圣母像面前的。只是前面隔着好几排做祷告的人,站在人群后面,根本看不到的圣母像……本图是把手机高举过头顶后盲拍的……但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在前面的人一起离开、而后面的人还没有拥上来之前,抢拍到了下面的这张照片(下图)。</p> <p class="ql-block">……罗马教廷对这种含有当地原始信仰要素的行为,本来一直是很排斥的……后来是在传教的实践中,才逐渐地接受了天主教的某些本地化行为……哥斯达黎加人对天使圣母独特的信仰方式,在坚定笃行了375年之后,罗马教廷于2011年才正式承认了(崇拜这尊小石像的)这种方式,由教皇亲自发函,对其表示了原则性的认可……本图中的这位女信徒,她面向圣母像,一只手在划着十字祷告,另一只手中还提着的两只空水桶,那是准备在祈祷后,再去排队接取“圣水”用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教皇虽然表达了对本地信仰方式的尊重,还同时仍强调,不能只是信仰这尊天使圣母,而是要全面地去理解天主教的核心意涵……本图为地下室中的一段通道,两侧墙壁上的橱窗里,放满了各地人们赠送的纪念品……人们通常把自己取得的荣誉,归功于天使圣母,所以这里的奖牌、奖章等特别多(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在卡塔戈西北几十公里处的阿拉胡埃拉,是哥斯达黎加的第二大城市,其历史也十分悠久。哥斯达黎加决定脱离西班牙殖民地而独立建国,就是在这里开会决定并发布的。在建国初期,阿拉胡埃拉也被临时当过一段时间的首都。同时,这里也是该国居于首位的民族英雄胡安·桑塔玛利亚的故乡。圣何塞的国际机场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原来一直记不住这个机场的名字,来过这里两次后,也就自然记住了……该国的这位民族英雄,如放在中国,也还真找不到相应的那位人物可与之类比,如果非要找到一位,那大致可以说,他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打响了第一枪的那个人吧🤭……</p> <p class="ql-block">……在市中心的中央广场上,照例也有一座中心教堂……曾先后两次来过这座教堂,上图是第一次来的时候,拍到的没有举行宗教活动时的内景;本图是第二次来时,看到的正在举行活动时的教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这座中央教堂也是该国的重要教堂之一,它同样也是属于天主教体系中的一座乙级教堂。在天主教体系中,根据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挥过的作用,将世界上的天主教教堂分成了若干级(大致分为五级),其中的甲级和乙级,是需要由罗马教廷颁布证书认定的(这里所说的“甲级”和“乙级”,只是为了方便用中文描述而用的词,其宗教称谓太繁琐了)。目前全世界的甲级教堂一共只有四座(全部位于意大利的罗马),乙级教堂在全世界一共有1600多座(中国国内有两座)……在文化旅行观光中,如果见到乙级教堂,无论其建筑外表是不是好看,都是值得拜访一下的,因为它肯定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庭院也很宽阔。本图是教堂的一座侧门,下图是从侧门进去后看到的正在做礼拜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现场的吟唱的圣经诗篇很是动听……</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正门前有一条绿地性质的步道。本图是步道上的一位主教的铜像。下图是步道一侧布满了马赛克壁画的护坡墙,墙体上壁画中的“1782”字样,是这座教堂重建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中央广场上绿树成荫,喷水池中的流水泊泊而下……这座音乐亭是由现代材料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人们正在载歌载舞, 很是热闹。享受休闲时光的人如此之多,这也是很少能见到的(因为这几天正值一个节日期间,所以人们的聚集超出了往常)……</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左侧是老市政厅(图中黄色的二层小楼),1821年,就是在这座楼里宣告了哥斯达黎加共和国的成立……</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站在老市政厅前的所见……图中左侧的粉红色建筑物过去是一所学校,现在是市政府的办公楼。远处的白色房子,过去曾做过警察局和监狱,现在是该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博物馆的正面。本图是站在博物馆门前看到的中心广场右侧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市政办公楼与博物馆、及法院办公楼的同框。本图是博物馆闭馆后已关上的大门。下图是博物馆对面的前总统托马斯·瓜迪亚的雕像,这座广场的大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年他在阿拉胡埃拉入伍当兵,直至成为了总统……由于他是在这里去世的,所以他的遗体也被安葬在了广场上的那座教堂里……一般中国人旅游,对别国的政治家,除了有过重大国际作用的外,一般是不大关注的……但这位总统,除了对该国有过重要的贡献外,同样也有着与中国相关的重要作为……他主持修建了太平洋铁路,也正是为了修这条铁路,才开启了招募中国人来美洲的历史……且不论“卖猪仔”人道不人道、华工死了多少人,仅就中国人能出现在中南美洲,最开始的机会,还确实是由他创造的(哥斯达黎加也是中美洲第一个允许华人移民的国家👍)……对于历史,应理性地看待某些事件所产生长远的结果,而不应过分地纠结于曾经付出过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大门内看到的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中庭。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建筑,在被反复维修后,局部看上去已经显得很新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走廊里陈列的古炮……</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开始处……</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的展览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先民历史生活的场景与物品介绍,相当于是一个民俗文化展……另一部分是该国独立后发生过的几场重要的对内、对外战争的介绍,尤其是对中美洲发生过的“沃克事件”的介绍,这里是中美洲国家中的最为详实的……</p> <p class="ql-block">……之前也说过,凡说到哥斯达黎加的先民,并不是指古代的印第安人,而是指最早来到此地的西班牙移民。上图是一个西班牙移民村落的模型……本图中是过去家庭中用的一个圣像箱(龛),之于里面供奉哪位神圣,是无一定之规的,这也有点象中国的民间,家里是供观音、还是供关公,完全由各家自己选择……</p> <p class="ql-block">……看到的这些生活器皿和生产工具等,也都是欧洲十五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了……</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建设太平洋港口时遗留下来的一截旧木桩,绕着它也有一段往事,但没有记住🤭……</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里是热带,当时人们都是穿简易的人字凉鞋,因而提供这种制式凉鞋的手工业,在当地也曾经是很发达的……</p> <p class="ql-block">……哥斯达黎加建国后的武装卫国、以及反独裁的内战,构成了博物馆中的主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再介绍一下中美洲的“沃克事件”吧:中美洲的这几个国家, 历史上都是印地安人土著部落生活的地方,普遍没有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及地区一体化意识,所以虽然在独立后一度联合起来,成立过一个“中美洲联邦”,但很快就又分开过日子了……不过如遇到有什么大事,各国彼此还是会一起商量着办的……在十九世纪中期,当邻国尼加拉瓜的两派争斗激烈时,一位名叫沃克的美国人,带着雇佣军前来拉偏架……之后他瞅准机会,竟然鸠占鹊巢,自封为了尼加拉瓜的总统……这就引起了周边几个国家的共同反对。这其中,哥斯达黎加是打头阵的……在与沃克的军队作战中,上面介绍过的那位胡安·桑塔马利亚涌现了出来。他是军队中的一位鼓手,在一次作战中,他手持火炬,点燃了沃克的军火库,导致了沃克军队的大败,沃克也在后来被抓住,就地给正法了……这位牺牲了的勇士胡安,为中美洲免受外来势力的干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因此成为了哥斯达黎加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哥斯达黎加的时任总统莫拉·波拉斯在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参与到尼加拉瓜的打击沃克雇佣军的战斗中去……沃克这个家伙是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的狂热拥护者,他在尼加拉瓜篡权后,一是要改英语为国语,二是要恢复奴隶制……这种从政治经济上的反时代行为,和历史文化上的反民族行为,注定也是要失败的(这也是如今哥斯达黎加的中产阶层,普遍看不大上美国南方人的原因之一)……就连当时的美国政府也是讨厌沃克的,内心也希望这里的人能把他给干掉🤭……本图是博物馆中的一幅馆藏画作,内容就是在对沃克在执行枪决……</p> <p class="ql-block">……一尊胡安·桑塔玛利亚的头像被放置在了博物馆的后花园中……</p>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的建筑本身,过去是一座监狱,所以角楼上的监视、射击孔等还都在……</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从射击孔里看到的市政办公室。本图是从射击口中看到的广场上那位最先引进华工的前总统雕像。</p> <p class="ql-block">……很多展室都是场景式地布展,给参观者的感觉很是生动……</p> <p class="ql-block">……到了近代,反独裁的内战成为了哥斯达黎加国家政治命运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人们经过浴血,终于推翻了独裁统治……痛定思痛的哥斯达黎加人,此后决定取消军队,从而避免了军人干政、政变的可能……该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宪法上规定了不设军队的国家。当然,国内有几万警察,维持治安也足够了,也没有人会打这个国家的主意,如果有,美国已说好是会出手的……</p> <p class="ql-block">……介绍该国这段奋斗史的展厅有好几间,其中的第六号展厅,是专门介绍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牺牲的女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还有几间通过画作反映某些历史时期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二楼上的回廊……</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的小阳台上可以眺望附近……</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一件玻璃水晶刻画,内容是总统托马斯·瓜迪亚(当时还是一位上校)正带领着军队在向沃克雇佣军进攻……下图是一座陶瓷造像,这位宗教意义上的勇士正在斩杀毒龙……这些艺术品表达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即信仰和平与捍卫和平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博物馆的办公楼,下图是博物馆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结束处的一幅大型画作上,集中表现了阿拉胡埃拉的几处代表性场景。图中的红顶教堂,就是广中央广场上的大教堂……它旁边的手擎火炬的雕像,就是民族英雄胡安·桑塔马利亚,这座雕像就在该市的一处同名公园内……无论是赶着运花式牛车的男人,还是摘采咖啡豆的妇女,他们都传递着该国国歌中的民族理念,“人人劳动,永享和平”……一念坚定金化水,笃信始得永恒来👌……最后是中央大教堂里的人们在吟唱《圣经》诗篇的片断,可以感受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对祝福哥斯达黎加人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