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窟

九龙湾

<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坐落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始凿于北齐时期,隋唐宋明历代又有续凿,现共有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词等,为河北规模最大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  天阴沉沉的,不时还飘下蒙蒙细雨。上山的路全是乡间小道,蜿蜒曲折。秋末天黑的早,我们赶到北响堂山石窟景点,已经下午五点多了,眼看天就要黑了。工作人员介绍道:现在入园时间太紧了,也游览不好。不如明天再来,踏踏实实逛个够。我们合计,人家是为我们考虑,还是明天再来吧。按导航去3公里以外,邯郸峰峰矿区和村镇,找一家民宿安顿住下。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天依然阴着,但比昨天亮快了些。</p> <p class="ql-block"><i>常乐寺</i></p> <p class="ql-block">  来到响堂山石窟,别忘了探访常乐寺。</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北齐时期的北方大佛教中心之一,与河南的修定寺、灵泉寺齐名。在唐代,更是被誉为“河朔第一古刹”。</p><p class="ql-block"> 沿着北响堂山半山坡,常乐寺是通往石窟的必经之地。穿过新修的山门,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残垣断壁,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这种苍凉之美,在响堂山石窟、佛造像中随处可见。许多佛造像头部已不复存在,见证了千年动荡,佛教艺术的瑰宝遭受严重破坏。法难、天灾、人祸,让千年佛事仅剩残像,令人痛心。文明的传承,竟是如此艰难。</p> <p class="ql-block">  常乐寺曾是皇家礼佛与休憩之地,遗址出土的精美佛头、菩萨、罗汉头像,如今散落于邯郸各博物馆。其中,被董宇辉游博物馆带火成著名的“邯郸微笑”,即是出土于此。北响堂山艺术博物馆也展示了这里的红砂石塑像,美得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残缺的佛像比肩而立,其</span>中的三世佛像,曾经登上美国《华夏地理》杂志封面,充分体现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的高超艺术成就,而这三世佛,或许就是“灵吉菩萨”的塑造灵感,所在的北响堂石窟…</p> <p class="ql-block">  常乐寺已毁,而塔依存,活的长久,沧桑阅尽,如今塔已不可攀爬,只能抬头仰望。</p><p class="ql-block"> 今年走过不少小众城市,让我不禁感慨道:面对这些无法永生的宝藏古迹,在它们消匿之前,再去看一眼吧; 在它们成为传说之前,多了解一点吧;在还能亲临现场的时候,静心多体会一刻……</p> <p class="ql-block"><i>石窟</i></p> <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皇家石窟。</p> <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的名称源于石窟内的回声效应。响堂山的石窟幽深,洞内空旷而宽敞,若在山洞里击掌甩袖,回声则会在洞内回荡,使得山洞仿佛成为一个巨大的堂厅,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宏亮的钟声,故名“响堂”。 又因该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响堂山的石岩中,故名“响堂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开凿于东魏末年,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兴盛发展,统治者大都信奉佛教,并对佛教艺术与文化进行大力支持,为了表现信徒的虔诚,开始大型修建寺庙,而响堂山石窟最初的用途是为武王高欢作为虚葬的墓穴来使用。</p> <p class="ql-block">  了解一座石窟的辉煌,首先要了解它的悲伤。</p><p class="ql-block"> 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是开凿于北齐的皇家石窟,在这个只有二十八年的“短命”朝代,举全国三分之一的财力来修造的国家工程,虽然南响堂 北响堂 洞窟少,但是可以说全部都是经典,一窟比一窟震撼 可以看到大多数艺术表现形式:俗世和信仰的极度对抗 ​</p><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两座,北响堂规模宏大,北响堂位于鼓山山腰,共有9座石窟,其中以大佛洞规模最为宏大,洞中有整个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精华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 北响堂正龛大佛像(东魏)</p> <p class="ql-block">  大佛洞是北响堂石窟遗址中最早开凿、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洞室之一,也是整个石窟的代表性窟。</p> <p class="ql-block">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灭北齐后开展了灭佛运动,其中包括焚毁佛教佛寺佛塔,逼迫僧侣还俗,关闭寺庙,没收财产等作为以限制佛教传教和扩张,史称“太武灭法” 。而响堂山石窟中的雕像在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损害。</p> <p class="ql-block"> 菩萨像(北齐)</p> <p class="ql-block">  灭佛运动后响堂山上的维修、续凿、造像活动却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北齐后的隋、唐、宋、元、明等各个朝代都参与了对响堂山石窟的增凿工作,因此在响堂山石窟中陆续增加了更多的佛像、壁画和其他艺术装饰。特别是在唐代,响堂山石窟达到了繁荣的巅峰,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期,文物盗窃贩卖猖獗,大量精美文物流失海外,响堂山石窟中的艺术雕品再次受到严重损坏,不少佛像的佛头,佛手,佛脚被凿断损毁,大佛洞东侧上方的高欢墓柩被盗空,其石棺也被盗卖。据统计,响堂山石窟的艺术精品主要散失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博物馆中,少数被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小花悬挂在陡峭的崖壁上,经打听这种小花是这里特有的野花,叫“太行菊”。每一朵太行菊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i>刻经洞</i></p><p class="ql-block"> 刻经洞位于石窟区最南端,又称南洞,是北响堂南区的主要洞窟。</p> <p class="ql-block">  刻经洞内前壁窟廊刻有姚秦鸠摩罗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和北魏菩提流支翻译的《佛说佛名经》。在大业洞内刻有《佛说决定毗尼经》中的七佛和观音名号。石窟半山腰刻有《大般涅槃经》卷和《狮子吼菩萨品》一节,窟内现存的《唐邕刻经碑》详细记录了刻经的时间、刻经人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刻经洞洞口上留有一双小脚女人的脚印,石壁上有一个左手印和三个右手指的指印儿,石壁下面有几个泪痕坑,传说是鲁班妻子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北齐时期是隶书的鼎盛时期,隶书具有清秀俊逸的特点,而北齐隶书的书法风格以骨力凌厉、笔势雄浑、笔画严谨,线条流畅,端庄典雅为特色,其用笔继承了汉隶的规范与秩序,融入了魏晋书法的灵活,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在响堂山石窟中的刻经碑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这些刻经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见证,也是了解北齐时期社会、文化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的雕刻风格展现了北齐时期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雕刻风格上,响堂山石窟融合了北魏的传统并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 响堂山石窟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i>作者简介:</i></p><p class="ql-block">郭雁平 网名 九龙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8471377</p><p class="ql-block">内蒙古 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美篇认证 旅行领域优质作者</p><p class="ql-block">爱好:摄影 旅行 历史 长城探查</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呼和浩特摄影家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以古城遗址、万里长城为选题行走于荒野古堡、长城沿线,拍摄了大量作品。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媒体平台,曾多次参加省市级摄影展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