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我们尊敬的铁道兵第一新管处副处长、革命的老前辈刘树臣同志,生前为祖国建设事业鞠躬尽瘁,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span style="font-size:18px;">戎马一生。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只留下感人的事迹和美名。这里转载的是刘树臣老革命生前81岁高龄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路运输处简史》题写的“跋”,文章叙述了自己步入铁道兵军旅生涯,与第一新管处广大军职工共同走过的几十年历程。通篇讲述的是铁道兵新管处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奉献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谱写的是一曲曲群体英雄赞歌,自己个人的功劳和贡献却无从提及,读完此文,确实让人敬佩令人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铁运人峥嵘岁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树臣</p><p class="ql-block"> 我已81岁高龄,能在有生之年,参加写处史感到十分荣幸。可以这样说,我一生的事业是在铁运处展现的,对它的辉煌业绩能知一二三,有这个义务通过口碑或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这本《铁运处简史》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她犹如奉献给铁运人的一束绚丽的鲜花,让我们在品赏中得以启迪并铭刻心中。</p><p class="ql-block"> 朝鲜战争停战后,1955年4月铁道部人事局把我从满洲的里铁路局总参援朝军事运输代办处军代表岗位上,调到广西贵县铁道兵新线临时管理处,从此,我步入铁道兵军旅生涯,成为新管队伍中光荣的一员。由于组织上的信任,我从运输科长提升到副处长,全方位肩负全处运输生产的重担,同全处广大军职工一起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兼程几十年。我们这支队伍是过得硬的,我时刻被他们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掐指算来,累计有三万多军职工,在铁运处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车、机、工、电、辆五大工种都是精兵强将,一代代铁运人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南征北战,先后完成新线铺架、运营、施工的铁路有黎湛、鹰厦、碧河、昆一、包兰、贵昆、成昆、襄渝、青藏、南疆、京通、太岚、通霍、大秦、包神等26条干线、支线,共计总长6799.23公里,45年累计运量约9306.38万吨,在70年代,仅襄渝线客货盈利1100多万元;1984年5月9日至1995年5月9日连续安全生产11周年,曾获全路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通霍线、包神线),现已安全生产16周年。铁运处无论新管那条线都涌现成百上千先进集体和个人,在他们中间,有的为祖国捐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铁运人就是这样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用血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大军修路修到哪、咱们火车跟到哪”!同志们以豪迈的气概,新管了一条又一条铁路。黎湛线是铁道兵从朝鲜回国抢建的第一条战备铁路,是建处发源地。铁运人与施工部队浴血奋战、同甘共苦,坚持铺架 21道工序,日以继夜拼搏在铺架前哨。我们的火车司机同志,以高度的智慧,英雄的胆略,坚韧的毅力,头顶烈日,驾驶机车将几十吨重的桥梁一片又一片,丝毫不差,精确无误安安全全地架上高高的桥墩,不断创造新纪录。曾在成昆线创日架桥16米梁12孔的好成绩。新线各方面条件都不好,当初根本没有什么设备,只有两条钢轨,道岔没有拉杆、握柄联锁装置,扳道时就用撬棍撬,故扳道员戏称“撬道员”,待条件一创造好就交路了,又转战另一条新线。</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频繁地调动,超负荷的操劳,常年住的茅草房、坯房、油毡房、以车代房,生活异常艰辛,然而再苦再累他们都理解,都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就是这个“苦”字造就了一代代新管战士,造就了一支有战斗实力的新管队伍,年运输能力由最初数十万吨,上升到2000年运力700~1000万吨。神华集团称赞道:“包神铁路漂亮的第一仗是铁运处打响的,全体职工思想好、觉悟高、纪律严、能吃苦、作风硬,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队伍在艰难曲折中前进,我们的战士在风霜雪雨中成长。回首往事,我们新管每一条线总是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铁运人要付出极大的代价。1967年初,成昆线运输生产正红火,由于“文革”,有些单位出现大的动乱,生产受到冲击。但咱们新管处处毕竟是部队性质,大多数单位军职工扶正压邪,顶住了逆流,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从“批斗会”下来,接着就干工作,每年仍安全完成年度运输计划。当成昆线劳动力紧张,铁道兵指示我处修建勤丰营地段14公里铁路,当时对新管处来说是个开天劈地的大事,但接受任务后,干部职工毫不犹豫,迎难而上,既管铁路又修铁路,克服种种阻力,终于获得施工、运营双丰收,受到铁道兵一师党委的表彰。</p><p class="ql-block"> 1996年,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受到巨浪的冲击,运输主业“断粮”,面临生存的严峻挑战。值得庆幸的是,1997年组建了新党委、新班子,特别是党政主管领导率领全处干部职工,继承了铁运处光荣传统,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处方略,凭着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使运输、基建、多经的“三足鼎立”多元化经营得到健康发展,创造了“铁运精神”、“平山精神”、“内昆精神”、“湘雪精神”,使企业的生命也由此得到了连续升华,焕发出新的希望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如今高碑店等三个基地变成了花园式单位,高楼林立,花木成荫,环境优美,别有天地,使我们这些老者心境舒畅,延年益寿,安度幸福晚年。</p><p class="ql-block"> 追忆昨天,看看今天,展望明天,铁运处更加辉煌灿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00年8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刘树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刘凤珍</b></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我最尊敬和崇拜的人。为了养家糊口,父亲从16岁就参加了工作,挣钱交给父母家用。自1936年5月到1951年7月,一直都在哈尔滨车站上班,他吃苦好学,不断掌握车站各工种的业务技术,从客运、货运工种开始干,一直干到车站运转主任、干道担任哈尔滨车站站长职务。</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父亲报名加入了抗美援朝的队伍,直到1955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父亲分别在在哈尔滨、海拉尔,满洲里担任铁路局军代表(科级),负责指挥抗美援朝人员和物资的安全运输。</p><p class="ql-block">195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组建“铁路临管处”, 需要精通铁路运输业务的技术人员,就到哈尔滨铁路局挑选技术骨干。父亲当时已经在铁路运输部门工作近20年,熟练掌握车务部门各个工种的业务要领,作为运输部门的业务精英被选中,一步跨进铁道兵的队伍,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铁道兵。父亲当时被铁道兵部队司令部任命“铁道兵新管处”临管科付科长,从那以后父亲就随着铁道兵的足迹,开启了他的铁道兵生涯。</p><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铁道兵临管处奉命前往鹰厦线,开始执行铺架和新线管理任务。父亲从鹰厦线、包兰线、成昆线、昆明沾益、东川,一直干到襄渝线,京通线,通霍线。爸爸1984年离休后,又被18局反聘回去又干了两年。</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都在铁路线上奔忙,一直担任新管处副处长职务,负责安全运输,直道铁道兵部队取消,新管处转到中国铁建工程局,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但他却从不引以为傲,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无论是凌晨还是半夜三更?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出现事故,他立刻奔赴现场处理。过去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扬!</p><p class="ql-block">父亲去世时已经99岁高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铁路新线建设,无怨无悔 。我在和父亲一起工作过的人那里,听到的都是说父亲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我听到这些话都感到骄傲。我有一个好父亲,人人尊敬的好领导。父亲我想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