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施恩不望报”,还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说“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前两者多有耳闻,后一说颇多不解,乍看之下以为眼花,细思之后方始了悟:小恩小惠容易报,大恩深恩无法还;久欠成债心不安,无力偿还生仇怨;虽说施恩不望报,哪知人心不可靠;施恩感恩是常态,恩将仇报最伤人;莫道行善积阴德,当为则为才是真!</p> <p class="ql-block"> 其实,谁都知道,“施恩不望报”是说与施恩之人听的,为的是行善积德,心安理得,而“深恩几于仇”则是告诫人们施大恩要谨慎,莫让深恩成仇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说与受恩之人听的,受人恩惠及时报还才不会有负债感,而“大恩不言谢”则是警醒世人言谢不足以表达诚意,且有虚伪应付之嫌。言虽两面,善意盎然,只为相互砥砺,深化人间情意。但不管怎么说,施恩者不望报,受恩者当报还,才是正理。</p><p class="ql-block"> 这里,笔者无意论及其它,只想给施恩图报者提个醒,以便善意延续、恩情长存。施恩图报乃人之常情,但图报也绝对不能主动去要,即便是落魄无奈也千万不能去要报还,更不能将施与人的恩惠时常挂在嘴边到处念叨,须知:要必成仇,念必成怨,仇怨一生,祸害延绵。所以说,施恩之人即便怀揣图报心理,也只能等人主动来报,人家不来报,千万别去要,即使一直不来报,也应忘怀莫计较。如此尚可留一些余地,存一点情意,日后即便不能和谐相处,至少不会形同陌路或反目成仇。</p><p class="ql-block">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父子三人,勤俭持家,既帮助过乡邻,也受过别人恩惠,后遭逢意外穷困潦倒,父亲便让兄弟二人各自外出寻求帮助,哥哥去寻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结果再一次得到了帮助,弟弟去寻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结果一无所获满腹怨气而回。何也?愿意帮你的人看中的是你的为人,你曾经帮过的人却往往忽略了人品……</p><p class="ql-block"> 还曾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在弥留之际,一把火烧了所有的欠条,家人不解,欠条都烧了,还怎么要债?他解释说:“如今是乱世,借我钱的人,有的天涯漂泊,有的生死难知,去哪找他去,我不想我死了之后你们都成要账鬼,把我活的时候这些交情都坏了,再一个话说回来了,人一走茶就凉,世态炎凉。”咳了一声接着道:“能记着咱家好的,有没有这欠条,见你们是我的孩子,都会伸手帮衬的,不记着你好的,他就欠了咱最多的钱,你找他要,不仅要不回来,反致杀身之祸,大恩如大仇。”既不想子女成为要账鬼,坏了曾经的情谊,也不留任何隐患积极防范,以确保家人安全。见地如此之高,不愧为上海滩一枭雄!</p><p class="ql-block"> 《醒世恒言》中也收录了一个名为《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的故事:李勉(唐朝人)任开封尉时,审理犯罪案件,一个囚犯很有气概,请求活命,李勉便放了他。几年后,李勉被罢官,游历河北,偶然碰到这个囚犯。囚犯把他接回家中招待,因难以报答,竟在妻子的唆使下动了杀心。李勉得到囚犯家僮仆的通知,连忙骑马逃跑,驰到半夜,已行了百余里,便在一个渡口的客店投宿。店主问他:“此处有很多猛兽,你怎敢连夜赶路?”李勉就把前后经过讲述一遍。还未讲完,房梁上便跳下来一个人,道:“我几乎误杀长者!”随即离去,在天亮时又提着囚犯夫妻的人头回来,交给李勉。嗟乎!世事难料,人心不古,都说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到头来却总是有人恩将仇报。正所谓: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p> <p class="ql-block"> 三个故事三般滋味,咀嚼体会颇有心得:施恩不望报,当予感恩人;深恩施与人,首先重人品;为人品行差,善心莫乱发。帮人积阴德,事过别揪心;救急不救穷,适度才从容;图报莫上心,行善天不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源自网络(顺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