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塔院行

愚溪(道赏)

<p class="ql-block"> 天台山寺庙众多,而智者塔院以其独特的魅力卓尔不群。小小塔院,历经千年的山风洗礼,至今巍然屹立。 在我看来,这塔院,就如一位智者,立于山巅,令世间众生心生敬仰;有时,又似一股清澈的山泉,照亮了佛界的千古长夜。我久闻塔院的大名,在快手的视频中,在抖音的故事里,却一直未能亲临其境。我错过了塔院的春天,蹉跎了塔院的夏日,却在这个深秋渐冬的季节,踏上了找寻塔院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  在天台山的半山腰处,卖芋头番薯的山民告诉我,旁边的小径,就是通往塔院的山路。那一刻,我的心抑制不住的激动起来,我分明已感受到了塔院的气息。时逢深秋,无患子的树叶已开始泛黄,乌桕树的叶子也已呈现出酒红色。几丛乌桕籽悄然脱去了黑色的外壳,洁白的籽粒在秋风的催逼下,倔强地傲立于枝头;几片黄叶则开启了生命中最后的旅程,它们婉拒了树的挽留,似一只只断翅的蝴蝶,决然地扑向大地,美艳中透着点狂放与不羁……上山的小路,由大大小小的碎石拼凑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略显蜿蜒曲折的小径中间,夹杂着几绺青中带黄的野草,加上枯黄的落叶,莫名地让小径平添了几分野趣。</p> <p class="ql-block">  路上,有些许如我一般的朝圣者,他们或上山,或下山,神态闲散,步履稳健。拐过一段陡坡,上得坡顶,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极目远眺,周边群峰耸立,远处,天台县城高楼林立,可以尽娱游之乐,亦可享独处幽僻之妙。本以为眼前的一处破旧的院落,就是塔院的真身。几许讶异,又有几许失落,可路人指点,前面树木环抱处才是真正的塔院。凝神望去,茂林修竹处,一段红墙若隐若现,颇有几分“深山藏古寺”的韵味。跟刚才的小径不同,靠近塔院的台阶整洁有序,路两边铺满了落下来的红枫叶,落叶里透着一股久经风霜的深红。其实,这样的小径,这样的落叶,就足以让游人留连忘返了,偏偏寺院前还有一段竹篱笆编织的路。寻常不过的竹篱笆,在我看来却是如此的震撼。见过很多有名气的寺院,说不上金碧辉煌,却也雕梁画栋,鲜有见到以竹篱笆为墙的。这朴实的竹篱笆斜交叉成一个个不规则的方孔,孔里透着古朴,与对面爬满青苔的土墙倒是相得益彰。院前的几棵杉木,树叶已经染上红晕,与寺院的红墙融为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 我揣起所有的虔诚,从题有“真觉讲寺”的南门进入。抬脚跨过高高的门槛,方进得塔院。小小的一方四合院落,雅致、古朴而又不失庄重。两株高大的桂树枝叶婆娑,遮掩了大半个山门,几棵梅树则仅剩下了几片稀疏的黄叶,洗涮台边的几块青石板,在岁月的磨砺下依旧光洁如新……这一切衬得这小小院落愈发清幽了。此时,从正殿的“智者肉身塔”处传来几声轻微的佛号。透过殿门半卷的帘幕,几个身着土黄袈裟的僧人正围着一座五六米高的白塔做佛事,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智头大师肉身塔了。据说智头大师圆寂于新昌石城寺,后肉身被迎回安葬于此塔中,所以寺院又被称作“塔头寺”。千年前,智头大师在此传经诵道成就了如今的智者塔院;千年后,人们仍然在这里礼拜颂扬传承着大师的伟大功绩。殿内说不上烟雾缭绕,但熏香的烟火味扑鼻而来,这是每个寺院的香火味,也是属于塔院的特有味道。我深吸几口塔院的香气,试图清除内心的杂念;我想借助塔院的灵性,净化日益焦虑的心灵;我还想用手机记录下这神圣的一刻,却被正在进行仪式的僧人制止。的确,佛门清净之地,怎能被我这样的世俗之人随意打扰。</p> <p class="ql-block">  出了南门,我来到塔院东侧。灰暗的墙壁,斑驳的朱红木门紧闭,门楣上书“智者塔院”四个大字,原来这才是塔院的正门。正门前铺满了落叶,此时,一位穿着黑衣白裙的女子正蹲在庙门前拾取落叶,身旁的男子则手持手机不断的拍照。我不知这是不是又是一位网红,但古朴庄严的寺庙与俏丽时尚的现代女性,在这一刻得到了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说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我看山是山,见水是水,所以我见不了众生,更见不了天地,那我就见见自己吧。人有时是需要独处的,所以我来到了这避世之院。可惜我的佛缘尚浅,无法触及自己的灵魂。我只能像其他善男信女一样,双手合十跪拜在佛前,用我的虔诚祈求佛祖的普渡。</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天台山,罡风一如既往的猛烈,历经千年风霜的塔院,依旧静静地矗立于山巅,见证着世间众生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智者塔院行</p><p class="ql-block"> 天台山寺庙众多,而智者塔院以其独特的魅力卓尔不群。小小塔院,历经千年的山风洗礼,至今巍然屹立。 在我看来,这塔院,就如一位智者,立于山巅,令世间众生心生敬仰;有时,又似一股清澈的山泉,照亮了佛界的千古长夜。我久闻塔院的大名,在快手的视频中,在抖音的故事里,却一直未能亲临其境。我错过了塔院的春天,蹉跎了塔院的夏日,却在这个深秋渐冬的季节,踏上了找寻塔院的旅途。</p><p class="ql-block"> 在天台山的半山腰处,卖芋头番薯的山民告诉我,旁边的小径,就是通往塔院的山路。那一刻,我的心抑制不住的激动起来,我分明已感受到了塔院的气息。时逢深秋,无患子的树叶已开始泛黄,乌桕树的叶子也已呈现出酒红色。几丛乌桕籽悄然脱去了黑色的外壳,洁白的籽粒在秋风的催逼下,倔强地傲立于枝头;几片黄叶则开启了生命中最后的旅程,它们婉拒了树的挽留,似一只只断翅的蝴蝶,决然地扑向大地,美艳中透着点狂放与不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山的小路,由大大小小的碎石拼凑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略显蜿蜒曲折的小径中间,夹杂着几绺青中带黄的野草,加上枯黄的落叶,莫名地让小径平添了几分野趣。</span></p><p class="ql-block"> 路上,有些许如我一般的朝圣者,他们或上山,或下山,神态闲散,步履稳健。拐过一段陡坡,上得坡顶,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极目远眺,周边群峰耸立,远处,天台县城高楼林立,可以尽娱游之乐,亦可享独处幽僻之妙。本以为眼前的一处破旧的院落,就是塔院的真身。几许讶异,又有几许失落,可路人指点,前面树木环抱处才是真正的塔院。凝神望去,茂林修竹处,一段红墙若隐若现,颇有几分“深山藏古寺”的韵味。跟刚才的小径不同,靠近塔院的台阶整洁有序,路两边铺满了落下来的红枫叶,落叶里透着一股久经风霜的深红。其实,这样的小径,这样的落叶,就足以让游人留连忘返了,偏偏寺院前还有一段竹篱笆编织的路。寻常不过的竹篱笆,在我看来却是如此的震撼。见过很多有名气的寺院,说不上金碧辉煌,却也雕梁画栋,鲜有见到以竹篱笆为墙的。这朴实的竹篱笆斜交叉成一个个不规则的方孔,孔里透着古朴,与对面爬满青苔的土墙倒是相得益彰。院前的几棵杉木,树叶已经染上红晕,与寺院的红墙融为了一体。</p><p class="ql-block"> 我揣起所有的虔诚,从题有“真觉讲寺”的南门进入。抬脚跨过高高的门槛,方进得塔院。小小的一方四合院落,雅致、古朴而又不失庄重。两株高大的桂树枝叶婆娑,遮掩了大半个山门,几棵梅树则仅剩下了几片稀疏的黄叶,洗涮台边的几块青石板,在岁月的磨砺下依旧光洁如新……这一切衬得这小小院落愈发清幽了。此时,从正殿的“智者肉身塔”处传来几声轻微的佛号。透过殿门半卷的帘幕,几个身着土黄袈裟的僧人正围着一座五六米高的白塔做佛事,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智头大师肉身塔了。据说智头大师圆寂于新昌石城寺,后肉身被迎回安葬于此塔中,所以寺院又被称作“塔头寺”。千年前,智头大师在此传经诵道成就了如今的智者塔院;千年后,人们仍然在这里礼拜颂扬传承着大师的伟大功绩。殿内说不上烟雾缭绕,但熏香的烟火味扑鼻而来,这是每个寺院的香火味,也是属于塔院的特有味道。我深吸几口塔院的香气,试图清除内心的杂念;我想借助塔院的灵性,净化日益焦虑的心灵;我还想用手机记录下这神圣的一刻,却被正在进行仪式的僧人制止。的确,佛门清净之地,怎能被我这样的世俗之人随意打扰。</p><p class="ql-block"> 出了南门,我来到塔院东侧。灰暗的墙壁,斑驳的朱红木门紧闭,门楣上书“智者塔院”四个大字,原来这才是塔院的正门。正门前铺满了落叶,此时,一位穿着黑衣白裙的女子正蹲在庙门前拾取落叶,身旁的男子则手持手机不断的拍照。我不知这是不是又是一位网红,但古朴庄严的寺庙与俏丽时尚的现代女性,在这一刻得到了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说人生有三见: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我看山是山,见水是水,所以我见不了众生,更见不了天地,那我就见见自己吧。人有时是需要独处的,所以我来到了这避世之院。可惜我的佛缘尚浅,无法触及自己的灵魂。我只能像其他善男信女一样,双手合十跪拜在佛前,用我的虔诚祈求佛祖的普渡。</p><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天台山,罡风一如既往的猛烈,历经千年风霜的塔院,依旧静静地矗立于山巅,见证着世间众生的变迁。</p>